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金古四别之观
作者:合欢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9 10:07:16  文章录入:凌妙颜  责任编辑:凌妙颜

  古人感叹,“人不痴狂枉少年”,我深表同意。于是,在那些青葱岁月里,我读武侠,因为不读武侠的少年,就没有痴狂的理由。
  十几载在书中浪迹江湖,习惯了在两个人的虚拟世界畅游,一金一古,一大侠一浪子。一直以来,此二人的武侠世界似乎是泾渭分明的,仿佛楚河汉界,金派古派,读书的人一定要表明立场,划清界限。含糊混沌的中间人一定会被砖拍而死,惨不忍睹。
  而我偏偏是个混沌的人,对二人作品的喜爱一直不分伯仲,如果强行要有个分别,会很痛苦。于是,壮起胆子冒砖拍之险,写一篇金古合派之文,说说二人对相同观念的不同注解。

                 
  一、人物
                 
  金庸老先生是个传统的人,写小说也是中规中矩,书中的许多人物都是从小写起的,经常是让读者在薄脆的纸页中,注视着一个不谙世事的纯真孩童渐渐成长,历尽艰难困苦,终于顶天立地,成为绝世英雄,侠之大者。一本书读完,仿佛是经历了一场人生,不由得欢喜伤悲,唏嘘感慨。根红苗正的郭靖,孤傲不羁的杨过,还有古灵精怪的韦小宝……都曾经是懵懂顽童,在一支妙笔下慢慢长大,我们目睹了他们的成长,我们和他们一起成长。
  金庸的人物都是有来历有背景有师承的,而且个个都是尊师重教的好孩子,郭靖和杨过是不用多言的模范生,大理段公子在神仙姐姐的玉像干脆利落地叩首千番,就连惫懒乖张的韦小宝在九难师太面前也不敢造次(虽然他拜师的目的十分的不纯),而令狐冲对岳不群的崇拜敬重则是让人心痛的迂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名师出高徒,良匠琢美玉,” 这样的古老观念是金庸的根深蒂固。
                 
  古龙是一个反传统的人,颠覆和创新,是他执着前行的方向。他笔下的人物,没有童年没有来历没有背景没有师傅,即使有,也只是在某一章的某一页,好似不经意地写上简约的一两笔,剩下的,就由读者自己去联想分析了。
  那些神秘的人儿从古龙的书中走出,出场便是谁与争锋的独一无二,让万人仰慕叹服,绝世无匹的武功,孤高无尘的气度,俊朗的眉目,洒脱的笑容,举手投足,扬眉开口,皆是摄人心魄的魅力。即便已隔多年,不用翻书,闭上眼,就可以看见李寻欢海水一般的眼眸,沈浪唇边满不在乎的潇洒微笑,还有楚香帅摸鼻子的招牌动作……
  “无招胜有招”是古龙的独创,他要写的武功无所谓招式,而是一种意境;他说高手对决时,致胜的不是招式,而是气势。于是我们看到了古式的武功,看到了李寻欢例不虚发的飞刀,楚留香几乎可以化鹤而去的玄妙轻功,陆小凤什么都能挟住的灵犀指,西门吹雪剑上一滴缓缓吹落的殷红血珠……
  古式的武功不及金式的实在,很模糊,但是很美,很有韵味,像诗,像音乐,像夕阳沉落天际时绝艳的光芒。
  那些书中那些曾让我痴迷不已的男子,如风一般的神秘,不着痕迹,他们没有过去,似乎也没有将来,只有现在,最完美的现在。他们在最完美的时候讲着他们最完美的故事,我们是忠实的听众,常常,我们正听得浮想连翩,故事已讲完了,他们挥挥衣袖,飘然而去,洒脱的背影划过一道绚烂的虹,然后消失在远方。
  有时侯想,古龙的武侠真是成人的童话。在现实中,怎么可能不要懵懂的童年,舍弃衰败的暮年,只要那一段最璀灿的华年。只有盛开,没有颓败,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若能这样地活过一回,多好。
                 
  二、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所有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武侠小说也不能例外。
  金庸写下的爱情是初恋,纯净透明仿如水晶,看的人禁不住会心的笑。在梅林湖畔,郭靖初见女儿妆束的蓉儿,那质朴的少年怔怔得无话可说,他不知道何谓爱情,只是觉得说不出的欢喜。而在喧哗熙攘的英雄大宴上,小龙女在众目睽睽之下,娇羞得微红着面颊,告诉郭靖:过儿不能娶你的女儿,因为,我自己要嫁给过儿。那样水月冰清的女子,那样澄鎏无暇的情怀,让读书的人微笑着感动。
  也许是自己也被感动了,所以金庸喜欢成全,在《射雕》里成全靖哥哥和蓉儿;在《神雕》里成全小龙女和十六年痴心不改的杨过,在《笑傲》中成全了洒脱无羁的令狐冲和爱他在心口难开的任大小姐。当然,还有《天龙》中追过了千山万水,最后终于在枯井底污泥中得偿所愿的大理段玉和他视若天人的王语嫣。
  有喜剧自然就有悲剧。乔峰,毫不怀疑地说,他是金庸书中绝无仅有的悲剧英雄,他的生命,他的爱情,都是最深刻的悲情。那一个大雨倾盆的夜,他亲手打死了最心爱的女人,闪电划过天际,照亮了他寒心彻骨的痛楚和绝望,塞上牛羊空许约,从那一刻,便是永远的寂寞。阿紫追随着他的脚步,一声声地唤:姐夫!姐夫!他心若磐石,熟视无睹她眼里的深情,雁门关外,他以死相换宋辽两国的和平,阿紫抱着他,她说:姐夫,你现在才真的乖了,我抱着你,你也不推开我!是啊,要这样才好!
  那一刻,我泪落如雨,湿了手里的书。
                 
  如果说金庸的爱情是少年情怀,那么古龙的爱情则是成人世界。
  古龙的爱情观,没有天长地久,长相厮守之类的概念,也许是他根本不信会有那么坚韧的爱情,也许他觉得悲剧更加感人,不管是哪种也许,总之古龙书中的爱情结局大都是分离,生离,或者死别。
  李寻欢将林诗音推给了龙啸云,绝然离开,从此伴着他的只有一壶酒,一把刀和一堆木头,那将是许多的林诗音,只是没有生命的美丽自欺。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更多的时候雕刻着手中的木头,也雕刻着他的心,一刀一刀的痛有谁知道?林诗音的痛又有谁知道?
  傅红雪爱翠浓,情可感天,翠浓的离开甚至曾使他失去了拨刀的力量。但是为了报仇,他放弃了翠浓,忍痛独行。虽然最后他终于再次拥抱了翠浓,终于说永远在一起。但,已是永诀。
  其实如果翠浓不死,她仍然会失去傅红雪,因为他的仇恨远比爱情重要。
  这样的分离刻骨铭心,将在彼此的生命里划下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稍一碰触,就会破裂,流出凄艳的血,痛不可当。“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而有些人却可以平静地离开,当然也会有伤感,有不舍,也只是短暂的心伤。如楚留香,如陆小凤,他们是拥有蝴蝶灵魂的男子,永远向往着新的甜蜜,永远不会只在一朵花上停伫,不管她有着怎样的美丽。
  那个美丽的女子石绣云在和楚香帅一夕缠绵后,她自觉地离开,她说:“我和你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我就算能勉强留住你,或者一定要跟你走,以后也不会幸福的。”
  冰雪聪明的女子,她很清楚,唯有这样做,她才能在她深爱的男人心里,留下抹不去的记念。
  古龙的爱情让我想起许巍的歌:“我是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你是茫茫人海之中我的女人……”或许在每一个浪子身后,都有一个女人,心甘情愿地为他守候,为他流泪,为他绽放,最后,为他枯萎。有时,还不至一个。
  
  三、友谊
                 
  很大胆的说,金庸不写友谊。在他的书中,很难找到一种感觉,叫做肝胆相照。这个词,不属于亲人,不属于情人,只属于朋友,真正的朋友。
  郭靖在蒙古出生长大,和拖雷结为安达,情同手足,当成吉思汗要杀拒绝为他攻宋的郭靖时,拖雷竟抗父命,牵马赠金,助郭靖南归。若故事到此而止,他们的友谊就可以很完美。可惜,后来郭靖镇守襄阳,知道领兵攻宋的蒙古统帅是拖雷,他竟起了杀念,虽说是为了国家存亡的大计,可是如此对待生死之交的朋友,实在让人心寒。
  郭靖既是如此,再看别人。杨过的生命里,除了小龙女和其他几个相貌与小龙女有几分相似的女子外,没有一个同性的朋友,如果实在勉强要算,就只有那只神雕了。令狐冲虽然性情狂野无羁,与田伯光、向问天等人甚好,但他心中毕竟有着根深蒂固的正邪之分,存了这个芥蒂,也就很难肝胆相照。再说乔峰,是有段玉和虚竹这两个义结金兰的兄弟,但相处时间不长,又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感觉也只是一般了。
  如果说在金庸小说里,还有一个人执着于友情,那,就是韦小宝。
  韦小宝绝对不能算是个好人,一个从丽春院里出来的小混混,见风使舵,两面三刀,贪财好色,诡计多端。他没有读过书,不知道孔孟之道,不懂得大仁大义,他只坚持一点,就是不出卖朋友。
  也正是这点坚持让韦小宝痛苦辗转,左右为难。一边是曾与他一起摔跤,一起吃点心的小玄子,一边是对他信赖佩服,马首是瞻的天地会兄弟,他不愿背叛任何一方,只能绞尽脑汁地敷衍应付,直到实在无能为力的时候,他大骂一句:“他奶奶的,老子不干了!什么船也不踩了!”于是挥一挥衣袖,带着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和大笔的银子,回扬州见他娘去了。
  韦小宝不是英雄,他脑子里没有民族大义,国家存亡之类的概念,他只知道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朋友。逃跑本是让人不齿的懦夫行径,但这个小滑头行来,却显得分外可爱。
                 
  相对于金庸,古龙的友情就写得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甚至在他的笔下,友情已升华到一个无人可以超越的高峰,比如李寻欢和阿飞。
  “上车来,我载你一段路!”一句温暖的话出自一颗温暖的心,在大雪漫天的严寒中,像一杯温热香醇的酒,就此温暖了一个浪子的生命。
  阿飞杀了黑蛇,他得到了五十两银子,他对李寻欢说:“我请你喝酒。”
  后来听到周华健唱朋友:“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一刹那恍惚,眼前流水般晃动着两人坐在马车里,一碗一碗喝酒的样子,电影一般的真实,心里是暖暖的感动,就像看到柳枝在春风里摇曳。
  李寻欢从未求过人,可是那一天,他求了吕奉先,求了两次,一次,求他让阿飞一招,让他重新找回自信;第二次,求他去杀林仙儿,让阿飞从万劫不复的温柔地狱中站起来。
  可惜吕奉先没有杀林仙儿,或许除了李寻欢,没有男人能杀得了林仙儿。但是他不会杀她,因为,他害怕阿飞会恨他一辈子。
  第六十三章的标题是《断义》,比剑锋还犀利的两个字,触目惊心。阿飞说:“以后,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他说现在我就去找她,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她,我希望你莫要跟来,千万莫要跟来,否则你必将后悔终生!
  他走了,头也不回。李寻欢真的没有跟去,他只是弯下腰默默地咳嗽,咳出的血染红了衣袖。那一刻,我是狠狠地恨着阿飞的,那个笨笨的孩子啊,为什么还不醒悟!
  李寻欢真的没有看错阿飞,他终于在最后一刻“突然想通了!”他去救李寻欢,他的剑已经不在了,但握剑的人重生了,他是阿飞,他要去救他最好的朋友,所以,竹剑也可以杀人。
  竹剑可以杀人,但刺不穿一寸厚的铁门,当阿飞的剑折断在那道死亡一般冰冷沉寂的门上,所有的人都绝望了。如果李寻欢死了,阿飞将如何?我不敢想,也许,所有的人都不敢想。
  李寻欢没有死,因为这世上还有朋友,还有爱,还有希望,所以,他打开了那道门,走了出来。
  我想,古龙一定微笑着,写下了这个结局。多好啊,他们还可以在一起喝酒,然后,去浪迹各自的天涯,然后,在某一个地方相聚,继续喝酒,也许那还是一个雪天,大雪纷纷扬扬的,落在他们的头发上,酒碗里,开得正艳的梅花上。
  多好啊!朋友一生一齐走,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四、江湖
                 
  江湖是什么?江湖在哪里?
  江湖,是武侠生根发芽的沃土,如果没有江湖,就没有那些精彩绝伦的故事。
  金庸的江湖,是群体的江湖,大气的江湖。一部书中,十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浩浩荡荡地云集在他的江湖之中,然后在加上某一段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甚至国将不国的历史背景,渲染上沉痛悲壮的庄严色彩。英雄就在这种环境中生长,自强不息再加上苍垂青,终会成为一位绝世高手,笑傲江湖。然后拯苍生,救黎民,在国之将亡时力挽狂澜,奋起抵抗外族入侵,做一番可歌可泣的事业。
  金庸的江湖是气势磅礴的,即使是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的《笑傲江湖》,这四个字本身就是对主题的升华和壮阔。一首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在青山翠谷间悠然响起,清越旷达,仙音袅袅,正邪间坚如磐石的桎梏被曼妙乐音击得粉碎,人生得一知音,九泉之下亦可含笑。如此霁月光风的浩然胸怀,谁能不为之动容?
  金庸的江湖是大我的江湖,有着浓烈悲壮的主基调,如古希腊的悲剧,缔造旷世的英豪。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此八字,完美得概括了金庸的江湖。
                 
  古龙的江湖是自己的沙场,他不写大时代,不写大英雄,他只写人,正如他自己所说,“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主题。
  于是,他把自己创造的人物放在自己创造的江湖,然后用严父的目光,看着他们在那残酷的环境中奋力的生存,看着他们在刀光剑影中流血流泪,看着他们成功失败,幸福痛苦,在高峰上独立,在深谷中挣扎。他看着这一切,然后记录他们的辛碌历程,生命体验,他说:这就是人性!
  萧十一郎在天地间独行,我们听到了他的低吟:“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唱出彻心彻骨的寒冷。傅红雪从夜色中走来,苍白的脸,漆黑的眼,苍白的手,漆黑的刀。他的眼睛始终望着前方,他的手始终握住刀柄,他的脚步很艰难,很笨拙,但他不会停下来。
  古龙笔下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寂寞、孤独,不被人理解;他们都是小人物,没有什么宏图大志,他们一无所有,所能坚持的,也只有自己的生命。
  古龙的江湖,有着太多的血腥和残酷,刀光剑影,陷阱重重,走错一步也许就是粉身碎骨。古龙却一点都不心疼他的孩子们,那是他们自己的沙场,一切危险都得自己面对,这就是生存的代价。
  有人说古龙的书中太多阴暗的东西,看得人心寒。其实不然,古龙也相信人性的善良美好。比如《绝代双骄》,他就告诉我们,只要人的本质是好的,不论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中都不会扭曲变形。
  小鱼儿在恶人谷茁壮成长,却并没有如屠娇娇所愿,成为“世间第一大恶人”他只是有一点皮有一点坏,喜欢恶作剧,喜欢作弄人,却从来没有真正的伤害过谁。而花无缺,也没有被邀月怜星教育成没有感情的千年坚冰,他沉静高贵,清雅无尘,含蓄内敛,真正配得上“无缺”之名。
  那一场邀月怜星策划了十七年的兄弟相残的惨剧终于没有发生,他们终于相聚了,当燕南天抱着这一对双胞兄弟热泪纵横时,古先生笑眯眯地端起酒杯,得意地宣布:美好的人性终将战胜一切的邪恶!
  古龙的江湖是小我的江湖,是人的江湖,也有血雨腥风,也有光风霁月;有陷阱、有阴谋、有邪恶,却也有真情,有梦想,有朋友……
  或许,这样的江湖,更加真实。
                 
  合上泛黄的书页,那些精彩的故事已渐渐远去,那些熟悉的面容涸灭模糊,只是偶尔会想起某人的微笑。古龙已乘黄鹤去,而金庸,也已封笔江湖,金盆洗手,安安稳稳做一位睿智的学者。武侠的大幕在他们身后华丽地落下,一切只剩寂寞。
                 
  不读武侠枉少年。现在,我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写了上面一大堆文字,只是为了纪念,纪念曾经的武侠,纪念逝去的年华。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