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的儿子留在齐国。这样做,明摆是准备无后顾之忧地干一番大事。他平时就对我不友善,每次与他四目相接,我就浑身发抖。他要干什么勾当时,一定会把我当做第一个下手对象的!"西施边喘气边说了这些话。
“你不用担心。伍子胥这个家伙!他要干大事,我偏偏要让他连个小事都干不成!……西施,有我在,你还担心什么呢?”夫差搂着西施的肩膀说。
西施之名未见记载于《春秋左氏传》及《史记》等正史,只出现于后汉时代编纂的《吴越春秋》等野史中。但西施似乎是真正存在过的人物。
吴王夫差为她大兴土木,建造一些宫殿,海灵馆及馆娃宫等就是。此外,他又在清宵宫建造以"响屧廊"为名的回廊。据传,当她穿"屧"(木靴)走过时,这个回廊会发出敲鼓一般的乐音。
建造宫殿及庭园当然要花费庞大费用,国力因而为之削减。
但伍子胥这时候的任何谏言,只会带来相反效果。
夫差是憧憬中原灿烂文明的浪漫君主,与鞭打尸体以达复仇目的的人根本扞格不入。
伍子胥察觉西施后面有范蠡在操纵,但他知道把这样的事情说给夫差听也是于事无补——
你为什么疑心这么重?莫非你的脑筋已经老得不管用了!?
其结果,必然会受到如此奚落,他想。
把儿子留在齐国,也是因为对吴国绝望的缘故。
吴王夫差针对此事有所指责。
我猜得一点没错……伍子胥闭上双眼。
“你有话要交代吗?”
头上传来这个声音。
吴王使者前来,伍子胥跪听圣旨。
伍子胥睁开眼睛。
眼前摆着名剑"属镂"。
这是国王所"赐",但并非"馈赠"。赐这把剑的意思是——要伍子胥用它自尽。
使者的问话,意思不是"有没有话要辩白?”而是"有没有遗言?”
士大夫不为自己辩白,是古代中国的官场习惯。一旦被君主怀疑,唯有就死一途。正因如此,士大夫非常谨言慎行。
“你回去告诉君王吧。”伍子胥站起来说。他的这个态度表示不再以臣属之礼对待君王。他耸着肩膀,厉声道:“我使你的父亲成为霸主,也从诸多公子之中选你即位,当初你要给我半个吴国,我没接受。现在,竟然因怀疑而准备杀我!你到现在才学会怀疑别人,是不是!?你却不知道该怀疑的是越王勾践和范蠡!你不是个有眼无珠的大混账吗!?这样的你也想自立,笑死人了!哈!哈!哈!"
《史记·伍子胥传》以"仰天长叹"描述这一段情事,《越世家》则使用"呵呵大笑"之词。
愤怒到极致往往会带来呵呵大笑。因此,作者认为伍子胥当时确实发出笑声了。
接着,伍子胥对家人和属下说:“我要你们在我的坟地种棵梓树,吴王夫差死后就用这棵梓树做他的棺木!还有,把我的眼睛挖出,摆在吴都东门城墙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兵攻来、吴国灭亡的样子!"语毕,双手执起名剑属镂,刀刃对准喉咙刺去。
他的头颅当场落地。
由使者口中听到伍子胥最后说的这些话时,夫差怒不可遏地喊道:“老家伙!你以为死后会被安葬入土是吗?别做梦了!"
以文人自居的夫差,由于怒火难抑,竟然下了残酷的命令。这大概是受了伍子胥刚烈个性的感染吧?
“把子胥尸体用马革裹起来,丟入江(长江)中!"
这是伍子胥成为与水有关之冤魂的缘由。
拿到绶的夫差对家臣说:“我死后,用这条绶覆盖我的脸。因为到冥域时,我无颜见伍子胥呀!"说完刎颈自尽。
伍子胥死后,夫差身边已无进谏之臣。
大臣伯噽是整日忙着贪污勾当的人。这样的人在负责国政。
子胥死后,又三年。
越王勾践叫来范蠡,问道:“子胥死后,吴国已无人才。可以举兵了吗?”
“还得等待一段时期。吴国正在急速消耗国力,良机很快就会到来的。”范蠡回答。
这样的你也想自立,笑死人了!听到伍子胥临死前说的这句话时,吴王夫差不禁思欲有所奋发。
没有子胥辅佐,我也会成为霸主的!夫差一心想要成为霸主。
这是虚荣心作祟,不是为了吴国,也可以说是跟死去的伍子胥赌气。
伍子胥托交儿子的齐国大臣鲍氏,向来与主君悼公不合,知道长此下去,总有一天会被诛杀,遂先下手为强,弒杀悼公。
“这等逆臣,我非代天诛伐不可!"
吴王夫差依照仪礼,在门外连续哭泣三日,表示哀悼之意后,举兵攻向齐国。
夫差认为这是"替天行道"。
他的想法是,借此累积霸主的声望。结果,吴军却被齐军击退。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算不了什么。”
夫差未因此一挫折而停止取得霸主地位的企图。
三年后,夫差于中原中心地黄池与诸侯会盟。在这个全中国高峰会议席上担任议长职务的人,就是诸侯霸主。
吴国始祖泰伯,原是周王室长子,因此,会盟之首非吴国国君莫属。夫差坚决主张这一点。
晋定公却以当仁不让的态度说:吴只是子爵之国,而晋则为伯爵之国。会盟之首,除晋国外不做他人想!
这当然不是能以选举方法就能决定的事情。这时候,决定一切的是实力——也就是军力。夫差因而率领全国精兵北上。
“吴国目前由太子留守,国内只有老弱妇孺。看样子,洗雪会稽耻辱的机会到了。”范蠡作如此判断。
“我等这一天等很久了,快下动员令吧!"勾践精神焕发地说。
吴国境内布满运河和湖泊,因此,战争将以水战为主。针对这一点,越国尤其注重水军训练。
四万将士外加两千名游泳能手,此外就是六千名御林军和幕僚,以及负责兵站事宜的人员一千名——这是越国讨吴军的阵容。
国内几无兵力的吴,当然无力抗拒如此庞大的越国军队。
“什么?越兵攻来?哪会有这样的事情呢?”
听到越兵入侵信息时,吴国少数留守部队起先还难以置信。
吴王夫差本身不把越国看在眼里,军队内部因而也受到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范蠡所领导的"恭顺作战"奏效。勾践的恭顺态度,伪装得实在太逼真了。
唯一有能力看出此一破绽的伍子胥,现在已是入了鬼籍的人。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482年)六月,越军攻入吴国。
乙酉日,五千越兵于吴都前方,将吴国留守部队歼灭。
勾践率领的越国大军,由吴都东门入城。这便是伍子胥临死前喊道"把我的眼睛挖出摆在吴都东门城墙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兵攻来、吴国灭亡的样子"这句话中的东门。
由于被抛进长江,所以此处并无伍子胥的眼睛。而且吴国此时也尚未灭亡。虽然如此,大势还是朝伍子胥预言的方向迈进着。
越兵攻入吴都的消息,很快由快骑急速禀报正在黄池的夫差。
“可恶!"
夫差震怒至极。
倘若攻打吴国的是齐或楚,夫差还能忍受。毕竟齐楚都是强国。可是,越国胆敢如此,能不叫人气绝吗!当年围攻会稽,本来可以一举亡越,后来因一念之仁而予以饶恕!这样的越国竟敢对吴国干闯空门的勾当,这口气还咽得下吗!
实际上,夫差震怒的原因还有一个。
在这关键时刻干这样的事情,不是存心砸我的场吗!
这是诸国正在争取高峰会议议长席位的时刻。谁的实力大,谁就能占霸主之位。在这样的时候,国都却被弱小越国侵占,岂不成了决定性的负面影响吗?
“谁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谁的脑袋就得搬家!"夫差下达了严厉缄口令。
虽然如此,依据《史记》记载,因泄露秘密而被处斩者有七名之多。
黄池会盟,结果选定晋定公就任盟主。诸国做此决定的理由是:晋国在地理上的条件较佳,随时皆能派出大军,对时局安定会有所贡献。由于条件确实略逊一筹,夫差只得退让。
“都是勾践干的好事!"夫差气愤地叫了起来。之所以没有和晋定公争取到底,完全是因为自己有"国家生变"这个隐忧的缘故。
“大王,请您再也不要提起勾践这个卑鄙小人的名字!"西施蹙着眉头说。
夫差连出征时也带着西施。他是片刻不能离开她的。
蹙眉时的西施,显得更加美丽。微锁的眉际,使她更增魅力。据说,当时的吴国宫殿,因此流行宫女无悲戚之事也学着她蹙眉的风气。”东施效颦"之语,由此而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考量自己适合与否,只知道一味模仿别人——语源来自西施的故事。
“你说勾践是个卑鄙小人?”听到同为越国人的西施以这样的话批评越国国君时,夫差多少感到宽慰。
“他的嘴巴尖得像乌鸦。”西施回答。
“没错。勾践的嘴巴尖得像乌鸦。”
嘴巴尖凸是卑贱之相,这是当时一般人的看法。
“和这样的人争,岂不是降低自己格调?大王何必拿这样的人来和自己相比呢?……您应该把他当狗看待才是啊!"
“说得好!勾践确实是一条狗!狗咬你时,骂它也没用,因为畜生听不懂人说的话嘛!"
把对方视做狗,这是最大的侮辱。但不把对方当做同类的结果是:懒得与之计较,也就是怒意随即冲淡。
怒意是一种爆发性力量。按理夫差应趁这个力量炽烈之时,赶紧折返东南、讨伐越国才对。而西施却巧妙地控制了夫差的怒意。
“勾践不过是一只野狗,我随时都有办法把他干掉!"夫差说。
黄池会盟后,夫差没有立即归国,依旧停留中原之地,企图攻打宋国。
“攻打宋国并非没有胜算,但国内情势不稳,我们最好回国一趟再说吧!"大臣伯噽说。
在归国途中攻打宋国,为的是显示自己有足够余力。由于自己不在国内而被如同野狗之越国咬了一口,但因此而受的伤却轻微得很——有意逐鹿中原的夫差,有必要给予诸侯此一观感。为此,他必须拿出证明。所以,他并没有直接返国,而在途中向宋国挑战。
吴确实非泛泛之国,被越偷袭也无动于衷!夫差企求获得诸侯如此评价。
有志于成为霸主的夫差,此时完全是作秀心态。
但现实是冷酷的。随着详细报告陆续传来,他开始知道越国不是入侵扰乱,而吴国蒙受的损害,远比想象中还大!
给予夫差最大的冲击是太子友被杀的情报。
杀害太子一事,充分显示越国的自信。一定要和吴国周旋到底!这是出自于坚定决心的挑战。
倘若只是扰乱,为了顾忌后患,应不致杀害太子才对。
至此,夫差明白事态严重,便取消攻打宋国,率军急剧返国。
“我们再也不能过着如同往日的快乐生活……哦!旧日美梦多么令人感怀……"西施站在宫殿废墟旁,双手捧着心说。这哀伤神态和蹙眉同样深深扣动了夫差的心弦。
“西施捧心"后来成为美女哀伤时的标准神态。
“放心吧,我很快会使它恢复原状的!"夫差说。
夫差第一项指令是,着手修复被破坏了的宫殿、庭园。
这样的事情优先于与庶民生活相关的事宜!同时,军事设施亦同样迟迟未见修复。
另一方面,越国则将由吴国运回的战利品悉数充当民生物资,并加强战备。
两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梦想成为霸主的吴国,以"正义之军"标榜自己,经常出兵各地。每次出征,将士捐躯是难免的,曾几何时,吴国的精兵愈来愈少了。
越国丝毫没有停止攻击的迹象。
吴国边境屡次受到侵犯。
被折腾的吴,每次都以割让土地或支付赔偿款项来解决事情。形势可说是完全改观了。
越国还是不断给予吴国压力。
在国家多难之际,宫殿却建得比以前更为豪华。由于多年征战,吴军士兵使用的武器不是破旧就是不够齐全,政府却为筹措宫殿营造费用而屡次增税。这怎么抗拒得了士气高昂的越军呢?
以局部战事作弄吴国之后,越王勾践终于亲自率军,展开大规模作战。这是黄池会盟后第四年的事情。结果,吴军于接近太湖的笠泽,遭越国大军击溃。
吴国闹穷的情形越来越严重。
越国三番两次地出兵攻打吴国。
笠泽之役的两年后,入侵吴国的越军滞留下来而不返国。
吴国国都姑苏被围。包围战前后达三年之久。
吴王夫差终于投降。不但霸主之梦破碎,更成了亡国之君。
吴国大臣公孙雄以投降使节身份来到越军阵地。裸露膀子的他,膝行来到越王面前——这是奴隶应守的规矩。
“过去,我国于会稽围困大王时,曾经缔结和议,退兵归国。祈求大王以此为例,许以缔结和议终止此次战争……"这是声泪俱下的恳切央求。
范蠡凝视着勾践的表情。他在勾践的脸上看到了动摇之色。
“对,两国间过去的确有过此事……"
二十一年前,于会稽被包围的勾践,在面临即将被杀、眼见国土也要沦陷时,由于夫差的慈悲为怀,所以幸免于死,国土也得以保存。
现在,以恩报恩,放过夫差,应是可行之道……
这时候,范蠡站起来说:“会稽之事是天将越赐给吴,而吴王夫差却违背天意,有所不受。现在是天将吴赐给越。天意可以违背吗?二十一年前违背天意的夫差今日的下场就是教训!"
“这太不人道了……"越王勾践喃喃地说。
他不是忘了在会稽受到的屈辱。但九年后的现在,越已挽回劣势,居于优势。也就是说,屈辱已在九年内分段洗清了。
范蠡却径自击鼓道:“议和之事已被拒绝,吴国使者快回去吧!"
吴国使者公孙雄挥泪而去。
和范蠡单独面对时,勾践说:“我们都已年迈。夫差未免太可怜了。夫差于会稽最大的败笔是不但没有杀我,更将越国留存下来……我想饶夫差一命,至于吴国,则将之纳入版图,这样可以吧?”
“大王准备如何处置夫差?”
“流放到舟山小岛,让他当渔村村长吧!他想在那个地方招兵买马是不可能的。”
“您实在是个很会替人操心的人。这是因为自己吃过苦,所以会体谅别人吧?”
“没错。我实在不忍看夫差受此之苦。”
“可以。让夫差在舟山岛当百家之长……可是,夫差会接受吗?”
“这还由得了他吗?”
“依我看,他是不会接受的。”
结果范蠡猜对了。
越王密使前往传旨时,夫差称谢道:“我已年老体衰,无力为大王效命……不过,这条绶我还是拜领了。”
“绶"是用来系官印的饰带,一方面代表官职,战争时用以权充旗帜。密使带去的是百家之长的绶,宽约三尺。
拿到绶的夫差对家臣说:“我死后,用这条绶覆盖我的脸。因为到冥域时,我无颜见伍子胥呀!"
夫差刎颈自尽,吴国灭亡。
这是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的事。
“这个方法是,将韩氏管辖区内的大堰之水,转个方向,向知氏军阵地大量放出……"张孟谈道。
“什么?”韩康子不觉错愕地叫了一声。
因为自己吃过苦,所以很会体谅别人……
范蠡以此批评其主越王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