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感觉古龙 | |
作者:生命 文章来源:Glad_Acer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3 20:03:28 文章录入:燕十三 责任编辑:凌妙颜 | |
|
|
题记∶这个生命,并非是我的笔名。 从未有任何小说中有古龙这样对生命的赞颂,对生命的热爱。 在古龙的小说中,无论是大奸大恶,大悲大喜,都有着一股昂扬的气质,那是对生命的热爱,和一种执着和热望。 最典型的仍然是《萧十一郎》。 这种蓬勃的对生命的渴望,当是超越了一切人性和兽性,超越了善和恶,所以一个是最具理性的人,一个是最具兽性的狼,本是两个最具冲突的个体,竟那么奇妙地统一起来。(杰克.伦敦不愧是大师。) 古龙对萧十一郎所投入的感情一定很深,或许是将自己所有的寂寞孤独和自己心中熊熊燃烧的生命的火焰和激情全部投入到这个人的身上,这个既具有狼性又具有人性的浪子,就那么傲然独立于世间,承受着风风雨雨,这个外表冷漠孤独的浪子,内心却如火在燃烧。 从未试图探求过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齐秦,喜欢他那首歌--- 对生命的热爱给予了天下万物顽强的生命力,所以重伤的萧十一郎能回到狼群,能从死亡的边缘挣扎回来,所以杨铮毅然斩去自己的右臂(离别钩---“离别,是为了永远的相聚”)所以公子羽希望“公子羽”能永远年轻,所以埋在山中的夜帝能微笑着饮酒,所以傅红雪的黑刀挖断了刀尖,古龙笔下所有的人都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也许你还会说∶他们并不是普普通通的一般人,甚至,他们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人。但是你可曾想过天下所有的人都会有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对生命的热爱。耶苏复活的时候第一个看见的是一个妓女,佛也曾渡乞丐成佛,这乞丐,这妓女,岂非是普通人,但成佛成道,就不再是“普通人”,为什么?是因为心灵上的升华吗?但是他们原本就没有变化啊。 变化的是他们的经历,那足以激励起一种精神,将普通的变成不普通的,将平凡的变成不平凡的,激励起更多的人更高层次的渴望,从这点上来说,我们需要的是那种能激励人心的力量,而不用管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 永远灿烂微笑的花满楼让我们永远微笑着面对生活。 * * * * * * * 另一个我要为之而歌的是人性。 人性是怎样的?是善?是恶?这一千古难题,还是让那些哲学家们继续去争论吧。古龙无疑是矛盾的,他试图给出一个定论,可惜他不是个哲学家,他自己心里也有着极大的冲突,结果是出现了极端的两种人性,或极善,或极恶。 多数的时候,古龙相信善是人的本性,这多半是在酒酣的时候,酒酣意正浓,正是淋漓酣畅的时候,笔意如潮,思绪如潮,酒能让自己相信自己脑海中的那份理想和美好的幻象,人性本善,人性最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邪永不胜正。 所以有了沈浪,楚留香,陆小凤这样的绝顶人物,有了一个个最最阴险但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的阴谋,这些人中最出色的一个是小鱼儿。 《绝代双骄》永远是绝代的,如果非要让我拿它和韦小宝相比,那么我不得不说∶虽然我很喜欢看《鹿鼎记》,但是小鱼儿无疑是比韦小宝更出色,因为韦小宝比起来还只能算是个顽童,他虽然有着种种的幸运和艳遇,却缺乏了一个成熟而复杂的人所具有的很多东西---爱,和因爱而生的痛苦,和对人生的无奈和挣扎。 不由得又想起当花无缺要杀小鱼儿时,铁心兰脱去衣服来阻挡花,大喊道∶“小鱼儿,你快走啊!”小鱼儿因此而消沉。这一种感觉只有令狐冲痴恋小师妹而狂饮大哭可以相媲美。对后者我体会到那种苦恋而不可得的滋味,正是少年情怀,而对前者,则有超出爱恋的一种更深的感觉。或许唯有沧桑过后更能体会吧。 但是酒总有醒的时候。 尽管酣醉时淋漓地赞美人性之善,清醒的时候总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即使真的能如传说中的仙人般一醉千年,醒来时仍将面对沧海桑田的无奈和人世间的炎凉。这是古龙自己亲身饱经过的现实,也是古龙书人人物所经历过的现实。怪不得那么多的人都喜欢酒,因为酒中的世界是扭曲的虚幻的却是美好的,是可以按照自己心里的愿望构筑的;怪不得那么多的人都喜欢书,因为书中可以给自己一个自己本无法圆的美梦。 江别鹤,江玉郎,天下怎么会有这么样的坏人呢? 许多人责难古龙绝对二分化的人性,原因也是因为人性的复杂,不能绝对化,金庸树立了一个典型,在金庸小说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因为真正的“恶”而成为恶人,即使四大恶人也是各有伤心别事,只有一个飘飘若仙的丁春秋似乎是恶极而无善,可惜却性格太单薄,除了像神仙般的形象和一个天大的恶名,竟没有什么了,若非金庸出色的文笔,丁春秋并不算什么。金庸是近于佛道了,尤其是越到晚期,佛家有所谓“有情皆孽”所以要佛去渡众生,又因为“人皆有佛性”所以人都可渡,包括恶人。 暂不说佛性是否就是人性。金庸的一生说不上锦衣玉食也可算无忧无虑,身份地位自不必说,他可以专心地著书研究学问,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任尔东西南北风”,若说唯一的缺憾,不过是失恋过一次。 所以他无法体会《欢乐英雄》中钱对英雄的深刻的影响,无法体会英雄好酒的心情,无法有浪子的感觉,无法真正领悟寂寞的滋味。 尽管他读过《说唐》知道有秦琼卖马,尽管他对《水浒》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深,尽管他兴之所至也会呼朋引伴共买一醉,尽管他对书的理解远非别人所能及,对书中故事的了解远非别人所能比。 有一种说法,经历过苦难和折磨的人,心中总有一股“气”,有人说是“愤世嫉俗”,我觉得太过,因为这样的人并非都是怀着一股对世界不满的“恶气”,他们有一种在困境中挺身而出的“豪气”,有不被世俗所接受时的“怨气”,有饱尝艰辛依旧痴心不改的“昂扬之气”,有阅尽人世百态时的“激愤之气”,这些“气”郁结于作者之胸,然后成为打动读者的文字。 这些“气”只有以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表达出作者本人的内心真实的世界,让读者强烈地感觉到这种“气势”,并因之而产生共鸣。而作者自己也想极力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郁结之气,越是激烈,越是酣畅痛快,越是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有时候,写书不单是给读者看的,也是给自己看的。 从古龙的书里很多时候可以读出,感觉出,回味出那种极强烈的人性冲突。人,似乎永远踏不出欲望的诱惑,上官金虹为的是权力,西门吹雪为的是剑的荣誉,叶孤城是为了一个“名”字,铁中棠为了一种责任,霍为的是金钱,人皆有欲望,故有人性的千姿百态。我们能从古龙的书中看出更多的人性的阴暗和险恶。有时候那些邪恶和阴险甚至让我们觉得世界简直就是黑暗的,充满了失望和无望,看不到一丝光明。但是就在这绝望中,正义仍然会战胜邪恶,光明会战胜黑暗。善会战胜恶。 用笔这样写着,古龙心中充满了矛盾,或许这矛盾唯有在半梦半醒之中才能真正的逃避。小说中正义可以战胜邪恶,而现实中有多少罪恶是眼睁睁看着却又无奈的,自古以来就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说,在书中我们还可以大声呐喊,在现实中唯有叹一口气而已。上帝有无穷的力量和无数的天使,而撒旦一人就可以抗衡。这个世界也许本来就是黑暗多于光明的,人类的本性也许永远都是恶大于善的。 写到这里,突然吃了一惊,本不是个悲观者,一直自信着自己抱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我相信人是善良的,热爱阳光灿烂的生活,相信真爱与真情,也总是执着于那一份豪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悲观和无奈竟悄悄溜到我的心里。想到东林党人那副流传千古的对联∶ 东林党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恶和黑暗的抗争,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这种精神也能燃起人们心中的火和热血,后来又见这副联被改作∶ 一下子又想起一个著名的PC GAME来,封面写着∶ 很多的时候思维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不知道会跑到什么地方,不知道会跑多远,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得住。 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如同别的很多小说中的一样,在善与恶的人性中挣扎,之所以更苦更受折磨,是因为善与恶的冲突更激烈,也是因为古龙内心的矛盾更强烈,宣扬人性的善是内心的一种向往,但是对人性的真实认识又常常觉得这种对善的赞美只是一种违心的美好幻想,越是深深地认识到这个事实,越会陷入苦苦的挣扎,所以,常常会感觉古龙书中的人物活得“好累”。 若是没有了善恶的主题限制,若是尽情地写出人性的本原,那该是一种什么样子?或许可以让读的人们在最可怕的噩梦中惊醒,从而觉醒,从而更热爱善更向往善,或则是让人们面对真实的黑暗彻彻底底的绝望,这是一个可怕的尝试,谁敢真的去试呢?看得书多了,常会这么想,也常不敢这么想下去。也并不希望这样的来写。 因为我们总还得要有希望!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