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古龙式的古龙评论 (作者:东东宝) | |
作者:东东宝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27 15:00:3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凌妙颜 | |
|
|
古龙的中后期作品有一定的行文方式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武侠乃至现代文学史(如果确实被归入现代文学作品的话)上都具有独创意义,因此,“古龙式”语言或“古龙式”手法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武侠小说表现方式,并深受某些作者的喜爱。然而,在古龙过世之后,尽管有很多人试图借鉴古龙,模仿古龙,但至今都没有成功的,这对读者群来说,或许是一种遗憾,却也验证了说明了古龙创作力的别具一格和古龙作品的的独特魅力。 但是,另一个遗憾在于,在众多的古龙作品爱好者中,以及由此中而产生的评论者中,很少有人从冷静客观的立场出发,去对古龙作品作出理智深入的分析与评价,其评论往往也成为“古龙式”的评论。而那些对古龙作品缺乏热爱的评论者,则对古龙作品所体现的创作灵性和人文关爱缺少深入的了解,视角和观点难免失于古朴保守,对突破性的作品的评论缺乏相应的突破性,以至于常常被古龙作品爱好者认为带有偏见。如曹正文早期对古龙所作的评论,固然由于当时材料不全等客观条件所限,整体有失偏颇,但对局部作品的理解也缺少对本质的接触,并不如他对金庸的论述那样有穿透力。陈墨的评论,比较客观透彻,但比相起他对金庸的评价来,还有很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 “古龙式”风格,在小说作品里有不凡的表现力,但是用这种带有明显抒情特征,和主观直觉特色的评论风格,除了能引起对古龙作品有同样或近似兴趣的读者共鸣之外,给普通人的感觉有失严谨,逻辑感不强,说服力欠缺。比如覃贤茂的《古龙传》和费勇的《古龙传奇》两部评介古龙生平和作品的书籍,给人的感觉就是诗意而朦胧,得出的结论有些空洞夸张,甚至流于片面肤浅,“对古龙的热爱之情则溢於言表”(陈墨语)。 古龙作品爱好者,青年作家余杰,曾试图用文学的评论手段来提升古龙作品的地位,他的《读古龙》可以认为“古龙式”评论的一种代表作品。 余杰的《读古龙》网上流传三则,有《中国病人——读<天涯·明月·刀>》,《谁是大人物——读<大人物>》,《武器之外的人心——读<七种武器>》。还有一则,《星光刹那——读<流星、蝴蝶、剑>》,不知为何从略掉了,网上没有找到。 至于余杰文中对作品的具体观点,是有一定的新意的,古龙作品爱好者们可以读一读,不过这里从略,只介绍一下他的评论手法和大局观点。 余杰的三个文章都不长,而且有很多引用的“古龙式”哲理警句,因此实际评论的用语不多,大都以结论的语气说出。余杰的一个结论是,“古龙是兼备了诗性与思性的作家”。这是不是他自己的结论看不出来,从他毫不犹豫的就把这样一句话拉出来看,可能他认为这句话已经是一个共识了,不过很少见别人也用。 进而,在余杰的论述里,出现了很多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界都赫赫有名的人物,余杰把他们或者他们的作品列举出来,做的都是类比。列举的名人有梁遇春、废名、徐志摩、沈从文、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荷尔德林、王尔德等。如果说要提升古龙,当然可以,但是在一共几千个字的短文中,就猛然做这样的类比,提升到这样的地步,恐怕就是大而不当了,让人看了只是觉得难以置信而已。 作为武侠作家,古龙自然也要和写武侠的人比较,而这个人自然也就是金庸,“在《七种武器》这个作品系列中,我发现了古龙真正超越金庸的地方”。这个发现本身也很自然,但是在评论文章里出现这样一句话,就有些多余,可能还有反面效果。因为这个发现,并不是很容易就说的清楚的,需要特殊冷静的论述才成,而从余杰紧接下来的话看,他显然不够冷静。 “‘愤怒的小马’是我最喜欢的人物,遍觅中国小说唯一能与小马比美的只有《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如果说余杰前面的类比论述有些大而失当,那么这句话,看了就使人感觉他不是在评论,而是发表感想了。读者喜欢书中某个人物,进而喜欢这个作品,进而喜欢这个作家,那很好。但是作为评论者来说,如果在自己的评论里还特别强调自己喜欢什么,更就此进行主观性极强的递进比较,不但不能作为立论的依据,还失去了评论的庄重感和可信性,得不偿失。 其实,“古龙式”评论的产生,也在情理之中,无论古龙的朋友还是读者,如果感受到他那种独特的人格魅力,都难免有失冷静。古龙生前的朋友,台湾风云时代版《古龙全集》的总编(用《七杀手》替换七种武器之《拳头》)陈晓林先生,有一段可以用十分有趣的方式来理解的话:“一次,他在酒后正式对我说,日后如有可能,我是否答应他,替他作些修订,因他认为我是最欣赏他的作品、也对他的作品最熟知的朋友。” —— “古龙式”的评论,当然也有例外。同样作为古龙作品爱好者,游侠写《古龙笔下一百零八将》,就是采取了许多许多完全不同方式来写的,不是简单的“古龙式”评论,虽然也有抒情的成分,但其中很多关于古龙作品的论述,是值得思索的。 如果能有更多的古龙作品爱好者,端正一下自己的评论态度,静下心来细细的再读一下古龙的经典作品,进而对作品本身的及其中人物、情节做一些基于分析而不是个人喜好的评论,对所有的古龙作品读者,和古龙作品地位的实质性提高都是好事,胜似简单的抒情咏叹式的个人感想和对比金庸的抑郁不平。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