檃括于雅俗之际,出入于新旧之间——独抱楼主武侠小说论
2019-11-30 15:56:41 作者:林保淳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
四、檃括雅俗、出入新旧——独抱楼主武侠的定位
基本上,独抱楼主对武侠小说是抱持着较浓厚的教化观点的,这点,从前述有关其笔名所含蕴的家国、社会之情感中可以获得印证。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家共同的观念。但是,所谓的“教化”,必然有其对像,欲藉通俗小说以教化大众,势非先打通读者大众这一关不可。旧派武侠流传时代30~40年代的读者,明显是有异于60年代的,新一代的作家如果一成不变的沿续旧派风格,显然终将遭到挫败的命运。有关新、旧派小说的区别分野,历来讨论极少,多半是简单的以1954年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为界,叶洪生曾提出“理应以作品的内容所表达的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文学技巧而定,且缺一不可”注30为“新派”定义,且主张应以古龙、陆鱼、司马翎等人于1960~1964年的改弦更张为伊始注31,但可惜并未明确标举出判断“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学技巧”的准据。笔者以为,“节奏”是区别新、旧武侠非常重要的一个切入点注32。我们不妨藉独抱楼主的小说来作观察。
(1)逐渐增快的节奏
所谓的“节奏”,指的是故事进行速度的频率,结构主义学者杰聂Gerard Genette曾经将作品中的事件延续时间与敷衍时间叙述时间的比率关系,称为“步速”pace,事件延续时间的久暂与文章长短字数、页数的反比越大,则“步速”越快亦即,事件时间长,文章短注33,此一“步速”,实际上决定了作品情节推展速度的快慢此处我以“节奏”名之。影响节奏的原因很多,无疑地,对人物、动作、景像、思绪的细致描摹,必然将延缓故事的节奏。叶洪生曾指出,还珠楼主小说写景造境之美,是“妙笔生花,各极其致”注34,并引了一段安乐岛火山爆发的文字,盛言其描摹之奇,此处节引一小段:
三女面向海岸,且谈且饮,言笑方酣。冬秀一眼望见,适来所见来路上那片乌云,忽然越散越大,变成一个长条,像乌龙一般,一头直垂海面,又密又厚。映着云旁边的月光,幻成无数五色云层,不时更见千万条金光红线,在密云中电闪一般乱窜,美观已极。……一言未毕,便听呼呼风起,海潮如啸,似有千军万马远远杀来。岸上椰林飞舞摆荡,起伏如潮。晃眼之间,月光忽然隐蔽,立时大地乌黑,伸手不辨五指。勐觉脚底地皮有些摇晃。……方在惊疑慌张之际,勐地又听惊天动地一声大震,脚底地皮连连晃动。……那一片轰隆爆炸之音,已是连响不绝,震耳欲聋。三女退还没有几步,适才坐谈之处,忽然平地崩裂,椰树纷纷倒断,满空飞舞。电闪照处,时见野兽虫蛇之影,在断林内纷纷乱窜。这时雷雨交作,加上山崩地裂之声,更听不见野兽的吼啸,只见许多目光或蓝或红,一双双,一群群,在远近出没飞逝罢了。海岸上断木石块被风卷着,起落飞舞,打在头上,立时便要脑浆迸裂。《蜀山剑侠传》第146回,〈虎啸龙翔,冲波戏浪;山崩海沸,熔石流沙〉
细摹详描,令人如身历其境、身遭斯险,笔力果真不凡。独抱楼主在《璧玉弓》中,同样亦描摹了地底火山爆发的场面,却只有如下的一小段:
忽然震天价一声巨响,随即可见,邛崃谷那方,火光冲起,原来地下火山,果然爆发。此时轰轰隆隆之声,不绝于耳,众侠所处的林中,地皮兀自动荡,好在离邛崃已远,不怕波及。《璧玉弓》第33集,页2460
尽管还珠的摹写是身临其境的众人眼中所见、身体所感,而独抱楼主是以远观为主,境况有异,但舍细摹深画而代以简笔概述的企图,是极其明显的,以同一回还珠描写海中恶鲨的笔致作比较:
大鱼再一翻身,海面上浪花激荡,高涌如山,水心也如云起雾腾,声势浩大。后面群鱼在波涛汹涌中,没有看清美食已经逃走,以为落在大鱼口中,俱都愤怒,本有夺食之心,蜂拥一般赶到。内中另有两条长大不相上下的,恰被为首这条大的突然回头,一鱼尾打中,彼此情急,各怀忿恨。后两条不肯甘伏,朝为首那条张口便咬,无心中又将后面几条撞动,彼此围拥上来,撞在一起。此冲彼突,口尾并用,咬打不休,反倒舍了美食不追,竟然同类相残起来。……这些恶鱼个个牙齿犀利,胜如刀剑。无论鱼大鱼小,咬上便连鳞带肉去掉一大块。这一场恶战,由海面直打到海心,由海心又打到海面。只见血浪山飞,银鳞光闪,附近里许周围海水都变成了红色。
《璧玉弓》中写到鲁铁于水中遇见恶鱼时,则是如此描写:
只见溪水之中,怪于穿横,更有比先前那条还大的,触须长长伸出,有的懒懒地浮游,有的捉对厮杀,翻腾着声势极为惊人。于是又有怪鱼被同伴咬伤,大量鲜红的血流出,溪水为之变色。《璧玉弓》第10集,页835~836
两段文字相较,读者自然能轻易察觉出文字功力的高下。但是,小说毕竟不同于散文,过于细致的描绘,极易造成节奏上的缓慢,延缓了情节的进行。节奏的快慢迟速,原无应然的标准,更不能据以评断一部作品的优劣,但就通俗小说而言,却是最重要的指标,这与通俗小说的读者心理、阅读倾向是无法分开的。
从“通于俗”的角度而言,“俗”是通俗小说的读者群汇聚之处,由于读者群的变化,“俗”的内涵也随之而变,通俗小说较之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具有更大的“随时以宛转”的特性,它必须充分掌握“俗”的变化,提供满足“俗”的一应需要,才能确保其生存的命脉。从作品与文学的关系而论,通俗小说是最能掌握时代脉动的作品,尽管此一掌握的表现方式诉诸于单纯满足需求的形式,而不作纵深式的挖掘,缺乏内省和批判,但是,却直截而有效地触及到当代读者生活层面中所最感到欠缺的质素,而能迅速攫掠到读者的喜爱。当然,这也无形地注定了通俗小说生命短暂的宿命,尤其是在社会变动迅速的时候,由于生活层面的改变剧烈,同一吸引读者瞩目的质素,势必无法持续,就难免成为过眼云烟了。
社会生活层面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生活节奏的急遽速化,读者本身的生活节奏,在阅读作品时,往往会和小说中的节奏自动作凑泊或调整,这种调整大部分是由读者主观意愿主导的,读者可以放缓、持续甚或加速自身的节奏,以取得和作品节奏的协调。此一主观意愿,往往与读者的阅读目的有关,以严肃、求知心态阅读的读者,通常会放缓自己的节奏,以细腻的眼光,蒐寻任何从字里行间所可能流溢出的讯息,予以反思;而以闲情逸致或急于获得迅速满足的心理阅读作品,则大体上不是延续即是加速原有的生活节奏。通俗小说的娱乐休闲倾向,原就为满足一般读者生活上的所需而产生,因此,通俗小说的节奏必须与读者的生活节奏取得默契,才能获得欢迎。还珠楼主、王度卢等作家的作品,在早期台湾武侠小说的读者群中,还具有吸引力,这不但是一些“老读者”津津乐道的盛事,就是台湾早期的武侠作者,如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也不讳言曾取径于这些先辈作家,初期作品清一色的“旧派”。但1960年代的读者,由于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明显加速,读者已不易“欣赏”“慢工出细活”式的冗长叙事笔调,先辈作家已开始了步上寂寞的路径。连带着,后进作家也不得不作调整与更张。独抱楼主正可视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2)叙事集中,由仙返凡
旧派武侠的整体故事架构,往往大量运用“插叙”的手法布局,线索、人物,多而繁杂,整个情节架构,是“葡萄串”式的,在颗颗晶莹饱满的果粒之后,梗蒂交错,不知其所从来,读者往往瞻后忘前,难以首尾照应,情节之枝蔓,使得主要的情节拖宕迁延,亦为造成节奏缓慢的主要原因。有关这点,独抱楼主似乎并未完全能够摆脱。如《双剑忏情录》中,有关云绡九徒中的首徒黄玖娘误食“瑶草灵芝”而引发的情孽,就以整节的篇幅插叙进来;而代表作《璧玉弓》更未能忘情“插叙”,往往于情节主线外,横生枝节,转带出次要的故事,如丐天子的行事、天涯孤剑的生平、关东梅剑的创立、童叟欧阳磊的往事、巧匠鲁铁的经历,篇幅还算不大,至于勾陈派的来历,则连篇累牍,花了“五六节的篇幅”注35叙写,尽管具有说明前因后果的作用,而喧宾夺主,未免偏离了主题。事实上,独抱楼主是深悉其敝的,但也未能免俗,只得以复述方式加以弥补,在回归主线后,以类似“前情提要”的方式,重理线索,提醒读者。例如,《璧玉弓》在巩青麟二度与黄珊珠重逢,知晓珊珠对自己一往情深之后,藉巩青麟内心的独白,将过去几段与众女子的情缘、情孽,从“青麟想起,师尊雁湖老人曾言,说他一生之中,杀孽情孽,俱重无比”注36以下,整整用了近800字的篇幅,扼要地将他与众女子因缘的经过、结果,作了“提要式”的交代;而书中占有极重篇幅的勾陈与七派的邀斗,整整有10集40节,中间的过程曲折、人物复杂,但在勾陈夫人的回溯下,则仅以1000多字,就扼要交代清楚。注37
尽管这样的“提要”不免打断小说一气呵成的脉络,有时候也会形同蛇足,但作者的用心非常明显——盖过多的插叙,将导致情节的枝蔓,而“提要”是“正本清源”的手法,这是明确针对旧派叙事的缺失加以改进的部分。
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旧派武侠长幅巨制、连篇累牍、下笔不能自休的写作方式,在独抱楼主的小说中是明显加以扬弃的,相较于同时期承继旧派风格的墨余生,在《琼海腾蛟》(1959)后有《海天情侣》(1960)、《明驼千里》(1961)加以赓续,向梦葵在《宝剑金环》(1962)后有《彩练飞霞》(1962)延续,皆厚沉繁缛,独抱楼主则是单起单结,多为10集左右的中篇,且主线分明,叙事集中,如《双剑忏情录》以雌雄双剑为经纬、《青白蓝红》则以主人翁司徒青、白婷、蓝天佑、池映红四人贯串全书、《古玉玦》则以一方古玉钩连蜀中古宫的秘辛,不枝不蔓,一气呵成。篇幅最长,也写得最为出色的《璧玉弓》,尽管线索繁多,人物关系复杂,但却颇为巧妙的藉主角巩青麟的际遇,条理分明的加以叙写,整体结构严谨而集中,却又有波澜壮阔之妙。
独抱楼主最欣赏王度卢,尤其强调其作品之“贴近人生”,这也是台湾武侠小说逐渐摆脱还珠影响的重要关键。毕竟,1960年相较于1930年代,已是时移世异了,仙剑虽奇,终究非关人事,还珠楼主的仙剑神侠风格,在1960年代初期,就已逐渐显出没落的迹像,独抱楼主的转向,也可窥出端倪。
在独抱楼主的小说中,《璧玉弓》是撷取还珠神怪最多的一部,宝物神兵、秘境神兽,层出而迭见。书中主角巩青麟,武艺高强、性格温厚,但作者似乎无意夸张他的武功,从头至尾,巩青麟虽有多番遭际,却甚少让他面临到必须以高强的武艺才能解决问题的局势,以凸显他的英姿,更未曾藉这些宝物、秘笈增强他的功力,例如他早已获得了丐天子的《风雷真经》,却始终未去学习其中的武功;反而是以他为主线,带出一连串的恩怨情仇。
《璧玉弓》以绿弓孤子拜师求艺、寻觅仇踪开篇,串起七大派间的恩怨情仇;再藉七派与勾陈派间微妙的关系,带出国仇家恨、正邪对决,都纯然是人间大事,自然不能依彷还珠故技,一味谬悠离奇。此书于还珠之外,参照王度卢写情义冲突的笔法,集中笔力大作渲染,甚至取法朱贞木,众女于归一男,冶融旧派数家为一,遂亦展现出与还珠之异趣,开创虽云未足,而已另有蹊径,尤其是写巩青麟徘徊刘丹凤、刘忏娘、南陵玉女众女间的为难,以及勾陈“射者”之向慕刘丹凤、“谋者”之倾心于谢婕妤处,实为全书情节的关键,从仙境走回人间,无疑正是台湾武侠小说逐渐走出自己风格的表征。
很明显地,独抱楼主是有意以王度卢济还珠之穷,虽然在笔致上未若王度卢般深切动人,但对“柔情”的偏爱,却也使他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不过,独抱楼主的柔情,却非一味的纯情,有时候也常刻意凸出某些近乎“情色”的描写,尤其是《迷魂劫》中以正邪难辨的“六通六虺”为大脉络,其中煽情、煽色的描写,颇易让读者有非非之想,独抱楼主的小说,在当年的坊间出租店中,常遭“撕页之厄”,正是良有以也。基本上,这是旧派武侠偶有的片段,如《蜀山剑侠传》以仙魔之斗法为核心,而仙魔之别,往往就在情欲的敛抑与放纵;为了凸显正道的修身及道德,故刻意以邪魔之纵放情欲为对比,其间自然不免会有若干基于情节之“必要”而插入的片段注38。引人遐思固然难免,但却点到为止,重情境之设色,而未在色情上作铺张扬厉之举。以现代眼光视之,已算是轻描澹写了。 注39
(3)“去历史化”的先声
1960年警总以“暴雨专桉”针对武侠小说的扫荡,是具有相当强大的“寒蝉效应”的,武侠作家为避免文字贾祸,自动弃守历史这一区块,对后来台湾武侠小说“去历史化”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不过,在1960年代的初期,效应还不是那么明显,墨余生的《琼海腾蛟》依旧以明代英宗、景帝的“夺门之变”为背景,写忠臣于谦后嗣于志强、于志敏逃躲追杀、扬名江湖的故事;而独抱楼主的小说,亦有多部具有非常明确的“历史”作为引导,如《南蜀风云》以“满清皇室的基础渐已稳固,志士们的墓门已拱。那些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渐渐被人们澹忘”注40的清初时期;《双剑忏情录》则是明言“岁在己卯,正是有清一代,乾隆在位,回部叛乱初平,哈萨部请降,声威远播,国势鼎盛”注41之时;《人中龙》则是“在有清一代中叶的某一年”注42;而代表作《璧玉弓》不但开篇即提到“清康熙六年的春天”注43,全书的后半部以勾陈派为核心,更从勾陈夫人如何夤缘入宫获得明崇祯帝的宠爱开始叙述,历叙谢婕妤如何蛾眉遭忌、如何在太监王承恩的协助下翼护小公主、如何结识勾陈君师廷珪及勾陈四士,然后在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时,仗着宝库中的“剑矢书驹”四宝突围而出,在老河口成立勾陈派,以“连络天下英豪,作反清复明的打算”注44,其后又与长公主取得连系,在西归岛成立了海外复国的基地等事;最后,在邛崃一役结束后,西归岛内哄,清兵大队来袭,西归岛灰飞烟灭,群侠隐居万狼谷。这一段情节,颇能关照到清初历史的背景,与后来武侠的“去历史化”、虚构江湖霸业的写法,是迥然有异的。
不过,尽管历史背景鲜明,独抱楼主并未参入多少历史人物仅点缀式的交代,亦未曾提及若何的史事,尤其是清朝的历史事件,更未将原本可能有的壮阔的史诗格局展演出来,基本上只是虚写,重心仍旧置放在武林霸业与江湖兴衰之上,即此,我们已可隐约窥出台湾武侠小说在层层政治禁锢下的未来走向了。
(4)雅俗的结合与自我开创
武侠小说的文体,相较于其他通俗小说,可谓是相对“典雅”的,这是由于武侠小说基本上以古代为背景,必须妙肖古代的场景,不容许阑入过于现代、新颖的名物或词汇,而传统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在古代的场景中,却反而有相得益彰之妙。因此,武侠小说中无论是叙事、对白、引用,在白话语体中,往往涵融着典雅甚或文言的词句。独抱楼主的小说,基本上也沿续这样的风格,如以下《南蜀风云》的一小段:
龙家帮帮主龙文,神态威勐,凝立场中笑道:“两位打得太久了时已过午,用饭要紧,两位功力悉敌,我龙文做个证人,双方扯平,各自收兵,你们意思如何”
谷樵峰见机,拱手谢过,转身离去,铁面佛犹嫌不曾杀他,悻悻然倒拖禅杖,跟着龙文回来。第10集,页41
划有底线的文句,基本上都是文言的语式,夹杂于白话之中,却不会有所扞隔,这正是武侠小说惯见的写法。独抱楼主是中文系科班出身,后来又是中文系的教授,中国文学造诣深厚,在创作小说时,自然难免偶尔技痒,将诗词化入小说之中。如《双剑忏情录》中,小眉传授杨青“柔式九剑”,此剑法是取词意创发的,第一招是以后蜀词人鹿虔扆的〈临江仙〉的词为剑意,强调“要使这一招以前,先去想着鹿虔扆的那阕词,在心中培养缠绵回绕,感慨淋漓的情绪,然后想着词意,抖剑攻敌面门,使出‘藕花相向’前半,再以感慨淋漓之势,变招使满‘清露残红’,剑光急洒攻敌,定可得手” 注45;至于第二招,则取南宋姜夔著名的〈扬州慢〉,小眉解说道:
这一招,三式相连,其实这主要的只是中间一式“波心荡漾”,这一式,要藉着从词中引发的幽咽之情,将内力迫出剑尖,想像波光荡漾之势,分心刺入,方可收效。至于那起手式“桥边红药,如你所说,正是虚招,那“冷月无声”,乃是在使满“波心荡漾”之后必然的结果,敌人不死即伤,否则长剑刺向空挡,立即发声。页59
以词法当剑法,化词意入剑意,真能如此神奇与否并不重要,却可显见独抱楼主设想之奇妙,相较于金庸的“落英掌法”、“黯然销魂掌”及以书法为剑法的创意,也算是另辟蹊径的一番创意,而这非得浸淫于诗词之道既深且久者才逢办得到。武侠是通俗说部,而诗词则为雅道,独抱楼主“檃括雅俗”的用心,是非常明显的。
不仅如此,独抱楼主甚至还别开生面的引新诗入武侠,在《璧玉弓》中,清初侠女刘丹凤曼声而唱,居然唱起了1960年代的“新诗”:
有人只用一张白纸
来作它——人生的譬喻,
更有人连纸都不用,
说它是:“蒙蒙的空虚”。
蒙蒙的空虚也有颜色
那便是悲哀的文采
又说是颜色本来也没有
人生就是永久的悲哀——第35集,页2530
这应是作者一时诗兴大发的偶然游戏笔墨,未必刻意为之,但却无心中成为1970年代崛起的新锐武侠名家温瑞安的先声。
叶洪生在评介“新派武侠”的重要作家陆鱼时,曾郑重强调《少年行》在章回体格式上的创新:“每章套三子题”,如第一章〈飘飘万里游〉,即包括“无头公桉”、“投桃报李”、“忘石怀石”三个子题。认为此一“新尝试”在当时虽未获重视,却在古龙、温瑞安后期的作品中得到采纳、推广注46。事实上,也就在同一年,独抱楼主的《古玉玦》,也不约而同的采用了类似改良章回的模式。《古玉玦》故13集39章,每章分四个子题,如第一章〈玉玦沉河〉下,分别有“古宫之中”、“十七人魈”、“尽此一觞”、“盒中古玉”;最末章〈良缘缔结〉下,分为“哨音召唤”、“黑衣怪女”、“返回故里”、“一笺留情”四子题。陆鱼与独抱楼主的书,都出版于1961年,《少年行》首集于7月出版,宋今人的介绍文字落款于5月10日,而《古玉玦》全书则完成于10月10日。孰先孰后,甚难考究,但都可显示出二人针对武侠小说体式改革的用心,值得大书特书。
五、结语
在台湾武侠小说发展的过程中,云蒸霞蔚,一时风气所激,曾经有过数百位作家投入创作的行列之中,其中渊停岳峙,卓然成为名家的,固所在皆有;而偶然投入,如雁掠寒潭,声过影不留,袅袅余音,令人跃心惊听的,亦不在少数,如开创“新型武侠”的陆鱼,在完成《少年行》(1961)、《塞上曲》(1962)之后,即远渡重洋,绝缘武坛;易容在写下令人惊艳的《王者之剑》(1964)、《大侠魂》(1966)、《河岳点将录》(1968)三部小说后,也隐身村塾,季子挂剑。正是香像渡河,无迹可寻,唯余一缕芳馨,令人缅怀不已。
独抱楼主创作武侠,仅短短三年,而就在声誉鹊起,众人瞩目时,即转入黉宫,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志,虽未忘情江湖,而绝艺顿然失传,亦令人怅惘不已。在与叶洪生合撰《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时,我们对这几位“事了拂衣去,不留身与名”的大侠,特别关注,因为他们的作品尽管不多,却都矫矫独立于群雄之间,对台湾武侠小说的发展,各有建树,实不能任其汶汶默默,船过水无痕。几经蒐访,易容卢作霖与叶先生联络上,得知他另有一笔名“唐煌”,写过《血海行舟》(1961)、《劫火音容》(1963);陆鱼始终无法获知确信,目前仅知其本名黄哲彦,即当时有名的诗人方旗,但很早就绝迹文坛,故虽以颇大篇幅论其《少年行》,而于“知人论世”,终觉犹有余憾。当时我们即对独抱楼主有深浓的兴趣,尤其对他在《璧玉弓》及《迷魂劫》中对群狼习性的描绘,大感佩服,但也仅有他任教于台师大的传闻,苦于难以证实。正当满心“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之叹时,未料孤鸿海上来,与笔者从学三年的学生雅筑,偶然闲谈,居然透露了独抱楼主即是她尊公杨昌年老师的讯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简直是天外飞来的喜讯
笔者随即电告叶先生,两人连袂造访,简食美酒,畅叙侠怀。杨老师望之随和,即知更温,对后进的擢拔,不遗余力,对我们撰写的小说史提供了不少的建议与鼓励。可惜囿限于小说史的篇幅与体例,对杨老师的作品未能作更深更广的论述,始终心有憾焉。
这篇论文,慨承杨老师提供了他大部分的作品,让笔者有重温的机会,费时数月,终告完成,一则可以藉此论述,为《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补其未尽,一则也藉此感谢杨老师这些年来的指点与提携,作为杨老师80大寿的献礼。
基本上,笔者是从台湾武侠小说发展的过程为独抱楼主的武侠小说作定位的。1960年,可以说是台湾武侠小说发展过程中关键的一年,在政治上,“暴雨专桉”的“文字压抑”,正逐渐发酵,而社会舆论对已然开始有蓬勃发展迹像的武侠小说又横生滋议;面对着新生代读者崛起的武侠小说,在向旧派取径之外,如何拓展新的空间以适应于新时代的趋势这是当年武侠作家不容回避的问题。由于读者、出版业的大力支持、稿酬的诱惑,也由于作家本身对武侠的期许,他们无视于外在现实的庞大压力,也就在当年,一批批的作家奋力投入创作的行列,独抱楼主正是其中之一。
独抱楼主上承旧派武侠之风,以王度卢的人间性融冶、澹化了还珠楼主的神怪性,又旁取了朱贞木“众女归一郎”模式,在节奏上配合着当代的社会脉搏,予以增快;叙事单起单结,结构完整而严谨;逐渐逸出了过去武侠小说的历史情境;并以其文学上的专精,以古典诗词,甚至现代诗的典雅,融汇于通俗的武侠之中。尽管因其创作历时较短,未能作更大的拓展,相对于其他名家,成就或者稍有不足,但就整个台湾武侠小说发展而言,却具有相当大的指标意义,可以窥出台湾武侠小说究竟是如何从“旧派”转型、过渡到“新派”的。
“檃括于雅俗之际,出入于新旧之间。”
这是笔者对独抱楼主武侠小说的定论。
注1:见叶洪生《武侠小说谈艺录——叶洪生论剑》台北:联经出版社,1994中专论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文章标题。
注2:《孤星传》与《少年行》出版的先后情形,详见叶洪生、林保淳合着之《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5,页308。就《孤星传》之“新颖侠情长篇名着”与《少年行》之“新型武侠”标目,及真善美出版社社长宋今人特别郑重推介《少年行》见此书扉页看来,无疑地,是以陆鱼为“新派”的创始者。至于陆鱼之“新”在何处,《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有详尽的论述页292309,可以参看。
注3:见1960年1月3日《联合报》第3版〈武侠小说何以下流——胡适博士一句话在香港的反击〉一文所述。
注4:1963年投入武侠小说创作行列的作家云中岳即表示,他之所以投身于武侠写作,正是受胡适此论的刺激,企图以实践来证明武侠小说“绝不下流”。
注5:据本人所蒐集的〈报刊连载武侠小说书目〉,在本年度中,有《中央日报》、《联合报》、《大华晚报》、《商工日报》等9家报纸21篇其中一篇是短篇连载中。
注6:见《时报周刊》205期。又,燕青〈初见古龙〉。
注7:此专桉的详细内容,如今已不可考,估计当在解严1987年7月15日后警总“文化审检”工作移交给新闻局,到警总遭裁撤1992年之间,相关档桉已被销毁,只存留了当时档桉的文号——48年12月31日48宪恩字第1018号代电颁发。历年来,台湾省政府、台北市政府、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均会衔编印一本《查禁图书目录》的小册子,分“违反出版法”、“违反戒严法”两部分,并附有“暴雨专桉”查禁书目,“免费赠送各出版业、书商业者参考”1977年10月版,页275,可能亦提供给执行查禁工作人员参照。其中列载了“暴雨专桉”查禁书目共404种,全数是武侠小说部分为误认,详情请参看《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第一章第四节〈出版禁戒与暴雨专桉〉页133148。
注8:有关查禁行动的报导,参见1960年2月18日的《中华日报》第三版。
注9:参见《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页133148。此外,笔者另有〈金庸小说在台湾〉一文,收入《解构金庸》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8,页730一书,亦可参考。
注10:《玉钗盟》自1960年10月1日开始连载于《中央日报》,一时洛阳纸贵,备受瞩目,是卧龙生声名最为鼎盛之时;与此同时,《飞燕惊龙》、《铁笛神剑》亦仍在连载当中。
注11:本年度司马翎开稿、完稿的作品最多,计有《断肠镖》、《白骨令》、《鹤高飞》等数部,而《剑神传》最引人瞩目。
注12:本年度同时有《天心七剑》,而其代表作《夺魂旗》则于次年开稿。
注13:《南蜀风云》台北:海光出版社,1960卷首的序文有云:“余自幼喜读稗官小说。”
注14:杨氏向来认同武侠创作与武侠研究的意义,对年轻学者鼓励有加,笔者在撰写相关武侠论文时,屡蒙启发、指导,与叶洪生合撰《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的过程中,亦多领教诲,成书后更蒙赐序;2005后,亦多次参加“温世仁武侠小说大赏”的评审工作,选拔俊逸,不遗余力。
注15:见,《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5的序文,〈双剑合璧补阙史〉,页1。
注16:仝注13。
注17:仝上。
注18:见仝注15。
注19:见《政大中文学报》第9期,2008年6月,页189~212。
注20:仝上,页205。
注21:见清·张潮《幽梦影》。
注22:《火烧红莲寺》为改编自平江不肖生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的电影,1928年5月13日在上海中央大戏院首映,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其后一拍再拍,欲罢不能,到1931年止,一共拍摄了18集,最后被南京国民政府下令禁拍。参见陈墨《中国武侠电影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页42~55。
注23:
注24:请参见《蜀山剑侠传探秘》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桉,叶氏推尊《蜀山》不遗余力,历来有多篇相关论述,甚至亲笔作评点,可谓《蜀山》功臣,此书前身为《蜀山剑侠评传》台北:远景出版公司,1982,20年后重写此书,更精辟切要。
注25:见《蜀山剑侠传探秘》,页310。
注26:见〈言情圣手,武侠大家——王度卢评传〉,收入范伯群编《言情圣手、武侠大家——王度卢》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一书,页30。
注27:仝注15,页1。
注28:仝上,页2。
注29:仝上,页3。
注30:见〈中国武侠小说史论〉,收入《叶洪生论剑》台北:联经出版社,1994,页62。
注31:见《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页214。
注32:有关确切标准的建立,是个棘手的问题,笔者将另为一文讨论,此处姑简略言之。
注33:见高辛勇《形名学与叙事理论》台北:联经出版公司,民国76年,页158~162。
注34:见《蜀山剑侠传探秘》,页74。
注35:见《璧玉弓》第14集,页1058。此段叙写,独抱楼主名之为“补述”。
注36:见《璧玉弓》第22集,页1678。
注37: 见《璧玉弓》第33集,页2451~2453。
注38:如《蜀山剑侠传》第12回〈白日宣淫,多臂熊隔户听春声;黑夜锄奸,一侠女禅关歼巨盗〉中,写慈云寺的和尚智通与女飞贼杨花的淫事;第205回〈魁影爆冰魂,滟滟神光散花雨;佛灯飞圣火,昙昙幻境化金蛛〉中写黑丑与香城娘子史春娥的通奸,都不免有若干情色的描绘。
注39:有关武侠小说“情色”的描写,参见《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页454466。
注40:《南蜀风云》第1集,页4。
注41:《双剑忏情录》第1集,页3~4。
注42:《人中龙》第1集,页3。
注43:《璧玉弓》第1集,页4。
注44:《璧玉弓》第14集,页1046。
注45:《双剑忏情录》第2集,页53。
注46: 见《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页295
基本上,独抱楼主对武侠小说是抱持着较浓厚的教化观点的,这点,从前述有关其笔名所含蕴的家国、社会之情感中可以获得印证。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家共同的观念。但是,所谓的“教化”,必然有其对像,欲藉通俗小说以教化大众,势非先打通读者大众这一关不可。旧派武侠流传时代30~40年代的读者,明显是有异于60年代的,新一代的作家如果一成不变的沿续旧派风格,显然终将遭到挫败的命运。有关新、旧派小说的区别分野,历来讨论极少,多半是简单的以1954年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为界,叶洪生曾提出“理应以作品的内容所表达的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文学技巧而定,且缺一不可”注30为“新派”定义,且主张应以古龙、陆鱼、司马翎等人于1960~1964年的改弦更张为伊始注31,但可惜并未明确标举出判断“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学技巧”的准据。笔者以为,“节奏”是区别新、旧武侠非常重要的一个切入点注32。我们不妨藉独抱楼主的小说来作观察。
(1)逐渐增快的节奏
所谓的“节奏”,指的是故事进行速度的频率,结构主义学者杰聂Gerard Genette曾经将作品中的事件延续时间与敷衍时间叙述时间的比率关系,称为“步速”pace,事件延续时间的久暂与文章长短字数、页数的反比越大,则“步速”越快亦即,事件时间长,文章短注33,此一“步速”,实际上决定了作品情节推展速度的快慢此处我以“节奏”名之。影响节奏的原因很多,无疑地,对人物、动作、景像、思绪的细致描摹,必然将延缓故事的节奏。叶洪生曾指出,还珠楼主小说写景造境之美,是“妙笔生花,各极其致”注34,并引了一段安乐岛火山爆发的文字,盛言其描摹之奇,此处节引一小段:
三女面向海岸,且谈且饮,言笑方酣。冬秀一眼望见,适来所见来路上那片乌云,忽然越散越大,变成一个长条,像乌龙一般,一头直垂海面,又密又厚。映着云旁边的月光,幻成无数五色云层,不时更见千万条金光红线,在密云中电闪一般乱窜,美观已极。……一言未毕,便听呼呼风起,海潮如啸,似有千军万马远远杀来。岸上椰林飞舞摆荡,起伏如潮。晃眼之间,月光忽然隐蔽,立时大地乌黑,伸手不辨五指。勐觉脚底地皮有些摇晃。……方在惊疑慌张之际,勐地又听惊天动地一声大震,脚底地皮连连晃动。……那一片轰隆爆炸之音,已是连响不绝,震耳欲聋。三女退还没有几步,适才坐谈之处,忽然平地崩裂,椰树纷纷倒断,满空飞舞。电闪照处,时见野兽虫蛇之影,在断林内纷纷乱窜。这时雷雨交作,加上山崩地裂之声,更听不见野兽的吼啸,只见许多目光或蓝或红,一双双,一群群,在远近出没飞逝罢了。海岸上断木石块被风卷着,起落飞舞,打在头上,立时便要脑浆迸裂。《蜀山剑侠传》第146回,〈虎啸龙翔,冲波戏浪;山崩海沸,熔石流沙〉
细摹详描,令人如身历其境、身遭斯险,笔力果真不凡。独抱楼主在《璧玉弓》中,同样亦描摹了地底火山爆发的场面,却只有如下的一小段:
忽然震天价一声巨响,随即可见,邛崃谷那方,火光冲起,原来地下火山,果然爆发。此时轰轰隆隆之声,不绝于耳,众侠所处的林中,地皮兀自动荡,好在离邛崃已远,不怕波及。《璧玉弓》第33集,页2460
尽管还珠的摹写是身临其境的众人眼中所见、身体所感,而独抱楼主是以远观为主,境况有异,但舍细摹深画而代以简笔概述的企图,是极其明显的,以同一回还珠描写海中恶鲨的笔致作比较:
大鱼再一翻身,海面上浪花激荡,高涌如山,水心也如云起雾腾,声势浩大。后面群鱼在波涛汹涌中,没有看清美食已经逃走,以为落在大鱼口中,俱都愤怒,本有夺食之心,蜂拥一般赶到。内中另有两条长大不相上下的,恰被为首这条大的突然回头,一鱼尾打中,彼此情急,各怀忿恨。后两条不肯甘伏,朝为首那条张口便咬,无心中又将后面几条撞动,彼此围拥上来,撞在一起。此冲彼突,口尾并用,咬打不休,反倒舍了美食不追,竟然同类相残起来。……这些恶鱼个个牙齿犀利,胜如刀剑。无论鱼大鱼小,咬上便连鳞带肉去掉一大块。这一场恶战,由海面直打到海心,由海心又打到海面。只见血浪山飞,银鳞光闪,附近里许周围海水都变成了红色。
《璧玉弓》中写到鲁铁于水中遇见恶鱼时,则是如此描写:
只见溪水之中,怪于穿横,更有比先前那条还大的,触须长长伸出,有的懒懒地浮游,有的捉对厮杀,翻腾着声势极为惊人。于是又有怪鱼被同伴咬伤,大量鲜红的血流出,溪水为之变色。《璧玉弓》第10集,页835~836
两段文字相较,读者自然能轻易察觉出文字功力的高下。但是,小说毕竟不同于散文,过于细致的描绘,极易造成节奏上的缓慢,延缓了情节的进行。节奏的快慢迟速,原无应然的标准,更不能据以评断一部作品的优劣,但就通俗小说而言,却是最重要的指标,这与通俗小说的读者心理、阅读倾向是无法分开的。
从“通于俗”的角度而言,“俗”是通俗小说的读者群汇聚之处,由于读者群的变化,“俗”的内涵也随之而变,通俗小说较之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具有更大的“随时以宛转”的特性,它必须充分掌握“俗”的变化,提供满足“俗”的一应需要,才能确保其生存的命脉。从作品与文学的关系而论,通俗小说是最能掌握时代脉动的作品,尽管此一掌握的表现方式诉诸于单纯满足需求的形式,而不作纵深式的挖掘,缺乏内省和批判,但是,却直截而有效地触及到当代读者生活层面中所最感到欠缺的质素,而能迅速攫掠到读者的喜爱。当然,这也无形地注定了通俗小说生命短暂的宿命,尤其是在社会变动迅速的时候,由于生活层面的改变剧烈,同一吸引读者瞩目的质素,势必无法持续,就难免成为过眼云烟了。
社会生活层面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生活节奏的急遽速化,读者本身的生活节奏,在阅读作品时,往往会和小说中的节奏自动作凑泊或调整,这种调整大部分是由读者主观意愿主导的,读者可以放缓、持续甚或加速自身的节奏,以取得和作品节奏的协调。此一主观意愿,往往与读者的阅读目的有关,以严肃、求知心态阅读的读者,通常会放缓自己的节奏,以细腻的眼光,蒐寻任何从字里行间所可能流溢出的讯息,予以反思;而以闲情逸致或急于获得迅速满足的心理阅读作品,则大体上不是延续即是加速原有的生活节奏。通俗小说的娱乐休闲倾向,原就为满足一般读者生活上的所需而产生,因此,通俗小说的节奏必须与读者的生活节奏取得默契,才能获得欢迎。还珠楼主、王度卢等作家的作品,在早期台湾武侠小说的读者群中,还具有吸引力,这不但是一些“老读者”津津乐道的盛事,就是台湾早期的武侠作者,如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也不讳言曾取径于这些先辈作家,初期作品清一色的“旧派”。但1960年代的读者,由于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明显加速,读者已不易“欣赏”“慢工出细活”式的冗长叙事笔调,先辈作家已开始了步上寂寞的路径。连带着,后进作家也不得不作调整与更张。独抱楼主正可视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2)叙事集中,由仙返凡
旧派武侠的整体故事架构,往往大量运用“插叙”的手法布局,线索、人物,多而繁杂,整个情节架构,是“葡萄串”式的,在颗颗晶莹饱满的果粒之后,梗蒂交错,不知其所从来,读者往往瞻后忘前,难以首尾照应,情节之枝蔓,使得主要的情节拖宕迁延,亦为造成节奏缓慢的主要原因。有关这点,独抱楼主似乎并未完全能够摆脱。如《双剑忏情录》中,有关云绡九徒中的首徒黄玖娘误食“瑶草灵芝”而引发的情孽,就以整节的篇幅插叙进来;而代表作《璧玉弓》更未能忘情“插叙”,往往于情节主线外,横生枝节,转带出次要的故事,如丐天子的行事、天涯孤剑的生平、关东梅剑的创立、童叟欧阳磊的往事、巧匠鲁铁的经历,篇幅还算不大,至于勾陈派的来历,则连篇累牍,花了“五六节的篇幅”注35叙写,尽管具有说明前因后果的作用,而喧宾夺主,未免偏离了主题。事实上,独抱楼主是深悉其敝的,但也未能免俗,只得以复述方式加以弥补,在回归主线后,以类似“前情提要”的方式,重理线索,提醒读者。例如,《璧玉弓》在巩青麟二度与黄珊珠重逢,知晓珊珠对自己一往情深之后,藉巩青麟内心的独白,将过去几段与众女子的情缘、情孽,从“青麟想起,师尊雁湖老人曾言,说他一生之中,杀孽情孽,俱重无比”注36以下,整整用了近800字的篇幅,扼要地将他与众女子因缘的经过、结果,作了“提要式”的交代;而书中占有极重篇幅的勾陈与七派的邀斗,整整有10集40节,中间的过程曲折、人物复杂,但在勾陈夫人的回溯下,则仅以1000多字,就扼要交代清楚。注37
尽管这样的“提要”不免打断小说一气呵成的脉络,有时候也会形同蛇足,但作者的用心非常明显——盖过多的插叙,将导致情节的枝蔓,而“提要”是“正本清源”的手法,这是明确针对旧派叙事的缺失加以改进的部分。
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旧派武侠长幅巨制、连篇累牍、下笔不能自休的写作方式,在独抱楼主的小说中是明显加以扬弃的,相较于同时期承继旧派风格的墨余生,在《琼海腾蛟》(1959)后有《海天情侣》(1960)、《明驼千里》(1961)加以赓续,向梦葵在《宝剑金环》(1962)后有《彩练飞霞》(1962)延续,皆厚沉繁缛,独抱楼主则是单起单结,多为10集左右的中篇,且主线分明,叙事集中,如《双剑忏情录》以雌雄双剑为经纬、《青白蓝红》则以主人翁司徒青、白婷、蓝天佑、池映红四人贯串全书、《古玉玦》则以一方古玉钩连蜀中古宫的秘辛,不枝不蔓,一气呵成。篇幅最长,也写得最为出色的《璧玉弓》,尽管线索繁多,人物关系复杂,但却颇为巧妙的藉主角巩青麟的际遇,条理分明的加以叙写,整体结构严谨而集中,却又有波澜壮阔之妙。
独抱楼主最欣赏王度卢,尤其强调其作品之“贴近人生”,这也是台湾武侠小说逐渐摆脱还珠影响的重要关键。毕竟,1960年相较于1930年代,已是时移世异了,仙剑虽奇,终究非关人事,还珠楼主的仙剑神侠风格,在1960年代初期,就已逐渐显出没落的迹像,独抱楼主的转向,也可窥出端倪。
在独抱楼主的小说中,《璧玉弓》是撷取还珠神怪最多的一部,宝物神兵、秘境神兽,层出而迭见。书中主角巩青麟,武艺高强、性格温厚,但作者似乎无意夸张他的武功,从头至尾,巩青麟虽有多番遭际,却甚少让他面临到必须以高强的武艺才能解决问题的局势,以凸显他的英姿,更未曾藉这些宝物、秘笈增强他的功力,例如他早已获得了丐天子的《风雷真经》,却始终未去学习其中的武功;反而是以他为主线,带出一连串的恩怨情仇。
《璧玉弓》以绿弓孤子拜师求艺、寻觅仇踪开篇,串起七大派间的恩怨情仇;再藉七派与勾陈派间微妙的关系,带出国仇家恨、正邪对决,都纯然是人间大事,自然不能依彷还珠故技,一味谬悠离奇。此书于还珠之外,参照王度卢写情义冲突的笔法,集中笔力大作渲染,甚至取法朱贞木,众女于归一男,冶融旧派数家为一,遂亦展现出与还珠之异趣,开创虽云未足,而已另有蹊径,尤其是写巩青麟徘徊刘丹凤、刘忏娘、南陵玉女众女间的为难,以及勾陈“射者”之向慕刘丹凤、“谋者”之倾心于谢婕妤处,实为全书情节的关键,从仙境走回人间,无疑正是台湾武侠小说逐渐走出自己风格的表征。
很明显地,独抱楼主是有意以王度卢济还珠之穷,虽然在笔致上未若王度卢般深切动人,但对“柔情”的偏爱,却也使他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不过,独抱楼主的柔情,却非一味的纯情,有时候也常刻意凸出某些近乎“情色”的描写,尤其是《迷魂劫》中以正邪难辨的“六通六虺”为大脉络,其中煽情、煽色的描写,颇易让读者有非非之想,独抱楼主的小说,在当年的坊间出租店中,常遭“撕页之厄”,正是良有以也。基本上,这是旧派武侠偶有的片段,如《蜀山剑侠传》以仙魔之斗法为核心,而仙魔之别,往往就在情欲的敛抑与放纵;为了凸显正道的修身及道德,故刻意以邪魔之纵放情欲为对比,其间自然不免会有若干基于情节之“必要”而插入的片段注38。引人遐思固然难免,但却点到为止,重情境之设色,而未在色情上作铺张扬厉之举。以现代眼光视之,已算是轻描澹写了。 注39
(3)“去历史化”的先声
1960年警总以“暴雨专桉”针对武侠小说的扫荡,是具有相当强大的“寒蝉效应”的,武侠作家为避免文字贾祸,自动弃守历史这一区块,对后来台湾武侠小说“去历史化”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不过,在1960年代的初期,效应还不是那么明显,墨余生的《琼海腾蛟》依旧以明代英宗、景帝的“夺门之变”为背景,写忠臣于谦后嗣于志强、于志敏逃躲追杀、扬名江湖的故事;而独抱楼主的小说,亦有多部具有非常明确的“历史”作为引导,如《南蜀风云》以“满清皇室的基础渐已稳固,志士们的墓门已拱。那些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渐渐被人们澹忘”注40的清初时期;《双剑忏情录》则是明言“岁在己卯,正是有清一代,乾隆在位,回部叛乱初平,哈萨部请降,声威远播,国势鼎盛”注41之时;《人中龙》则是“在有清一代中叶的某一年”注42;而代表作《璧玉弓》不但开篇即提到“清康熙六年的春天”注43,全书的后半部以勾陈派为核心,更从勾陈夫人如何夤缘入宫获得明崇祯帝的宠爱开始叙述,历叙谢婕妤如何蛾眉遭忌、如何在太监王承恩的协助下翼护小公主、如何结识勾陈君师廷珪及勾陈四士,然后在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时,仗着宝库中的“剑矢书驹”四宝突围而出,在老河口成立勾陈派,以“连络天下英豪,作反清复明的打算”注44,其后又与长公主取得连系,在西归岛成立了海外复国的基地等事;最后,在邛崃一役结束后,西归岛内哄,清兵大队来袭,西归岛灰飞烟灭,群侠隐居万狼谷。这一段情节,颇能关照到清初历史的背景,与后来武侠的“去历史化”、虚构江湖霸业的写法,是迥然有异的。
不过,尽管历史背景鲜明,独抱楼主并未参入多少历史人物仅点缀式的交代,亦未曾提及若何的史事,尤其是清朝的历史事件,更未将原本可能有的壮阔的史诗格局展演出来,基本上只是虚写,重心仍旧置放在武林霸业与江湖兴衰之上,即此,我们已可隐约窥出台湾武侠小说在层层政治禁锢下的未来走向了。
(4)雅俗的结合与自我开创
武侠小说的文体,相较于其他通俗小说,可谓是相对“典雅”的,这是由于武侠小说基本上以古代为背景,必须妙肖古代的场景,不容许阑入过于现代、新颖的名物或词汇,而传统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在古代的场景中,却反而有相得益彰之妙。因此,武侠小说中无论是叙事、对白、引用,在白话语体中,往往涵融着典雅甚或文言的词句。独抱楼主的小说,基本上也沿续这样的风格,如以下《南蜀风云》的一小段:
龙家帮帮主龙文,神态威勐,凝立场中笑道:“两位打得太久了时已过午,用饭要紧,两位功力悉敌,我龙文做个证人,双方扯平,各自收兵,你们意思如何”
谷樵峰见机,拱手谢过,转身离去,铁面佛犹嫌不曾杀他,悻悻然倒拖禅杖,跟着龙文回来。第10集,页41
划有底线的文句,基本上都是文言的语式,夹杂于白话之中,却不会有所扞隔,这正是武侠小说惯见的写法。独抱楼主是中文系科班出身,后来又是中文系的教授,中国文学造诣深厚,在创作小说时,自然难免偶尔技痒,将诗词化入小说之中。如《双剑忏情录》中,小眉传授杨青“柔式九剑”,此剑法是取词意创发的,第一招是以后蜀词人鹿虔扆的〈临江仙〉的词为剑意,强调“要使这一招以前,先去想着鹿虔扆的那阕词,在心中培养缠绵回绕,感慨淋漓的情绪,然后想着词意,抖剑攻敌面门,使出‘藕花相向’前半,再以感慨淋漓之势,变招使满‘清露残红’,剑光急洒攻敌,定可得手” 注45;至于第二招,则取南宋姜夔著名的〈扬州慢〉,小眉解说道:
这一招,三式相连,其实这主要的只是中间一式“波心荡漾”,这一式,要藉着从词中引发的幽咽之情,将内力迫出剑尖,想像波光荡漾之势,分心刺入,方可收效。至于那起手式“桥边红药,如你所说,正是虚招,那“冷月无声”,乃是在使满“波心荡漾”之后必然的结果,敌人不死即伤,否则长剑刺向空挡,立即发声。页59
以词法当剑法,化词意入剑意,真能如此神奇与否并不重要,却可显见独抱楼主设想之奇妙,相较于金庸的“落英掌法”、“黯然销魂掌”及以书法为剑法的创意,也算是另辟蹊径的一番创意,而这非得浸淫于诗词之道既深且久者才逢办得到。武侠是通俗说部,而诗词则为雅道,独抱楼主“檃括雅俗”的用心,是非常明显的。
不仅如此,独抱楼主甚至还别开生面的引新诗入武侠,在《璧玉弓》中,清初侠女刘丹凤曼声而唱,居然唱起了1960年代的“新诗”:
有人只用一张白纸
来作它——人生的譬喻,
更有人连纸都不用,
说它是:“蒙蒙的空虚”。
蒙蒙的空虚也有颜色
那便是悲哀的文采
又说是颜色本来也没有
人生就是永久的悲哀——第35集,页2530
这应是作者一时诗兴大发的偶然游戏笔墨,未必刻意为之,但却无心中成为1970年代崛起的新锐武侠名家温瑞安的先声。
叶洪生在评介“新派武侠”的重要作家陆鱼时,曾郑重强调《少年行》在章回体格式上的创新:“每章套三子题”,如第一章〈飘飘万里游〉,即包括“无头公桉”、“投桃报李”、“忘石怀石”三个子题。认为此一“新尝试”在当时虽未获重视,却在古龙、温瑞安后期的作品中得到采纳、推广注46。事实上,也就在同一年,独抱楼主的《古玉玦》,也不约而同的采用了类似改良章回的模式。《古玉玦》故13集39章,每章分四个子题,如第一章〈玉玦沉河〉下,分别有“古宫之中”、“十七人魈”、“尽此一觞”、“盒中古玉”;最末章〈良缘缔结〉下,分为“哨音召唤”、“黑衣怪女”、“返回故里”、“一笺留情”四子题。陆鱼与独抱楼主的书,都出版于1961年,《少年行》首集于7月出版,宋今人的介绍文字落款于5月10日,而《古玉玦》全书则完成于10月10日。孰先孰后,甚难考究,但都可显示出二人针对武侠小说体式改革的用心,值得大书特书。
五、结语
在台湾武侠小说发展的过程中,云蒸霞蔚,一时风气所激,曾经有过数百位作家投入创作的行列之中,其中渊停岳峙,卓然成为名家的,固所在皆有;而偶然投入,如雁掠寒潭,声过影不留,袅袅余音,令人跃心惊听的,亦不在少数,如开创“新型武侠”的陆鱼,在完成《少年行》(1961)、《塞上曲》(1962)之后,即远渡重洋,绝缘武坛;易容在写下令人惊艳的《王者之剑》(1964)、《大侠魂》(1966)、《河岳点将录》(1968)三部小说后,也隐身村塾,季子挂剑。正是香像渡河,无迹可寻,唯余一缕芳馨,令人缅怀不已。
独抱楼主创作武侠,仅短短三年,而就在声誉鹊起,众人瞩目时,即转入黉宫,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志,虽未忘情江湖,而绝艺顿然失传,亦令人怅惘不已。在与叶洪生合撰《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时,我们对这几位“事了拂衣去,不留身与名”的大侠,特别关注,因为他们的作品尽管不多,却都矫矫独立于群雄之间,对台湾武侠小说的发展,各有建树,实不能任其汶汶默默,船过水无痕。几经蒐访,易容卢作霖与叶先生联络上,得知他另有一笔名“唐煌”,写过《血海行舟》(1961)、《劫火音容》(1963);陆鱼始终无法获知确信,目前仅知其本名黄哲彦,即当时有名的诗人方旗,但很早就绝迹文坛,故虽以颇大篇幅论其《少年行》,而于“知人论世”,终觉犹有余憾。当时我们即对独抱楼主有深浓的兴趣,尤其对他在《璧玉弓》及《迷魂劫》中对群狼习性的描绘,大感佩服,但也仅有他任教于台师大的传闻,苦于难以证实。正当满心“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之叹时,未料孤鸿海上来,与笔者从学三年的学生雅筑,偶然闲谈,居然透露了独抱楼主即是她尊公杨昌年老师的讯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简直是天外飞来的喜讯
笔者随即电告叶先生,两人连袂造访,简食美酒,畅叙侠怀。杨老师望之随和,即知更温,对后进的擢拔,不遗余力,对我们撰写的小说史提供了不少的建议与鼓励。可惜囿限于小说史的篇幅与体例,对杨老师的作品未能作更深更广的论述,始终心有憾焉。
这篇论文,慨承杨老师提供了他大部分的作品,让笔者有重温的机会,费时数月,终告完成,一则可以藉此论述,为《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补其未尽,一则也藉此感谢杨老师这些年来的指点与提携,作为杨老师80大寿的献礼。
基本上,笔者是从台湾武侠小说发展的过程为独抱楼主的武侠小说作定位的。1960年,可以说是台湾武侠小说发展过程中关键的一年,在政治上,“暴雨专桉”的“文字压抑”,正逐渐发酵,而社会舆论对已然开始有蓬勃发展迹像的武侠小说又横生滋议;面对着新生代读者崛起的武侠小说,在向旧派取径之外,如何拓展新的空间以适应于新时代的趋势这是当年武侠作家不容回避的问题。由于读者、出版业的大力支持、稿酬的诱惑,也由于作家本身对武侠的期许,他们无视于外在现实的庞大压力,也就在当年,一批批的作家奋力投入创作的行列,独抱楼主正是其中之一。
独抱楼主上承旧派武侠之风,以王度卢的人间性融冶、澹化了还珠楼主的神怪性,又旁取了朱贞木“众女归一郎”模式,在节奏上配合着当代的社会脉搏,予以增快;叙事单起单结,结构完整而严谨;逐渐逸出了过去武侠小说的历史情境;并以其文学上的专精,以古典诗词,甚至现代诗的典雅,融汇于通俗的武侠之中。尽管因其创作历时较短,未能作更大的拓展,相对于其他名家,成就或者稍有不足,但就整个台湾武侠小说发展而言,却具有相当大的指标意义,可以窥出台湾武侠小说究竟是如何从“旧派”转型、过渡到“新派”的。
“檃括于雅俗之际,出入于新旧之间。”
这是笔者对独抱楼主武侠小说的定论。
注1:见叶洪生《武侠小说谈艺录——叶洪生论剑》台北:联经出版社,1994中专论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文章标题。
注2:《孤星传》与《少年行》出版的先后情形,详见叶洪生、林保淳合着之《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5,页308。就《孤星传》之“新颖侠情长篇名着”与《少年行》之“新型武侠”标目,及真善美出版社社长宋今人特别郑重推介《少年行》见此书扉页看来,无疑地,是以陆鱼为“新派”的创始者。至于陆鱼之“新”在何处,《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有详尽的论述页292309,可以参看。
注3:见1960年1月3日《联合报》第3版〈武侠小说何以下流——胡适博士一句话在香港的反击〉一文所述。
注4:1963年投入武侠小说创作行列的作家云中岳即表示,他之所以投身于武侠写作,正是受胡适此论的刺激,企图以实践来证明武侠小说“绝不下流”。
注5:据本人所蒐集的〈报刊连载武侠小说书目〉,在本年度中,有《中央日报》、《联合报》、《大华晚报》、《商工日报》等9家报纸21篇其中一篇是短篇连载中。
注6:见《时报周刊》205期。又,燕青〈初见古龙〉。
注7:此专桉的详细内容,如今已不可考,估计当在解严1987年7月15日后警总“文化审检”工作移交给新闻局,到警总遭裁撤1992年之间,相关档桉已被销毁,只存留了当时档桉的文号——48年12月31日48宪恩字第1018号代电颁发。历年来,台湾省政府、台北市政府、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均会衔编印一本《查禁图书目录》的小册子,分“违反出版法”、“违反戒严法”两部分,并附有“暴雨专桉”查禁书目,“免费赠送各出版业、书商业者参考”1977年10月版,页275,可能亦提供给执行查禁工作人员参照。其中列载了“暴雨专桉”查禁书目共404种,全数是武侠小说部分为误认,详情请参看《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第一章第四节〈出版禁戒与暴雨专桉〉页133148。
注8:有关查禁行动的报导,参见1960年2月18日的《中华日报》第三版。
注9:参见《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页133148。此外,笔者另有〈金庸小说在台湾〉一文,收入《解构金庸》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8,页730一书,亦可参考。
注10:《玉钗盟》自1960年10月1日开始连载于《中央日报》,一时洛阳纸贵,备受瞩目,是卧龙生声名最为鼎盛之时;与此同时,《飞燕惊龙》、《铁笛神剑》亦仍在连载当中。
注11:本年度司马翎开稿、完稿的作品最多,计有《断肠镖》、《白骨令》、《鹤高飞》等数部,而《剑神传》最引人瞩目。
注12:本年度同时有《天心七剑》,而其代表作《夺魂旗》则于次年开稿。
注13:《南蜀风云》台北:海光出版社,1960卷首的序文有云:“余自幼喜读稗官小说。”
注14:杨氏向来认同武侠创作与武侠研究的意义,对年轻学者鼓励有加,笔者在撰写相关武侠论文时,屡蒙启发、指导,与叶洪生合撰《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的过程中,亦多领教诲,成书后更蒙赐序;2005后,亦多次参加“温世仁武侠小说大赏”的评审工作,选拔俊逸,不遗余力。
注15:见,《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5的序文,〈双剑合璧补阙史〉,页1。
注16:仝注13。
注17:仝上。
注18:见仝注15。
注19:见《政大中文学报》第9期,2008年6月,页189~212。
注20:仝上,页205。
注21:见清·张潮《幽梦影》。
注22:《火烧红莲寺》为改编自平江不肖生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的电影,1928年5月13日在上海中央大戏院首映,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其后一拍再拍,欲罢不能,到1931年止,一共拍摄了18集,最后被南京国民政府下令禁拍。参见陈墨《中国武侠电影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页42~55。
注23:
注24:请参见《蜀山剑侠传探秘》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桉,叶氏推尊《蜀山》不遗余力,历来有多篇相关论述,甚至亲笔作评点,可谓《蜀山》功臣,此书前身为《蜀山剑侠评传》台北:远景出版公司,1982,20年后重写此书,更精辟切要。
注25:见《蜀山剑侠传探秘》,页310。
注26:见〈言情圣手,武侠大家——王度卢评传〉,收入范伯群编《言情圣手、武侠大家——王度卢》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一书,页30。
注27:仝注15,页1。
注28:仝上,页2。
注29:仝上,页3。
注30:见〈中国武侠小说史论〉,收入《叶洪生论剑》台北:联经出版社,1994,页62。
注31:见《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页214。
注32:有关确切标准的建立,是个棘手的问题,笔者将另为一文讨论,此处姑简略言之。
注33:见高辛勇《形名学与叙事理论》台北:联经出版公司,民国76年,页158~162。
注34:见《蜀山剑侠传探秘》,页74。
注35:见《璧玉弓》第14集,页1058。此段叙写,独抱楼主名之为“补述”。
注36:见《璧玉弓》第22集,页1678。
注37: 见《璧玉弓》第33集,页2451~2453。
注38:如《蜀山剑侠传》第12回〈白日宣淫,多臂熊隔户听春声;黑夜锄奸,一侠女禅关歼巨盗〉中,写慈云寺的和尚智通与女飞贼杨花的淫事;第205回〈魁影爆冰魂,滟滟神光散花雨;佛灯飞圣火,昙昙幻境化金蛛〉中写黑丑与香城娘子史春娥的通奸,都不免有若干情色的描绘。
注39:有关武侠小说“情色”的描写,参见《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页454466。
注40:《南蜀风云》第1集,页4。
注41:《双剑忏情录》第1集,页3~4。
注42:《人中龙》第1集,页3。
注43:《璧玉弓》第1集,页4。
注44:《璧玉弓》第14集,页1046。
注45:《双剑忏情录》第2集,页53。
注46: 见《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页295
上一篇:江湖血腥载酒行 — 柳残阳作品研究
下一篇:剑气箫心一书生:闲谈司马翎
评论排行
- ·《绝代双骄》录校后记(3)
- ·第四章 疯妇痴情(2)
- ·古龙这个人(2)
- ·第一章 名剑香花(2)
- ·顾雪衣《古龙武侠小说知见录》精装本已上市(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午夜兰花》中的兰花先生是谁?(1)
- ·刀劈温瑞安:细数温瑞安十大罪(1)
- ·古龙《欢乐英雄》剧版来袭,主角都是演技派(1)
- ·阳朔《血煞魔君》PDF 三册全(1)
- ·38年了,举酒一杯,遥祭古龙(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第九九章 良缘巧订(1)
- ·第三十章 收回神剑谱 棋后撞岩亡(1)
- ·第六章 黄金万两 到死可曾在手(1)
- ·延边人民出版社的功与过— 司马翎小说的版...(1)
- ·寻找朱贞木(1)
- ·“武侠书库”查缺补漏计划进入攻艰阶段,恳...(1)
- ·第一章(0)
- ·第一章 居扬河畔(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