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北去
2024-09-20 21:14:03   作者:李红   来源:还珠楼主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7月16日下午7时半到前门车站集合。
  三女观贤等赶来欢送,谓此行可以看到大西北建设新面貌,收获既多,学习良机尤不可失,宜多所游涉,笔录以告国人……执手依依,稚气可掬,絮语未终,车已鸣笛促客,乃同挥手而别。
  车行后,略为安排,便各归座,一行十三人,彼此关怀,热情流露,其亲切乃如一家。10时许,分别就寝。
  车行正速,夜风凉爽,枕上回忆:
  幼遭孤露,流转长江大河间,游涉既多,遂成癖好。彼时军阀割据,频为鼠雀之争,变乱相寻,迄无宁岁;蛇虎暴客,亦山野间所恒见,选胜登临,已每使人有行不得也之感。
  继以巨憝当权,强敌内迫,乱世人命不如鸡犬,闭门闲居,尚难免于矰罗,虎狼载途,讵能多历山川?漫游遂从此止,体力亦不似前。
  今则宗邦再建,百废俱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突飞猛进,乃如云蒸霞蔚,电射涛飞,随时万变,美景无极,远出吾人想象以外。
  间或一游京郊,所见者尚日新月异,此行往返数千里,更不知要见到多少新事物与新气象。
  憎往欣来,喜而不寐。

  未明即起,盥洗后,与诸同志倾就更洽,得益尤多,私衷快慰,顿忘炎暑。
  二十年不事吟哦,诗律久乖,此则情发乎中,乃复不可遏止,率成绝句,略吐心声,何足言诗,上口而已。

  车中

  暑夜犹嫌夜未央,倾谈未觉昼偏长,
  非关此去多欢喜,祖国山河无尽藏。


  17日下午到黄河南岸,倚窗外望,浊流浩瀚,依旧奔腾,经过今年的几次洪峰,水面且较1924年所见①为宽,势亦更猛。
  未过桥前,浊流澎湃中忽现小山一座,孤岛分波,碧乃如染;岸上大片原野,人正忙于收割,微闻农歌四起,若与涛声相应。
  晴空万里,白云在天,广野无垠,景殊壮阔。

  2时许,车抵郑州。
  遥望厂房鳞比;站上焕然一新,囘忆昔年混乱情景与旅客①身受之苦,依稀若梦矣。
  此行舒适而愉快,车上乘务员认真而周到,使旅客均有好感。

  西行不久,便见嵩洛,一路峰峦,都是画图,晚照斜晖,红紫万状。囘忆三十年前独上少室(嵩山高峰)②所经之险之乐,曷胜神往。
  车过华阴,时已半夜,细雨敲窗,殊觉凉爽,天近黎明,始略辨终南山色。
  重浴华清,再访碑林,均将于此行践之。
  抵站前写诗一首。

  将抵西安

  溟濛晓色辨终南,叠嶂横空取次看。
  好水好山观不尽,清风清暑入长安。


  18日凌晨下车,入居人民大厦。
  开窗面对终南,山色岚光可映几席,景尤清丽。
  忝有作家之名,而此行对自己如不能有所提高,对社会亦不能有所贡献,将何以见家人子女也!
  休息至午后,照日程淮行,参观新发现的新石时代遗址——半坡村。
  此先民所居,估计约在五千年前;大部分为圆形土室,间作方室,四围均有木柱支架而顶甚矮,门更仄小,人须侧身而进,有的室外还掘有一圈深沟,想见昔人穴居野处时防敌防兽的设计周祥。
  灶均在室中心,用具多陶制,旁设储粮之所。死婴骈葬于室内者多,复以陶釜。
  彼时生殖率之繁与死亡率之高,正复相比。
  成人多葬于野,殉葬均日用品和装饰之物,而无生产工具。氏族公社的制度,于此略见一斑。

  3时许,车发骊山,山在临潼县南门外,距西安约五十里。
  千三百年前,李世民(唐太宗)曾建温泉宫于此;后百余年,李隆基(玄宗)改建为华清宫。
  杨贵妃的浴池——华清池遗址犹存;历代均有修缮,自来为游人艳称之所。
  唐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与元微之凭弔行宫之作,一长(白诗长达一百二十韵)一短(元诗四句只二十字),均擅胜场,内容不同,各有千秋。

  白诗悱恻缠绵,情文并茂,固是一时佳作。
  而元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短短二十字写出禾黍之悲,淋漓感慨,无限苍凉,亦觉少许不让多许。
  诗人寄慨,所见不同,内容迥异,自不应加以绳墨。
  然而方士寻仙,属于渺茫,长生私语,阿谁闻见?

  历史上亡国之祸,每归咎于女子,谁使其然?孰令致之?
  使玉环当日不承恩宠,亦何致惨死马嵬,“君王掩面救不得”也?
  浴罢,写诗一首。

  华清池

  妃子承恩坡下死,香山老去尚情痴,
  不知剑阁闻铃夜,忆否温泉试浴时。


  (全文结束)

  碧落赋_半剑飘东半剑西注:

  ①:1924年还珠楼主曾经为选择未来之路抵达多地,也曾经奔河南开封,在梁园谒见爱国名将胡景翼。故有对1924年所见黄河的比较。并坐过经郑州站的火车。
  ②:还珠楼主研究的先行者,对还珠楼主1926年动向的标示为“不详”,根据此文,还珠楼主1926年曾经“独上嵩山”,1926年至少已有两处行踪。
  ③:还珠楼主1956年大西北之行是中国文联(现为正省部级单位)组织的团体活动,其参与团队名为“作家、艺术家西北参观团”,这也是还珠楼主当时之“定位”。

相关热词搜索:还珠楼主续补散文集

下一章:碑林半日
上一章:沈兼巢太史重游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