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喜逢知己
 
2023-03-16 17:39:04   作者:上官鼎   来源:上官鼎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不说瀛江钓叟和黑煞掌愕在那儿发呆,且说文玉宁一急之下,施展轻功向“浩秋寺”赶去。
  “浩秋寺”是个古老而不大的寺庙,这时钟声已渺,周遭一片宁静。
  这古剎的黑影儿在夜色中显出一份肃穆的气氛,文玉宁下意识地放轻脚步,缓缓走近,只见一块大横额上刻着斗大的“浩秋寺”三个字,那木横额彷似经年风吹雨打,已是朽烂不堪。
  文玉宁夜中来此,原想先乘黑夜探视一下,哪知到此一看,分明是一个极平常的寺庙,和尚们都入睡了——除了打钟的更夫。
  这时,一声长叹划破这宁静的空间。
  这叹息声是如此苍老,简直不像是一个还有活力的人所发。
  但文玉宁却并不感到阴森可怕,反而向发声处纵去。
  那是寺庙左边的一间房屋,这时忽然屋内灯火一亮,是被人点亮起来。
  文玉宁伸舌点破纸窗一看,只见一个枯瘦的老僧盘坐床上,那老僧白髯过腹,脸上皱纹累累,这时端坐不动,好象死人一般。
  这时那老和尚忽然又是一叹,喃喃自语道:“蓬莱此去无多路,看来老衲今夜就得西归!难道师弟所算不灵,竟使此一代绝学随我而入地下,唉……”
  文玉宁一听他说“师弟所算不灵”,心知所谓师弟必是指白云僧,而这和尚九成是牌中所云雨云僧了,当下决定立刻越窗而入。
  那老僧完全是一股精神力量,才使他而已枯的油灯支持到现在,这时忽然一股风声,微睁双目,却见床前立了一个英俊少年,不禁大惊。
  哪知那少年忽然躬身施礼道:“大师法号可是上雨下云!”
  老僧微微点头。
  少年忽从怀中取出一块非金非石的小牌,恭声道:“弟子文玉宁应此牌笺语而来,不知……”
  那雨云僧一见此牌,宛若从绝望中见到一丝生望,生命的元气支持着他垂死的身体,登时活气盈然,颤声喃喃自语道:“我佛慈悲,天不绝斯学……。”
  他看到此牌,心中激动已极,连文玉宁是怎样进来的也没有问,忽然地对文玉宁道:“文施主,且先听老衲言,老衲及是昆仑派掌门师弟。”
  原来昆仑派在百前乃是武林一大主脉,代代能人辈出,传到第十四代上,为了镇山之宝紫明宝珠为大凉派所夺,双方在秦岭乱云峰上引起一场亘古未见的惨烈决斗,昆仑派十多个高手竟在此役中同时殉身,仅掌门人千手如来冯民和仗着一身绝技,双掌连毙大凉派高手五名,又拚着自己重伤将大凉派掌门人毙在自己独门暗器定阳金梭上,然后冲出重围如飞而去。
  从此江湖上不仅未闻昆仑派,就连大凉派也是一蹶不振。
  一般人都以为千手如来必已故去,世事难以预料,谁又会想到千手如来冲出敌围后,不仅没有死,而且更将一身功夫练到登峰造极,却又遭到一次更惨重的打击呢!
  千手如来冯民和是一个极其坚毅的人,昆仑一门在秦岭一战之后,菁英全失,眼看祖师爷数百年的心血即将毁于一旦,他暗中决定把一身功夫加倍勤练,并要觅一个资质超人的弟子倾囊相授,使昆仑绝学能一脉传下去。
  在他隐居苦练本门绝技的第五年后,他终于找到了理想的传人——
  一个月夜,他路过衡山,适逢匪盗打劫人家,那户人全家尽遭杀戳,房屋亦为烧毁。
  见此,千手如来正叹息间,忽闻一声儿啼,啼声宏亮之极,当下心中不禁大奇,走入废墟中一找,果见一个男童被覆盖于大水缸下,竟免于此灾,月光下细看时,那小孩眉清目朗,骨格秀奇,竟是练武上上之资!
  千手如来不禁抱着小孩仰天喃喃祝祷,感谢皇天不负苦心人,自已一身苦练绝学终遇传人!
  千手如来对那小孩身世不明,仅知其姓李而已,当下把他带回深山,取名李启承,暗中含有靠他将昆仑绝学承先启后,发扬光大之意。
  李启承确是一个上好奇材,不仅悟性颖慧,而且意志坚决,只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在深山中千手如来和他相处十余年,除了觉得他对自己执礼甚恭外,总觉对他尚欠更深的了解。
  到了第十五个年头上,李启承已是一个年及弱冠的青年,昆仑一门的绝学已是几乎尽得真传,除了千手如来在秦岭战后苦思而得的心法外,其它差不多都有了七成火候。
  千手如来本来在武林中即以暗器称着,其收发暗器的手法,的是武林一绝,秦岭一役后千手如来除了将自己暗器身法更锻练得炉火纯青外,又苦思本门剑法之弱点,及融合大凉派剑招之长处,独创了一套剑法。
  此时一方面由于李启承功力不足,另一方面也由于自己对这衣钵弟子的性格,始终摸不清楚,便令李启承下山行侠一年,自己却暗中观察。
  那李启承下山后,确曾干了几桩称得上侠义的事,传到千手如来的耳中,令他欣慰异常,但是半年后,千手如来突然发觉李启承行动有异,于是开始暗下注意,原来千手如来发现李启承常和一些行迹可疑的人物交往,经暗中打听下,得知其中一部份人为镖局人士,另一部份人竟似与官衙有关,这一下,更令冯民和生疑。
  需知昆仑派八大门规第五条就是戒仕,门人弟子绝不得与衙门打上交道,千手如来虽不信李启承竟敢才下山就违背门规,但心中却也疑窦难消,那时节正是大明王业始定,天子朱洪武大封诸候,虽说诸候都是皇室兄弟亲戚,但却更是勾心斗角,暗中各树势力,其中一些聪明的诸候竟想到拢络江湖人士为他们救命,于是在重酬高官的诱惑下,不少醉心功名的武林人士都为官家拉拢。
  千手如来万料不到自己满腔心血,培育出来的徒弟竟是一个热衷名利的小人,更想不到他下山不及一年,已与官家混成一片。
  究竟纸包不住火,终于一天,千手如来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以上乘轻功潜入官府密室,偷听到他徒弟和官府中人的对话:“凭老弟这副身手,莫说王府中侍卫无人能及,就是江湖上前辈高手,依我看来也很少有及得上老弟的哩!”一个尖嗓子的人笑说道。
  “明日老弟在燕王前露一手,保证侍卫领班之职非老弟莫属哩,哈哈……”又是那尖嗓儿的人道。
  “小弟不敢忘王兄引荐之情……”
  千手如来听到这里,宛如千斤重锤猛击头上,一时昏昏沉沉,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绝望,说也奇怪千手如来并未勃然大怒地跃下找逆徒算帐,他勉强定了定神,悄悄地离开。
  毁了他?他可是自己一生希望所寄托啊!可是,可是昆仑派绝不能容得如此败类!败类!败类!昆仑派宁愿绝传也决不容留此弟子!
  千手如来一直矛盾着,若真叫他立刻就此回去斩了李启承,他又的确做不到,李启承自幼跟着自己,深山习艺的情形一幕幕浮上脑海。
  “我得给他一次机会!”千手如来坚决的自语。
  眨眼间,一年过去了,李启承仍像没事人一般的样子,再回到山上,想得师门最后绝学。
  千手如来虽然忍着一肚怒气,但此时一见李启承面,再也忍不住,当下一肚子怒气像火山般爆发出来。
  也是冯民和爱徒心切,这顿发作端的声色俱厉,李启承是个城府极深的人,这时一见师父形色,便知自己行动必为师父目睹,无法抵赖,心中又想得昆仑最后绝学,当下装得神色大变,无限悔恨的样子,但始终并不出口讨饶。
  千手如来最爱李启承这种沉默寡言的性格,这时见他一声不响,面现悔色,心中先自消了几分怒气,当下命李启承面壁一年,好好思过。
  李启承虽是心中大急,但面上装出感激流涕的样子,心中却暗自盘算,原来燕王朱棣是个雄才大略的野心者,见李启承这等人材武艺,暗中起了拢络为自己心腹的计划,这一代枭雄眼光何等锐利,在李启承酒余兴起之际,暗中摸出他的本性及弱点。
  千手如来对这徒儿爱护之极,又加李启承对他恭谨有加,竟被蒙了十余年未发觉他的本性,而燕王是存心要寻李启承的弱点加以利用,又当李启承酒后放肆,极易显出本性,是以一来即为燕王看出他热衷名利,喜人捧赞的弱点,果然在厚利高官诱惑下,短短数月已自成了燕王心腹卫士。
  他临回山时曾与燕王约定半年,不论如何必要回来一次,届时燕王还有一桩重要工作派给他做,所以他见师父已全然洞悉自己秘密并令自已面壁一年思过,心中确是焦急万分,正当他心中极端烦燥时千手如来又过来对他狠狠训斥一顿,李启承急上加怒,暗中道起了杀机!
  黑夜笼罩着大地,山中一片寂静,大地在酣睡中。
  一切显得那么恬静,但这平静中却令人感到一种异样的恐惧!
  千手如来安详地在石床上入定,均匀的呼吸声不时传来,一方淡淡月光照在灰色的长袍上。
  忽然,那一方月光为一个黑影遮住,石床前站着一个高大的黑影。
  那黑影悄悄站在床前,双眼盯住千手如来安详的脸,脸上表情变化不定,一会儿阴森可怕,一会又显出悲痛懊丧,最后,脸色又转为狰狞可怖,头发根根倒竖,忽然伸出右手,中食二指曲弯如钩,以极缓慢的速度慢慢向千手如来双目挖下!
  双指离千手如来双目不过三尺光景,李启承双指一分一分地下降,背上冷汗如浆,双指也是颤抖不已。
  这时李启承脑中充满的是一股熊熊火焰——兽性的火焰,眼中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自己抖颤的双指一分一分的下降,下降,最后,他的双指离千手如来双目不过三寸,却停止了下降,他知道师父虽在入定,若是自己行动稍带风声,必然将他惊动,是以用最缓慢的速度徐徐下降, 但是现在,他忽然停住了,一张慈祥的脸孔透过眼前火烈的兽焰,映入眼帘,他竭力使自己不想这些,想想那燕王府中的金碧辉煌,想想自己锦衣玉食的高官,那醇酒、美人,忽然千手如来眼皮似乎动了一下,李启承一颗心几乎跳出口腔,猛一吸气,双指如箭射下,同时一个金波倒穿跃后丈余——
  一声惨叫,冲破这一潭死水般的宁静。
  千手如来双手猛力一击,石洞顶上立刻被掌风劈下无数碎石,却都落在自己身上。
  淡淡的月光下千手如来双目已成了两个血洞,他扶着床边站着,狠狠地迸出几个字:“启承……你好狠……!”
  李启承躲在一隅,一声不发。
  千手如来双目失明也不敢妄动,静静侧耳倾听。
  李启承缓缓蹑足走过来,由于散尽全身功力,和平常人一般慢慢蹑足行走,是以千手如来不易发觉。
  走到他身旁两尺近才驻足不动,忽地手一扬,一颗石子带风向千手如来左侧打去,右手骈指如戟却向千手如来右边笑元穴点去,这笑元穴是人身死穴之一,被点之人,饶是武艺高强,在数日之内必然死去,除非有内功高深的人以本身真力强行打通才有救。
  且说千手如来强忍怒痛,侧耳倾听,虽是含劲未发,其实有如一张紧绷的弦,随时一触即发。
  李启承左手抖出的石子带着一股风声打倒,冯民和立刻两掌奋力一击,哪知一击出忽感右面为人所袭,心知中计,闷哼一声,硬生生将击向左边的劲力拉回,向右面击去,双掌才收回递出,右肋已被一股内家劲力触及,身形立即软麻下去,双掌才递出一半,就软绵绵地垂下。
  虽说如此,那股掌风仍把偷袭得手的李启承打出丈余,撞在石壁上,李启承只觉血气翻腾,心知受伤非浅,一时连忙运气压制住那口即将喷出的鲜血。
  冯民和知自已笑元穴被点中,老命必然难保,一时心中反而平静异常,跌倒地上一动不动。
  忽然,洞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启承不禁大惊,心想深夜荒山中居然有人走来,必有蹊跷,连忙一跃从侧门穿出躲在石后偷看,只见脚步声近,一个老僧急急走了上来,在石门前高呼:“师兄,师兄,是小弟雨云。”
  李启承一听此僧竟是师父之师弟,虽然从未听过有这样一个和尚师叔,但是见那老僧仙风道骨确是一个高人,吓得冷汗直流,一动也不敢动。
  那和尚叫了半天门,才听见里面一声长叹,不由大惊,一推门,竟呀然大开,于是启步入内,李启承一看机会难得,拚命一跃而起,竟冲上六七丈,几个起落已消失在黑暗中。
  老和尚一进门,见师兄倒在地上,借着月光一看,竟是满地鲜血,想起方才听到的一声惨叫,不禁毛发竖立,忙颤声问道:“师兄,你——”
  千手如来听到老和尚叫门,已知是师弟雨云僧,但知雨云僧不会武艺,旁边还有一个逆徒躲在洞外,定然会连雨云僧一起害了灭口,想到师门不幸,出此败类,自己受害还要连上师弟,不禁长叹一声,正在思筹救雨云僧之策时,忽闻洞口风声甚急,知李启承竟匆匆逃去,这才想起李启承并不知道师弟不懂武艺,必是吓得遁去,心中一放,正要开口,雨云僧已进来相问。
  这一阵紧张,千手如来竟忘了本身痛苦,背上冷汗却已湿透长衫,这一时抬头,雨云僧又是一声惊呼,他已发现千手如来脸上两个血洞!
  千手如来此时反而平静之极,苦笑一声道:“师弟,快来,愚兄有事要拜托你——”
  那千手如来是昆仑掌门,他有两个师弟却是佛门弟子,一个是雨云僧一个是白云僧皆非昆仑门人,是以不谙武功,只因冯民和曾拜两僧之师为师,学习佛理,是以三人成了师兄弟。
  千手如来一面含下药丹止血,一面将一切告诉师弟。
  雨云僧听得不住口宣佛号道:“难道师兄之穴道无人解救得么?”
  千手如来长叹一声道:“若以一个身具上乘内功的人肯为愚兄救治,并非无望,只是愚兄最多只能支持五日,如此深山中,唉,还是准备后事罢。”
  雨云僧想凭现下二人,十日也走不出深山,不禁默然。
  千手如来道:“师弟,请你到我石床下拿出那个酒坛来。”
  雨云僧见他此时竟要喝酒,不禁大奇,但仍到床下一看,果然有一个旧酒坛,用泥巴密封着。
  千手如来接过酒坛,打碎封泥后,坛中竟无滴酒,倒是掏出一个布包来,对雨云僧道:“师弟,这里是昆仑全都心法,以及一点愚兄自己的心得,留在世上与其将来为歹人所得,倒不如将它烧了省事。”
  千手如来灰心之极,竟欲将昆仑绝学付之一炬。
  雨云僧大惊道:“师兄万万不可如此,难道师兄忍见祖师数百年心血付之一炬?”
  千手如来道:“唉,昆仑气数已尽,此书留在世上,若为歹人所得,岂非更不得了?就是愚兄做千古罪人对不住祖师,也只好如此了!”
  雨云僧知他思想已入偏激,不禁大急,忽道:“难道那逆徒就让他从此逍遥么?”
  千手如来一想之下,也是默然。
  雨云僧想起刚才师兄说昆仑气数已尽的话,心想师兄平日豪气干云,坚毅无比,此时竟委之气数,可见灰心已极,念思及此忽然灵机一动,于是吶吶说道:“白云师弟说昆仑气数不仅未终,而且,而且有异才辈出,使之发扬光大呢”!白云僧极精术算,所卜之数,灵验至极,就连千手如来一向也极信服,此时雨云僧见冯民和灰心之余,惟有如此才能打动他,是以谎称白云师弟云昆仑气数未尽。
  冯民和闻言神情似乎一振,抬头道:“师弟此话可真?”
  雨云僧一生不打诳语,此时不得已骗了师兄,心中极为不安,千手如来脸上虽是两个血洞,但他犹觉两道锐利的眼光直刺心房,此时硬着头皮答道:“怎的不真?”
  千手如来仰天不语,半晌才道:“唉,昆仑命运只好委诸上苍了!”过了一下又道:“但是如果到师弟你坐化之日仍未见有缘者来,则请师弟将此包毁去!”言下坚决之极。
  雨云僧见千手如来既答应暂时不毁,当下连声答应。
  虽说千手如来说自己只有五日生命,绝无侥幸之理,但雨云僧仍坚持要他下山求救。千手如来先是不肯,后来经不住师弟一再苦劝,便点首答允。此时千手如来武艺全失,有如常人,是以和雨云僧二人走了两日,仍未走出三分之一。
  雨云僧明知无望,但仍安慰千手如来继续前行,第三日,来到山边绝壁边,千手如来忽然停下来休息,雨云僧见他驻足不行,也停身回顾。
  千手如来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盒,打开一看,却是空空如也,面色郑重地向雨云僧道:“师弟,这盒中本是一粒紫明宝珠,乃是昆仑门镇山之宝,愚兄无能,竟为大凉派所夺去,上次秦岭一战,昆仑菁英便为此珠伤亡殆尽,此珠始终未能夺回,若是苍天有眼,果如白云师弟所言,有人继承本门,千万要他设法夺回此珠”,说完将小盒递给雨云僧。
  雨云僧忽觉千手如来面色有异,似乎大异寻常,正待相问,忽然千手如来叫道:“师弟,你看——”
  雨云僧随他手指处一看,只见朝阳照处,山岚丝丝蒸散,在峰峦间却隐犹现,端的美丽无比。
  且慢!心中电闪过一念,此时师兄双目已盲,哪能指我看些什么,竟也上当!立即回头一望,已是不及,千手如来一声师弟保重声中,已自纵身跃下峭壁。
  雨云僧虽早知师兄绝无生理,但此时在自己身边,眼睁睁看师兄跃下绝崖,心中难过已极,仰天喃喃自语,不知是怨天还是尤人?
  当日雨云僧对千手如来谎称昆仑气数未终,原是胡说一番,哪知后来会见白云僧时白云僧一卜课之下,道出昆仑气数确是未尽,那继承绝学之人似应出自庐山之中,而且课中说明紫明宝珠出世之时,即昆仑绝学发扬光大之日!
  雨云僧按课上所言刻了那牌子,藏在庐山中,重回洛阳古寺,静候有缘人。一年年的过去,雨云僧已经愈见老态龙钟不堪了,可是那有缘人却如石沉大海,依然毫无动静。
  日前白云僧出外忽然遭到横死,更给这老弱不堪的雨云僧重大的打击。但是生命确是神奇难料的,他凭着白云僧的一句话支持着垂死的躯体,等待那有缘人,直到最后一刻。
  老僧说到这里,在那深陷落的眼眶中,竟缓缓滴下两行清泪,也不知是兴奋还是伤感。他再一抬头,注视这面前的少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神采秀俊而略带稚气的脸孔,一双含泪的眼睛,从那茫茫泪水中射出两道真挚的光芒。
  “孩子,你哭了……”
  两滴清泪滴在他那双枯竹般的手背上,他才意识到自己也是老泪纵横。更夫缓缓而有规律的击更之声传来,东方已有一丝曙光,老和尚满足而轻松地望了窗外黑漆漆的天穹,缓缓闭上了双眼。
  文玉宁感到一种从未有的感觉,突然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与世无关的人,千斤重担落在他的肩上,他恭恭敬敬地向老和尚的遗体拜了下去,他想:“这世上,大概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的了”
  东方天脚那一线曙光逐渐增强,文玉宁如一缕青烟般离开了秋寺。

×      ×      ×

  文玉宁挟着那包昆仑秘籍,在曙光下飞驰,他心中感到一种重重的压力,这压力几令他透不过气来,他一口气奔上一个峰头,才停足休息。黑暗中一股晨风吹来,令人精神一爽,文玉宁坐在一块山石上,解开布包来一看,见一部厚厚的皮纸书,颜色旧黄,封皮上昆仑秘笈四个篆字。
  文玉宁翻开一看,除了昆仑派练气扎基的功夫外,还有各种拳剑技艺的详细图解,都是昆仑数百年来的精华,文玉宁觉得有几套拳剑招式中颇为精妙,只是匆匆间不及领会,翻到大半本后,竟变成毛笔写在宣纸上的文字,细看下原来是千手如来自身苦练的心得,甚至那不传之秘的河岳流云暗器打法都详细记载其中。
  文玉宁本门拳剑功夫高绝天下,但对暗器一门却很少练习,只时见千手如来手著的暗器收发之秘,端的觉得妙不可言,另外轻功方面,文玉宁也有心得!昆仑轻功身法虽不比他本门快捷,但其中小巧轻快之处则似为本门所没有。
  文玉宁暗中思索那些招式中,哪些可以融入本门中而增加威力,一时去芜存菁,的确得益甚多,这时东方黑暗尽褪,两条红云中蓦地跳出一轮红日,霎时金波汹涌,气象万千。
  文玉宁收起昆仑秘笈走下山头,这时,远处“当当——”钟声传来,在晨风中荡漾。
  文玉宁心知雨云老僧坐化之事必已为寺中僧人发觉,想来其遗体不久即将火化,心中不禁一痛,他与雨云老僧相见不过一夜,这时竟对他生了极浓的情感。
  浩秋寺的轮廓在晨曦中或隐或现,他不禁面对寺顶默默暗祝道:“弟子文玉宁必能不负老襌师心意,重整昆仑声威,并查明暗算白云禅师之凶手,为之报仇!”
  文玉宁北上洛阳,终于探出牌中之秘,并获昆仑秘笈绝学,几天来将昆仑秘笈所载从头看起,因他自幼练得正宗内功,对此书中练气等基础功夫只要略一理解,便能融会贯通,至于后面所载拳剑,虽然招式精奇不及本门,但有些狠毒招式确远非本门所及。
  文玉宁心中觉得这些招式虽然过于狠毒,但学了以后对别人所施毒招必能知彼知己,亦有益处,于是就暂时在洛阳住下来。
  但是练到后来,文玉宁心中忽然起了疑惑,暗中自言道:“这昆仑秘笈绝学大概言之是属于阴柔之功,本门绝学乃是武林第一神功,拳剑招式皆是刚中带柔,奥妙无穷,但惟有内力却是一般纯阳之气,虽则刚劲无比,但似与拳剑招式不配,而且柔能克刚,若有一人练就和本门同等高深的柔功,岂不是必能胜过本门?”
  这本是极简单的问题,但文玉宁从小练武一直没有想到过,这时因练昆仑绝技,感到其中多为阴柔之劲,才引起这一疑问,但继而思索本门内力,用劲吐力之间,无一不妙绝人寰,毫无破绽,因此更令文玉宁困惑。
  这日文玉宁又跑到深山中练武,他先将本门内功溶于一套双青拳法中,拳招虽然简朴,但招招精湛,施以内劲贯注,待双青拳法最后一招抱玉握珠施出,文玉宁忽然猛提一口真气,运出昆仑内功,紧接着打出昆仑八式中的第一式龙战于野,这本是极自然的变招,但到底文玉宁习练昆仑内功日子太短,未料匆忙一变之间,一口真气未能倒转七壑,心想这招龙战于野必然威力大减,哪知两拳一合之间,“嗡——”地一声,发出极强的一股力道,隐隐暗夹风雷之声。
  这一来把文玉宁惊得呆了!
  再试几次将昆仑内力运用得当发出掌力,却远不及此招威力之半,心中不由大惑,无论文玉宁用本门内力或是昆仑内力发招,都不及这招龙战于野之威力,尤其奇的是由本门内功转至昆仑内功时,原应将真气倒行七壑,但此时必须仅将真气倒转六壑才能发出这神秘的力道。
  文玉宁将昆仑秘笈拿出再细细看了几遍,再反复演练仍是如此,心中虽是不明,但他乃是极聪明的人,心中料道:“必是有一种内功与本门内功合壁时,便能发挥最大威力,自己不过凑巧碰对一招罢了,但由此可见本门内功确是仍未达于最高境界。”
  自己从来隐约就有本门内功与其它拳剑招式不甚相配的感觉,此时益发确定,文玉宁此一无意中的发现,后来终将春华上人苦思二十年无法解决的本门内功问题解决,而将本门功夫达到了真正的所谓炉火纯青,此是后话——
  次日,文玉宁信步提着行李,离开了洛阳。
  沿着洛水,看那鱼儿吹浪,鸟儿欢唱,一路上颇不寂寞,这时文玉宁已渐渐远离城市,进入旷野,端的是浩浩乎平原,一望无际。
  渐渐文玉宁感到有些口渴,于是停在河边,见那河水清澈非常,岸边芦草高过人头,倒映河中,景色甚是宜人,正欲弯身喝水之时,远处芦苇丛中,一阵伊呀之声响起,划出一条小舟来……这时翠堤清流,一舟荡漾其中,益增明媚。
  文玉宁不禁坐在河边欣赏这大自然的美色。
  一定下足,一缕轻烟一般,一个婷婷倩影出现在文玉宁眼前,同时耳中充满着那银铃般的语浪,每一个姿态,每一句声音,都在文玉宁的心弦上激起异样的震抖。
  文玉宁是一个不会矫情的人,这些日子中,每当夜阑人静或是独自沉思时,那可爱的影子立即浮上心头……
  “伊呀——”之声渐近,那小舟停泊在河中小洲边,文玉宁抬头一看,只见小舟上人竟是一个女子!
  那女子背对自已,手执两桨,一身深蓝衣裙,在如画景色中,端的飘逸不凡,但奇的是那女子虽然看来并不龙钟,但却一头白发,丝丝银发在河风中飘荡。
  忽然间——
  一双乳燕一先一后飞过船边,掠波而去。
  那女子缓缓回过头来!
  文玉宁见她面貌娟好,最多四十多岁,但是一头白发极不相称,那女子似乎未见文玉宁,双目注视着那掠波双燕,忽然低声唱了起来:
  梁上有双燕,羽如剪,寂寞杨柳岸畔,随风散,点点愁,说还休,三十年,犹记当日碧崖掠波燕。
  歌声清脆,前半阙充满欢娱,后半阙却一转而入愁苦,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文玉宁正倾听间,那歌声又起:
  韶华不为少年留,青春欢笑,青春欢笑,尽付一把野火烧,可怜未老先白头,此恨难消,此恨难消,平林新绿春色老。
  这歌声已由悲苦转入凄厉,一股怨愤之气令人听之犹觉心寒,那最后一句“平林新绿春色老”唱出,惊得四周鸟儿群起飞走,那青溪翠影都似蒙上一层哀愁!
  文玉宁听那两阙词中,前者充满欢欣甜蜜,后者却满是狠毒愤怨,显然是这女子自己之作。
  这时那女子一转头,似乎看见了文玉宁,双手一拨木桨“咿呀”之声再起,小舟又隐入芦苇丛中。
  文玉宁提起行李,不解地摇了摇头,继续赶路。

相关热词搜索:芦野侠踪

上一篇:第一章 灵山喋血
下一篇:第三章 佛门四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