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2025-04-14 19:44:14   作者:玉翎燕   来源:玉翎燕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壬午殉难。
  “文皇发北平,师次金川门,大内火,建文帝逊去。
  兵部尚书铁铉被执,至京陛见,背立廷中,正言不屈,令一顾不可得。割其耳鼻,竟不肯顾。热其肉,纳铉口中令啖之,问曰‘甘否?’铉厉声曰‘忠臣孝子肉有何不甘!’遂寸碟之,至死,犹骂不绝。
  文皇乃令异大镬至,纳油数斛,熬之,投铉尸,顷刻成煤炭。导其尸使朝上,转展向外,终不可得。文皇大怒,令内侍用铁棒十余夹持之,使北面。笑曰‘尔今亦朝我耶!’语未毕,油沸蹙,溅起丈余,诸内侍手糜烂、弃棒走,尸仍反背如故。文皇大惊诧,命葬之。
  铉年三十有七,父仲名,年八十三,母薛氏,并海南安置。子福安,年十二,发河池偏伍,康安鞍辔局充匠,寻皆戮死。妻杨氏并二女发教坊司。杨氏病死,二女终不受辱。久之,铉同官以闻。文皇曰‘渠竟不屈耶!’乃赦出,皆适士人。”
  明朝大忠臣铁铉,整个殉难经过,在明史纪事本末中,就这么寥寥两三百字,但是,读来令人感受得到有一股浩然之气,而肃然起敬。同时也觉得下场太壮烈!也太凄凉!唯一的儿子福安被充军到遥远的地方,充当劳役。铁夫人和两位女儿,竟被发到卑贱的教坊司。读史至此,令人为之慨叹而不平。我们常说:“老天有眼、明察秋毫。”如果以铁铉的下场来看,“天眼”何在?老天也有“不见舆薪”的时候!
  其实,老天还是明察秋毫的,如此忠良,岂能无后?
  正史所记载的,能有多少?那种漏掉的、或者根本正史上不记载的,就是稗官野史的责任了。忠奸、邪恶、是非,野史里分得清清楚楚。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忠孝节义,所以能薪火相传,递嬗不绝,稗官野史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铁铉是惨死了,他的儿子,十二岁的福安并没有死。一个没死的人、忠良之后、将相种子,他这一生能不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吗?纵使不在朝堂之上,在莽莽江湖何尝不能济弱扶倾、行侠仗义的为广大人群,做出一番贡献来!

相关热词搜索:金兰铁券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