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对方如此说,但若不有所回报,就有违为人之道,总要有表达谢意的具体行动才行。
这位恩人苏秦,目前最冀求的是什么?
作为六国合纵开端的赵燕同盟甫成立。但倘若赵遭秦之攻打,这项同盟将立即瓦解——
使秦中止对赵的攻打计划,对苏秦的报答莫大于此!
有借必还——在此一最单纯的道德规范之下,张仪一定会说服秦国执政人士,将讨赵之兵撤回。
他是个语言魔术师,连白的东西都能说成黑的。将攻打赵国对己国不利的后果说给诸大臣听,并且使他们产生同感,这对张仪而言,应该不是难事。
“你明白我的意思没有?”
对怀才不遇的人卖恩情,利用其才华防止秦国攻赵——这是鬼谷先生的苦肉计。听完后,苏秦无限欣喜地叫了起来:“谢谢老师!"
跪拜叩谢后,他叫随从把带来的礼物搬进来,而后告辞归去。
鬼谷先生站起来走向内宅。
鬼谷学塾屋内的甬道相当深长。一般学生亦被禁止进入内宅。除非有重要事情,否则连代课老师都不得擅自进入。
鬼谷先生步履蹒跚地走到甬道拐弯之处。转弯之后,再走数步,他立刻将腰挺直,大步走过去。
甬道尽头处有扇蓝色门扉。门扉上的金色环扣看似厚重,但鬼谷先生用一手就轻轻推开。
“有没有被识破?”房间里传出有人说话的声音。
鬼谷先生一径走进房间内部,坐下来说:“苏秦并没有察觉到。”
“那是因为他心焦如焚的缘故吧?”原先在房内的人说。
没想到这个人和相对而坐的鬼谷先生的长相是一模一样,活像一对双胞胎兄弟!
刚进来的鬼谷先生把双手放到两边的眉毛上。接着,他那又长又浓的白眉被剥下来,出现一双黑色淡眉。之后,他伸手抓下自己的白发——原来这是假发,并露出一头黑发。
这个人不就是听说正在各国流浪的张仪吗!
“我特别注意说话的声音。”张仪说。
“因为你练习过一段时期,所以我相信模仿得很像,但另一方面也是苏秦心神不定的缘故吧!总之,你好像要开始走运了。”
原先就在房里的老人说。原来,他才是真正的鬼谷先生!
“都是老师指点有方。”假扮鬼谷先生的张仪作揖说。
鬼谷先生听到苏秦来访,立刻叫张仪假扮成他。
他这样做,为的是想利用这个机会,为张仪谋求出路。
张仪唯一欠缺的是寻觅介绍人所需要的资金,用这个方法就可以让苏秦出这笔钱。
让两名高徒互相竞争,鬼谷先生或许有这个意思吧。
“苏秦推动的是合纵之策,张仪,你就推动连横之策吧!"鬼谷先生正色道。
合纵之策是六国以结盟态势对抗强秦。与此相较,连横之策是秦与六国分别缔结和盟。在这个情形之下,超级大国秦对六国中的任何一国都居于优势,所以,可说是一种各个击破的策略。
右图表示合纵之形态,连横之形态则如左图:
秦——燕
秦——赵
秦——魏
秦——韩
秦——齐
秦——楚
因此,主张连横的张仪,最大的任务在于切断"燕——赵——魏……"之纵线联系,而主张合纵的苏秦则与之相反,必须致力于切断秦与诸国横线联盟。
鬼谷先生的两名高徒,这会儿要以天下为舞台,展开虚虚实实的谋略战了。一对同窗学友此时成为正面对手!
“中国为了谋求统一,除连横外,更无他途。”张仪说。
“这话怎么说?”
“连横的结果,秦成为天下之主,中国因而得以统一。在合纵之下,六国都是一地之主。纵使六国因结盟而灭秦,之后又是势力相近的六国为争夺霸权而彼此展开争斗,战争将无停止之日。战乱应该早日结束的。”
“张仪,你的观察力不够透彻。”
“愿听老师指点。”
“苏秦的企图在于兼任六国首相,而宰相取代国君之事并不稀罕。晋如此,齐亦如此。”
“那……苏秦他?”
“是啊,他志在成为天下之主。”鬼谷先生说。
“这不是僭越吗?”张仪喃喃地说。
“我说张仪啊,你的才华确实高过苏秦。但苏秦有极大野心,这一点他比你强……依我看,因连横而造成秦国统一天下,其可能性大约十之八九;因合纵而苏秦取得天下,其可能性则只有一两成。但苏秦以这么小的可能性作赌注,你千万不可因此而轻视他,知道吗?”
鬼谷先生宠爱的不是充满野心的苏秦,而是确实身怀才华的张仪。
老师教我如此做,莫非另一方面也让苏秦以为老师较偏爱于他?谋略学高材生的张仪,说不定会有这等怀疑。鬼谷先生为消弭这个疑惑,所以不由自己出面,而让乔装的张仪对苏秦说出这个秘策。
“我知道了。让苏秦之辈成为天下共主,将是万民之大不幸。我一定要让合纵政策无法得逞。”张仪说。
“不过,让秦停止对赵出兵之计划,这一点你非做到不可。你们两人的竞争,在此之后才可开始。”
“是的,遵命。”
“那你就去吧!"
张仪当天出发。一切都在计划中进行。演戏的人确切明白自己的戏份,因而绝无穿帮之虞。
他原本就不是有资格成为秦王的人。坐上王座,真有如坐针毡的感觉。因此,他每每咬着嘴唇,心里呐喊着:“你们看着吧!总有一天,我要成为天下共主!"
秦始皇——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实际上,这个名称是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公元前221年才有,在这之前的秦始皇,被称为秦王政。说得正确一点,于公元前246年成为秦王之前,他的名字只是"政"。
生于赵都邯郸、身为人质之子、自幼智能超群的政非常早熟,并且擅长察识人心。过分敏锐,或许是一种悲剧——至少政的情形是如此。
他很早就知道有关自己出生的秘密——
吕不韦把怀了自己孩子的女人塞给子楚。虽然对方是个人质,但这样的做法不是太过分吗?——
政这个孩子,与秦国王室血统根本毫无关系嘛!——这是事实,不过不能摊开来说啊!
认为政尚幼小不解事的用人们,常在他面前以这件事情作为闲聊话题。但早熟的政大概了解他们话中的意思。不明白的部分,他牢牢留在脑海里,等到长大之后才去理解。
政还是个婴儿时,秦曾援助将军王崎,使之包围赵都邯郸。
就赵的立场而言,这个时候,大可杀掉秦国人质。而实际上,子楚也差一点就被杀害——
怎么可以让子楚被杀呢?这样,我的投资不是要泡汤吗?
吕不韦想。对子楚进贡的不单是金钱,还有女人(这个女人已有身孕),投资额可谓不小。在这个情形之下,怎么可以让子楚平白被杀呢?吕不韦于是运用拿手的收买方式,给守者之吏(担任监视任务的官员)黄金六百斤,成功地使子楚逃到秦军阵地。
由于这是千钧一发之际的逃亡,子楚根本来不及携带家人,遂孑然一身地抵达秦军阵营。
赵国本来意图杀掉被遗留下来的子楚之妻和子,由于赵姬的族亲之中亦有不少权势之士,加上吕不韦的各方奔走,因而幸免于难。
六年后,秦昭王去世,继位的是太子安国君。这是早已决定的事情。事实上,安国君替代高龄昭王为实质上的国君也有许多年了。安国君遵守对宠妃华阳夫人的诺言,立子楚为太子。
即位时的安国君,年事已高,更由于多年来摄政的辛劳,健康大大受损,结果,即位一年就殁故,太子子楚即位。
七年前,在千钧一发之际逃命的人质,现在已是超级大国秦之国君。他就是庄襄王。
“我押宝押对了!"
吕不韦的欣喜若狂不必赘述。他的投机着实成功了。
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并受封文信侯,以洛阳十万户为采邑(俸禄)。对吕不韦而言,这样的投资报酬已经相当可观。而他不因此满足。人的欲望本来就是无穷的。
过去在众多公子之中最被冷遇,甚至被遣送作为人质的子楚,迅速被立为太子并顺利即位——秦国人莫不为此惊叹。诸国更以惊异眼光看待此一事实——
早知如此,当时应该好好礼遇他啊!——
不,现在也为时不晚。
赵国廷臣想起成为秦王的子楚,尚有妻儿留在赵国。虽然有亡羊补牢之憾,赵国还是以殷勤态度,把秦王夫人和儿子政送回秦国。这时候的政已经十岁。
“你长大了……"
深信政为已出的庄襄王子楚,看到儿子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是暌违七年之后的首次会面。在战乱中匆匆挥别时的政,当时尚在母亲的怀抱里。
不知道儿子长得多大了?……见面前夕,庄襄王还在想着这一点,准备相聚时紧紧抱着他,并且好好抚摸他的头发。
但出现在面前的这个儿子,有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氛。这不意谓儿子没有惹人怜爱之处,他的面貌端正,看来相当伶俐聪明,脸上露出一种不欲受人爱抚的凛然表情。
这大概是多年受苦的缘故吧?庄襄王如此解释自己儿子的情状。
迅速被立为太子而后即位的子楚,也同样迅速结束了人生旅途。他于即位三年后殁故。
政继位为秦王。此时的他,年仅十三岁。
中国官阶位于相丞之上的"相国",乃自秦王政即位时设立。
什么人被任命为相国?
答案当然是:吕不韦。不仅如此,秦王政更以"仲父"称呼吕不韦。仲父乃"叔叔"之谓。
十三岁的少年不可能决定这样的制度和如此的称谓。显而易见,这些都是吕不韦幕后操纵的结果。
我有把握对这个孩子操纵自如!虽然不能明言,但他的确是自己的骨肉。操纵政这个秦国国君,使他成为天下之主——这样的伟业不是值得为之拼命的吗?
吕不韦如此想着。
经验老到,在商场混了大半辈子,也走遍天下的他,因政的即位而感到兴奋。
为了充分施展抱负,必须拥有最高官位——他以此自期,并使自己成为相国。此外,为了让人们产生敬畏心理,以便使唤别人——他要政以"仲父"来称呼自己。
平常看得到的事物,因兴奋过度而看不到——一般人都有这个毛病。吕不韦后来才发现年少君王的目光格外冷漠,就是这个原因吧?
吕不韦把长久以来想做的事情,逐一付诸实行。
正式被封为文信侯之后,虽然仅仅领有十万户,却已算是诸侯之一。纵然不及战国七雄,但他认为,自己应该有资格媲美"四公子"。他们都拥有三千食客。此一作为当然是一种虚荣表现,但广招人才也是他们不得已的自卫之策。战国七雄之首的秦却无拥有三千食客的人物。
由我来做这样的人吧!吕不韦想。
依据《史记》记载,吕不韦家中的用人有一万之多。那是以人力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倘若这是包含生产奴隶在内的数字,也就不足为奇。
实际上,拥三千食客,对吕不韦而言并不是一件难事。问题在于食客的品质如何。
鸡鸣狗盗之类人物,可以从培养用人而成。吕不韦意图招募的是水准高过"四公子"、如齐国稷下学士般具有学问才华的食客。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这也是《史记·吕不韦传》中的记载。现代人以为当时的畅销书乃《孟子》,但《史记》对此只字不提,只出现荀子之名。事实上,对天下一统有所贡献的人才大多出自荀子门下,孟子门下则鲜有其人。
这是因为时代风气排斥空论而以实学为重的缘故。
吕不韦的意图也是招募实用学者,以进行实用之著述。他令食客们分别写出各自见闻,将之编辑而成《吕氏春秋》。这是网罗各种知识的百科全书。
“此书记载当今世上一切重要事物,既不可增加一字,亦不可删减半字。”
吕不韦因此书而自鸣得意。
号称二十余万字的这本书,由于是写在木简上的关系,册数十分庞大。吕不韦将这批木简陈列于首都咸阳的市场门口,广向诸国游说之士呼吁:
任何人若能增删本书一字,当即致赠赏金千两。
这个做法当然出于自负,同时意图以此扬名诸国。行事好大喜功的吕不韦,在私生活上也相当自大。
秦王政的母亲是吕不韦往年的爱妾。她成为子楚之妻后,因子楚即位而贵为王妃,因子楚之死而变成母太后。
母太后过去在邯郸是广为人知的歌舞名姬。只有少数人知道,她是不可一日没有男人的女人。骚到骨子里——这或者与她出生娼家的背景有关吧?虽然有一个十三岁的儿子,她还是个正值欲望巅峰时期的女人。这位母太后现在成了先王的未亡人。
以后我可以为所欲为,因为我已是自由之身了!母太后如是想。
秦国宫廷里有她的昔日相好吕不韦。他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几乎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到。而且秦王是个年轻小孩。会展开怎样的局面,应该不难想象。
两人恢复了以前的关系。
“我们要有所收敛,不可胡作乱为。因为你的身份是秦国母太后啊!"
“以你的身份,还怕什么?这个国家的国君是我们的儿子啊!"
母太后依偎在吕不韦身边——这里是秦国宫廷大内。相国身份、且被秦王以"仲父"称呼的吕不韦,是唯一可以出入后宫的男人。后宫原本是男子禁地。
“这件事情,我们也不能说出去啊!"
“我不管这么多。”
“人多口杂,总得顾虑。而且国君渐渐懂得男女情事了。”
“不,他还只是个小孩而已。”
母太后其实对自己的儿子了解不多。丈夫子楚逃至秦后,她和年幼儿子共同生活六年。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事情。这六年岁月,她过的只是属于自己的婬 荡生活,绝少真正关怀自己的儿子。
儿子则以冷漠目光看着母亲的一切行径。他毋宁是眼看母亲行径,因而目光变得冷漠吧?
政由于生长在父亲离去、母亲婬 乱的家庭中,所以远较一般小孩懂事。就拿有关他出生的秘密来说,若在一般正常家庭,用人及邻居们是不至于会在他面前拿这件事当做聊天话题的——
我不是有秦国王族血统的人!
年幼的政坐在王座上时,都会想起过去在邯郸听到的这些话。
他原本就不是有资格成为秦王的人。坐上王座,真有如坐针毡的感觉。因此,他每每咬着嘴唇,心里呐喊着:
你们看着吧!总有一天,我要成为天下之主!
坐在王座上的这名少年何其孤独!
长达五十六年的昭王治绩,已使秦国国基稳固,政治上只需沿袭前例即可。但年少的秦王政不因此满足。未曾承受秦国王室血统的自己,没有必要循规蹈矩——他如是想——
我要开拓自己的路!
这是政的决心。
但十三岁的秦王并没有国政上的决定权。这一切,都在相国吕不韦的掌握之中——
我不会让你长久居于辅佐位置的!为了走出自己想走的路,我要取得大权!
这个聪明少年,已看出自己的生父吕不韦有意将他当做傀儡,随心所欲地予以操纵——
我绝不会让他得逞!
一天,政召来相国吕不韦——这是绝无仅有的事情。以前都是由吕不韦入宫求谒,每次谒见也都是传达决定事宜,从未有过请示秦王意见或者秦王主动召请吕不韦之事。这次却一反常态,吕不韦充满狐疑地急急入宫。
这一天,年少的政准备明白告诉吕不韦,自己不会再当傀儡受他操纵。
“仲父,我要你以后少入后宫。”政说。
“这……这是……为什么?”
吕不韦有些狼狈地问道。
“因为后宫是男人止步之地啊!"
“可是……我是以相国身份和两位太后谈论事情呀!我的意思是说华阳太后和夏太后……"
吕不韦语未毕,年少的政复以凛然口气说:“你不要以为血统关系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