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龙比较之断想
2025-01-20 13:23:21 作者:斯徒乱码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金庸和古龙的比较,是每一位武侠小说爱好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就现在而言,很难有一定的高下判别,但是我们不妨作为一种兴趣长时期品味和把玩下去。
很多人都注意到金庸先生对小说整体架构的出色把握,应该说金庸先生对局部把握和细节的描写,在武侠小说中依然无出其右。金庸小说凡一十四部,长篇以气贯之,短篇以义担纲,情节编排如何,大家有目共睹。至于人情人性,时有阐释披剥,往往入木三分。从叙述习惯上来看,金庸在充分吸收明清小说语言成就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白话文,成功地运用了一种不偏不倚、俗中透雅的语言进行叙述,虽非创举,亦可谓集大成者矣。
对金庸先生的作品,我认为不妨以《庄子·逍遥游》中名句作一个比喻:“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金庸先生的小说语言、情节以及人物情状刻画等细节描写,正如披露在鲲鹏身上流光溢彩的鳞片,有着规则的排列和整齐的歙张,扶摇九天之上,翼若垂天之云,流换出摄人心魄光彩。
出于对古龙先生的偏爱,有人认为古龙先生在情节编排、人性刻画和语言叙述等方面都强过金庸先生,我以为值得商榷。如果不很深入地探讨下去,我们大致可以简单地说,金庸先生作品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均衡,使读者由视觉而形象、再由想象而内心地逐次深入感受。而古龙先生的创作,本来意图就是要刻意打破人们在审美上的传统均衡感。他并没有全面照顾到读者所有感官的能动,而是有意忽略读者传统阅读习惯,一味强调和刻意烘托自己营造的氛围,这样,通过对读者最直接的感官刺激,使人得到类似失衡但特别突出、接近震撼的感受。他这样做起来很险,很诡异,但也非常唯美。
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对古龙越来越多地认同?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被尊为天字第一号人物,按照金庸先生小说中的排位,大约就是“中神通”,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相当于“东邪”、“西毒”、“南帝”和“北丐”。不知大家是不是非常喜欢这几位的书法,我自己练过多年毛笔字,最喜欢的是米芾。米芾的字不是写出来的,是“刷”出来的。他的字天马行空,动感十足,形态流美,气韵酣畅,用笔的意趣非常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观。
古龙先生对人性的刻画,已经具有撩开冰山一角的深度。通过小说中人物自身性格的冲突和与命运的冲突所呈现出来的挣扎与痛苦、希望与沉沦、欢乐与忧伤,从而揭示出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生存环境不断相互渗透和影响的过程,深刻地表现了人的欲望与客观条件的尖锐对立,对现代人具有一定的参照印证和象征意义,因而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
因此,古龙的作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侠作品,而是特定时期下的现代主义作品。
有人以《流星·蝴蝶·剑》开篇为例,说古龙模仿《教父》的痕迹太重。其实这种情况在其他各大家作品中都有。我们不能从游坦之戴铁皮面具说《天龙八部》是在模仿大仲马的《铁面人》,不能因凌未风脸上的刀疤说《七剑下天山》是在模仿伏尼契的《牛氓》,受到文学名著的某些启发并通过借鉴来丰满自己的文学创作,如果要认真查证,恐怕是数不胜数的了。
中国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前主编刘心武曾在一篇随笔中说自己夜来忽有佳句入梦:“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其实这分明是北宋黄庭坚的传世诗作,在读者纷纷指出该句的出处之后,刘心武还兀自强辩说的确是自己梦中偶得,恐与古人暗合耳──其掩耳盗铃之丑态一至如此,着实令人哂笑,至今未休。比起刘心武之流的痴人说梦,古龙先生一时限于才力,匆促使用“拿来主义”照搬照套的做法,至少还要磊落得多。
说到对文化的扬弃,应该是古龙先生做得最激进、最彻底。古龙将西方心理分析学成果成功运用到自己的人物性格组合中来,所以对人性刻画相对较金庸更加直接,也更加纵深一些。
金庸学贯中西,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路线,对中西文化调和捏拿得恰到好处,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通体流露出极为丰满的气韵,既有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又不落伍于现代审美潮流。
至于梁羽生,有不少读者都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过从作品中我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别的发萌,大都拾人牙慧。况且,如果从武侠小说中看出的仅仅是梁羽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变通甚或时有疏漏的继承,那么我看不要也罢。
(完)
很多人都注意到金庸先生对小说整体架构的出色把握,应该说金庸先生对局部把握和细节的描写,在武侠小说中依然无出其右。金庸小说凡一十四部,长篇以气贯之,短篇以义担纲,情节编排如何,大家有目共睹。至于人情人性,时有阐释披剥,往往入木三分。从叙述习惯上来看,金庸在充分吸收明清小说语言成就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白话文,成功地运用了一种不偏不倚、俗中透雅的语言进行叙述,虽非创举,亦可谓集大成者矣。
对金庸先生的作品,我认为不妨以《庄子·逍遥游》中名句作一个比喻:“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金庸先生的小说语言、情节以及人物情状刻画等细节描写,正如披露在鲲鹏身上流光溢彩的鳞片,有着规则的排列和整齐的歙张,扶摇九天之上,翼若垂天之云,流换出摄人心魄光彩。
出于对古龙先生的偏爱,有人认为古龙先生在情节编排、人性刻画和语言叙述等方面都强过金庸先生,我以为值得商榷。如果不很深入地探讨下去,我们大致可以简单地说,金庸先生作品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均衡,使读者由视觉而形象、再由想象而内心地逐次深入感受。而古龙先生的创作,本来意图就是要刻意打破人们在审美上的传统均衡感。他并没有全面照顾到读者所有感官的能动,而是有意忽略读者传统阅读习惯,一味强调和刻意烘托自己营造的氛围,这样,通过对读者最直接的感官刺激,使人得到类似失衡但特别突出、接近震撼的感受。他这样做起来很险,很诡异,但也非常唯美。
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对古龙越来越多地认同?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被尊为天字第一号人物,按照金庸先生小说中的排位,大约就是“中神通”,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相当于“东邪”、“西毒”、“南帝”和“北丐”。不知大家是不是非常喜欢这几位的书法,我自己练过多年毛笔字,最喜欢的是米芾。米芾的字不是写出来的,是“刷”出来的。他的字天马行空,动感十足,形态流美,气韵酣畅,用笔的意趣非常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观。
古龙先生对人性的刻画,已经具有撩开冰山一角的深度。通过小说中人物自身性格的冲突和与命运的冲突所呈现出来的挣扎与痛苦、希望与沉沦、欢乐与忧伤,从而揭示出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生存环境不断相互渗透和影响的过程,深刻地表现了人的欲望与客观条件的尖锐对立,对现代人具有一定的参照印证和象征意义,因而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
因此,古龙的作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侠作品,而是特定时期下的现代主义作品。
有人以《流星·蝴蝶·剑》开篇为例,说古龙模仿《教父》的痕迹太重。其实这种情况在其他各大家作品中都有。我们不能从游坦之戴铁皮面具说《天龙八部》是在模仿大仲马的《铁面人》,不能因凌未风脸上的刀疤说《七剑下天山》是在模仿伏尼契的《牛氓》,受到文学名著的某些启发并通过借鉴来丰满自己的文学创作,如果要认真查证,恐怕是数不胜数的了。
中国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前主编刘心武曾在一篇随笔中说自己夜来忽有佳句入梦:“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其实这分明是北宋黄庭坚的传世诗作,在读者纷纷指出该句的出处之后,刘心武还兀自强辩说的确是自己梦中偶得,恐与古人暗合耳──其掩耳盗铃之丑态一至如此,着实令人哂笑,至今未休。比起刘心武之流的痴人说梦,古龙先生一时限于才力,匆促使用“拿来主义”照搬照套的做法,至少还要磊落得多。
说到对文化的扬弃,应该是古龙先生做得最激进、最彻底。古龙将西方心理分析学成果成功运用到自己的人物性格组合中来,所以对人性刻画相对较金庸更加直接,也更加纵深一些。
金庸学贯中西,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路线,对中西文化调和捏拿得恰到好处,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通体流露出极为丰满的气韵,既有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又不落伍于现代审美潮流。
至于梁羽生,有不少读者都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过从作品中我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别的发萌,大都拾人牙慧。况且,如果从武侠小说中看出的仅仅是梁羽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变通甚或时有疏漏的继承,那么我看不要也罢。
(完)
相关热词搜索:金庸古龙
上一篇:“伪书先生,在家吗?”之八: 挖、哇、挖,题名上官鼎的出土文物
下一篇:最后一页
评论排行
- ·《绝代双骄》录校后记(3)
- ·第四章 疯妇痴情(2)
- ·古龙这个人(2)
- ·第一章 名剑香花(2)
- ·顾雪衣《古龙武侠小说知见录》精装本已上市(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午夜兰花》中的兰花先生是谁?(1)
- ·刀劈温瑞安:细数温瑞安十大罪(1)
- ·古龙《欢乐英雄》剧版来袭,主角都是演技派(1)
- ·阳朔《血煞魔君》PDF 三册全(1)
- ·38年了,举酒一杯,遥祭古龙(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第九九章 良缘巧订(1)
- ·第三十章 收回神剑谱 棋后撞岩亡(1)
- ·第六章 黄金万两 到死可曾在手(1)
- ·延边人民出版社的功与过— 司马翎小说的版...(1)
- ·寻找朱贞木(1)
- ·“武侠书库”查缺补漏计划进入攻艰阶段,恳...(1)
- ·第一章(0)
- ·第一章 居扬河畔(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