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五回 铁拂尘独战三凶 龙吟剑遗赠奇士
2023-05-04 21:20:49   作者:梁羽生   来源:梁羽生家园   评论:0   点击:

  一日司空照下山沽了一大葫芦酒回来,与上官瑾痛饮。酒到半酣,他郑重拿出两件东西,放在上官瑾面前,一样是一把三尺来长的宝剑,一样是一把描金扇子。

  他先叫上官瑾将宝剑出鞘,上官瑾依命,剑一出鞘,只见满堂生辉,剑尖吐出莹莹寒光,剑身雕有龙纹缕缕。再细看那剑鞘,竟也是碧玉所造,嵌着粒粒明珠,莫说宝剑本身是无价之宝,就连剑鞘也是价值连城。

  司空照见上官瑾愕然呆视,凄然一笑道:“这就是翼王送给我的佩剑,剑号龙吟,可以断金截玉。翼王太客气了,他送给我时,写的诗是:‘风尘相赠值千金’,其实仅这剑鞘,也不知要值多少个‘千金’!”

  上官瑾看得目瞪口呆,不知作答。司空照又叫他拿起那把扇子,并要他小心。他握着扇柄,拿来一看,只见这把扇子,乌漆光亮,扇骨是用百炼精钢打成,长约一尺左右,扇骨上梢两边,闪闪发光,竟是利刃。上官瑾又将扇打开,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几行草书:“扬鞭慷慨泣中原,不为仇雠不为恩,只觉苍天方愦愦,但凭赤手拯元元;十年揽辔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我志未酬人亦苦,东南到处有啼痕!”下面署名“石达开”。

  上官瑾惊问师父道:“敢情这是翼王的真迹?”司空照喟然叹道:“谁说不是呢!这把扇子是我以前在翼王幕下时,请他写的。后来翼王死了,我不愿用他的佩剑,因此觅了百炼精钢,将它镶成钢骨扇子,当做防身兵器,可是却一直没机会用过。”

  说到此处,司空照又大口喝了几杯酒,面色凝重地说道:“咱们师徒相处五年,缘分总算不浅,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的武功技业,能传授给你的也都已传授了。你还年轻,不应在荒山野谷,埋没一生。你仰慕翼王,就该去完成太平天国未竟之业。”

  司空照顿了一顿,指着龙吟剑和描金扇对上官瑾说道:“这两件东西都是翼王留给我的,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上官瑾惶然说道:“这教弟子如何消受得起?”司空照摆了摆手,往下说道:“我还没有说完。这两件东西,我都给你。可是并不是都送给你使用的。这把铁扇是送给你作兵器的,龙吟剑呢,却是托你暂时保存的。”

  上官瑾道:“得这把扇子,已经过分了,弟子如何敢觊觎翼王的佩剑,只是这把剑将来由弟子交给谁呢?”

  司空照先不答他的话,往下说道:“我不给你这口剑是有原因的。一来因你气力较弱,不宜用剑,而适于用打穴的兵器,这把扇子正合你使;二来翼王的佩剑,意义重大,你虽年少英雄,但还不应用这把剑。我的意思是要你带在身边,若遇着可以付托,有开创的魄力,能够继承翼王事业的豪杰,才可以给他。我信得过你的眼光,所以交给你代我给它择主。”

  司空照说到此处,又呷了口酒,微微笑道:“徒弟,咱们性情相投,你与我都有狂生习气,不是可以开创一番大事业的人。我就怕你锋芒太露,希望你稍敛英华呢!”

  上官瑾受了师父重托,又惊又喜。第二日就拜别了师父,浪游江湖,到处找寻风尘奇士。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何况上官瑾在华山之巅,学了五年的上乘武功;这番重涉江湖,不久就声誉雀起。上官瑾虽然改文习武,但对青巾儒服,却有偏爱;书生结习,尚未忘情,所以在江湖浪游,还是作秀才打扮。江湖上因他出手极辣,所以又将他称为铁面书生。

  在江湖浪游几年,上官瑾虽遇过许多英雄豪杰,可是却无一当意。直到游山东时,才碰到一个令他心折的人,这人便是后来创立义和团的朱红灯。朱红灯那时虽未正式开山立柜,可是侠义豪气,已名震江湖,三教九流,无不结纳,在山东的潜势力很大。

  上官瑾初时还以为朱红灯只是浪得虚声的草莽之流,还不怎样把他放在眼内;谁知后来上官瑾因为在山东独来独往,任性使气,竟和山东一位前辈武师,因误会而结了梁子,幸亏朱红灯出头调停,片言立解。上官瑾见了朱红灯后,长谈彻夜,才知道朱红灯抱负非凡,彼此印证武功,又不相上下。上官瑾这才深深佩服,愿意帮助他创立义和团。

  只是上官瑾书生结习仍是未除,他只能游走江湖,替朱红灯物色豪杰,而不能留在农村,做细致复杂的组织工作。所以上官瑾将翼王遗留下来的龙吟剑送给朱红灯后,便又游戏风尘,江湖行侠去了。

  而这次朱红灯在赭石岗头,设计围歼官军,救护丁晓时,上官瑾正因为一件重要的事情,自山东匆匆赶至河北,找寻朱红灯,正好碰上赭石岗之战,助了朱红灯一臂之力。

  上官瑾年轻时随第一个师父方复汉闯荡江湖时,也曾吃过不少苦头和艰险,现在他见丁晓初闯江湖,颇有他当年的样子;况且丁晓比他当年更年轻,更没经验,而且又无师父相随,上官瑾自然对丁晓生出好感,一路上拉着丁晓问长问短。

  健马嘶风,人影绰绰,赭石岗头血战之后,朱红灯的义和团将俘获的数百官军押解回去。丁晓夹杂在人流中,很是兴奋,但又有点莫名其妙的害怕,毕竟这些人对他而言是太陌生了,他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理解他们。

  朱红灯的义和团,黑夜行车,秩序井然;他们通过旷林高岗,走入狭窄山径,山坡倾斜,栈道壁窄,这一队人全都下马,牵着牲口,在磨盘似的山道上迂回前进。步声踏踏,蹄声得得,山道两旁,不时地闪出人影,打着暗号,前来接应。在丁晓眼中的印象是:夜风呼啸,人物“诡秘”,气氛紧张,他感到有点怔忡。

  行行重行行,穿过林岗,降下山谷,斜越密林,赫然出现了一座小小的山庄,依山面水,用岩山以筑碉堡,被丛莽掩遮着,这便是安平府义和团总舵。

  其时虽已夜深,山庄内人声鼎沸,到处火把通明,留守的拳民和其家属,正聚集村前,狂呼接应,他们要一睹总头目朱红灯的面目,也为赭石岗的胜利而雀跃。他们见了朱红灯,就如同见了亲人。丁晓瞧在眼内,不觉眼角微润,他的童年是在寂寞中度过的,何曾见过人与人之间,有这样温暖?

  朱红灯到了义和团安平府总舵的赭石山庄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安顿那些被俘获的官军马队,他吩咐义和团拳民好酒好肉招待他们。

  那些官军,被俘获后,一路上不受鞭打,不受绳缚,已自惊讶,现在还受到好酒好肉的款待,全都喜出望外。但狂喜之余,却又不免有点疑惧,因为照官军的规矩,捉到匪盗之后,除非是要推出去斩首,否则是不会以酒肉款待的。他们不知道义和团是否也是这个规矩。

  正当他们惊疑不定之际,朱红灯却和颜悦色地招呼他们,并且对他们说:“你们今天也够辛苦的了,吃饱之后,好好安睡;明天你们愿跟随我们的就留下来,不愿跟随的就回去。”

  朱红灯话完,那些官军们齐齐发喊纳拜,不待明天,他们都自愿留在义和团中了。

  朱红灯第二件事,就是到神坛前,举行拜神仪式。丁晓看到义和团拳民在香烟缭绕中焚符念咒,觉得十分奇怪。

  朱红灯将各事料理完毕时,已过三更,狂欢的山庄又已趋于平静。朱红灯把丁晓请到内进的一间精舍安歇,而他和上官瑾却还精神奕奕,促膝长谈。

  山庄夜宿,万籁俱寂;日间情景,跑马灯似的一幕幕从丁晓脑中掠过。这个初闯江湖的少年,虽然白天一整天折腾,全身疲倦,却还是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正在朦朦胧胧之间,忽地听得隔壁有人谈论。一个熟悉的声音说道:“比如丁晓这孩子……”

  丁晓不觉欠身静听,这个声音可不正是朱红灯么?他正想听朱红灯怎样议论他,可是接下去却又不是议论他,而是朱红灯在谈怎样结识他的经过。

  过了半晌,忽听得朱红灯叹了一口气道:“上官老兄,你看连我自己的师父,对义和团还是心存害怕,何况他人?”

  上官瑾说道:“令师不肯出来,这又有什么值得我们丧气的?恕我说句狂话,令师虽然在武林中颇有威望,但少他一个人,也不见就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朱红灯的语调变得凝重低沉。丁晓只听得他说道:“不,不然!这不是我师父一个人的事情。

  “许多人听到义和团都害怕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揭的是‘反清复明’的旗帜;满清二百余年的统治,已经根深蒂固了,许多人一听到造反,就会联想起抄九族等大清律例来。因此他们只要能够苟安一时的,就宁愿忍气吞声活下去。义和团这几年来,是有了一点势力,可是却得不到大的发展,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再三考虑后,觉得我们的策略恐怕要改变了。”

  上官瑾急声问道:“怎么个变法?”

  朱红灯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地答道:“把‘反清复明’,改为‘扶清灭洋’!”

  上官瑾跳起来道:“这怎么成?这岂不是把我们原来的宗旨都改变了。”上官瑾的声音急促颤抖,丁晓在隔壁听了,也仿佛看到了他紧张的神情。

  朱红灯笑了一笑,缓缓说道:“稍安毋躁,我怎会改变原来的宗旨?这样做是为要扩大义和团的势力。许多人害怕造反,但有更多人恨侵入中国的洋人。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一来可以缓和清廷对我们的压力,二来又可以吸收更多的人。而且‘扶清’是表示我们和清廷站在同等的地位,并不是要做它的奴才。”

  “许多事情不能光凭一时意气,就像你和我都是不信神道的,为什么我们要以神道立教,遍设神坛?还不是因为许多人相信它,所以不得不如此。

  上官瑾反问道:“满清和洋人不是一路的吗?你说要‘灭洋’,满清愿意你去灭吗?”

  朱红灯又笑道:“老兄,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满清和洋人虽然是一丘之貉,但他们之间也是有利害冲突,比如西太后那老狐狸为了立储的问题,就很不喜欢洋人干涉。”

  上官瑾叹了口气道:“朱兄,我相信你,既然你这样说,我只有依你。可是我总觉得这会有危险。”

  上官瑾的忧虑,后来果真成为事实。朱红灯改为“扶清灭洋”后,义和团竟然得到飞速发展。可是一来因为后继者如李来中等辈,体会不了朱红灯的深意;二来朱红灯低估了满清,原本是想利用它和洋人之间的矛盾,不料满清政府后来反而利用了他们,到头来还和洋人一道去剿灭他们。朱红灯的急功近利,毕竟留下祸害。

  只说丁晓听了,心里好生不舒服。他还是个年轻的纯真少年,觉得朱红灯的权宜之计,总不是值得赞同的。他又觉得义和团崇拜神道,设立神坛的行止很是可笑;他还不够成熟到去理解这一切,他对朱红灯与义和团也觉得很是诡秘。

  因此到第二天,朱红灯问他:“小兄弟,你愿不愿意留在义和团呢?”他竟出乎朱红灯的意料答道:“我还不想留在这儿!我的本领太差,我这番出来,是想找太极陈拜师的。”

  朱红灯皱了皱眉头,再三劝他,他还是坚持着要学好本领再谈。朱红灯虽明知这不成理由,但却也不想强人所难,因此便由他去了。一直到后来,丁晓日益成熟,才帮助义和团,在义和团中居于半主半客的贵宾地位,那是后话。

  丁晓辞别了朱红灯后,便又径自向河南进发。

相关热词搜索:草莽龙蛇传

上一篇:第〇四回 少年落拓云中鹤 陈迹飘零雪里鸿
下一篇:第〇六回 斜阳道钱镖初掷 明月夜拳技轻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