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对武侠的喜爱和我对童年的回忆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每当我翻起那些纸页泛黄的武侠书,童年往事便如电影胶片般一格格在我眼前缓缓闪过,把我带入一个永远无法归去的温馨年代:那时曾有一个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向往着鲜衣怒马、仗剑天涯的流浪生活。他喜欢在寒风呼啸的夜晚龟缩在棉被里,倚着母亲温暖的脊背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次次想象着武侠梦里的豪情。那时的他不像今天这么蝇营狗苟,也不像今天这般自怜自伤,当然也不如今天这样拥有体验幸福快乐、悲伤痛苦的能力。我不知道这是喜是忧,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是一去不返。 对于我们那个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少年,喜欢上武侠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相较其他欲读书而不可得的武侠同好而言,我看武侠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我们家有着阅读武侠小说的“家学渊源”,我母亲本人就极喜欢看武侠小说。在她渐渐放弃武侠转向言情小说之后(被我斥之为“堕落”),这种优良传统就责无旁贷地在我身上体现出来。其次我姑姑曾开过一个武侠小说出租店,后来虽因故关闭并变卖掉大部分小说,但仍有一些不成套的武侠作品无法转卖,都囤积在她家的一件小屋中。那间小屋对我而言就像斯蒂文森笔下的金银岛,有着无穷无尽的宝藏等待我去挖掘。小时候的我常常在那些有上册没下册的小说中挥汗如雨,找寻着属于我自己的快乐天地。还记得看过的第一本武侠书是上官鼎的名作《风雷扇》,这本书里面有英俊潇洒的主人公,有一颦一笑都动人心魄的二八佳人,有人人争夺的武林秘笈,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世外高人,有机关算尽的奇谋密计,有阳光有欢乐,有欺骗有背叛。一个不谙世事的天真少年怎么可以阻挡这样的诱惑?看完此书后我一头栽进了江湖,由此也拥有了一段难以复制的童年岁月。 在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新武侠三剑客之说,哪本书写得越离奇,越不可思议就越能讨得我的欢心。如一部不知何人所著的《武林当铺》,作家在书中大说种种离奇诡异之事,什么人死后还有灵魂附身,什么高手练功时会在体外产生一个相当于结晶体的婴儿,现在想起自然是荒唐无稽,但当时却着实看得津津有味。还有一部印象奇深的伴霞楼主的作品,名字忘了,讲的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闯江湖的故事。主人公遭遇之惨令人不堪目睹,不仅天天被人骗,连最喜欢的女孩也把他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的结局也不是人月两团圆,好像是一群人死光光,其悲惨程度比《连城诀》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部小说最让我惊奇的是女主人公的形象:妩媚撩人,成熟老练,心思神秘莫测。看完全书,我居然还是分辨不出她对主人公是否真有情意,可算一奇。另外全书阴风阵阵,淫雨霏霏,从头到尾都充满哀痛忧伤之情,相信是一部作家看透世情之作,现在回味起犹令我暗暗心惊。至于柳残阳、陈青云、司马翎、卧龙生之辈,这些现在看不入眼的作家那时都是我之所爱。梁羽生的书看过一本《侠骨丹心》,当时喜欢得爱不释手,去年我抽空想复习一遍,没想到看了几章就坚持不下去了,颓然认输,呵呵,毕竟不是小孩时候的心性了。除了金庸和古龙,能从小看到大的武侠作家大概是没有了吧。
二
看得最早的一部金庸小说反而是他的封笔之作《鹿鼎记》。此书初看时只觉得幽默有趣,极喜韦小宝的滑稽无赖和周围人的懵懂不觉。后来在一次次的重读中,渐渐读到浮华文字背后的伤心和无奈,读到一种大音稀声的落寞和愤怒。一个不学无术的小骗子能在政坛上呼风唤雨,金庸还楞是把这种故事写得真实可信,确有古龙难及之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韦大人,泱泱大国中一个经过上千年风雨熏陶的自生自养的文化精灵,本来应该是拥有最彻底的邪恶和无耻,但金庸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义气,他的血性,他的“中庸之道”的抉择。唉,毕竟是类型小说作家,金庸无法挣脱游戏规则的束缚,偶尔也还是会心软一下罢。 《笑傲江湖》里没有朝廷,没有家仇国恨,但故事里的江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江湖,令狐冲也绝不是一个纯粹的浪子。这个故事阐述的就是一个不纯粹的浪子想破茧而出,找到一个属于自己心目中无拘无束的桃源胜地的过程。可惜可惜,金庸身边俗务太多,他的人生态度决定了笔下主人公愿望的虚幻性。令狐兄弟和他的创造者一样,也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使他身上隐隐带了层悲剧色彩。令狐冲始终是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武林高手,而不是一个舞萧弄剑、笑傲江湖的真正隐者。至于他喜欢的人到底是岳灵珊还是任盈盈,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只怕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所追求的只是一片模糊暧昧的文化形态,心中牵挂又多,令狐冲活得未必就比岳不群舒服。 《天龙八部》洋洋洒洒一百五十多万字,乱花渐欲迷人眼,真是看得我眼花缭乱,心醉神驰。初读时只佩服萧峰的慷慨大义,正气凛然,喜欢段誉的痴情和虚竹的憨厚,至于悲天悯人和佛法无边等等我是不加注意的。后来一直都很喜欢这部书,读来读去,发现段誉和虚竹实在有大智慧,难怪结局时得保全身;而萧峰虽是人才,奈何不懂搞好人际关系,不会耍阴招,连韦爵爷一半的手段也没有,自杀身亡是不可避免的了。金庸其实没写好萧峰这个人物,气宇轩昂和豪迈洒脱是写出来了,但萧峰处理报仇一事委实太过糊涂,做了太多错事,金庸又努着劲把一堆悲剧场面都推到他身上,最后还让他以和平使者的身份自杀,力度太过,反而让我觉得萧峰可敬却不够可爱了。 初读和重读时感受最为不同的金庸作品是《倚天屠龙记》。小时读后只觉张无忌懦弱无用,时时令人气不打一处来;赵敏则阴险狡诈,心机太深,这种女孩我是不敢领教的。现在我越读《倚天》对小张就越敬越佩,对敏敏就越喜越爱,当真是“人大心大,什么也变了。”哈哈哈。张无忌比之郭靖多了几分机智洒脱,比之杨过多了几分温文稳重,面对一个尔虞我诈的世界,“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始终以善良平和的心情对人对物,是真英雄。赵敏容貌无双、机智绝伦、痴心一片且行事看似无理实则光明磊落,实是女中级品。金庸写怀春男女的本事,在《倚天》中显露无遗,全书中最有趣的部分莫过于小张和敏敏之间的感情互动了。至于那语焉不详的后记,说张无忌不知自己所爱,这本书写的是兄弟情义云云,依我看是在搞笑了。本来《笑傲江湖》是我心中的金庸第一小说,但经过一次次的重读,《倚天》以描人物之精彩、《鹿鼎记》以写世情之透彻取代了《笑》的位置成为我的最爱。 除此四书外,《侠客行》和《连城诀》也是我之所爱。《侠客行》还是金庸擅长的“傻子行大运”的故事,描述了一个金书中仅见的纯粹的江湖,味道和古龙的《欢乐英雄》略有相似。当我读到《凌霄城》一章时,看到叮叮当当居然为了情郎骗石破天去送死,而石破天也慨然答应,鼻子不自然地竟有点发酸,呵呵,金庸小说中多的是这种可敬可佩的“傻瓜”啊。可惜全书结局时金庸故弄玄虚,以一个看似深奥的“我是谁”作结,那是写给评论家看了。《连城诀》比黄连还苦,虽然喜欢却不愿回味,不愿细想,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 得享大名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其实都是泛泛之作。《射雕》若非港台电视剧之功,怎能在武侠迷中大行其道。郭靖憨厚老实,说他大智若愚是读者对作品的过度诠释了;黄蓉机智跳脱,宛如邻家女孩,无甚意思。情节技巧走的是旧式武侠的路子,金庸早已得心应手,也因如此作品类型化痕迹过重,非阅世之作,亦非性情之作。《神雕》中杨过虽深情狂放,奈何作品是续集,小说先天韵味就已逊了一筹;加上小龙女性格太过平面,金庸又时时以不必要的误会作为推动情节前进的主要动力,技巧拙劣,使得《神雕》在金庸书中也只能说是一部平平之作。至于《书剑恩仇录》等篇幅较为短小的作品,虽各有可观之处,但比之《射雕》、《神雕》亦是远远不如了。金庸书中,当以《鹿鼎记》、《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四书最佳,应称极品;《侠客行》和《连城诀》亦是杰作,可堪一再回味;至于其它九部长短篇,都不是百读不厌的作品了。
三
初次和古龙相识是在我大伯家的米缸上,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当时我大伯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武侠小说迷,他常常去少年时我心目中的圣地——武侠小说出租店租回几本小说,我呢就趁他打麻将时抽空把他借的书翻一遍。有一天我在大伯家的米缸上找到一本他刚借回来的《绝代双骄》,这本书就算对小学生而言也是久仰大名了,奇珍异宝我岂可放过,马上坐到米缸上一路笑着把书看完。那时也只是觉得滑稽有趣,特别是小鱼儿在藏宝处屡次戏弄江玉郎的场景更是让我笑破了肚皮。待到我大伯打靶归来后,我还抱着书死赖在米缸上,那股憨劲儿直到现在还忘不了。 到了初中时,有点闲钱买些闲书,由于米缸上的阅读体验是如此的铭心刻骨,我第一本买的武侠小说自然就是《绝代双骄》。从此我留心上了古龙的名字。当时珠海版的古龙全集尚未问世,我就陆陆续续买了许多杂牌出版社出版的古龙小说。难忘的是买《武林外史》的经历,当时我跑遍全城书店也找不到此书,最后这事被我老爸老妈知道了,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对我如此不入流的爱好自然是嗤之以鼻,虽然我妈也爱看武侠,但她怕我玩物丧志,对我买武侠书之事也是从不支持。那天我被父母亲大训了一顿,躲在小房间里暗暗生气。那时我真希望自己能够有一身出神入化的武艺,这样我就能离家出走,省得在这边受人闲气,还可以让我父母亲心痛一番,当作报复,哈哈,真是少年心性啊。我正想得入港,突然母亲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书袋,她从袋中掏出一套书,我定睛一看,正是古龙的《武林外史》。抬头听见母亲憨憨地对我说:别让你爸知道了。说完掩门而出。那时正是黄昏,残阳透过窗帘均匀地洒在书上,我突然觉得眼里有热热的东西在滚动。大侠怎么能哭呢,武侠书上不是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吗,我忙故作欢快地捧起书,却连一字也看不进去。时光荏茬,母亲小时对我的许多好处早已淡忘,但我忘不了那天书背上昏暗的光斑。 《多情剑客无情剑》是古龙第一部真正击中我内心深处的小说。我在校图书馆借得此书,看时只觉得李寻欢舍己为人的胸襟太过伟大,加上古龙一向拿手的悬念丛生的情节和飘逸优美的文笔,使我在在短短的时间内把书连看了三遍。过了数年后我重读此书,发现自己全错了,也发现古龙实在聪明得可怕。他属于那种能入又能出的作家。能入,所以他在李寻欢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绪和情感,他笔下的李寻欢是个浪漫多情的诗人,始终在以武功、名誉和生命撰写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的读者没有别人,就是他自己。李寻欢恐惧于别人的理解和明媚的生活,他在台下起舞,因为他知道这里比台上更能吸引武林人士的目光。他杰出、优秀,但他却渴望别人的忽视和别人的误会,因为这能让他在自怜自伤中得到更大的快感。古龙又是能出的,他不会一味沉溺在个人的意淫世界里。尽管在创作中李寻欢已渐渐成为古龙自己精神生活的载体,但古龙依然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不动声色地绘出李寻欢这个人物身上的劣根性,于是有了林仙儿对他的质问,有了阿飞对他的怒吼,也有了龙啸云的激愤,林诗音的无奈,还有了他自己的反省和扪心自问。武侠小说中像李寻欢这样具有多种解读可能的人物是十分少见的,我个人十分欣赏王怜花君在《古今兵器谱》中对李寻欢身份高度精炼的概括:他是个艺术家,一个把美学引入生活的艺术家。 宝剑有双锋。《流星·蝴蝶·剑》和《天涯·明月·刀》是古书双璧,同样的孤独落寞、不为人知的主人公,同样在看似美丽的情花中充斥着欺骗和背叛,同样地走向一个返朴归真的结局。类似的还有《三少爷的剑》,一个绝顶高手求道悟道的过程,待到他悟出道在何方后,他也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故事随之结束。还有凄婉低回的《萧十一郎》,讲述了一个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的求生求爱的故事,开始是悲剧,结束后还是悲剧。萧十一郎是古龙笔下难得一见的豪迈式主人公,宛如《天龙八部》中萧峰的后人,同是被命运之神束缚住了手脚,所不同的在于古龙比金庸多了几分赤子之心,慷慨地给了作品一个左右摇摆的结局。 老臭虫,呵呵,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典范,一个永远不会失败的尘世之神。古龙硬是用八部小说堆砌出了读者对他的信心:平实稳重的《铁血传奇》、离奇诡异的《借尸还魂》、千折百曲的《蝙蝠传奇》、行云流水的《桃花传奇》,还有流露衰竭之气的《新月》和《兰花》中,令人如沐春风的楚香帅势如破竹,取得一次次看似不可思议的胜利,其能力之强在武侠书中风头无匹。正也由此,太过完美的楚留香反而让人起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念头,其形象比起自由自在的陆小凤倒少了几分人气。就算古龙在《桃花传奇》让楚留香谈了一场人世间的恋爱,也难以弥补这老臭虫给人的脱离尘世之感。当然,此系列也颇有诸多可观之处。曾记得博尔赫斯说过《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最吸引他的地方不是逻辑推理,而是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的友谊。信哉斯言!聪明的古龙在楚留香身边安排了许多华生式的人物如胡铁花、左倾侯之流,着力描写了一个天纵奇才和一群智力平平、大致和读者相当的配角之间的深厚友谊,再辅以生活化的斗嘴、闲聊场景,让人在佩服楚留香的能力之余,又感受到作品人物的可亲可近,这是古龙在武侠中的创举了。若非古龙求胜心切,用力过甚,《楚留香》在古书中当可位列三甲。 《边城浪子》,这本书是我在姑姑的小屋中辛苦淘出来的,只有中下册,没了上册,封面上作者署名金庸。初读此书时年纪尚幼,但那十九年前梅花庵的惨烈血战,关东万马堂的神秘气派,叶开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还有傅红雪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报仇决心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故事凄美绝伦,浓郁的宿命气氛笼罩在全书上空,驱之不散。古龙有点铁成金之能,本来是一部普普通通的报仇雪恨的武侠小说,在作家的妙笔之下却呈现出不同流俗的气派。十九年前的凶手一个个都情有可原,但仇又不能不报——悖论中蕴育出惊人的张力。翠浓被刺、沈三娘被杀、路小佳遇害,一幕幕都令人痛伤心碎,而这之外又含着不可思议的妖娆之美。大师手笔,当真不同凡响。 《七种武器》系列又能看出古龙的匠心了。本来是无甚关连的作品,七部分开看都是颇为好看的小品,且能独立成章;但古龙愣是用一个“青龙会”把这七部小说串连到一起,又在每部结尾阐明一种人类的高贵品质,活生生地把《七种武器》推到一个难以企及的地位,这把握读者心理的小聪明真的是到顶了。《七种武器》本身也的确是可一不可再的杰作,把七部连起来看,读者不能不沉入到古龙精心结构的精神世界中。《碧玉刀》是我所爱,男女主人公都赏心悦目,作品风格明媚撩人,所有的一切都好像发生在阳光底下,在这早春三月的杏花江南,纵有一些魑魅魍魉兴风作怪又有何妨。顺其自然,终得大道,是古龙玩味世事多年的心得吧。 《碧血洗银枪》是古龙77年江河日下之后我所偏爱的作品。最欣赏的是马如龙化妆成杂货店店主“张荣发”后的一段遭遇。那时他从一个高高在上的武林高手变身为一个平凡质朴的小店老板,开始思索反省一些平时决不会想到的人生问题,开始为自己以前的眼高绝顶感到迷惑:到底是成为一个人人注目的江湖英才好呢,还是就这样平平凡凡过一辈子更舒服些?当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马如龙始终不会是个杂货店老板,但就在他恢复自己身份踏出杂货店时,他已经经过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这对一个江湖中人来说,是一笔终身难得的财富。古龙安排马如龙在杂货店里完成性格转型的过程,委实是神来之笔,就算在他全盛期的作品中也不多见。
四
最好的果子留到最后来吃。这一节我想专门谈谈古书中我最喜欢的两部:《陆小凤》和《欢乐英雄》。一部是被《楚留香》压得气也喘不过来的系列故事;一部是被无数的名作和伪名作淹没的不太起眼的武侠小品,却同是我之至爱。 我在满天飞舞的习题中认识了那个长着四条眉毛的家伙。那时临近大考,功课多,父母管得也紧,要看闲书非得花几分心思不可。通常我都是把许多课本和参考书堆满整个桌子的边缘部分,把要看的闲书藏身其中,外面再裹上一本英语书。看书时我也一向警觉,不时偷眼望望毫无戒心的父母亲。四本厚厚的《陆小凤》居然就这样被我有惊无险地对付过去。后来我重看此书总是时时想起当年初读时的“惊心动魄”,不由生出恍若隔世之感。呵呵,这是题外话了。 陆小凤一直都活在楚留香的阴影里,在许多人眼里,他不过是楚留香在不同时代的翻版。其实抛开他人代笔的《凤舞九天》和《剑神一笑》不论,从《陆小凤传奇》到《幽灵山庄》,这个系列的整体质素要高出《楚留香》甚多。单论人物,翩翩飞舞的人中凤就比那花香满人间的楚香帅就多了几分活气,显得真实可爱。西门吹雪孤标傲世,花满楼大智大慧又不失人情味,司空摘星无赖得可爱,老实和尚古里古怪,这些鲜明生动的人们围绕着陆小凤,在铁血江湖上演绎着动人的人生传奇。 在一个尔虞我诈的江湖上,怎样做到既活得问心无愧,又活得幸福快乐?西门吹雪、花满楼和陆小凤贡献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西门吹雪走的是天才的道路,有如绘画史上的凡高,把所有的一切以宗教式的狂热奉献给自己的爱好,不管不顾他人的眼光一味向着自己领域的颠峰进发。这样的路注定孤独而寂寞,然而西门吹雪的确能从中得到快乐。花满楼与之相反,他选择的是有如中国古代隐者的道路,大隐隐于市,在俗世尘华间忘却一切名利之争,他的精神世界是远远高于尘世的,所以他能在顺其自然的生活遭遇中处变不惊并享受快乐。陆小凤则有如入世凡人,及时行乐是他人生的最大目标,他可以在杏花烟雨江南中领略剑气箫心的诗意妙境,又可以在繁华豪奢的放纵生活中迷醉沉溺。在他心头也永远有着一点灵火不灭,那就是他的善良、正直,所以他爱管闲事。江湖上传说:“谁有麻烦了,就去找陆小凤!”,这是极难得的赞誉了。无论在哪个地方,他永远都是那个独一无二的陆小凤。我是凡人,我欣赏的就是陆小凤这种有着借鉴可能的生活方式。 金庸讲佛,古龙说禅。《陆小凤》,一部一百六十多万字的煌煌巨著,不仅写活了几个面目各异的人物,还处处流露出古龙“妙手偶得之”的禅心慧思。且不说各江湖人士形形色色的求道和顿悟,单是《决战前后》结尾处的那一场令人莫名其妙的大笑,就隐隐流出韵味深长的禅意: 然后每个人都开始在笑,大笑…… 九月十六。夜。天阶月色凉如水。陆小凤沿着月色凉如水的天阶,大步前行,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全身充满了活力。 他没有笑,可是跟在他身后的每一个人却全都在笑,大笑,笑得前仰后合,笑得就像是一群孩子。他们大笑着走过天阶,走入灯光辉煌的街道,路上的人,窗子里的人,店铺里的人,都在吃惊的看着他们,没有人能想到,这些人都是当今武林中的绝顶高手,也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绝没有人知道。永远没有人知道…… 每次看到这个结局,就有一片浓浓的暖意浸入心中,感觉无端地就被这些人得意忘言的欢乐传染了,身心都好像要轻飘飘地飞起来。之所以喜欢《陆小凤》,除了欣赏这陆三蛋的洒脱不羁之外,还有的就是这种散落于作品中不经意间收获的感动吧。 《欢乐英雄》,我眼中无可争议的古龙第一神品,初读时感觉却是平平淡淡,毫无一见《多情剑客无情剑》时便惊为天人的感受。我是在一家破旧狭小的书店中买到此书的,当时古龙的几本大部头的代表作都读完了,就想看看他一些不甚有名的篇幅较短的作品。在那家小书店内,囊中羞涩的我在《大地飞鹰》、《欢乐英雄》、《圆月弯刀》和《风铃中的刀声》等几部单行本小说面前徘徊良久,终于决定买《欢乐英雄》。原因无他,反正几本书价格差不多,而《欢》书最厚,买它自然最实惠。当我兴冲冲地拿着书到柜台结帐时,我绝没想到我买到是一本后来与我“不离不弃”的好书。 《欢乐英雄》不是那种会令人读后铭心刻骨的泣血之书,它给我的感觉是,我读到了一片云,读到了一片树叶,读到了一些若有若无的思绪,也读到了深入骨髓的无奈而又真实善良的寂寞和欢乐。从我初读此书起,我渐渐养成了一个颇可笑的习惯:每到大年三十那几天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日子,我就要从书架上抽下此书重看一遍。随着一次次的重读,我对它的看法也渐渐改变,我意识到这是一本呼唤读者自身感情投入与参与的“不设防的书籍”;无论我读此书前的感受是喜是悲,读完书后都会拥有一种空寂而又充实的感受,这种感受屡屡让我把我的欢乐延长,把我的悲哀转换。这本书就好像一个可以终身陪伴的良师益友,开明、乐观、积极向上,有想象力也有洞察力,有无奈感也有幽默感,遍身布满阳光,轻盈精巧又大气磅礴,我怎么可以不喜欢? 郭大路、王动、燕七、林太平,四个性格经历千差万别的主人公,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一条不为人知的道路,殊途同归。郭、王、燕、林,为什么都愿意留在一个平平凡凡的小镇内,留在一座平平无奇的小山上,留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富贵山庄里?四种南辕北辙的人生形态为什么会同归大道,撞出灿烂悦目的火花?这是《欢乐英雄》的叙述重点之所在。 林太平,这个未经世事的世家子弟,他走进富贵山庄的原因正由于他的未经世事。未经世事,所以未被污染,在客观环境(其他三人)的良好影响下较易抛弃荣华富贵,找到心之所爱。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四个人里境界最低的一个,代表的是一种热血少年式的人生。燕七是老世故了,她进入富贵山庄的原因很简单:她喜欢郭大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而愿与之同甘共苦,燕七的选择虽未必是主动,但也令人敬佩。她代表的是一种受他人影响而走上大道的人生。郭大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赤子,他选择富贵山庄的原因在于:他根本就是属于这种生活的,他不能适应也不想适应外面那个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世界,富贵山庄就是他心中的桃花源地,只有在这他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生活。他代表的是一种拥有赤子之心、具有古典风范的隐士人生。燕七居然能够了解并爱上这样一个看似糊里糊涂的“真人”,可见燕七此女之兰心慧质,是一个有小聪明也有智慧的女人啊。王动是我私人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他极入世也极出世,深通人世间的黑暗不义,对俗世上的种种阴谋诡计都了然于胸,而且他也不缺乏行动能力——然而他自愿进入富贵山庄,选择了一条轻装上路的平坦大道。王动代表的是一种看尽人情冷暖后返朴归真的人生,没有这个老大,四人团体生存都是问题。 这四人面目各异,或真诚本色或攻于心计,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拥有一片不受污染的赤子之心,所以他们能够享受到常人难及的欢乐。不错,他们只是四个普通而平凡的江湖人,但试问这样的境界又有几人能够达到?我不是林太平,因为我早已不是热血少年,早已失掉了未经世事的纯真;我也不是燕七,我无法为一个人牺牲至此(假如这是牺牲的话);我更不是郭大路,这般无遮无掩的本色之人一遇到我只怕会大皱眉头;我也做不成王动,我还有太多的事看不透,太多的事想不开,境界不够啊。但无论如何,我还会欣赏这四个人,想起他们时心中至少会泛起一片暖意,可见我非无药可救,哈哈。
五
俗事缠身,和武侠已是渐行渐远。偶尔读读金庸和古龙,希望能够找回以前那种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无拘无束之感,当然也是妄想。但仍固执地不愿放弃这个千古文人侠客梦,不愿放弃这个金庸和古龙合力建构起的武林江湖。于是有了一次次的重读,也有了这样一篇断断续续的杂感,算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吧,也算是对自己武林生涯的一个交代。呵呵,“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读武侠时那样的感动,真的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