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驰想未来
2024-10-30 16:29:45 作者:黄易 来源:黄易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拓跋珪和楚无暇策马驰上平城东南十多里处一座小山丘上,数十名亲卫则在丘下戍守。
山野在丘下往四方延展,在日落的余晖映照下,大地一片苍芒,叹为观止。拓跋珪目光投往东面贯断南北、于地平远处的太行山脉,叹道:“春天终于来临,我们拓跋族的春天也来了。”
楚无暇欣然道:“族主今天的心情很好呢!”
拓跋珪微笑道:“不是很好,而是从未试过的好,也想到以前不敢深思的事。”
楚无暇兴致盎然地道:“族主在想甚么呢?”
拓跋珪沉吟片刻,似在思索该否告诉楚无暇,自己脑袋内正在转动的念头,然后道:“我在想未来的国都。”
楚无暇讶然道:“奴家还以为族主正思量战事的进展。”
拓跋珪微笑道:“当崔宏领兵离开平城的一刻,我便生出胜券在手的感觉。从小我便爱思考未来,我并不甘心只当个一方霸主,对拓跋族我有个神圣的使命,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继晋帝之后统治天下。”
又从容道:“思考未来,亦是一个令我轻松起来的妙法,使我不再囿于眼前的困局,从中解放出来,有把自己的视野无限扩阔的乐趣,真的很动人。”
楚无暇朝他望去,现出心迷神醉的表情,吁一口香气道:“族主真是超凡的人。”
拓跋珪傲然道:“正如我刚才说的,若我的志向只是威霸一方,会见一步走一步,绝不会处处从整体大局着想。但我志不在此,而是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眼光不但要放远点,还要超越自己本身的局限,如此方有可能成其不世的功业。”
楚无暇道:“族主把我说得胡涂了,族主有甚么局限呢?我倒看不出来。”
拓跋珪笑而不语。
楚无暇不依道:“族主啊!”
拓跋珪扫视远近的原野,淡然自若道:“教我如何回答你呢?无暇虽然冰雪聪明,但对政治却是外行,难道要我大费唇舌吗?”
楚无暇转个话题问道:“那族主告诉我心中的理想国都,是哪座城池呢?”
拓跋珪显然真的心情大好,微笑道:“无暇这么好奇,我便满足你的好奇心,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国都是洛阳。”
楚无暇一呆道:“竟然不是平城?”
拓跋珪谈兴甚浓地道:“为何无暇猜是平城呢?”
楚无暇道:“平城地近北疆,与族主据地盛乐遥相呼应,是建都的好地点。”
拓跋珪点头道:“在未来一段很长的日子里,平城仍是理想的设都地点,是平定北方最优越的据点。可以这么说,平城是用武之城,洛阳却是统治之都。”
楚无暇道:“以城池的规模而论,平城不是没法和洛阳相比吗?为何在武事上,平城却比洛阳优越?”
拓跋珪道:“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去看,洛阳位于河洛诸水交汇的平原;论交通,确是四通八达,非常方便。但在地理形势上却是孤立而突出,且处于黄河之南,在控制富饶的河北地区,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在巩固国力后,方能图此。”
接着双目精芒电闪,充满憧憬的神色,油然道:“我们鲜卑拓跋氏,是诸族中进入中原最晚者,论文化亦远远落后。到今天在长城内取得平城和雁门作据点,仍没法抛掉在马背上生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包袱。”
稍顿后,续道:“在以武力征东伐西的日子里,活在马背上的方式,与我们战斗的方式是一致的,更养成我们强悍善战的性格。可是我们可以在马上得天下,却不能在马背上统治天下。能否治天下,就看我们能否摆脱部落式的游牧形态,与汉族融合,迅速华化。否则不论我们的武力如何强大,最终也只会是昙花一现,好景不常。”
楚无暇现出感动的神色,由衷地道:“无暇从未遇上过像族主般高瞻远瞩的人。以前无暇最崇拜的人是我爹,他虽然满脑子计划,但视野却局限在眼前的形势上,远比不上族主广阔无垠的视野。”
拓跋珪像听不到她的赞许般,双目异芒闪闪,缓缓道:“由平城到洛阳,正代表我族的崛兴。平城毕竟偏处北方,且受到正逐渐转强的柔然人寇边威胁;而洛阳乃汉晋以来的政治文化中心,地近南方,在政治地位、文化传统和地理条件上都远较平城优越。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只有迁都洛阳,方可推行种种必须的改革,进一步与华夏文化融合。”
楚无暇不解地道:“为何只有迁都,方可以进行改革和华化呢?”
拓跋珪道:“这是新旧交替必然产生的情况,求新者总会遭到坚持过往传统的势力激烈反对。以平城为都,与以盛乐为都分别不大,故能水到渠成。可是若迁往洛阳,在各方面都会起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故旧势力不但会反对迁都,更会反对华化,怕的是不仅难以统治汉人,还会被汉人同化,失去我们赖之以立国的强悍民风。所以现时族内与我持不同看法的人仍是占多数,他们认为南迁等若放弃祖宗遗留给我们的福地、放弃自身的文化,且会因水土不服致我们的威势由盛转衰,所以迁都的壮举,未必能在我的手上完成。哈!我们怎会忽然扯到这方面去?”
楚无暇柔声道:“族主说的话,令无暇很感动哩!”
拓跋珪哑然笑道:“感动?无暇对政治生出兴趣吗?”
楚无暇道:“无暇对政治没有兴趣,却对族主的想法有很大的好奇心,更明白族主为何视驰想未来为一种令自己轻松起来的有效办法,无暇听着族主的话时,也是浑然忘忧,心胸开阔,忘掉了眼前正不住逼近的战事。”
拓跋珪冷哼道:“慕容垂!”
楚无暇有感而发地道:“族主的心意令人难以测度,更非一般人所能想象。每次我看到族主在沉思,心中都会生出惧意,因为不明白族主在想甚么?”
拓跋珪大感有趣地道:“无暇怕我吗?”
楚无暇撒娇道:“当然害怕,最怕失去族主对无暇的宠爱,那无暇只好了结自己的性命,没有了族主的呵护,活下去还有甚么意义?”
拓跋珪笑道:“没有那般严重吧!事实上说感激的该是我,没有你的佛藏和宁心丹,今仗鹿死谁手,尚是未知之数。如果我能大败慕容垂,无暇该记一功。”
楚无暇欢喜地道:“无暇是族主的,当然该尽献所有,只要族主肯让无暇伺候终生,无暇便心满意足。”
拓跋珪沉吟片晌,道:“无暇是否精通炼丹之术?”
楚无暇娇躯一颤道:“族主为何要问呢?”
拓跋珪不悦地道:“先回答我的问题。”
楚无暇委屈的垂下头去,微一颔首。
拓跋珪欣然道:“那无暇可否为我多炼几颗宁心丹出来呢?”
楚无暇幽幽地道:“要制成有同样效果的宁心丹,恐怕要有‘丹王’之称的安世清方办得到。可是最后一颗宁心丹,已给族主服食,再没有样本供安世清推敲其火候成分,所以纵然安世清肯出手,亦没法完成族主的愿望。”
拓跋珪失望地道:“那你懂得炼制甚么丹药呢?”
楚无暇不情愿地道:“我只懂炼制五石散。可是──”
拓跋珪截断她道:“那你便炼些五石散来给我试试看,如果真的有不良的后遗症,我会立即停止服用。”
楚无暇抗议道:“族主!”
拓跋珪二度打断她的话,沉声道:“照我的话去做。”
楚无暇双目现出悔疚的神色,但再没有说话,因为她明白拓跋珪的性情,一旦下了决定,天下再没有人能改变他。她改变不了他,恐怕燕飞亦无能为力。
刘穆之步入书斋,刘裕正伏案审阅堆积如山的各式诏令文告,看他的模样便知道他在受苦。刘裕抬起头来,叹道:“坐!唉!穆之不可以代我处理这些恼人的东西吗?”
刘穆之到一侧坐下,微笑道:“我已为大人拣选过了,全是不得不让大人过目的文书任命。而这只是个开始,大人心里要有个准备。”
刘裕苦笑道:“有很多地方我都看不懂,须穆之为我解说。唉!到现在我才明白,为何建康的政治是高门大族的政治,因为只有他们才写得出这样的鬼东西来,亦只有他们才明白自己在写甚么。”
刘穆之忍俊不禁笑道:“大人有甚不明白的地方呢?”
刘裕苦恼地道:“不明白的地方多不胜数,真不知从何说起,不过有一个名辞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在不同的奏章文折里多次提及,就是‘土断’。”
刘穆之动容道:“大人注意到的,正是近百年来最关键的问题,看来大人的政治触觉非常敏锐。”
刘裕愕然道:“怎会这么巧的?请先生为我解说。”
刘穆之微一沉吟,似在斟酌如何遣辞用句,方能令刘裕更易明白,道:“魏晋时期,是动荡混乱的时代,坏日子远比好日子多,但远因却萌芽于汉代。自汉武帝开始,发展贸易,货币通行,可是这种情况在汉末却逆转过来,社会不但出现特权阶级,还发生土地兼并的现象,丧失土地的农民愈来愈多,从商品的经济转化为庄园经济。”
刘裕点头道:“这个特权阶级,便是现今的高门大族了。”
刘穆之点头应是,续道:“魏晋皇朝权力分散,加上战乱频仍,边塞的胡族又不断入侵,令情况更趋恶化。魏晋的政治,形成了士族和寒门的对立,士族的地主,具有政治上的特权,而庶族的地主,便为豪强,二者虽都拥有土地,但由于政治上的不平等,故存在尖锐的矛盾。像天师道之乱,正是南方本土豪强对高门士人的反击。”
刘裕神色凝重的点头道:“我现在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刘穆之道:“问题的严重性实远过于此。普通百姓由于土地流失,被逼负担沉重的租税,同时又要负上徭役和兵役,令他们无以为生,遂沦为与奴仆分别不大的田客、部曲和吏家,还有不少人被掠卖而沦为官私奴婢,作为国家编户的农户因而不住减少,更进一步削弱朝廷的统治力量。在这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动乱起义此兴彼继,经济更是凋敝不堪。”
刘裕点头道:“这个我明白,我之所以当兵,便因贫无立锥之地,致走投无路。”
刘穆之道:“所以自王导开始,便进行多次土断或土改,最终的目的正是要把土地和农奴从土地拥有者手上释放出来。现在大人该明白己身的处境,建康的高门大族,最害怕便是利益受损,不能保有他们享用已久的特权和土地,故而安公失势,拥护司马道子者大不乏人,后因司马道子过于腐败,又只顾私利,才有人起而反对他。桓玄之所以得到建康高门的支持,皆因他们是一丘之貉,互相包庇。”
刘裕的神色更凝重了,沉声道:“难怪建康高门这般怀疑我,不过他们的怀疑是对的,现在我恨不得能立即把这个情况改变过来。”
刘穆之道:“建康的高门,最害怕的就是大人会继安公之后,推行新一轮的土改,由于大人出身庶族,不像安公般本身是高门的一份子,若进行改革,会更为彻底,对高门的利益损害也更深远彻底。”
刘裕头痛地道:“我该怎么办呢?”
刘穆之道:“土改是势在必行,否则如何向民众交代?不过用力的轻重,改革的深浅,却要拿捏得精确,才可取得大部分高门世族的支持。如果像大人希望中的彻底改革,大人将成为建康高门的公敌,南方变得四分五裂,朝廷亦会崩溃。”
刘裕道:“这岂不是进退两难之局?我定要继安公之志进行改革,但改革定会惹起部分高门的反感,我该如何处理?”
刘穆之道:“此正是大人目下处境最精确的写照,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清除所有反对你的力量,直至没有一个人敢有异议,你说出来的话、下达的命令,不论世族豪强,人人都要俯首听命。”
刘裕倒抽一口凉气道:“甚么?”
刘穆之道:“论打仗,大人远比我在行,杀死桓玄后,战争仍会继续,且扩展至南方每一个角落,是另一个形式的战争,但也包括了实质的干戈。要赢取这场战争,同样需要优良的战略和部署,绝不可以树敌太众,致敌我对比不成比例。我们既要强大的武力作后盾,更要巧妙的政治手段去配合,如此方有改革成功的希望。”
刘裕吁出一口气叹道:“唉!我宁愿面对千军万马,也不愿对着这般的烂摊子。”
刘穆之道:“大人绝不可以退缩,大人便是长期黑暗后的第一线曙光,是民众最新的希望。大人如果放弃改革,将失去民众的支持。”
刘裕想到江文清,想到她怀着的孩子,想到任青媞,点头道:“我只是吐苦水发泄一下,我当然不会退缩。”
刘穆之道:“打一开始,大人和建康高门便处于对立的位置上。他们并不信任你,而我们第一步要做的事,就是争取他们之中有志之士的拥戴和支持。可以预见即使去掉桓玄,反对者仍陆续有来,他们都是精于玩政治的人,绝不会明刀明枪的来和大人对着干,而只会使阴谋手段,例如分化大人手下有异心的将领,所谓暗箭难防,大人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他的话令刘裕想起任青媞,她的最大功用,正是要令暗箭变成明箭,令他晓得如何去提防和反击。刘穆之说得对,战争并不会因桓玄之死而了结,斗争仍会继续下去。创业固难,守成更不容易。
刘穆之道:“政治斗争,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人情可言,所以大人必须明白自己的处境,做只应该做的事。”
刘裕沉吟片刻,再望向刘穆之时双目精光电闪,点头道:“我真的非常感激穆之的提点,不知如何,到建康后,我虽有清醒的时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浑浑噩噩的,好像正在作梦。”
刘穆之笑道:“因为大人的心神用在与桓玄的战事上,如果大人能亲赴战场,大人的心情将大是不同。”
此时宋悲风进来,凑到刘裕耳旁低声道:“任后传来信息,她希望今晚见到大人。”
刘裕心忖任青媞主动约见他,肯定有要事,点头表示同意。在这一刻,他深切地体会到,他已毫无选择的被卷入建康波谲云诡、险恶万状的政治斗争里去。
山野在丘下往四方延展,在日落的余晖映照下,大地一片苍芒,叹为观止。拓跋珪目光投往东面贯断南北、于地平远处的太行山脉,叹道:“春天终于来临,我们拓跋族的春天也来了。”
楚无暇欣然道:“族主今天的心情很好呢!”
拓跋珪微笑道:“不是很好,而是从未试过的好,也想到以前不敢深思的事。”
楚无暇兴致盎然地道:“族主在想甚么呢?”
拓跋珪沉吟片刻,似在思索该否告诉楚无暇,自己脑袋内正在转动的念头,然后道:“我在想未来的国都。”
楚无暇讶然道:“奴家还以为族主正思量战事的进展。”
拓跋珪微笑道:“当崔宏领兵离开平城的一刻,我便生出胜券在手的感觉。从小我便爱思考未来,我并不甘心只当个一方霸主,对拓跋族我有个神圣的使命,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继晋帝之后统治天下。”
又从容道:“思考未来,亦是一个令我轻松起来的妙法,使我不再囿于眼前的困局,从中解放出来,有把自己的视野无限扩阔的乐趣,真的很动人。”
楚无暇朝他望去,现出心迷神醉的表情,吁一口香气道:“族主真是超凡的人。”
拓跋珪傲然道:“正如我刚才说的,若我的志向只是威霸一方,会见一步走一步,绝不会处处从整体大局着想。但我志不在此,而是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眼光不但要放远点,还要超越自己本身的局限,如此方有可能成其不世的功业。”
楚无暇道:“族主把我说得胡涂了,族主有甚么局限呢?我倒看不出来。”
拓跋珪笑而不语。
楚无暇不依道:“族主啊!”
拓跋珪扫视远近的原野,淡然自若道:“教我如何回答你呢?无暇虽然冰雪聪明,但对政治却是外行,难道要我大费唇舌吗?”
楚无暇转个话题问道:“那族主告诉我心中的理想国都,是哪座城池呢?”
拓跋珪显然真的心情大好,微笑道:“无暇这么好奇,我便满足你的好奇心,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国都是洛阳。”
楚无暇一呆道:“竟然不是平城?”
拓跋珪谈兴甚浓地道:“为何无暇猜是平城呢?”
楚无暇道:“平城地近北疆,与族主据地盛乐遥相呼应,是建都的好地点。”
拓跋珪点头道:“在未来一段很长的日子里,平城仍是理想的设都地点,是平定北方最优越的据点。可以这么说,平城是用武之城,洛阳却是统治之都。”
楚无暇道:“以城池的规模而论,平城不是没法和洛阳相比吗?为何在武事上,平城却比洛阳优越?”
拓跋珪道:“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去看,洛阳位于河洛诸水交汇的平原;论交通,确是四通八达,非常方便。但在地理形势上却是孤立而突出,且处于黄河之南,在控制富饶的河北地区,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在巩固国力后,方能图此。”
接着双目精芒电闪,充满憧憬的神色,油然道:“我们鲜卑拓跋氏,是诸族中进入中原最晚者,论文化亦远远落后。到今天在长城内取得平城和雁门作据点,仍没法抛掉在马背上生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包袱。”
稍顿后,续道:“在以武力征东伐西的日子里,活在马背上的方式,与我们战斗的方式是一致的,更养成我们强悍善战的性格。可是我们可以在马上得天下,却不能在马背上统治天下。能否治天下,就看我们能否摆脱部落式的游牧形态,与汉族融合,迅速华化。否则不论我们的武力如何强大,最终也只会是昙花一现,好景不常。”
楚无暇现出感动的神色,由衷地道:“无暇从未遇上过像族主般高瞻远瞩的人。以前无暇最崇拜的人是我爹,他虽然满脑子计划,但视野却局限在眼前的形势上,远比不上族主广阔无垠的视野。”
拓跋珪像听不到她的赞许般,双目异芒闪闪,缓缓道:“由平城到洛阳,正代表我族的崛兴。平城毕竟偏处北方,且受到正逐渐转强的柔然人寇边威胁;而洛阳乃汉晋以来的政治文化中心,地近南方,在政治地位、文化传统和地理条件上都远较平城优越。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只有迁都洛阳,方可推行种种必须的改革,进一步与华夏文化融合。”
楚无暇不解地道:“为何只有迁都,方可以进行改革和华化呢?”
拓跋珪道:“这是新旧交替必然产生的情况,求新者总会遭到坚持过往传统的势力激烈反对。以平城为都,与以盛乐为都分别不大,故能水到渠成。可是若迁往洛阳,在各方面都会起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故旧势力不但会反对迁都,更会反对华化,怕的是不仅难以统治汉人,还会被汉人同化,失去我们赖之以立国的强悍民风。所以现时族内与我持不同看法的人仍是占多数,他们认为南迁等若放弃祖宗遗留给我们的福地、放弃自身的文化,且会因水土不服致我们的威势由盛转衰,所以迁都的壮举,未必能在我的手上完成。哈!我们怎会忽然扯到这方面去?”
楚无暇柔声道:“族主说的话,令无暇很感动哩!”
拓跋珪哑然笑道:“感动?无暇对政治生出兴趣吗?”
楚无暇道:“无暇对政治没有兴趣,却对族主的想法有很大的好奇心,更明白族主为何视驰想未来为一种令自己轻松起来的有效办法,无暇听着族主的话时,也是浑然忘忧,心胸开阔,忘掉了眼前正不住逼近的战事。”
拓跋珪冷哼道:“慕容垂!”
楚无暇有感而发地道:“族主的心意令人难以测度,更非一般人所能想象。每次我看到族主在沉思,心中都会生出惧意,因为不明白族主在想甚么?”
拓跋珪大感有趣地道:“无暇怕我吗?”
楚无暇撒娇道:“当然害怕,最怕失去族主对无暇的宠爱,那无暇只好了结自己的性命,没有了族主的呵护,活下去还有甚么意义?”
拓跋珪笑道:“没有那般严重吧!事实上说感激的该是我,没有你的佛藏和宁心丹,今仗鹿死谁手,尚是未知之数。如果我能大败慕容垂,无暇该记一功。”
楚无暇欢喜地道:“无暇是族主的,当然该尽献所有,只要族主肯让无暇伺候终生,无暇便心满意足。”
拓跋珪沉吟片晌,道:“无暇是否精通炼丹之术?”
楚无暇娇躯一颤道:“族主为何要问呢?”
拓跋珪不悦地道:“先回答我的问题。”
楚无暇委屈的垂下头去,微一颔首。
拓跋珪欣然道:“那无暇可否为我多炼几颗宁心丹出来呢?”
楚无暇幽幽地道:“要制成有同样效果的宁心丹,恐怕要有‘丹王’之称的安世清方办得到。可是最后一颗宁心丹,已给族主服食,再没有样本供安世清推敲其火候成分,所以纵然安世清肯出手,亦没法完成族主的愿望。”
拓跋珪失望地道:“那你懂得炼制甚么丹药呢?”
楚无暇不情愿地道:“我只懂炼制五石散。可是──”
拓跋珪截断她道:“那你便炼些五石散来给我试试看,如果真的有不良的后遗症,我会立即停止服用。”
楚无暇抗议道:“族主!”
拓跋珪二度打断她的话,沉声道:“照我的话去做。”
楚无暇双目现出悔疚的神色,但再没有说话,因为她明白拓跋珪的性情,一旦下了决定,天下再没有人能改变他。她改变不了他,恐怕燕飞亦无能为力。
× × ×
刘穆之步入书斋,刘裕正伏案审阅堆积如山的各式诏令文告,看他的模样便知道他在受苦。刘裕抬起头来,叹道:“坐!唉!穆之不可以代我处理这些恼人的东西吗?”
刘穆之到一侧坐下,微笑道:“我已为大人拣选过了,全是不得不让大人过目的文书任命。而这只是个开始,大人心里要有个准备。”
刘裕苦笑道:“有很多地方我都看不懂,须穆之为我解说。唉!到现在我才明白,为何建康的政治是高门大族的政治,因为只有他们才写得出这样的鬼东西来,亦只有他们才明白自己在写甚么。”
刘穆之忍俊不禁笑道:“大人有甚不明白的地方呢?”
刘裕苦恼地道:“不明白的地方多不胜数,真不知从何说起,不过有一个名辞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在不同的奏章文折里多次提及,就是‘土断’。”
刘穆之动容道:“大人注意到的,正是近百年来最关键的问题,看来大人的政治触觉非常敏锐。”
刘裕愕然道:“怎会这么巧的?请先生为我解说。”
刘穆之微一沉吟,似在斟酌如何遣辞用句,方能令刘裕更易明白,道:“魏晋时期,是动荡混乱的时代,坏日子远比好日子多,但远因却萌芽于汉代。自汉武帝开始,发展贸易,货币通行,可是这种情况在汉末却逆转过来,社会不但出现特权阶级,还发生土地兼并的现象,丧失土地的农民愈来愈多,从商品的经济转化为庄园经济。”
刘裕点头道:“这个特权阶级,便是现今的高门大族了。”
刘穆之点头应是,续道:“魏晋皇朝权力分散,加上战乱频仍,边塞的胡族又不断入侵,令情况更趋恶化。魏晋的政治,形成了士族和寒门的对立,士族的地主,具有政治上的特权,而庶族的地主,便为豪强,二者虽都拥有土地,但由于政治上的不平等,故存在尖锐的矛盾。像天师道之乱,正是南方本土豪强对高门士人的反击。”
刘裕神色凝重的点头道:“我现在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刘穆之道:“问题的严重性实远过于此。普通百姓由于土地流失,被逼负担沉重的租税,同时又要负上徭役和兵役,令他们无以为生,遂沦为与奴仆分别不大的田客、部曲和吏家,还有不少人被掠卖而沦为官私奴婢,作为国家编户的农户因而不住减少,更进一步削弱朝廷的统治力量。在这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动乱起义此兴彼继,经济更是凋敝不堪。”
刘裕点头道:“这个我明白,我之所以当兵,便因贫无立锥之地,致走投无路。”
刘穆之道:“所以自王导开始,便进行多次土断或土改,最终的目的正是要把土地和农奴从土地拥有者手上释放出来。现在大人该明白己身的处境,建康的高门大族,最害怕便是利益受损,不能保有他们享用已久的特权和土地,故而安公失势,拥护司马道子者大不乏人,后因司马道子过于腐败,又只顾私利,才有人起而反对他。桓玄之所以得到建康高门的支持,皆因他们是一丘之貉,互相包庇。”
刘裕的神色更凝重了,沉声道:“难怪建康高门这般怀疑我,不过他们的怀疑是对的,现在我恨不得能立即把这个情况改变过来。”
刘穆之道:“建康的高门,最害怕的就是大人会继安公之后,推行新一轮的土改,由于大人出身庶族,不像安公般本身是高门的一份子,若进行改革,会更为彻底,对高门的利益损害也更深远彻底。”
刘裕头痛地道:“我该怎么办呢?”
刘穆之道:“土改是势在必行,否则如何向民众交代?不过用力的轻重,改革的深浅,却要拿捏得精确,才可取得大部分高门世族的支持。如果像大人希望中的彻底改革,大人将成为建康高门的公敌,南方变得四分五裂,朝廷亦会崩溃。”
刘裕道:“这岂不是进退两难之局?我定要继安公之志进行改革,但改革定会惹起部分高门的反感,我该如何处理?”
刘穆之道:“此正是大人目下处境最精确的写照,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清除所有反对你的力量,直至没有一个人敢有异议,你说出来的话、下达的命令,不论世族豪强,人人都要俯首听命。”
刘裕倒抽一口凉气道:“甚么?”
刘穆之道:“论打仗,大人远比我在行,杀死桓玄后,战争仍会继续,且扩展至南方每一个角落,是另一个形式的战争,但也包括了实质的干戈。要赢取这场战争,同样需要优良的战略和部署,绝不可以树敌太众,致敌我对比不成比例。我们既要强大的武力作后盾,更要巧妙的政治手段去配合,如此方有改革成功的希望。”
刘裕吁出一口气叹道:“唉!我宁愿面对千军万马,也不愿对着这般的烂摊子。”
刘穆之道:“大人绝不可以退缩,大人便是长期黑暗后的第一线曙光,是民众最新的希望。大人如果放弃改革,将失去民众的支持。”
刘裕想到江文清,想到她怀着的孩子,想到任青媞,点头道:“我只是吐苦水发泄一下,我当然不会退缩。”
刘穆之道:“打一开始,大人和建康高门便处于对立的位置上。他们并不信任你,而我们第一步要做的事,就是争取他们之中有志之士的拥戴和支持。可以预见即使去掉桓玄,反对者仍陆续有来,他们都是精于玩政治的人,绝不会明刀明枪的来和大人对着干,而只会使阴谋手段,例如分化大人手下有异心的将领,所谓暗箭难防,大人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他的话令刘裕想起任青媞,她的最大功用,正是要令暗箭变成明箭,令他晓得如何去提防和反击。刘穆之说得对,战争并不会因桓玄之死而了结,斗争仍会继续下去。创业固难,守成更不容易。
刘穆之道:“政治斗争,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人情可言,所以大人必须明白自己的处境,做只应该做的事。”
刘裕沉吟片刻,再望向刘穆之时双目精光电闪,点头道:“我真的非常感激穆之的提点,不知如何,到建康后,我虽有清醒的时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浑浑噩噩的,好像正在作梦。”
刘穆之笑道:“因为大人的心神用在与桓玄的战事上,如果大人能亲赴战场,大人的心情将大是不同。”
此时宋悲风进来,凑到刘裕耳旁低声道:“任后传来信息,她希望今晚见到大人。”
刘裕心忖任青媞主动约见他,肯定有要事,点头表示同意。在这一刻,他深切地体会到,他已毫无选择的被卷入建康波谲云诡、险恶万状的政治斗争里去。
相关热词搜索:边荒传说
评论排行
- ·《绝代双骄》录校后记(3)
- ·第四章 疯妇痴情(2)
- ·古龙这个人(2)
- ·第一章 名剑香花(2)
- ·顾雪衣《古龙武侠小说知见录》精装本已上市(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午夜兰花》中的兰花先生是谁?(1)
- ·刀劈温瑞安:细数温瑞安十大罪(1)
- ·古龙《欢乐英雄》剧版来袭,主角都是演技派(1)
- ·阳朔《血煞魔君》PDF 三册全(1)
- ·38年了,举酒一杯,遥祭古龙(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第九九章 良缘巧订(1)
- ·第三十章 收回神剑谱 棋后撞岩亡(1)
- ·第六章 黄金万两 到死可曾在手(1)
- ·延边人民出版社的功与过— 司马翎小说的版...(1)
- ·寻找朱贞木(1)
- ·第一章(0)
- ·第一章 居扬河畔(0)
- ·楔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