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四回 骏马嘶风 少年显身手 高人送帖 庄主荐龙头
2023-05-29 10:00:06 作者:梁羽生 来源:梁羽生家园 评论:0 点击:
第二日天刚拂晓,樊英已匹马单刀,飞驰在京郊驿道之上。于谦的首级已被人盗去,他遂听从店小二之劝,立刻离开北京,准备到太湖去找张丹枫。
他的坐骑是千中选一的黄骠骏马,脚程甚快,中午时分,已走了一百多里,过了南苑。通往京城的大道,往来客商,多如过江之鲫,有一个单身客商,骑着一匹青鬃五花马,马鞍上挂有两个不大不小的皮箱,想是随身携带的贵重货物,樊英初时毫不在意,黄昏时候,到了小镇琉璃河,估计离开北京已有二百五十多里,樊英策马入镇,拟觅客店投宿,无意间回头一望,只见那个单身客商,远远跟在后面,樊英不由得心中一凛:这客商的马看来并非神骏,也居然有此脚力,樊英进入客店之时,暗自留心,却见那客商投别的客店,樊英这才舒了口气,暗笑自己多疑。
樊英是个江湖上的大行家,心想这客商虽然没有什么异迹,但还是谨慎一些,避开他为妙。于是在晚上略略养神,再敷了一次伤,樊英正当壮年,身子甚好,所受的伤只是皮肉之伤,并无大碍,只是脚上挨的那刀,还未痊愈,跳跃之时,有点不便,但一路乘马,也没觉着什么。樊英枕刀养神,未交五鼓,即便起身,结了店帐,鸡鸣便走。古时的行路之人有两句话道:“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店小二见他天还未亮即便登程,倒也并无诧异。但那些在京津一带往来的行商,舒服惯了,不比一般在小城镇贸易的客商,这时却都在呼呼熟睡之中,并无一人与他同走。
樊英走出小镇,回头一望,只见残月残星之下,四周静悄悄的连鸟儿也没离巢,樊英微微一笑,催马急走,到了中午时分,离开琉璃河最少亦有一百五十里,无意间回头一看,忽见那客商又跟在后面,樊英吃了一惊,心道:“这厮的马怎么如此快法?难道他是有意跟踪我的不成?”那客商国字口脸,戴一顶皮帽,披一件斗篷,脸上发着油光,看他的神气,看他的骑马姿势,完全像一个普通的商人。樊英捉摸不定,猜不透他是有意跟踪,还是因为他的马特别快,而又恰巧同路?
樊英看看那客商一眼,立刻挥动皮鞭,把那匹黄骠马打得狂嘶疾走,端的是四蹄奔云,沙风飞起,那客商仍是安闲地骑在马背,手不扬鞭,看样子又不似有意跟踪,片刻之后,樊英已把那客商远远地甩在后面。
樊英舒了口气,他为人谨慎,故意撇开大路,专拣小路来走,傍晚时分到了保定东边百余里的白沟,这是比琉璃河更小的小镇,镇上只有一间像样的客店,樊英投宿之。
吃过晚饭,天色已黑。心中暗道:这客商总不会到这个小地方了。哪知念头才动,门外一声马嘶,那客商已在客店门前下马。
樊英大吃一惊,这一下再无疑问:这客商定然是追踪自己的了。樊英趁他还没有走进店门,慌忙悄悄地溜进房内,只听得那客商在外面吩咐要酒要肉,打水洗脸,和普通投宿人完全一样,也不知他瞧见了没有。
这客商吃饭之后,自去歇息,正在樊英斜对面的房子。樊英惴惴不安,枕刀假寐,守到半夜,却无一点声息。樊英想道:若然他是恶意,跟了两日,应该早就动手。过了三更,外面仍是静悄悄的,只隐隐听到邻房的打鼾声音。樊英忽然内急起来,难以忍受,只好提起宝刀,出去解手。厕所在外面的院子斜角,樊英解了一半,从虚掩的门缝中窥出,忽见对面屋顶,依稀有条人影,伏在瓦脊上偷伺,樊英心头一凛,赶忙草草了事,闪身走出,只见疏星淡月,夜色朦胧,那黑影一闪不见,若不是像樊英那样练过暗器,眼力极好的人,还真以为是一只鸟儿掠过屋顶。
樊英低声喝道:“是哪位好朋友,请出来相会。”双指一弹,打出一颗石子,那黑影已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再不出来,全不理会他这一套招呼。樊英狐疑不定,三步并作两步,走回屋内剔亮油灯,只见屋内并无异状,樊英再仔细一看,猛地一惊,他放在桌上的包裹本是放在正中的,现在已略略移向左边,包裹上的结,是他特别结成做了记号的,如今那结的形式亦已改了。樊英是江湖上的大行家,他房中各物,都放在一定的位置,有些并作了记号,一见变动,便知有故,敢情那人竟然就在这片刻之间,搜了他的行李。樊英打开包裹一看,包裹中只有几件衣物,现在依然是按着原来的样式叠放,想见搜他行李的人也是极为细心,这人如此从容不迫,既搜他的行李,又去窥伺他的行踪,显见是个难以对付的劲敌。
樊英想了一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在房中放了一锭银子,作为客店的房饭钱,悄悄走出门外,跨上坐骑,连夜飞奔。
夜间小路难辨,幸喜樊英的坐骑是一匹好马,窜高纵低,并没有将樊英掼下来。跑了半个时辰,前面一片空林遮着去路,樊英跳下马背,索性牵马走入林中,准备穿过这片林子,再觅去路。忽听得后面马声长嘶,那客商竟然也在深夜之中策马追到,而且丝毫不顾江湖上“逢林莫入”的禁忌,放马直入林中,在马背上拨得两边树枝喀喇喇地作响。樊英见他只是一人,心中想道:“反正要见个水落石出,怕他何来?”横刀在手,反而迎上去道:“尊驾苦苦追迫,这是为何?”
那人“嘿嘿”干笑,左手一晃,将手中的火折烧燃,突然向脚边的茅草一掷,登时烧了起来,左右扫了一眼,这才说道:“各走各路,客官何故相疑?”樊英见他出手,分明是顾忌自己林中另有埋伏,所以点燃茅草,以避暗算,这一手若非江湖上的大行家,急促之间,实是难以想到。樊英哈哈一笑,横刀护胸,朗声说道:“尊驾在黑夜之中策马赶路,这也未免太奇怪了。”那人笑道:“然则尊驾在黑夜之中赶路,就不奇怪了么?”樊英道:“彼此彼此,所以咱们还是坦开了胸,说个清楚的好!我是逃犯,你是何人?”那人道:“你是逃犯,我是跟着逃犯走的人!”樊英冷笑说道:“你是公差,俺倒走了眼了。好呀,我就在这儿等着尊驾动手!”那人笑道:“这是你自己说的,谁要和你动手,你既是逃犯,为何还不快走?”
樊英怔了一怔,喝道:“你端的是什么人?”那客商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你也端的是什么人?”樊英道:“我不是已对你明说了吗?”那人问道:“你犯的是什么罪?”樊英道:“我是夜闯天牢,图劫于谦的人!”那人道:“于谦的人头被谁偷去了?”樊英道:“好,我已说得清清楚楚,你是何人?”那人道:“我是暗中保护你的人,咱们都是一条路上的朋友,我也想见那位偷头的义士,若承你瞧得起朋友的话,就烦你引见如何?”
樊英眼珠一转,狐疑不定,心中想道:“看来他不像是追捕我的,但怎么认定我是要去见那偷头的义士?”那人道:“怎么,你还是疑心么?你试想我若是公差,何以跟了你两日两夜,还不下手?”樊英不声不响,突然走近那客商的坐骑,那匹马正在吃草,见生人走近,蓦然一声长嘶,樊英道:“尊驾这匹坐骑,相貌不扬,确是神骏之极!”伸手一拉,那人喝道:“你干什么?”那匹马见樊英来拉,长嘶人立,举蹄便踢,樊英伏身一托马蹄,只见马蹄铁上烙着“大内御马”四字,樊英伏身一滚,在间不容发之间,在马蹄之下逃开,哈哈大笑道:“如今我认得尊驾了!”
原来樊英机警异常,见这匹马似素经训练,起了疑心,他知道御马身上必有记号,这一试果然试了出来。这一下立刻真相大白,原来这人竟是大内高手,暗中追踪,所以不早动手的原因,乃是他认定偷头之人,必是樊英一党,所以想从樊英身上追出那偷头的义士来,看他敢单骑追踪,而且长线放鹞,把樊英作为线索,企图一网打尽,这人只恐还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卫士而已!
果然那人一点也不惊慌,被樊英识破行藏,反而哈哈笑道:“尊驾好眼力,凭这一点,我就值得与你交个朋友。”蓦地沉声道:“你听过阳宗海的名字没有?你若想我剑下留情,就乖乖地领我去捉那偷头的叛逆!”
樊英吃了一惊,当时天下几位著名的剑客,南有张丹枫,北有乌蒙夫,西有阳宗海,东有石惊涛,其中张丹枫与乌蒙夫已隐居多年,石惊涛因盗大内宝剑,犯了重案,逃亡海外,亦是久已不闻消息,只有阳宗海纵横西南,江湖上不断传出他心狠手辣的勾当。这阳宗海据说是赤城派的后起之秀,但赤城派的前辈却从不管他,而且骑的是大内御马,想来他已受了当今皇上之聘,那些卫士所称的“阳大人”,大约就是指他了。
樊英吸了一口气,镇摄心神,道:“好,我领你去!”迈前一步,手腕一翻,蓦地一刀劈下,这一刀出其不意,来得迅捷无比,只听得阳宗海“嘿嘿”地一声冷笑,双指一搭,搭着刀背,往前一捺,樊英这一刀足有数百斤气力,竟被他双指一捺,刀锋反劈,说时迟那时快,阳宗海已就在这刹那之间,反手拔出长剑,喝道:“你也吃我一剑!”樊英久经大敌,刀柄一旋,阳宗海双指一松,长剑刺到,樊英虚晃一刀,右脚疾起,刀斫掌劈,完全是拼命的招数,那一脚眼看踢到阳宗海持剑的手腕,只听得阳宗海又是“嘿嘿”一声冷笑,身形一闪,只听得“唰”的一声,长剑已从樊英的肩头刺过,这还是阳宗海有心要留“活口”,所以这一剑只是刺穿了樊英的垫肩,要不然再低两寸,樊英的琵琶骨就要穿个透明窟窿。
樊英的伯父,当年与张风府齐名,号称“京师三大高手”,家传武艺,亦是极为了得,阳宗海这一剑稍为留情,樊英转身急退,阳宗海正待收剑再刺,樊英陡地大喝一声,反手一刀,后脚一蹬,这一招有个名堂,叫做“虎尾脚,回马刀”。避得了刀,避不开脚,阳宗海是海内有数的高手,焉能给他踢中了,但亦不能不倒退三步,避其凶锋。樊英“虎尾脚”一蹬,一踢一斫,并不回头,反而往前一扑,突然冲过火堆,拾起两块烧得火光熊熊的干柴,向阳宗海猛掷。
原来樊英自知不敌,那一刀一脚,看似反攻,实是走势,阳宗海冷笑道:“我今日若教你逃出掌心,我阳某永不在江湖行走。”那干柴带着火光,劈面飞来,阳宗海呼的一掌,劈空打出,竟在离身七尺之外,将干柴打飞,火光熄灭,但那两匹马受惊,狂嘶乱撞,阳宗海将马制伏,樊英已逃入林子。
阳宗海艺高胆大,不顾“逢林莫入”的禁忌,借着火光,紧紧追赶,樊英大叫道:“并肩子的出来呵!”阳宗海道:“你纵有埋伏,我亦不惧!”忽听得林子外隐隐有马嘶之声,阳宗海“哼”了一声,以为樊英真有同党,飞身猛扑,提刀便斫。他是想先把樊英伤了,再迎战来敌。
樊英绕树疾走,阳宗海一时之间竟也斫他不着,追得急了,樊英又招架一两刀,阳宗海武功虽远较樊英为高,但想在三招两式之内将樊英打倒,却也不能。阳宗海大怒,那口长剑左穿右刺,追着樊英的身形,毫不放松,左手却在暗器囊中掏出一把铁莲子,一颗颗地弹出去,专取樊英的十二麻穴,樊英靠着树木遮蔽,躲躲闪闪,缠了一会,阳宗海喝声“着”,一脚踢折了一棵小树,樊英正绕树打圈,小树一倒,现出空隙,但听得“卟”的一声,一颗铁莲子已打着了樊英背心的“天璇穴”。樊英身上穿有护心软甲,饶是如此,背心也酸麻发痛。
樊英大叫一声,猛然扑出,反手一磕,又将两颗铁莲子打飞,这时已走到密林深处,火光已远,甚为微弱,林中荆棘甚多,樊英斜身一扑,竟冲入一堆荆棘草莽之中,挥动宝刀四处乱扫,披荆斩棘,劈开一条逃路,阳宗海的剑远不如樊英缅刀的锋利,追入荆棘丛中,被勾着衣裳,到拨开之时,樊英已越入越深,树林里黑黝黝的几乎看不见了。
阳宗海大为恼怒,突然将火折子一燃,用力一掷,火折子并不受力,竟也给他掷出两丈开外,落地即燃,阳宗海舞起长剑,施展“登萍渡水”的轻功,纵身跃走,足踏荆棘,虽然仍时时被勾着手足,但阳宗海已全不顾这点皮肉之伤,全力追赶,转瞬便冲出荆棘遮道的密菁草莽,随时拾起燃烧的干枝,向前猛掷,不多时树林中已起了十多处火头,照见了樊英的背影。
越追越近,忽又听得马声嘶鸣,看似甚远,转瞬便近,那片林子不过三里多长,樊英一鼓作气,冲出林外,阳宗海磔磔笑道:“还想逃么?”一抖手又打出三颗铁莲子,这时全无遮蔽,樊英用刀背磕飞一颗,闪身避开打咽喉的一颗,第三颗铁莲子却避不开,正正被打中腿弯穴道,“卜”地跪倒地上。
林中火光熊熊,林外夜空,浮云已散,露出了一轮明月,看得清清楚楚,阳宗海哈哈大笑,上前擒捉,忽听得骏马长嘶,马蹄声有如密雷疾响,阳宗海吃了一惊,听这声音,不知来人如何,这匹马却是天下罕有的神马!
但见一团白影,疾飞而来,马嘶声嘎然而止,一匹白马已到了眼前,马背上跳下一个白衣少年,看来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身躯细小,清秀非常,乍眼一看,还像个刚出书房的小学生,这白衣少年看了一眼,道:“原来竟是阳大总管,阳大人哪!你追他做什么?”阳宗海心中一凛,这白衣少年年纪轻轻,竟然一口就道破了他的来历。
阳宗海惊疑不定,长剑一指,发话问道:“你是谁,敢来多管闲事?”那少年冷冷地瞪了他一眼,道:“天下事天下人管,你小爷最爱的就是打抱不平!”完全是充大人口气的孩子口吻,阳宗海又好气又好笑,心道:“管他是谁,他就是一出娘胎便练武功,也强不到哪里去!”笑道:“有什么不平,要你打抱啦?”那少年道:“你以大压小,欺侮人!”阳宗海笑道:“他又不是像你这般的小孩子,怎能说我是以大压小?”阳宗海见这少年人稚气未消,十分有趣,心想那大的已中了我的暗器,不能远逃,且乐得逗这孩子一逗。那白衣少年见阳宗海反问,冷笑道:“以你阳大人的成名剑客身份,却用暗器伤了一个平常的镖客,这还能说不是以强欺弱,以大压小吗?这样的不平之事,除非我不瞧见,瞧见了我便要管!”
樊英在地下自行揉搓腿弯穴道,舒筋活血,他已是瞧得清清楚楚,这白衣少年正就是戏弄小虎子那个少年,也正是那晚在城墙之上用金花暗器伤了两名大内侍卫的那个少年。听他说话,不觉心中暗呼惭愧。这白衣少年竟然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镖客。
阳宗海更是好笑,说道:“你要打抱不平,我若与你动手,这岂不更是以大压小吗?”那少年瞪起双眼,道:“枉你是个成名剑客,连这点见识也没有。”阳宗海道:“怎么?”那白衣少年道:“生得牛高马大又有什么用?强弱大小,是用年纪来度量的么?老实说,若非你是阳大总管,我还不屑与你动手呢!”阳宗海一听,心道:“这孩子口气好大,竟然要与我扳平身份了。”越是这样,他越觉得不便动手。要知武林之中,最讲身份,若然传将出去,说是阳宗海和一个乳臭未除的大孩子动手,岂非笑话?
白衣少年嗖地拔出一把短剑,喝道:“你怎么还不进招?”宝剑出鞘,寒光耀目,阳宗海又是一惊,若非眼见,真不敢相信这稚气未消的小子居然拥有世间罕见的名马宝剑,而且胆量大得出奇。阳宗海虽然惊奇于他的名马宝剑,却还不曾将这少年放在心内,笑道:“你真个要管?”白衣少年道:“废话少说,进招!”阳宗海道:“好小子,你回到师娘身边多学几年吧,我是何等样人,岂能与你一般见识?”白衣少年道:“你进不进招?你不动手,我就不再让了。”阳宗海道:“你使一路剑法待我看看,看你的师父是谁?”阳宗海打定主意绝不还手,想从他的剑法中看出他的师门宗派。那白衣少年道:“好,你就看吧,看剑!”剑柄一抖,唰地就是一剑,阳宗海骈起双指,待推开他的剑刃,哪知这一剑看似平平无奇,竟然刁钻之极,刺到中途,突然一个回刃反削,阳宗海若是仍然推去,那两根手指就定然要被削断。
阳宗海真不愧是久经大敌的成名剑客,就在这电光石火的刹那之间,剑锋只差五寸就割到指头之际,手掌一翻,一招“龙形穿掌”竟然在剑身上面少许之处,几乎贴着剑柄,强行反手擒拿,那白衣少年的剑招已经发出,“唰”地一剑从阳宗海耳侧刺过,搠了个空,阳宗海的掌缘已切到他小臂的“曲池穴”。须知高手相斗,只差毫厘,这一下突然给阳宗海反客为主,只要他掌力一发,白衣少年的这条手臂,就算卖与他了。樊英在地下看得骇然心跳,“唉呀”一声,顾不得小腿还是酸麻乏力,掌心一按,撑地飞起,忽听得阳宗海“噫”了一声,只见那白衣少年剑柄往里一撞,撞的也是阳宗海小臂上的“曲池穴”,阳宗海若是不收手,两人的手臂都要同时折断,阳宗海哪肯与他两败俱伤,手心往外一登,强把身形带动两步,两人一合即分,各脱险境,樊英松了口气,又一跤跌在地上。
哪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樊英以为两人分开之后,必当重整旗鼓,再行相斗。哪知阳宗海与白衣少年都抱着同一心思:要趁敌人喘息未定之际,立下杀手。两人攻势都是不依常轨,但阳宗海惯经大敌,抢先了一步,白衣少年剑尖刚刚摆动,他双掌已打了个圈圈,倏地迫进了白衣少年防卫的内圈,白衣少年的双臂立即被他封住。阳宗海掌法乃是青城派的不传之秘,掌势悉仿太极图形,刚柔并济,此时只要他将两手的圈子稍稍放大,便能以手腕制死对方关节,敌人纵有利刃在手,亦无能为力。樊英虽然不识青城派的掌法,但他究是个大行家,看出了其中的奥妙,设身处地,亦无解救之方,不禁又是“唉呀”一声叫将起来。
樊英还未来得及跳起,但听得阳宗海与那白衣少年几乎是同声尖叫,樊英眼花缭乱,未曾看得清楚,竟不知那少年用的是什么手法,阳宗海的衣袖已给他割断了半截,跄跄踉踉地倒退了几步,樊英狂喜叫道:“小兄弟,真行!”他却不知那少年的手腕也给阳宗海弹了一下,登时泛起了一个红圈,比起来还是白衣少年吃亏较大。
但阳宗海是何等样人,他出道以来,还未曾碰过敌手,而今竟被一个稚气未消的大孩子割去了半截衣袖,面上已是热辣辣地挂不住了,白衣少年趁着他恼怒气浮之际,挥剑一阵狂攻,阳宗海本来以双掌之力,足可与那少年周旋,但他一动了气,心神便乱,竟被那少年制了机先,剑点洒落如雨,剑剑不离要害,杀得他竟然不能近身。阳宗海又惊又急,再也不顾成名的身份,一个转身,也拔出了腰间长剑,白衣少年嘻嘻笑道:“叫你早早拔剑,你不听话,现在如何?”阳宗海几乎给他气炸心肺,那白衣少年,发声冷诮,手底却是丝毫不缓,话声未了,唰地一剑,又指到阳宗海的咽喉。
阳宗海也不禁暗暗赞了一个“好”字,白衣少年那一剑刺得快,阳宗海也闪得快,只见剑光一闪,阳宗海已是身移步换,霎眼之间,绕到白衣少年身后,唰地一剑,就朝白衣少年后心的“风府穴”搠来,这一招用得狠毒之极,白衣少年不论向左向右躲闪,背心的穴道要害都全在敌人的剑尖威胁之下,迟早都要被他刺着,摆脱不了。樊英看得手心淌汗,只见那少年微微一闪,身法怪异之极,看看阳宗海的剑尖已堪堪触着他的背心,不知怎的,一下子就给他逃了出来,身形一动,立刻反客为主,反圈到阳宗海身后,寒光一闪,一招“猛鸡啄粟”,反刺阳宗海肩后的“天柱穴”。阳宗海一招搠空,方位立变,只见他身随剑走,剑随身转,忽地一招“苏秦背剑”,长剑抖动,嗡嗡作响,登时飞起三朵剑花,将白衣少年的上中下三路,全都封着。白衣少年叫道:“来得好!”不躲不闪,反而脚踏洪门,一招“李广射石”,强攻敌人中路,这一下可大出阳宗海的意料之外,按照一般剑法的常规,断无不救自身之理,白衣少年却居然在剑势被封,性命危险之际,不顾一切地强攻,阳宗海不由得凛然一惊,醒起这少年的剑乃一口宝剑,若依剑法的克制之理,阳宗海的剑只要当中一截,白衣少年的剑就要给他劈落,但阳宗海的剑不是宝剑,两剑相交,也必然折断无疑。阳宗海是武林中有名的高手,纵使能把白衣少年重创,若然自己的剑折了,传出去却是天大的笑话。
只听得“当”的一声,两人身形倏地分开。原来阳宗海避无可避,在两剑相触之际,强把阳刚之力撤了回来,剑锋一转,改用阴柔之力,长剑在白衣少年的剑上轻轻一擦而过,饶是如此,也溅起了一溜火花,剑上给划了一道缺口。那白衣少年占了便宜,不知进退,唰地又是一剑!
这一回两剑相交,却不闻半点声息,樊英大为奇怪,睁眼看时,但见少年的剑竟似给阳宗海的剑吸着,连用几种身法,都摆脱不开。原来阳宗海这次全用阴柔之力,使一个“粘”字诀,将白衣少年的剑越扯越近。
白衣少年额上沁出了汗珠,阳宗海笑道:“如何?”白衣少年忽地一声冷笑,道:“也没怎样!”也不知他用的是什么手法,倏地又脱出身来。原来阳宗海一时轻敌,说话分了心神,那少年剑法精妙之极,短剑向前一探,立刻解了他粘连的阴柔之劲,绕到他的侧边,唰地又是一剑。
阳宗海一个“退步连环”,先避一避那少年的攻势,长剑一指,又想依样画葫芦,再吸着他的短剑,哪知白衣少年竟是溜滑之极,再不上当,却绕着阳宗海疾跑起来,左一剑,右一剑,前一剑,后一剑,宛如穿花蝴蝶,看得樊英眼花缭乱。
阳宗海暗运内力,一心想找那少年的剑,但那少年的身法轻灵之极,随意挥洒,有如流水行云,好几次两剑险险相交,却总是一掠即过,碰他不着。阳宗海不由得暗暗惊奇,猛地心头一震,看这剑法,竟似江湖上传闻的一个隐居大侠的嫡传宗派!
阳宗海起先跟他疾转,碰不着他的剑,反而迭遇险招,这时心中一悟,脚步倏停,抱守元一,长剑封着门户,只守不攻,其实每一招都是寻瑕抵隙,暗藏着极厉害的反击招数,白衣少年渐觉发出去的招数每受牵制,但却又不能改变战术,只得一股劲地仍用“穿花绕树”的身法和他游斗,时候一久,但觉心跳气喘,越来越是难以支持。
樊英看得心惊目眩,这两人各以上乘剑法相扑,稍一不慎,便有性命之危。樊英对剑法虽然没有精研,却也看出那少年渐趋劣势,这时樊英运气活血,穴道的酸麻已经止了,猛地一声大喝,提起缅刀,便想上前助战。
阳宗海惯经阵仗,自是眼观六面,耳听八方,樊英身形一动,他已倏地剑交左手,长剑一震,将白衣少年迫退两步,右手一扬,发出了一把铁莲子,分打樊英和那白衣少年。这时他再也顾不得一派宗师的身份,为了怕被两人合手围攻,迫得连暗器也用出来了。
樊英脚上受伤,纵跃不灵,横刀磕飞了奔向上盘的几颗铁莲子,胫骨却又中了两颗,关节一麻,又掼到地上,忽听得那少年笑道:“来得好!”樊英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时,耳边但听得满空呼啸之声,抬头一望,只见十几朵金光闪闪,形似梅花的暗器,宛如洒下了满天花雨,将阳宗海全身罩着。
樊英大喜叫道:“好啊!”只见阳宗海陡地一个“白鹤冲天”,身形凭空拔起,长剑一挥,在半空划了一个弧形,顿时一片繁音空响,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金花四面飞射,白衣少年喝道:“着!”扑前又是一剑!
只听得“嗤嗤”两声,阳宗海的两肩已各印上了一朵金花,叫道:“好家伙!”肩头一摆,那两朵金花被他暗运内劲,震落于地,长剑一摆,扬空一闪,竟是若无其事地迎战那个白衣少年。
白衣少年吃了一惊,他那一手十二朵金花被阳宗海击落了十朵,已是难极,想不到打中了他肩头的两朵,竟也无济于事,心道:“这阳宗海果是名不虚传,怪不得在江湖之上,竟能与我的师父齐名。”
樊英见势危险,顾不得腿上的疼痛,挥刀又上,白衣少年忽地一声长啸,那白马从林中奔出,快如闪电。樊英还未冲到两人的跟前,那白衣少年突然虚晃一剑,身形飞起,一把抓着樊英的衣领,恰好落到白马背上,白马一声长嘶,四蹄疾跑。
阳宗海一声呼啸,将坐骑唤了出来,立刻上马便追,阳宗海的坐骑乃御苑名马,自是非同小可,但比起少年的那匹白马,却又是望尘莫及,这时已是拂晓时分,追了一回,起初还能见着背影,再过片刻,便只是一点白点,渐渐没了。阳宗海叹了口气,忽觉肩上微微疼痛,他跳下了马,走到溪边,解衣一看,只见双肩上有两朵淡淡的花痕。阳宗海吃了一惊,幸喜这种暗器没毒,否则两条肩膊便要废了。心想:再过两年,这少年的功力长进,那还得了。
再说樊英被掷于马背,那匹马长嘶疾跑,看如腾云驾雾,樊英暗暗心惊,觉着那少年就在身后,樊英便想回头致谢,口中说道:“多谢尊驾相救,敢问尊姓大名。”那匹马突起跳过一道山涧,樊英左足受伤,挟它不稳,险些给马抛了起来,急忙用力挟住,不敢回头,只听得那少年冷冷说道:“不要说话,小心骑马。”叱咤一声,向空中挥了一鞭,那匹马越发跑得快了。
但见晓色云开,朝阳渐渐升起,少年倏地勒住马缰,说道:“可以住了!”跳下马来,面不红,气不喘,一双妙目,注视着樊英,樊英定了定神,道:“这真是天下罕见的宝马。尊驾大名,可以见告了吧?”那少年眼珠一转,忽地身形一长,一伸手,倏地就把樊英腰间的那口宝刀拿去,习武之人,保护兵刃已成习惯,樊英本能地伸手一格,想樊英武功亦非泛泛,这一格一拿,乃是擒拿手的恶招,却连少年的手指都没有碰到,待得樊英醒觉,只见那少年已捧着宝刀,面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樊英亦是惊疑不定,只听那少年道:“你这宝刀从何处得来?”樊英道:“这是张风府的宝刀。”少年道:“张风府为何将他的宝刀给你?”樊英道:“恩人容禀……”将张风府那晚壮烈之死,简单说了,说着,说着,流下泪来。道:“只恨我樊英无能,眼看张伯伯归天;到了京城又眼见于阁老成仁,连他的六阳魁首也给别人取去。”
那少年拔刀出鞘向空中虚劈两刀,忽地仰天狂笑道:“好,张风府也算死得其时,不负,不负于阁老对他一番赏识。”这笑声苍凉之极,樊英禁不住心头一震,眼泪却自然止了。细想那少年话语,似乎和于谦、张风府都有极深的渊源。
但见那少年将刀插回鞘中,悬挂在自己的腰间。樊英道:“请相公将这口宝刀还我。”那少年瞪眼道:“为何要还给你?”樊英道:“恩人爱这口刀,自古道:宝刀赠壮士,红粉赠佳人。恩人也配用这把宝刀。无奈这口刀,张伯伯已托我送与他人,而且这其中有极大的关系。”白衣少年冷冷说道:“什么关系?”
樊英说道:“这宝刀我是要送给张大侠张丹枫的!”张丹枫的名头当时最响,天下习武之人无不知道,若是别人听了,就算是有名望的,也恐怕要必恭必敬,将宝刀奉送过来。那少年眼眉一扬,却仍是淡淡说道:“送给张大侠做什么?”樊英道:“还有一幅血衣,张风府和张丹枫乃是至交,张风府死时以不能见着张丹枫为憾,所以这幅血衣是留给张丹枫,让他如见亡友;这口宝刀却是他留与张丹枫,请张丹枫代他寻觅儿子,若幸而寻获,则请张丹枫收他为徒,这口宝刀就交与他儿子。”那少年道:“张风府的儿子是不是那日在水塘边戏水的顽童?”樊英道:“不错,他叫张虎子。”少年道:“那幅血衣呢?”樊英道:“嗯,在这儿。”取了出来,摊在手心,在樊英之意,以为少年尚未相信,所以拿给他看,不虑有他。那少年道了个“好”字,忽地手臂一抬,闪电般地把那幅血衣又攫了去。
樊英大惊道:“你,你,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是我的恩人,但要这宝刀血衣却是万万不能!”那白衣少年将血衣折好,放入怀中,道:“张丹枫不见外人,这血衣宝刀,我与你交给他。”樊英道:“这,这——”白衣少年突然反手一推,左脚一勾,樊英一个踉跄,向后跌倒;少年转身一跃,在樊英身将触地之际,又轻一推,将樊英推得转了个圈圈,身子却因此挺直起来,仍然站到原来的方位,这两下手法,精妙绝伦,樊英又惊又怒,只听得少年冷冷说道:“这玄机掌法,你未见过也该听过吧?”樊英猛然一惊,记起张风府曾和他说起过张丹枫的玄机掌法,有内八圈和外八圈之分,能在最小的圈子里把掌力运用得收放自如,要攻敌人哪一部分,无不得心应手,看来这少年刚才所露的这一手,必是玄机掌中的内八圈无疑。樊英急忙问道:“请问你与张大侠如何称呼?”
白衣少年却不答话,反问道:“凭这一手,你总信得过了吧?这宝刀血衣我代你送去,你不必多跑一趟了。”樊英道:“这,这——”白衣少年道:“这什么?”樊英道:“我要将这血衣宝刀为凭,请张大侠代我索回官银。”白衣少年眉头一皱,问道:“什么官银?”樊英只好耐心将官银被蒙面大盗所劫之事和盘托出,白衣少年道:“山东道上,居然有如此这般的蒙面大盗么?”樊英道:“这蒙面大盗也就是那晚偷走于大人头颅的人!我瞧不出他的路数,此事非请张大侠来莫办。”
此言一出,白衣少年面色突变,跳起来道:“偷走头颅的人就是他,好,此事也在我身上。你和我去找他。上马!”樊英一阵迟疑,已被他推到马背上,中午时分到了一个小镇,那少年道:“此地已是山东境内。到蒙阴用不了三天,我给你买一匹马。”樊英正想说话,那少年嘱他在客店等候,旋风般跑出门去。待樊英吃过了饭,少年已另乘了一匹马回来。
看那匹马蹄斑白,毛色光泽,虽然远不及少年那匹白马,也不及阳宗海那匹御马,但若比起樊英原来的那匹黄骠马,却也并不逊色。樊英正在出奇:这少年竟然能在这样短促的时间,买来了一匹好马。那少年道:“樊大哥,既然到了此间,我们也不迟在这一两天,我们合乘一骑,本无不可,官道上来往人多,给人见了,却怕要说我们小相。”樊英心中本无芥蒂,也并非定要与那少年合乘一马,见这少年如此郑重地解释,反而感到好笑。
这少年与樊英同行数日,任樊英如何转弯抹角地试探,总是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来历。樊英是个江湖上的大行家,熟知江湖上的禁忌,见这少年不说,便也不敢多问。
第三日到了蒙阴,那是樊英当日碰着蒙面大盗,被劫去官银的地方,樊英再三解释,那蒙面大盗在此做了案子后,断无再守在此地之理,但那少年却还是要来寻找,果然探查了两三天,一点盗踪也探不到。第四日,少年还想到附近明查暗访,樊英笑道:“再待在这儿,岂不是守株待兔吗?”少年一翻眼皮,冷冷说道:“那你就带我找他去。”樊英道:“似这等巨盗,行踪无定,我怎能知道他的去处?”少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再到你被劫镖的地方走一趟。”樊英只得依他。被劫镖的地方是一个林子旁边,那条黄泥路上,连当日的马蹄痕都已没了。少年拔出剑来,拣那靠近路边的大树,刻了几行大字,樊英一看,几乎笑出声来。那几行字是“号称大盗,实则鼠偷,做了案子,不敢出头。”如此做法,等于孩子吵嘴,故意激怒对方。樊英想那大盗,既敢做下巨案,自必老谋深虑,岂能像孩子般地不堪一激?
这一日的查探,自然又是落空。第五日一早,那少年忽道:“此地在泰山之南,据我看来,那蒙面大盗的巢穴,多半在泰山之上。”樊英说道:“泰山矗立中州,附近都是平原,山虽高却无险可守,历来大盗,极少在此安营立寨的,你若要到泰山去看名胜风景,那多的是,若要去找盗踪,那恐怕又是落空。”少年不听,樊英又只好依他。心中暗笑,这少年武功虽高,却是一点不懂江湖事体。
泰山号称五岳之一,孔子并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言,其实比起中国的各大名山,泰山并不算高,只因山东地势平坦,有这么一座大山,便显得特别雄伟罢了。但正因其如此,泰山上的寺观建筑便比别的名山多,风景名胜也屡经人修缮,每年游人甚多(若像天山喜马拉雅山等之高出云霄,那就不可能有游客了),泰山脚下,也开有客店,接待登山游客,少年与樊英投宿,要了两间房,店小二便过来兜揽生意。
少年一开口便问道:“泰山上可平静么?”店小二怔了一怔,答道:“怎么不平静,若不平静,我们还能在此地开店么?两位是不是要上山游玩。我们这里有人可以陪你们去玩,只要五钱银子,省得你跑冤枉路。嗯,泰山上可看的地方可真多呢,有人带去,担保你不会漏了一处。”樊英点了点头,向少年微微一笑,少年不解他是暗含讥笑,也点头说道:“好极,好极!”
当时初春,泰山上杂花盛开,浓香满谷,山景果然秀丽,两人跟着向导,上岱宗坊,上中天门,那向导不住地指点名胜古迹,滔滔不绝地解释:这是八仙桥,这是王母池,那是孔子登临处,那是水帘洞,那是歇马岩,那是元宝峰,少年与樊英无心观赏,不住地催那向导快走。
过中天门,看了“五大夫松”,据说那是秦始皇登山封禅,曾在树下避雨,所以把五棵松树封为大夫,听说原来的树已经死了,后人补种的也只剩下三株,其实没什么看头,游客却最多,少年更不耐烦,看了一眼便过,忽听得背后有冷笑之声,樊英回头一望,见一个道士陪着一个富商模样的人,指手划脚地似乎在那儿讲解五大夫松的来历,那富商笑道:“有人登山,犹如赶集,如此游山,真不如躺在家里,睡他妈的春秋大觉还好,元任兄,你说是不是?”后一句话是对另一个同伴说的,那个叫做元任的摇头摆尾地说道:“对极,对极。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既上山来,便当尽情游览。”樊英看这两人所作的附庸风雅之状,几乎忍不住笑,白衣少年却狠狠地瞪了那两人一眼,忽道:“我去一会儿。”樊英忙道:“不可多事。”少年一溜烟地跑了,却并非去找那干人的晦气,而是到另一处乱石之后的隐僻所在,向导道:“在山上小解不妨事的。”背转了身,樊英偷望,见乱石堆中,隐有火星飞起,心中又暗暗好笑,情知这少年哪里是去小解,敢情又是在石头上刻字去了。
少年回来,把樊英拉后两步,悄悄问道:“你看那两人是什么路道?”樊英笑道:“依你看来,人人都与那蒙面大盗有关了。你刚才又是去留字骂人是鼠偷,不敢露头是不是?”少年笑了一笑,意似默认,却道:“人不可貌相。那阳宗海难道不是扮成满身庸俗的商人模样吗?”樊英心中一凛,再看时那干人已不知到哪里游览了。樊英自己开解:世间哪能有几个阳宗海?
过了南天门,上天柱峰,那便是泰山最高处的玉皇顶了,山顶有个玉皇观,门面相当整齐,游人多到这里借宿。这时已近黄昏,樊英和白衣少年也借宿观中,樊英暗暗留心。却不见那一干人。
第二日一早起来,依白衣少年之意,便要回去。向导言道,凡有登泰山之人,未有不看日出的,樊英也道,既然来到,那也不迟在这一些时候,少年想了一想,也就答应了。
在泰山绝顶看日出,果然别饶佳趣,东方刚现出鱼肚白,云层下面便抹上一层淡红的朝霞,远眺东海,一条条白色的水纹,像微风中飘动的彩带,突然一轮红日,似忽地从大海中跳出来,片刻之间,射出万丈光芒,山河大地都像披上了新娘红色的头纱,樊英长走江湖,却也未曾见过如此奇景,偶一回头,只见那白衣少年凝望云海,如有所思,眼角忽然掉下两颗泪珠,悄然吟道:“日出东南隅,大海耀明珠,谁知游子意,难报三春晖。”樊英略通文墨,却不解其中深意,只道是少年思念他的父母,心中兀自暗笑:这少年到底是未出过远门的雏儿。忽听得侧面言笑喧喧,原来是另一群游客在右手边的“迎旭亭”下面看日出,其中便有昨日所见的那像商人模样的人,樊英心中一动,注视那些人,却是并无异状,渐渐爬上更高的峰顶去看日出了。
到红日升起,白衣少年已是意兴阑珊,匆匆吃过早点,便即下山,回到客店,恰是黄昏时分,店小二出来迎接,问道:“客官游得如何,我给你保荐的向导可没错吧?”白衣少年哼了一声,樊英道:“还好,还好!”两人要了两间房,吩咐店家准备晚膳。
那白衣少年回到房中,便骂那“不敢露面”的蒙面大盗,樊英走过来道:“老弟,你武功是高明极了,但在江湖之上,似乎不多行走吧?常言道得好:须防隔墙有耳……”话不说完,白衣少年便抢白他道:“哼,我若怕他,也就不来寻找他了,那号称大盗的鼠窃狗偷之辈,我巴不得他听到我骂他的说话。”越说越大声,樊英只好苦笑。忽听得外面也有吵闹之声,樊英道:“咦,怎么有这样凶的客人,咱们出去瞧瞧。”他是想藉此机会,转移那白衣少年的注意,叫他不要胡骂。
外面来的三个客人,竟然是一个道士和两个乞丐,敢情是店家不让他们投宿,只听得那道士大骂道:“开馆子的不怕肚子大,开客店的不怕肮脏客,你是只看衣裳不看人的吗?为何不让我们投宿?”店小二道:“道爷,你要住房尽管吩咐,这两位花子爷,咱们的店规是不收留的。”那道士骂道:“胡说,天下哪有这样的店规?”那两个叫化子忽然笑嘻嘻地说道:“道长,俗话说狗眼看人低,果然说得不错。”忽地面色一变,道:“你家花子爷不爱穿绫罗绸缎,你管得着么?”“啪”地将一锭大银掷了出来,道:“花子爷的银子也是白花花的,并不比大爷们的银子缺了成色,你瞧清楚去!”
普天下的客店,虽然没有订明要何等样的客人才肯招收,但不欢迎乞丐投宿,那却是间间如此,不须说明的,而事实上也从未曾有过乞丐投宿客店之事,那叫化子一出手就是一锭雪白的银子,看来足有十两,店小二不觉呆了,半晌说道:“两位大爷既定要光顾小店,那也可以通融通融。”那叫化子又骂道:“什么通融?干脆说你愿不愿服侍大爷吧。”眼睛一瞪,那店小二道:“服侍,服侍!”赶快给那道士和两个乞丐准备上等房间。
白衣少年看得甚是好笑,和樊英回到房子,击桌笑道:“那两个乞丐倒是妙人,骂得痛快。”樊英道:“这一干人若非侠客就是强盗,咱们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们。”白衣少年道:“什么?你说他们是蒙面大盗的一伙吗?”樊英道:“这也未可料。”少年道:“好,那么我就要骂他们了。”樊英忙道:“天下异人甚多,也未必就是那蒙面大盗的党羽。”白衣少年道:“你怎么说话老是模棱两可!”樊英道:“我委实是不知道呀。你不要骂错人了。”白衣少年道:“好,那我不骂他们,专骂那号称大盗的鼠窃狗偷。”樊英拦阻不住,又只好苦笑。那少年骂了一阵,见没人答理,也就罢了。
第二日一早起来,店小二进来结帐,白衣少年正待问他,那两个叫化子如何?樊英这时早已拾好行囊,过到少年房间等候他一同起程,那店小二却忽地捧出一个大红拜盒,说道:“今儿一早,有人将这个拜盒送来,叫我转呈两位大爷,说是请你们两位赏光。”樊英道:“什么人送来的?”店小二道:“他们说是武家庄的庄丁。”樊英“哦”了一声,却不打开拜盒,先把店钱结了,店小二道:“多谢,多谢,一路顺风,还有什么要小的做么?”樊英挥手道:“不用了。”店小二正要退出,白衣少年急忙问道:“那两个叫化子还在店中吗?”店小二道:“这两位花子爷一早就走了。呀,我可还真的没有见过这样阔气的客人!十两银子,不要找赎,全赏给我们了。”言下之意,实是想向二人多讨赏银,白衣少年却听不出来,笑道:“那你们受他一顿骂,也还值得。”店小二尴尬苦笑,一双眼睛却尽望着白衣少年,不肯退出,少年道:“咦,你还在这里做什么?”店小二道:“侍候你大爷。”少年正想说道:“不是早说过没事了吗?谁要你侍候。”却见樊英摸了一锭银子出来,道:“这赏给你,不必侍候啦。”
店小二退出之后,白衣少年笑道:“樊大哥,你要和化子比阔气吗?”樊英说道:“咱们寻访那蒙面大盗以来,这两日才碰到一些异人异事,我瞧是有点眉目了。”不答少年适才那话,却捧着拜盒瞧来瞧去,白衣少年嚷道:“你怎么还不打开?”
樊英关上房门,将拜盒放在桌上,拉白衣少年退到屋角,摸出一把匕首,少年道:“樊大哥,你这是干么?”樊英手心一旋,那把匕首打了一个弧形,斜飞出去,砉然声响,将那拜盒划开,盒盖跌在一旁,白衣少年莫名其妙,心道:“开这拜盒,何用费如许力气?”只见樊英走去,将盒中拜帖拿起,笑道:“这是真的了。”
白衣少年道:“什么真的假的?谁的帖子?”樊英道:“这是小金龙武振东的帖子,我与他不过泛泛之交,他却派人请我到他庄子去,还请了你,这倒奇怪了。”武振东是山东南面一个庄主,据说他少年时候曾做过独脚大盗,中年时候,洗手归隐,在乡下置了产业,建了一座好大的庄园,富甲一方,人言如是,是否属实,不得而知。这武振东极为仗义疏财,常年四季都有江湖上的朋友在他庄园寄食,所以人称“小金龙”,取龙能吐冰,济泽天下之意。白衣少年也似曾听过武振东的名字,道:“既然是小金龙的帖子,那还有假的吗?”樊英道:“老弟有所不知,武振东当然不会做假。但恐有人冒武振东之名送拜帖来,那岂可不防?所以我躲在屋角,用飞刀划开拜盒,若然有人弄鬼,那盒中必定藏有机关暗器,拜盒一开,暗器便发。如今一无所有,因此我才敢说这是真的。”白衣少年听了,暗自佩服樊英的细心。
樊英道:“但仍有一事可疑。”白衣少年道:“何事可疑?”樊英道:“武家庄离此一百八十里,他的帖子约我们今日到他家赴宴,他怎知我们有两匹好马?老弟,你的马日行千里不足为奇,但通常的马,走一百八十里,可得两头见黑。”少年笑道:“既然是这帖子不是假的,小金龙武振东难道还会无缘无故地设下陷阱,摆布我们吗?我说,细心固好,亦不必无谓猜疑,咱们马上赶路。”
白衣少年给樊英买的那匹马虽然算不得是宝马,但亦甚为健骏,不必樊英怎么鞭策,就放蹄疾跑,一刻不停,清晨动身,日头未落,便赶到了武家庄,樊英在离庄三里之地,即便下马,这是江湖上的规矩,表示恭敬之意,白衣少年亦依着做了。但见路上有诸色人等,都牵着马走向武家,樊英心中暗自诧异,看这情形,莫非是武家庄大摆筵席,广宴宾客,一抬头,忽见前日在泰山之上所碰到的那个商人模样的人,和那个“元任兄”,以及昨晚在客店闹事的那个道士以及那两个乞丐都在其内。白衣少年也“咦”了一声,樊英急忙悄悄说道:“不可大惊小怪。”白衣少年横他一眼,意思是说:这个我还不懂?那一干人却并不回头,好像并不知道他们来了似的,巡进庄内。
樊英与白衣少年进入庄内,自有管事的招待,将他们带到一个花园之内。
花园甚大,摆了数十席酒,还是绰有余裕,中间还有个练武场,两旁犹有兵器架子,场上摆有石担石锁之类。那管事的将两人安置在东厢的一个房内,同席的人都不相识,但听得他们唧唧喳喳地谈论,互相探问小金龙武振东为何在今日大宴宾客?
他们坐的这席离开主席甚远,看来不过是将他们当作宾客,随便安置。坐不多久,筵席便开,只见一个年约六旬,长着三绺长须,壮老绅士的一个老者,站起来道:“承蒙各位赏给老朽薄面,这次发出的英雄帖,除了元涵长老有事,柳定庵师父因病,寒江道长在湖南还未及赶回之外,其余的全都来了。今日算得是咱们北五省英雄的大集会了。承各位赏面,请先尽三杯。”樊英吃了一惊:撒英雄帖这是非同小可之事,想这武振东早已养老纳福,难道他还有什么图谋?
酒过三巡,武振东朗声道:“在座的都是好朋友,我武某人少年之时,也曾做过没本钱的生意,不必忌讳。近来听说各寨之主,多有纷争,这很不好。依我之意,蛇无头而不行,因此请各位英雄到此,共推一位‘大龙头’,咱们都听他号令,一来是从此可避免纷争,二来不怕官军各个击破,三来是当今之势,瓦剌外扰又未除,尚为隐患,东南倭寇又起,而东北的女真族亦蠢蠢欲动,意图内侵,咱们有了龙头,若万一有外祸入侵,亦可各自保境。不知诸位意下如何?”在座的十之七八是绿林中人,但亦有从事正当营生的武林人物,甚至还有几个成名的捕头在内,听了之后,有人叫好,有人交头接耳地议论,有人沉吟不语。武振东双目环扫全场,双手一按,将嘈嘈杂杂的声音按了下去,又朗声说道:“这次推举龙头,虽然是以绿林豪杰加盟为主,其他白道上的朋友,各随其意加盟之后,大龙头亦绝不强迫他入伙,只是再不许与绿林中的豪杰为难,井水不犯河水,有事都可与大龙头商量,绝不让哪方吃了亏。”那几个成名的捕头听了,心中暗思,若然如此,倒也不错。若有了非追回不可的赃物,这就不必自己卖命了。要知成名的捕头,本身固然得有惊人的技业,但多半亦要与绿林中顶尖儿的人物有交情,这才能在不可转圜之时,套个面子。依武振东之言,举了“大龙头”之后,即是北五省绿林,有人总负其责,对捕头亦有利便之处,因此立刻同声叫好,再无异议。
当下有人说道:“这大龙头自然是武老庄主当仁不让了。”武振东拈须笑道:“老朽二十年前已闭门封刀,哪还有雄心壮志。老朽心目中倒有一人,足以胜任,毕老弟,请出来与各路英雄相见。”此言一出,全场轰动。
各路英雄不约而同都踮起脚来,伸长颈子,要看这位绿林中的老英雄、小金龙武振东保举的是何等样人物?但见在武振东身边,一个身材魁伟的汉子,应声而起,浓眉大眼,短鬓如戟,年纪似乎还未到三十岁,双目闪闪有光。在场之人,过半数都怔了一怔,此人是谁?怎么从未听过?樊英却是吃惊不小,看这人的身材神态,不是那蒙面大盗还是谁人?
只听得武振东说道:“毕老弟虽然在绿林道上不到两年,但已声名大震,干下许多惊天动地之事。他曾棒打泺河三龙,独自杀败韩庄二虎,一手接了振威镖局总镖头的十二把飞刀暗器,劫了成亲王的二十万珠宝。不过这位老弟不欢喜露面,公门中人闻名丧胆的蒙面大盗就是他!”众人轰然大叫:“就是他,就是他!”敢情绿林中人,见过他真面目的亦为数甚少。武振东又道:“最近他又干了两桩惊人的事件,一件是劫了湖北解京的三十万两漕运,弄得那位贪富贵的武林败类贯居,现在要下不了台!”樊英心头一震,此事说的正就是他这一桩,武振东骂的那位“贪图富贵的武林败类贯居”,正就是现居盐运使之职的他的义弟,武振东虽没指名骂他,樊英也觉面上热辣辣的好不惭愧。
武振东顿了一顿,接着说道:“第二件事,更是惊天动地,于谦精忠为国,惨遭杀戮,天下义士,无不气愤。我们的毕老弟为此大闹京师,连斩大内卫士七名,将于谦的六阳魁首也盗了来,虽然救不了于谦之命,好坏也教他能够全尸而葬,只此一事,就足可以做我们北五省大龙头!”樊英偷眼一瞥,只见白衣少年面上变色,手摸剑柄,樊英连忙说道:“贤弟别忙,且看他怎么说?”同席之人,都在听武振东的话,喝彩声响成一片,谁也没留意樊英和那白衣少年,那白衣少年放松了手,端坐席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姓毕的人,面色凝重之极,平日那脸上总是流露着的那股孩子气,已丝毫不见。樊英不由得心头一震,看这白衣少年数日来的神情,又想起他在京城偷头之时,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事情,这少年是十分急于要觅回于谦的头颅,看来他之要找“蒙面大盗”,敢情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蒙面大盗偷头的用意如何?这少年和于谦又有什么关系?樊英对这少年的身世之谜,更是猜不透了。
只听得武振东又道:“这位毕老弟虽然在绿林未久,但却也不是没有来历之人,他的父亲,想在场之人谁都听过。”众人纷纷叫道:“谁?”“谁?”武振东大声道:“他的父亲就是三十年前已经名驰江湖的震三界毕道凡!而今他继承了他的父亲,是西北丐帮的少帮主,又是雁门关外金刀少寨主周山民的义弟,他的名字,叫做毕擎天!”听到此处,只见白衣少年眼睛闪了两闪,面有异容。
正是:数度相逢未识荆,而今乍听暗心惊。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他的坐骑是千中选一的黄骠骏马,脚程甚快,中午时分,已走了一百多里,过了南苑。通往京城的大道,往来客商,多如过江之鲫,有一个单身客商,骑着一匹青鬃五花马,马鞍上挂有两个不大不小的皮箱,想是随身携带的贵重货物,樊英初时毫不在意,黄昏时候,到了小镇琉璃河,估计离开北京已有二百五十多里,樊英策马入镇,拟觅客店投宿,无意间回头一望,只见那个单身客商,远远跟在后面,樊英不由得心中一凛:这客商的马看来并非神骏,也居然有此脚力,樊英进入客店之时,暗自留心,却见那客商投别的客店,樊英这才舒了口气,暗笑自己多疑。
樊英是个江湖上的大行家,心想这客商虽然没有什么异迹,但还是谨慎一些,避开他为妙。于是在晚上略略养神,再敷了一次伤,樊英正当壮年,身子甚好,所受的伤只是皮肉之伤,并无大碍,只是脚上挨的那刀,还未痊愈,跳跃之时,有点不便,但一路乘马,也没觉着什么。樊英枕刀养神,未交五鼓,即便起身,结了店帐,鸡鸣便走。古时的行路之人有两句话道:“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店小二见他天还未亮即便登程,倒也并无诧异。但那些在京津一带往来的行商,舒服惯了,不比一般在小城镇贸易的客商,这时却都在呼呼熟睡之中,并无一人与他同走。
樊英走出小镇,回头一望,只见残月残星之下,四周静悄悄的连鸟儿也没离巢,樊英微微一笑,催马急走,到了中午时分,离开琉璃河最少亦有一百五十里,无意间回头一看,忽见那客商又跟在后面,樊英吃了一惊,心道:“这厮的马怎么如此快法?难道他是有意跟踪我的不成?”那客商国字口脸,戴一顶皮帽,披一件斗篷,脸上发着油光,看他的神气,看他的骑马姿势,完全像一个普通的商人。樊英捉摸不定,猜不透他是有意跟踪,还是因为他的马特别快,而又恰巧同路?
樊英看看那客商一眼,立刻挥动皮鞭,把那匹黄骠马打得狂嘶疾走,端的是四蹄奔云,沙风飞起,那客商仍是安闲地骑在马背,手不扬鞭,看样子又不似有意跟踪,片刻之后,樊英已把那客商远远地甩在后面。
樊英舒了口气,他为人谨慎,故意撇开大路,专拣小路来走,傍晚时分到了保定东边百余里的白沟,这是比琉璃河更小的小镇,镇上只有一间像样的客店,樊英投宿之。
吃过晚饭,天色已黑。心中暗道:这客商总不会到这个小地方了。哪知念头才动,门外一声马嘶,那客商已在客店门前下马。
樊英大吃一惊,这一下再无疑问:这客商定然是追踪自己的了。樊英趁他还没有走进店门,慌忙悄悄地溜进房内,只听得那客商在外面吩咐要酒要肉,打水洗脸,和普通投宿人完全一样,也不知他瞧见了没有。
这客商吃饭之后,自去歇息,正在樊英斜对面的房子。樊英惴惴不安,枕刀假寐,守到半夜,却无一点声息。樊英想道:若然他是恶意,跟了两日,应该早就动手。过了三更,外面仍是静悄悄的,只隐隐听到邻房的打鼾声音。樊英忽然内急起来,难以忍受,只好提起宝刀,出去解手。厕所在外面的院子斜角,樊英解了一半,从虚掩的门缝中窥出,忽见对面屋顶,依稀有条人影,伏在瓦脊上偷伺,樊英心头一凛,赶忙草草了事,闪身走出,只见疏星淡月,夜色朦胧,那黑影一闪不见,若不是像樊英那样练过暗器,眼力极好的人,还真以为是一只鸟儿掠过屋顶。
樊英低声喝道:“是哪位好朋友,请出来相会。”双指一弹,打出一颗石子,那黑影已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再不出来,全不理会他这一套招呼。樊英狐疑不定,三步并作两步,走回屋内剔亮油灯,只见屋内并无异状,樊英再仔细一看,猛地一惊,他放在桌上的包裹本是放在正中的,现在已略略移向左边,包裹上的结,是他特别结成做了记号的,如今那结的形式亦已改了。樊英是江湖上的大行家,他房中各物,都放在一定的位置,有些并作了记号,一见变动,便知有故,敢情那人竟然就在这片刻之间,搜了他的行李。樊英打开包裹一看,包裹中只有几件衣物,现在依然是按着原来的样式叠放,想见搜他行李的人也是极为细心,这人如此从容不迫,既搜他的行李,又去窥伺他的行踪,显见是个难以对付的劲敌。
樊英想了一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在房中放了一锭银子,作为客店的房饭钱,悄悄走出门外,跨上坐骑,连夜飞奔。
夜间小路难辨,幸喜樊英的坐骑是一匹好马,窜高纵低,并没有将樊英掼下来。跑了半个时辰,前面一片空林遮着去路,樊英跳下马背,索性牵马走入林中,准备穿过这片林子,再觅去路。忽听得后面马声长嘶,那客商竟然也在深夜之中策马追到,而且丝毫不顾江湖上“逢林莫入”的禁忌,放马直入林中,在马背上拨得两边树枝喀喇喇地作响。樊英见他只是一人,心中想道:“反正要见个水落石出,怕他何来?”横刀在手,反而迎上去道:“尊驾苦苦追迫,这是为何?”
那人“嘿嘿”干笑,左手一晃,将手中的火折烧燃,突然向脚边的茅草一掷,登时烧了起来,左右扫了一眼,这才说道:“各走各路,客官何故相疑?”樊英见他出手,分明是顾忌自己林中另有埋伏,所以点燃茅草,以避暗算,这一手若非江湖上的大行家,急促之间,实是难以想到。樊英哈哈一笑,横刀护胸,朗声说道:“尊驾在黑夜之中策马赶路,这也未免太奇怪了。”那人笑道:“然则尊驾在黑夜之中赶路,就不奇怪了么?”樊英道:“彼此彼此,所以咱们还是坦开了胸,说个清楚的好!我是逃犯,你是何人?”那人道:“你是逃犯,我是跟着逃犯走的人!”樊英冷笑说道:“你是公差,俺倒走了眼了。好呀,我就在这儿等着尊驾动手!”那人笑道:“这是你自己说的,谁要和你动手,你既是逃犯,为何还不快走?”
樊英怔了一怔,喝道:“你端的是什么人?”那客商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你也端的是什么人?”樊英道:“我不是已对你明说了吗?”那人问道:“你犯的是什么罪?”樊英道:“我是夜闯天牢,图劫于谦的人!”那人道:“于谦的人头被谁偷去了?”樊英道:“好,我已说得清清楚楚,你是何人?”那人道:“我是暗中保护你的人,咱们都是一条路上的朋友,我也想见那位偷头的义士,若承你瞧得起朋友的话,就烦你引见如何?”
樊英眼珠一转,狐疑不定,心中想道:“看来他不像是追捕我的,但怎么认定我是要去见那偷头的义士?”那人道:“怎么,你还是疑心么?你试想我若是公差,何以跟了你两日两夜,还不下手?”樊英不声不响,突然走近那客商的坐骑,那匹马正在吃草,见生人走近,蓦然一声长嘶,樊英道:“尊驾这匹坐骑,相貌不扬,确是神骏之极!”伸手一拉,那人喝道:“你干什么?”那匹马见樊英来拉,长嘶人立,举蹄便踢,樊英伏身一托马蹄,只见马蹄铁上烙着“大内御马”四字,樊英伏身一滚,在间不容发之间,在马蹄之下逃开,哈哈大笑道:“如今我认得尊驾了!”
原来樊英机警异常,见这匹马似素经训练,起了疑心,他知道御马身上必有记号,这一试果然试了出来。这一下立刻真相大白,原来这人竟是大内高手,暗中追踪,所以不早动手的原因,乃是他认定偷头之人,必是樊英一党,所以想从樊英身上追出那偷头的义士来,看他敢单骑追踪,而且长线放鹞,把樊英作为线索,企图一网打尽,这人只恐还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卫士而已!
果然那人一点也不惊慌,被樊英识破行藏,反而哈哈笑道:“尊驾好眼力,凭这一点,我就值得与你交个朋友。”蓦地沉声道:“你听过阳宗海的名字没有?你若想我剑下留情,就乖乖地领我去捉那偷头的叛逆!”
樊英吃了一惊,当时天下几位著名的剑客,南有张丹枫,北有乌蒙夫,西有阳宗海,东有石惊涛,其中张丹枫与乌蒙夫已隐居多年,石惊涛因盗大内宝剑,犯了重案,逃亡海外,亦是久已不闻消息,只有阳宗海纵横西南,江湖上不断传出他心狠手辣的勾当。这阳宗海据说是赤城派的后起之秀,但赤城派的前辈却从不管他,而且骑的是大内御马,想来他已受了当今皇上之聘,那些卫士所称的“阳大人”,大约就是指他了。
樊英吸了一口气,镇摄心神,道:“好,我领你去!”迈前一步,手腕一翻,蓦地一刀劈下,这一刀出其不意,来得迅捷无比,只听得阳宗海“嘿嘿”地一声冷笑,双指一搭,搭着刀背,往前一捺,樊英这一刀足有数百斤气力,竟被他双指一捺,刀锋反劈,说时迟那时快,阳宗海已就在这刹那之间,反手拔出长剑,喝道:“你也吃我一剑!”樊英久经大敌,刀柄一旋,阳宗海双指一松,长剑刺到,樊英虚晃一刀,右脚疾起,刀斫掌劈,完全是拼命的招数,那一脚眼看踢到阳宗海持剑的手腕,只听得阳宗海又是“嘿嘿”一声冷笑,身形一闪,只听得“唰”的一声,长剑已从樊英的肩头刺过,这还是阳宗海有心要留“活口”,所以这一剑只是刺穿了樊英的垫肩,要不然再低两寸,樊英的琵琶骨就要穿个透明窟窿。
樊英的伯父,当年与张风府齐名,号称“京师三大高手”,家传武艺,亦是极为了得,阳宗海这一剑稍为留情,樊英转身急退,阳宗海正待收剑再刺,樊英陡地大喝一声,反手一刀,后脚一蹬,这一招有个名堂,叫做“虎尾脚,回马刀”。避得了刀,避不开脚,阳宗海是海内有数的高手,焉能给他踢中了,但亦不能不倒退三步,避其凶锋。樊英“虎尾脚”一蹬,一踢一斫,并不回头,反而往前一扑,突然冲过火堆,拾起两块烧得火光熊熊的干柴,向阳宗海猛掷。
原来樊英自知不敌,那一刀一脚,看似反攻,实是走势,阳宗海冷笑道:“我今日若教你逃出掌心,我阳某永不在江湖行走。”那干柴带着火光,劈面飞来,阳宗海呼的一掌,劈空打出,竟在离身七尺之外,将干柴打飞,火光熄灭,但那两匹马受惊,狂嘶乱撞,阳宗海将马制伏,樊英已逃入林子。
阳宗海艺高胆大,不顾“逢林莫入”的禁忌,借着火光,紧紧追赶,樊英大叫道:“并肩子的出来呵!”阳宗海道:“你纵有埋伏,我亦不惧!”忽听得林子外隐隐有马嘶之声,阳宗海“哼”了一声,以为樊英真有同党,飞身猛扑,提刀便斫。他是想先把樊英伤了,再迎战来敌。
樊英绕树疾走,阳宗海一时之间竟也斫他不着,追得急了,樊英又招架一两刀,阳宗海武功虽远较樊英为高,但想在三招两式之内将樊英打倒,却也不能。阳宗海大怒,那口长剑左穿右刺,追着樊英的身形,毫不放松,左手却在暗器囊中掏出一把铁莲子,一颗颗地弹出去,专取樊英的十二麻穴,樊英靠着树木遮蔽,躲躲闪闪,缠了一会,阳宗海喝声“着”,一脚踢折了一棵小树,樊英正绕树打圈,小树一倒,现出空隙,但听得“卟”的一声,一颗铁莲子已打着了樊英背心的“天璇穴”。樊英身上穿有护心软甲,饶是如此,背心也酸麻发痛。
樊英大叫一声,猛然扑出,反手一磕,又将两颗铁莲子打飞,这时已走到密林深处,火光已远,甚为微弱,林中荆棘甚多,樊英斜身一扑,竟冲入一堆荆棘草莽之中,挥动宝刀四处乱扫,披荆斩棘,劈开一条逃路,阳宗海的剑远不如樊英缅刀的锋利,追入荆棘丛中,被勾着衣裳,到拨开之时,樊英已越入越深,树林里黑黝黝的几乎看不见了。
阳宗海大为恼怒,突然将火折子一燃,用力一掷,火折子并不受力,竟也给他掷出两丈开外,落地即燃,阳宗海舞起长剑,施展“登萍渡水”的轻功,纵身跃走,足踏荆棘,虽然仍时时被勾着手足,但阳宗海已全不顾这点皮肉之伤,全力追赶,转瞬便冲出荆棘遮道的密菁草莽,随时拾起燃烧的干枝,向前猛掷,不多时树林中已起了十多处火头,照见了樊英的背影。
越追越近,忽又听得马声嘶鸣,看似甚远,转瞬便近,那片林子不过三里多长,樊英一鼓作气,冲出林外,阳宗海磔磔笑道:“还想逃么?”一抖手又打出三颗铁莲子,这时全无遮蔽,樊英用刀背磕飞一颗,闪身避开打咽喉的一颗,第三颗铁莲子却避不开,正正被打中腿弯穴道,“卜”地跪倒地上。
林中火光熊熊,林外夜空,浮云已散,露出了一轮明月,看得清清楚楚,阳宗海哈哈大笑,上前擒捉,忽听得骏马长嘶,马蹄声有如密雷疾响,阳宗海吃了一惊,听这声音,不知来人如何,这匹马却是天下罕有的神马!
但见一团白影,疾飞而来,马嘶声嘎然而止,一匹白马已到了眼前,马背上跳下一个白衣少年,看来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身躯细小,清秀非常,乍眼一看,还像个刚出书房的小学生,这白衣少年看了一眼,道:“原来竟是阳大总管,阳大人哪!你追他做什么?”阳宗海心中一凛,这白衣少年年纪轻轻,竟然一口就道破了他的来历。
阳宗海惊疑不定,长剑一指,发话问道:“你是谁,敢来多管闲事?”那少年冷冷地瞪了他一眼,道:“天下事天下人管,你小爷最爱的就是打抱不平!”完全是充大人口气的孩子口吻,阳宗海又好气又好笑,心道:“管他是谁,他就是一出娘胎便练武功,也强不到哪里去!”笑道:“有什么不平,要你打抱啦?”那少年道:“你以大压小,欺侮人!”阳宗海笑道:“他又不是像你这般的小孩子,怎能说我是以大压小?”阳宗海见这少年人稚气未消,十分有趣,心想那大的已中了我的暗器,不能远逃,且乐得逗这孩子一逗。那白衣少年见阳宗海反问,冷笑道:“以你阳大人的成名剑客身份,却用暗器伤了一个平常的镖客,这还能说不是以强欺弱,以大压小吗?这样的不平之事,除非我不瞧见,瞧见了我便要管!”
樊英在地下自行揉搓腿弯穴道,舒筋活血,他已是瞧得清清楚楚,这白衣少年正就是戏弄小虎子那个少年,也正是那晚在城墙之上用金花暗器伤了两名大内侍卫的那个少年。听他说话,不觉心中暗呼惭愧。这白衣少年竟然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镖客。
阳宗海更是好笑,说道:“你要打抱不平,我若与你动手,这岂不更是以大压小吗?”那少年瞪起双眼,道:“枉你是个成名剑客,连这点见识也没有。”阳宗海道:“怎么?”那白衣少年道:“生得牛高马大又有什么用?强弱大小,是用年纪来度量的么?老实说,若非你是阳大总管,我还不屑与你动手呢!”阳宗海一听,心道:“这孩子口气好大,竟然要与我扳平身份了。”越是这样,他越觉得不便动手。要知武林之中,最讲身份,若然传将出去,说是阳宗海和一个乳臭未除的大孩子动手,岂非笑话?
白衣少年嗖地拔出一把短剑,喝道:“你怎么还不进招?”宝剑出鞘,寒光耀目,阳宗海又是一惊,若非眼见,真不敢相信这稚气未消的小子居然拥有世间罕见的名马宝剑,而且胆量大得出奇。阳宗海虽然惊奇于他的名马宝剑,却还不曾将这少年放在心内,笑道:“你真个要管?”白衣少年道:“废话少说,进招!”阳宗海道:“好小子,你回到师娘身边多学几年吧,我是何等样人,岂能与你一般见识?”白衣少年道:“你进不进招?你不动手,我就不再让了。”阳宗海道:“你使一路剑法待我看看,看你的师父是谁?”阳宗海打定主意绝不还手,想从他的剑法中看出他的师门宗派。那白衣少年道:“好,你就看吧,看剑!”剑柄一抖,唰地就是一剑,阳宗海骈起双指,待推开他的剑刃,哪知这一剑看似平平无奇,竟然刁钻之极,刺到中途,突然一个回刃反削,阳宗海若是仍然推去,那两根手指就定然要被削断。
阳宗海真不愧是久经大敌的成名剑客,就在这电光石火的刹那之间,剑锋只差五寸就割到指头之际,手掌一翻,一招“龙形穿掌”竟然在剑身上面少许之处,几乎贴着剑柄,强行反手擒拿,那白衣少年的剑招已经发出,“唰”地一剑从阳宗海耳侧刺过,搠了个空,阳宗海的掌缘已切到他小臂的“曲池穴”。须知高手相斗,只差毫厘,这一下突然给阳宗海反客为主,只要他掌力一发,白衣少年的这条手臂,就算卖与他了。樊英在地下看得骇然心跳,“唉呀”一声,顾不得小腿还是酸麻乏力,掌心一按,撑地飞起,忽听得阳宗海“噫”了一声,只见那白衣少年剑柄往里一撞,撞的也是阳宗海小臂上的“曲池穴”,阳宗海若是不收手,两人的手臂都要同时折断,阳宗海哪肯与他两败俱伤,手心往外一登,强把身形带动两步,两人一合即分,各脱险境,樊英松了口气,又一跤跌在地上。
哪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樊英以为两人分开之后,必当重整旗鼓,再行相斗。哪知阳宗海与白衣少年都抱着同一心思:要趁敌人喘息未定之际,立下杀手。两人攻势都是不依常轨,但阳宗海惯经大敌,抢先了一步,白衣少年剑尖刚刚摆动,他双掌已打了个圈圈,倏地迫进了白衣少年防卫的内圈,白衣少年的双臂立即被他封住。阳宗海掌法乃是青城派的不传之秘,掌势悉仿太极图形,刚柔并济,此时只要他将两手的圈子稍稍放大,便能以手腕制死对方关节,敌人纵有利刃在手,亦无能为力。樊英虽然不识青城派的掌法,但他究是个大行家,看出了其中的奥妙,设身处地,亦无解救之方,不禁又是“唉呀”一声叫将起来。
樊英还未来得及跳起,但听得阳宗海与那白衣少年几乎是同声尖叫,樊英眼花缭乱,未曾看得清楚,竟不知那少年用的是什么手法,阳宗海的衣袖已给他割断了半截,跄跄踉踉地倒退了几步,樊英狂喜叫道:“小兄弟,真行!”他却不知那少年的手腕也给阳宗海弹了一下,登时泛起了一个红圈,比起来还是白衣少年吃亏较大。
但阳宗海是何等样人,他出道以来,还未曾碰过敌手,而今竟被一个稚气未消的大孩子割去了半截衣袖,面上已是热辣辣地挂不住了,白衣少年趁着他恼怒气浮之际,挥剑一阵狂攻,阳宗海本来以双掌之力,足可与那少年周旋,但他一动了气,心神便乱,竟被那少年制了机先,剑点洒落如雨,剑剑不离要害,杀得他竟然不能近身。阳宗海又惊又急,再也不顾成名的身份,一个转身,也拔出了腰间长剑,白衣少年嘻嘻笑道:“叫你早早拔剑,你不听话,现在如何?”阳宗海几乎给他气炸心肺,那白衣少年,发声冷诮,手底却是丝毫不缓,话声未了,唰地一剑,又指到阳宗海的咽喉。
阳宗海也不禁暗暗赞了一个“好”字,白衣少年那一剑刺得快,阳宗海也闪得快,只见剑光一闪,阳宗海已是身移步换,霎眼之间,绕到白衣少年身后,唰地一剑,就朝白衣少年后心的“风府穴”搠来,这一招用得狠毒之极,白衣少年不论向左向右躲闪,背心的穴道要害都全在敌人的剑尖威胁之下,迟早都要被他刺着,摆脱不了。樊英看得手心淌汗,只见那少年微微一闪,身法怪异之极,看看阳宗海的剑尖已堪堪触着他的背心,不知怎的,一下子就给他逃了出来,身形一动,立刻反客为主,反圈到阳宗海身后,寒光一闪,一招“猛鸡啄粟”,反刺阳宗海肩后的“天柱穴”。阳宗海一招搠空,方位立变,只见他身随剑走,剑随身转,忽地一招“苏秦背剑”,长剑抖动,嗡嗡作响,登时飞起三朵剑花,将白衣少年的上中下三路,全都封着。白衣少年叫道:“来得好!”不躲不闪,反而脚踏洪门,一招“李广射石”,强攻敌人中路,这一下可大出阳宗海的意料之外,按照一般剑法的常规,断无不救自身之理,白衣少年却居然在剑势被封,性命危险之际,不顾一切地强攻,阳宗海不由得凛然一惊,醒起这少年的剑乃一口宝剑,若依剑法的克制之理,阳宗海的剑只要当中一截,白衣少年的剑就要给他劈落,但阳宗海的剑不是宝剑,两剑相交,也必然折断无疑。阳宗海是武林中有名的高手,纵使能把白衣少年重创,若然自己的剑折了,传出去却是天大的笑话。
只听得“当”的一声,两人身形倏地分开。原来阳宗海避无可避,在两剑相触之际,强把阳刚之力撤了回来,剑锋一转,改用阴柔之力,长剑在白衣少年的剑上轻轻一擦而过,饶是如此,也溅起了一溜火花,剑上给划了一道缺口。那白衣少年占了便宜,不知进退,唰地又是一剑!
这一回两剑相交,却不闻半点声息,樊英大为奇怪,睁眼看时,但见少年的剑竟似给阳宗海的剑吸着,连用几种身法,都摆脱不开。原来阳宗海这次全用阴柔之力,使一个“粘”字诀,将白衣少年的剑越扯越近。
白衣少年额上沁出了汗珠,阳宗海笑道:“如何?”白衣少年忽地一声冷笑,道:“也没怎样!”也不知他用的是什么手法,倏地又脱出身来。原来阳宗海一时轻敌,说话分了心神,那少年剑法精妙之极,短剑向前一探,立刻解了他粘连的阴柔之劲,绕到他的侧边,唰地又是一剑。
阳宗海一个“退步连环”,先避一避那少年的攻势,长剑一指,又想依样画葫芦,再吸着他的短剑,哪知白衣少年竟是溜滑之极,再不上当,却绕着阳宗海疾跑起来,左一剑,右一剑,前一剑,后一剑,宛如穿花蝴蝶,看得樊英眼花缭乱。
阳宗海暗运内力,一心想找那少年的剑,但那少年的身法轻灵之极,随意挥洒,有如流水行云,好几次两剑险险相交,却总是一掠即过,碰他不着。阳宗海不由得暗暗惊奇,猛地心头一震,看这剑法,竟似江湖上传闻的一个隐居大侠的嫡传宗派!
阳宗海起先跟他疾转,碰不着他的剑,反而迭遇险招,这时心中一悟,脚步倏停,抱守元一,长剑封着门户,只守不攻,其实每一招都是寻瑕抵隙,暗藏着极厉害的反击招数,白衣少年渐觉发出去的招数每受牵制,但却又不能改变战术,只得一股劲地仍用“穿花绕树”的身法和他游斗,时候一久,但觉心跳气喘,越来越是难以支持。
樊英看得心惊目眩,这两人各以上乘剑法相扑,稍一不慎,便有性命之危。樊英对剑法虽然没有精研,却也看出那少年渐趋劣势,这时樊英运气活血,穴道的酸麻已经止了,猛地一声大喝,提起缅刀,便想上前助战。
阳宗海惯经阵仗,自是眼观六面,耳听八方,樊英身形一动,他已倏地剑交左手,长剑一震,将白衣少年迫退两步,右手一扬,发出了一把铁莲子,分打樊英和那白衣少年。这时他再也顾不得一派宗师的身份,为了怕被两人合手围攻,迫得连暗器也用出来了。
樊英脚上受伤,纵跃不灵,横刀磕飞了奔向上盘的几颗铁莲子,胫骨却又中了两颗,关节一麻,又掼到地上,忽听得那少年笑道:“来得好!”樊英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时,耳边但听得满空呼啸之声,抬头一望,只见十几朵金光闪闪,形似梅花的暗器,宛如洒下了满天花雨,将阳宗海全身罩着。
樊英大喜叫道:“好啊!”只见阳宗海陡地一个“白鹤冲天”,身形凭空拔起,长剑一挥,在半空划了一个弧形,顿时一片繁音空响,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金花四面飞射,白衣少年喝道:“着!”扑前又是一剑!
只听得“嗤嗤”两声,阳宗海的两肩已各印上了一朵金花,叫道:“好家伙!”肩头一摆,那两朵金花被他暗运内劲,震落于地,长剑一摆,扬空一闪,竟是若无其事地迎战那个白衣少年。
白衣少年吃了一惊,他那一手十二朵金花被阳宗海击落了十朵,已是难极,想不到打中了他肩头的两朵,竟也无济于事,心道:“这阳宗海果是名不虚传,怪不得在江湖之上,竟能与我的师父齐名。”
樊英见势危险,顾不得腿上的疼痛,挥刀又上,白衣少年忽地一声长啸,那白马从林中奔出,快如闪电。樊英还未冲到两人的跟前,那白衣少年突然虚晃一剑,身形飞起,一把抓着樊英的衣领,恰好落到白马背上,白马一声长嘶,四蹄疾跑。
阳宗海一声呼啸,将坐骑唤了出来,立刻上马便追,阳宗海的坐骑乃御苑名马,自是非同小可,但比起少年的那匹白马,却又是望尘莫及,这时已是拂晓时分,追了一回,起初还能见着背影,再过片刻,便只是一点白点,渐渐没了。阳宗海叹了口气,忽觉肩上微微疼痛,他跳下了马,走到溪边,解衣一看,只见双肩上有两朵淡淡的花痕。阳宗海吃了一惊,幸喜这种暗器没毒,否则两条肩膊便要废了。心想:再过两年,这少年的功力长进,那还得了。
再说樊英被掷于马背,那匹马长嘶疾跑,看如腾云驾雾,樊英暗暗心惊,觉着那少年就在身后,樊英便想回头致谢,口中说道:“多谢尊驾相救,敢问尊姓大名。”那匹马突起跳过一道山涧,樊英左足受伤,挟它不稳,险些给马抛了起来,急忙用力挟住,不敢回头,只听得那少年冷冷说道:“不要说话,小心骑马。”叱咤一声,向空中挥了一鞭,那匹马越发跑得快了。
但见晓色云开,朝阳渐渐升起,少年倏地勒住马缰,说道:“可以住了!”跳下马来,面不红,气不喘,一双妙目,注视着樊英,樊英定了定神,道:“这真是天下罕见的宝马。尊驾大名,可以见告了吧?”那少年眼珠一转,忽地身形一长,一伸手,倏地就把樊英腰间的那口宝刀拿去,习武之人,保护兵刃已成习惯,樊英本能地伸手一格,想樊英武功亦非泛泛,这一格一拿,乃是擒拿手的恶招,却连少年的手指都没有碰到,待得樊英醒觉,只见那少年已捧着宝刀,面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樊英亦是惊疑不定,只听那少年道:“你这宝刀从何处得来?”樊英道:“这是张风府的宝刀。”少年道:“张风府为何将他的宝刀给你?”樊英道:“恩人容禀……”将张风府那晚壮烈之死,简单说了,说着,说着,流下泪来。道:“只恨我樊英无能,眼看张伯伯归天;到了京城又眼见于阁老成仁,连他的六阳魁首也给别人取去。”
那少年拔刀出鞘向空中虚劈两刀,忽地仰天狂笑道:“好,张风府也算死得其时,不负,不负于阁老对他一番赏识。”这笑声苍凉之极,樊英禁不住心头一震,眼泪却自然止了。细想那少年话语,似乎和于谦、张风府都有极深的渊源。
但见那少年将刀插回鞘中,悬挂在自己的腰间。樊英道:“请相公将这口宝刀还我。”那少年瞪眼道:“为何要还给你?”樊英道:“恩人爱这口刀,自古道:宝刀赠壮士,红粉赠佳人。恩人也配用这把宝刀。无奈这口刀,张伯伯已托我送与他人,而且这其中有极大的关系。”白衣少年冷冷说道:“什么关系?”
樊英说道:“这宝刀我是要送给张大侠张丹枫的!”张丹枫的名头当时最响,天下习武之人无不知道,若是别人听了,就算是有名望的,也恐怕要必恭必敬,将宝刀奉送过来。那少年眼眉一扬,却仍是淡淡说道:“送给张大侠做什么?”樊英道:“还有一幅血衣,张风府和张丹枫乃是至交,张风府死时以不能见着张丹枫为憾,所以这幅血衣是留给张丹枫,让他如见亡友;这口宝刀却是他留与张丹枫,请张丹枫代他寻觅儿子,若幸而寻获,则请张丹枫收他为徒,这口宝刀就交与他儿子。”那少年道:“张风府的儿子是不是那日在水塘边戏水的顽童?”樊英道:“不错,他叫张虎子。”少年道:“那幅血衣呢?”樊英道:“嗯,在这儿。”取了出来,摊在手心,在樊英之意,以为少年尚未相信,所以拿给他看,不虑有他。那少年道了个“好”字,忽地手臂一抬,闪电般地把那幅血衣又攫了去。
樊英大惊道:“你,你,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是我的恩人,但要这宝刀血衣却是万万不能!”那白衣少年将血衣折好,放入怀中,道:“张丹枫不见外人,这血衣宝刀,我与你交给他。”樊英道:“这,这——”白衣少年突然反手一推,左脚一勾,樊英一个踉跄,向后跌倒;少年转身一跃,在樊英身将触地之际,又轻一推,将樊英推得转了个圈圈,身子却因此挺直起来,仍然站到原来的方位,这两下手法,精妙绝伦,樊英又惊又怒,只听得少年冷冷说道:“这玄机掌法,你未见过也该听过吧?”樊英猛然一惊,记起张风府曾和他说起过张丹枫的玄机掌法,有内八圈和外八圈之分,能在最小的圈子里把掌力运用得收放自如,要攻敌人哪一部分,无不得心应手,看来这少年刚才所露的这一手,必是玄机掌中的内八圈无疑。樊英急忙问道:“请问你与张大侠如何称呼?”
白衣少年却不答话,反问道:“凭这一手,你总信得过了吧?这宝刀血衣我代你送去,你不必多跑一趟了。”樊英道:“这,这——”白衣少年道:“这什么?”樊英道:“我要将这血衣宝刀为凭,请张大侠代我索回官银。”白衣少年眉头一皱,问道:“什么官银?”樊英只好耐心将官银被蒙面大盗所劫之事和盘托出,白衣少年道:“山东道上,居然有如此这般的蒙面大盗么?”樊英道:“这蒙面大盗也就是那晚偷走于大人头颅的人!我瞧不出他的路数,此事非请张大侠来莫办。”
此言一出,白衣少年面色突变,跳起来道:“偷走头颅的人就是他,好,此事也在我身上。你和我去找他。上马!”樊英一阵迟疑,已被他推到马背上,中午时分到了一个小镇,那少年道:“此地已是山东境内。到蒙阴用不了三天,我给你买一匹马。”樊英正想说话,那少年嘱他在客店等候,旋风般跑出门去。待樊英吃过了饭,少年已另乘了一匹马回来。
看那匹马蹄斑白,毛色光泽,虽然远不及少年那匹白马,也不及阳宗海那匹御马,但若比起樊英原来的那匹黄骠马,却也并不逊色。樊英正在出奇:这少年竟然能在这样短促的时间,买来了一匹好马。那少年道:“樊大哥,既然到了此间,我们也不迟在这一两天,我们合乘一骑,本无不可,官道上来往人多,给人见了,却怕要说我们小相。”樊英心中本无芥蒂,也并非定要与那少年合乘一马,见这少年如此郑重地解释,反而感到好笑。
这少年与樊英同行数日,任樊英如何转弯抹角地试探,总是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来历。樊英是个江湖上的大行家,熟知江湖上的禁忌,见这少年不说,便也不敢多问。
第三日到了蒙阴,那是樊英当日碰着蒙面大盗,被劫去官银的地方,樊英再三解释,那蒙面大盗在此做了案子后,断无再守在此地之理,但那少年却还是要来寻找,果然探查了两三天,一点盗踪也探不到。第四日,少年还想到附近明查暗访,樊英笑道:“再待在这儿,岂不是守株待兔吗?”少年一翻眼皮,冷冷说道:“那你就带我找他去。”樊英道:“似这等巨盗,行踪无定,我怎能知道他的去处?”少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再到你被劫镖的地方走一趟。”樊英只得依他。被劫镖的地方是一个林子旁边,那条黄泥路上,连当日的马蹄痕都已没了。少年拔出剑来,拣那靠近路边的大树,刻了几行大字,樊英一看,几乎笑出声来。那几行字是“号称大盗,实则鼠偷,做了案子,不敢出头。”如此做法,等于孩子吵嘴,故意激怒对方。樊英想那大盗,既敢做下巨案,自必老谋深虑,岂能像孩子般地不堪一激?
这一日的查探,自然又是落空。第五日一早,那少年忽道:“此地在泰山之南,据我看来,那蒙面大盗的巢穴,多半在泰山之上。”樊英说道:“泰山矗立中州,附近都是平原,山虽高却无险可守,历来大盗,极少在此安营立寨的,你若要到泰山去看名胜风景,那多的是,若要去找盗踪,那恐怕又是落空。”少年不听,樊英又只好依他。心中暗笑,这少年武功虽高,却是一点不懂江湖事体。
泰山号称五岳之一,孔子并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言,其实比起中国的各大名山,泰山并不算高,只因山东地势平坦,有这么一座大山,便显得特别雄伟罢了。但正因其如此,泰山上的寺观建筑便比别的名山多,风景名胜也屡经人修缮,每年游人甚多(若像天山喜马拉雅山等之高出云霄,那就不可能有游客了),泰山脚下,也开有客店,接待登山游客,少年与樊英投宿,要了两间房,店小二便过来兜揽生意。
少年一开口便问道:“泰山上可平静么?”店小二怔了一怔,答道:“怎么不平静,若不平静,我们还能在此地开店么?两位是不是要上山游玩。我们这里有人可以陪你们去玩,只要五钱银子,省得你跑冤枉路。嗯,泰山上可看的地方可真多呢,有人带去,担保你不会漏了一处。”樊英点了点头,向少年微微一笑,少年不解他是暗含讥笑,也点头说道:“好极,好极!”
当时初春,泰山上杂花盛开,浓香满谷,山景果然秀丽,两人跟着向导,上岱宗坊,上中天门,那向导不住地指点名胜古迹,滔滔不绝地解释:这是八仙桥,这是王母池,那是孔子登临处,那是水帘洞,那是歇马岩,那是元宝峰,少年与樊英无心观赏,不住地催那向导快走。
过中天门,看了“五大夫松”,据说那是秦始皇登山封禅,曾在树下避雨,所以把五棵松树封为大夫,听说原来的树已经死了,后人补种的也只剩下三株,其实没什么看头,游客却最多,少年更不耐烦,看了一眼便过,忽听得背后有冷笑之声,樊英回头一望,见一个道士陪着一个富商模样的人,指手划脚地似乎在那儿讲解五大夫松的来历,那富商笑道:“有人登山,犹如赶集,如此游山,真不如躺在家里,睡他妈的春秋大觉还好,元任兄,你说是不是?”后一句话是对另一个同伴说的,那个叫做元任的摇头摆尾地说道:“对极,对极。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既上山来,便当尽情游览。”樊英看这两人所作的附庸风雅之状,几乎忍不住笑,白衣少年却狠狠地瞪了那两人一眼,忽道:“我去一会儿。”樊英忙道:“不可多事。”少年一溜烟地跑了,却并非去找那干人的晦气,而是到另一处乱石之后的隐僻所在,向导道:“在山上小解不妨事的。”背转了身,樊英偷望,见乱石堆中,隐有火星飞起,心中又暗暗好笑,情知这少年哪里是去小解,敢情又是在石头上刻字去了。
少年回来,把樊英拉后两步,悄悄问道:“你看那两人是什么路道?”樊英笑道:“依你看来,人人都与那蒙面大盗有关了。你刚才又是去留字骂人是鼠偷,不敢露头是不是?”少年笑了一笑,意似默认,却道:“人不可貌相。那阳宗海难道不是扮成满身庸俗的商人模样吗?”樊英心中一凛,再看时那干人已不知到哪里游览了。樊英自己开解:世间哪能有几个阳宗海?
过了南天门,上天柱峰,那便是泰山最高处的玉皇顶了,山顶有个玉皇观,门面相当整齐,游人多到这里借宿。这时已近黄昏,樊英和白衣少年也借宿观中,樊英暗暗留心。却不见那一干人。
第二日一早起来,依白衣少年之意,便要回去。向导言道,凡有登泰山之人,未有不看日出的,樊英也道,既然来到,那也不迟在这一些时候,少年想了一想,也就答应了。
在泰山绝顶看日出,果然别饶佳趣,东方刚现出鱼肚白,云层下面便抹上一层淡红的朝霞,远眺东海,一条条白色的水纹,像微风中飘动的彩带,突然一轮红日,似忽地从大海中跳出来,片刻之间,射出万丈光芒,山河大地都像披上了新娘红色的头纱,樊英长走江湖,却也未曾见过如此奇景,偶一回头,只见那白衣少年凝望云海,如有所思,眼角忽然掉下两颗泪珠,悄然吟道:“日出东南隅,大海耀明珠,谁知游子意,难报三春晖。”樊英略通文墨,却不解其中深意,只道是少年思念他的父母,心中兀自暗笑:这少年到底是未出过远门的雏儿。忽听得侧面言笑喧喧,原来是另一群游客在右手边的“迎旭亭”下面看日出,其中便有昨日所见的那像商人模样的人,樊英心中一动,注视那些人,却是并无异状,渐渐爬上更高的峰顶去看日出了。
到红日升起,白衣少年已是意兴阑珊,匆匆吃过早点,便即下山,回到客店,恰是黄昏时分,店小二出来迎接,问道:“客官游得如何,我给你保荐的向导可没错吧?”白衣少年哼了一声,樊英道:“还好,还好!”两人要了两间房,吩咐店家准备晚膳。
那白衣少年回到房中,便骂那“不敢露面”的蒙面大盗,樊英走过来道:“老弟,你武功是高明极了,但在江湖之上,似乎不多行走吧?常言道得好:须防隔墙有耳……”话不说完,白衣少年便抢白他道:“哼,我若怕他,也就不来寻找他了,那号称大盗的鼠窃狗偷之辈,我巴不得他听到我骂他的说话。”越说越大声,樊英只好苦笑。忽听得外面也有吵闹之声,樊英道:“咦,怎么有这样凶的客人,咱们出去瞧瞧。”他是想藉此机会,转移那白衣少年的注意,叫他不要胡骂。
外面来的三个客人,竟然是一个道士和两个乞丐,敢情是店家不让他们投宿,只听得那道士大骂道:“开馆子的不怕肚子大,开客店的不怕肮脏客,你是只看衣裳不看人的吗?为何不让我们投宿?”店小二道:“道爷,你要住房尽管吩咐,这两位花子爷,咱们的店规是不收留的。”那道士骂道:“胡说,天下哪有这样的店规?”那两个叫化子忽然笑嘻嘻地说道:“道长,俗话说狗眼看人低,果然说得不错。”忽地面色一变,道:“你家花子爷不爱穿绫罗绸缎,你管得着么?”“啪”地将一锭大银掷了出来,道:“花子爷的银子也是白花花的,并不比大爷们的银子缺了成色,你瞧清楚去!”
普天下的客店,虽然没有订明要何等样的客人才肯招收,但不欢迎乞丐投宿,那却是间间如此,不须说明的,而事实上也从未曾有过乞丐投宿客店之事,那叫化子一出手就是一锭雪白的银子,看来足有十两,店小二不觉呆了,半晌说道:“两位大爷既定要光顾小店,那也可以通融通融。”那叫化子又骂道:“什么通融?干脆说你愿不愿服侍大爷吧。”眼睛一瞪,那店小二道:“服侍,服侍!”赶快给那道士和两个乞丐准备上等房间。
白衣少年看得甚是好笑,和樊英回到房子,击桌笑道:“那两个乞丐倒是妙人,骂得痛快。”樊英道:“这一干人若非侠客就是强盗,咱们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们。”白衣少年道:“什么?你说他们是蒙面大盗的一伙吗?”樊英道:“这也未可料。”少年道:“好,那么我就要骂他们了。”樊英忙道:“天下异人甚多,也未必就是那蒙面大盗的党羽。”白衣少年道:“你怎么说话老是模棱两可!”樊英道:“我委实是不知道呀。你不要骂错人了。”白衣少年道:“好,那我不骂他们,专骂那号称大盗的鼠窃狗偷。”樊英拦阻不住,又只好苦笑。那少年骂了一阵,见没人答理,也就罢了。
第二日一早起来,店小二进来结帐,白衣少年正待问他,那两个叫化子如何?樊英这时早已拾好行囊,过到少年房间等候他一同起程,那店小二却忽地捧出一个大红拜盒,说道:“今儿一早,有人将这个拜盒送来,叫我转呈两位大爷,说是请你们两位赏光。”樊英道:“什么人送来的?”店小二道:“他们说是武家庄的庄丁。”樊英“哦”了一声,却不打开拜盒,先把店钱结了,店小二道:“多谢,多谢,一路顺风,还有什么要小的做么?”樊英挥手道:“不用了。”店小二正要退出,白衣少年急忙问道:“那两个叫化子还在店中吗?”店小二道:“这两位花子爷一早就走了。呀,我可还真的没有见过这样阔气的客人!十两银子,不要找赎,全赏给我们了。”言下之意,实是想向二人多讨赏银,白衣少年却听不出来,笑道:“那你们受他一顿骂,也还值得。”店小二尴尬苦笑,一双眼睛却尽望着白衣少年,不肯退出,少年道:“咦,你还在这里做什么?”店小二道:“侍候你大爷。”少年正想说道:“不是早说过没事了吗?谁要你侍候。”却见樊英摸了一锭银子出来,道:“这赏给你,不必侍候啦。”
店小二退出之后,白衣少年笑道:“樊大哥,你要和化子比阔气吗?”樊英说道:“咱们寻访那蒙面大盗以来,这两日才碰到一些异人异事,我瞧是有点眉目了。”不答少年适才那话,却捧着拜盒瞧来瞧去,白衣少年嚷道:“你怎么还不打开?”
樊英关上房门,将拜盒放在桌上,拉白衣少年退到屋角,摸出一把匕首,少年道:“樊大哥,你这是干么?”樊英手心一旋,那把匕首打了一个弧形,斜飞出去,砉然声响,将那拜盒划开,盒盖跌在一旁,白衣少年莫名其妙,心道:“开这拜盒,何用费如许力气?”只见樊英走去,将盒中拜帖拿起,笑道:“这是真的了。”
白衣少年道:“什么真的假的?谁的帖子?”樊英道:“这是小金龙武振东的帖子,我与他不过泛泛之交,他却派人请我到他庄子去,还请了你,这倒奇怪了。”武振东是山东南面一个庄主,据说他少年时候曾做过独脚大盗,中年时候,洗手归隐,在乡下置了产业,建了一座好大的庄园,富甲一方,人言如是,是否属实,不得而知。这武振东极为仗义疏财,常年四季都有江湖上的朋友在他庄园寄食,所以人称“小金龙”,取龙能吐冰,济泽天下之意。白衣少年也似曾听过武振东的名字,道:“既然是小金龙的帖子,那还有假的吗?”樊英道:“老弟有所不知,武振东当然不会做假。但恐有人冒武振东之名送拜帖来,那岂可不防?所以我躲在屋角,用飞刀划开拜盒,若然有人弄鬼,那盒中必定藏有机关暗器,拜盒一开,暗器便发。如今一无所有,因此我才敢说这是真的。”白衣少年听了,暗自佩服樊英的细心。
樊英道:“但仍有一事可疑。”白衣少年道:“何事可疑?”樊英道:“武家庄离此一百八十里,他的帖子约我们今日到他家赴宴,他怎知我们有两匹好马?老弟,你的马日行千里不足为奇,但通常的马,走一百八十里,可得两头见黑。”少年笑道:“既然是这帖子不是假的,小金龙武振东难道还会无缘无故地设下陷阱,摆布我们吗?我说,细心固好,亦不必无谓猜疑,咱们马上赶路。”
白衣少年给樊英买的那匹马虽然算不得是宝马,但亦甚为健骏,不必樊英怎么鞭策,就放蹄疾跑,一刻不停,清晨动身,日头未落,便赶到了武家庄,樊英在离庄三里之地,即便下马,这是江湖上的规矩,表示恭敬之意,白衣少年亦依着做了。但见路上有诸色人等,都牵着马走向武家,樊英心中暗自诧异,看这情形,莫非是武家庄大摆筵席,广宴宾客,一抬头,忽见前日在泰山之上所碰到的那个商人模样的人,和那个“元任兄”,以及昨晚在客店闹事的那个道士以及那两个乞丐都在其内。白衣少年也“咦”了一声,樊英急忙悄悄说道:“不可大惊小怪。”白衣少年横他一眼,意思是说:这个我还不懂?那一干人却并不回头,好像并不知道他们来了似的,巡进庄内。
樊英与白衣少年进入庄内,自有管事的招待,将他们带到一个花园之内。
花园甚大,摆了数十席酒,还是绰有余裕,中间还有个练武场,两旁犹有兵器架子,场上摆有石担石锁之类。那管事的将两人安置在东厢的一个房内,同席的人都不相识,但听得他们唧唧喳喳地谈论,互相探问小金龙武振东为何在今日大宴宾客?
他们坐的这席离开主席甚远,看来不过是将他们当作宾客,随便安置。坐不多久,筵席便开,只见一个年约六旬,长着三绺长须,壮老绅士的一个老者,站起来道:“承蒙各位赏给老朽薄面,这次发出的英雄帖,除了元涵长老有事,柳定庵师父因病,寒江道长在湖南还未及赶回之外,其余的全都来了。今日算得是咱们北五省英雄的大集会了。承各位赏面,请先尽三杯。”樊英吃了一惊:撒英雄帖这是非同小可之事,想这武振东早已养老纳福,难道他还有什么图谋?
酒过三巡,武振东朗声道:“在座的都是好朋友,我武某人少年之时,也曾做过没本钱的生意,不必忌讳。近来听说各寨之主,多有纷争,这很不好。依我之意,蛇无头而不行,因此请各位英雄到此,共推一位‘大龙头’,咱们都听他号令,一来是从此可避免纷争,二来不怕官军各个击破,三来是当今之势,瓦剌外扰又未除,尚为隐患,东南倭寇又起,而东北的女真族亦蠢蠢欲动,意图内侵,咱们有了龙头,若万一有外祸入侵,亦可各自保境。不知诸位意下如何?”在座的十之七八是绿林中人,但亦有从事正当营生的武林人物,甚至还有几个成名的捕头在内,听了之后,有人叫好,有人交头接耳地议论,有人沉吟不语。武振东双目环扫全场,双手一按,将嘈嘈杂杂的声音按了下去,又朗声说道:“这次推举龙头,虽然是以绿林豪杰加盟为主,其他白道上的朋友,各随其意加盟之后,大龙头亦绝不强迫他入伙,只是再不许与绿林中的豪杰为难,井水不犯河水,有事都可与大龙头商量,绝不让哪方吃了亏。”那几个成名的捕头听了,心中暗思,若然如此,倒也不错。若有了非追回不可的赃物,这就不必自己卖命了。要知成名的捕头,本身固然得有惊人的技业,但多半亦要与绿林中顶尖儿的人物有交情,这才能在不可转圜之时,套个面子。依武振东之言,举了“大龙头”之后,即是北五省绿林,有人总负其责,对捕头亦有利便之处,因此立刻同声叫好,再无异议。
当下有人说道:“这大龙头自然是武老庄主当仁不让了。”武振东拈须笑道:“老朽二十年前已闭门封刀,哪还有雄心壮志。老朽心目中倒有一人,足以胜任,毕老弟,请出来与各路英雄相见。”此言一出,全场轰动。
各路英雄不约而同都踮起脚来,伸长颈子,要看这位绿林中的老英雄、小金龙武振东保举的是何等样人物?但见在武振东身边,一个身材魁伟的汉子,应声而起,浓眉大眼,短鬓如戟,年纪似乎还未到三十岁,双目闪闪有光。在场之人,过半数都怔了一怔,此人是谁?怎么从未听过?樊英却是吃惊不小,看这人的身材神态,不是那蒙面大盗还是谁人?
只听得武振东说道:“毕老弟虽然在绿林道上不到两年,但已声名大震,干下许多惊天动地之事。他曾棒打泺河三龙,独自杀败韩庄二虎,一手接了振威镖局总镖头的十二把飞刀暗器,劫了成亲王的二十万珠宝。不过这位老弟不欢喜露面,公门中人闻名丧胆的蒙面大盗就是他!”众人轰然大叫:“就是他,就是他!”敢情绿林中人,见过他真面目的亦为数甚少。武振东又道:“最近他又干了两桩惊人的事件,一件是劫了湖北解京的三十万两漕运,弄得那位贪富贵的武林败类贯居,现在要下不了台!”樊英心头一震,此事说的正就是他这一桩,武振东骂的那位“贪图富贵的武林败类贯居”,正就是现居盐运使之职的他的义弟,武振东虽没指名骂他,樊英也觉面上热辣辣的好不惭愧。
武振东顿了一顿,接着说道:“第二件事,更是惊天动地,于谦精忠为国,惨遭杀戮,天下义士,无不气愤。我们的毕老弟为此大闹京师,连斩大内卫士七名,将于谦的六阳魁首也盗了来,虽然救不了于谦之命,好坏也教他能够全尸而葬,只此一事,就足可以做我们北五省大龙头!”樊英偷眼一瞥,只见白衣少年面上变色,手摸剑柄,樊英连忙说道:“贤弟别忙,且看他怎么说?”同席之人,都在听武振东的话,喝彩声响成一片,谁也没留意樊英和那白衣少年,那白衣少年放松了手,端坐席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姓毕的人,面色凝重之极,平日那脸上总是流露着的那股孩子气,已丝毫不见。樊英不由得心头一震,看这白衣少年数日来的神情,又想起他在京城偷头之时,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事情,这少年是十分急于要觅回于谦的头颅,看来他之要找“蒙面大盗”,敢情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蒙面大盗偷头的用意如何?这少年和于谦又有什么关系?樊英对这少年的身世之谜,更是猜不透了。
只听得武振东又道:“这位毕老弟虽然在绿林未久,但却也不是没有来历之人,他的父亲,想在场之人谁都听过。”众人纷纷叫道:“谁?”“谁?”武振东大声道:“他的父亲就是三十年前已经名驰江湖的震三界毕道凡!而今他继承了他的父亲,是西北丐帮的少帮主,又是雁门关外金刀少寨主周山民的义弟,他的名字,叫做毕擎天!”听到此处,只见白衣少年眼睛闪了两闪,面有异容。
正是:数度相逢未识荆,而今乍听暗心惊。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相关热词搜索:散花女侠
下一篇:第〇五回 壮志凌云 棒惊名剑客 妄言惹怒 剑刺大龙头
上一篇:第〇三回 大棒搴旗 禁城来大盗 散花拒敌 夜半失人头
评论排行
- ·第四章 疯妇痴情(2)
- ·顾雪衣《古龙武侠小说知见录》精装本已上市(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午夜兰花》中的兰花先生是谁?(0)
- ·第一章(0)
- ·第一章 居扬河畔(0)
- ·楔子(0)
- ·第一章 乌鸦杀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