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朱贞木和他的武侠小说
2024-08-04 22:48:44 作者:顾臻 来源:朱贞木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是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个黄金时期,名家辈出,佳作潮涌,领军人物就是学术界称为“北派五大家”的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庐、郑证因和朱贞木。朱贞木虽然敬陪末座,但他拥有一个响亮的头衔——“新派武侠小说之祖”!
朱贞木,本名朱式额(一说名桢元,字式额),1895年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宦人家。他自幼在家读私塾,喜爱诗赋和绘画,也喜爱文学,后来进入新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据说当地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文学系。1928年经人介绍进入天津电话局做文书工作,后来升职任文书主任。1934年将家属接来天津,从此定居于此。1937年七七事变后,朱贞木继续留在电话局供职。天津报界名宿吴云心先生曾回忆说,朱贞木因此在抗战胜利后被解职,曾在天津小白楼开过餐馆,不过此事未找到直接的佐证材料。根据最新发现的零星资料,他因不愿受日本人的气,于1940年就自动从电话局离职,在家闲居,作画治印之余,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偶尔也写点文章。至于1949年天津解放后的情况,仅知道他曾经参加过戏剧方面的工作,编过舞台剧(话剧),大约于1955年冬天因病去世。
朱贞木在天津电话局供职期间,与还珠楼主李寿民同事。还珠楼主哲嗣李观鼎先生对笔者说,幼时在北京家中见到过来访的朱贞木,身材瘦削,双目有神。他记得父亲和朱贞木一聊就是一整天,说到激动处,互用手指比画,显见两人关系相当好。
朱贞木的武侠小说创作大约始于1934年8月,他在《天津平报》上开始连载处女作《铁板钢琵录》。张赣生先生认为是因见还珠楼主在《天风报》发表《蜀山剑侠传》一举成名,朱氏见猎心喜而作,以两人密切关系而论,确有此种可能。《铁板钢琵录》究竟连载多久、是否连载完毕暂时无法得知,或许有两年之久。大约在1936年9月,《天津平报》上又开始连载朱贞木的另一部武侠小说《马鹞子传》。“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天津平报》不肯附逆,自动停刊,该书也就停止连载。
1940年10月天津大昌书局结集出版《铁板铜琵录》第一集,并自第二集起改名《虎啸龙吟》,并一直沿用至今。1942年11月,天津合作出版社出版了《龙冈豹隐记》,该书的前面部分就是只连载年余的《马鹞子传》,可谓是在续写该书。不过《龙冈豹隐记》也并未写完,据作者自叙写到第五集就搁笔了,也没有提到原因,不过笔者所见现存最后一部是第六集。后来在书商和读者的要求下,朱贞木以该书未完结的后半部分加上手头已有资料,写成一部故事完整的《蛮窟风云》并出版。另外,1943年9月的《369画报》中提到他还有一部小说《碧血青林》,却一直未见出版,但是1949年前后出版的《闯王外传》序言中提及本书原名《碧血青磷》,或许就是此书。
抗战胜利后至五十年代初这段时间,武侠小说的出版迎来一个短暂的新高潮,朱贞木的小说出版了不少,如流传极广的《罗刹夫人》、《飞天神龙》《艳魔岛》《炼魂谷》三部曲、《龙冈女侠》、《七杀碑》、《塔儿冈》、《闯王外传》、《郁金香》等,是日据沦陷期间的几倍,其中既有武侠小说,也有社会小说,还有历史小说,仅见之于广告未曾见诸出版的小说尚有数种。根据手头搜集到的原刊本和相关资料,别除同书异名者,从1934年至1951年,各种体裁的朱贞木小说一共出版了十九种,仅见广告未见出版者四种,具体内容可参阅本作品集后所附《朱贞木小说年表》。
另外有一部《翼王传》乃是上海著名越剧编剧苏雪庵所作,他借朱贞木之名出版,朱贞木为此还写了一篇不短的序言。朱贞木小说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张赣生、叶洪生、徐斯年等专家学者对此早有精彩论述,笔者不打算再抄一遍,只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谈一谈朱贞木小说的特色。看小说本身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古人雪夜闭门读禁书,乃是读书人特有的一乐,其实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消遣,武侠小说尤其合适做这样的消遣,而好看的故事则是消遣的核心。
朱贞木的小说构思精妙,叙述生动,引人入胜。如《蛮窟风云》,从沐天澜误饮金鳝血意外昏迷不醒开始,引出替目阎罗救人收徒、金翅鹏的出场以及被龙土司纳入魔下,而跟着红孩儿的出场,解释了瞽目阎罗的来历以及与飞天狐结怨的经过,又为后文狮王、飞天狐侵入沐王府,瞽目阎罗舍身血战等高潮部分做了铺垫。又如《庶人剑》,陕西山村中,一对拳师夫妇失踪多年突然归来,教徒自娱晚景。他们意外收了一个来历不明的上门徒弟,不久就遇到多年前的仇敌上门寻仇,老拳师怀疑这个徒弟,结果误中圈套,幸亏这个徒弟忠心为师门,救下了老拳师父子,而仇敌五虎旗之来,则源自老拳师夫妇二人当年离家,与师兄弟一起走镖,技震江湖时期。朱贞木以倒叙的笔法,娓娓道来,他在平实流畅的叙事中,营造出一种氛围,创造出一种情趣,故事本身环环相扣,紧凑严密,令读者不知不觉陷入其中,欲罢不能。他的名作《七杀碑》,二十多年前笔者真是一口气从头读到尾的。邓友梅先生在《闲居琐记》中,记录了著名作家赵树理先生指着《七杀碑》对他说的话:“……写法上有本事,识字的老百姓爱读,不识字的爱听。学学他们笔下的功夫……”由此可见朱贞木讲故事的水平有多高了。
若要把故事讲得“识字的老百姓爱读”,只有凭语言的功力了。朱贞木接受过私塾和学堂两种正式和非正式的长期教育,其学历在武侠小说作者中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他的青少年时代又是在富庶的浙江绍兴度过的,他肯定接触过当时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新文学书籍以及翻译的西方小说作品。他的武侠小说处女作《铁板铜琵录》遵守中国章回小说的传统,采用对仗的回目,在描绘风景时更是不自觉地经常使用赋体,轻松自如,毫不佶屈聱牙,可见其古典文学素养深厚。自第二部《龙冈豹隐记》开始,包括之后的所有作品,他却都摒弃传统章回,章节名称全部采用“血战”“李紫霄与小虎儿”“金翅鹏拆字起风波”等名词、词组或短句,长短不拘,新鲜灵活。这一革新更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降大部分香港、台湾武侠作家写作的滥觞。他在武侠小说中有时还使用当时流行的新名词如“观念”“计划”“意识”等,然而用得自然爽利,反映出了一些语言跟随时代而来的变化。
严家炎先生在《金庸小说论稿》中说:“在小说语言上,金庸吸取新文学的某些长处,却又力避不少新文学作品语言的‘恶性欧化’之弊。他扎根于本土传统文学中,较多承继了宋元以来传统白话文乃至浅近文言的特点,形成了一个新鲜活泼、干净利索、富有表现力、相当优美而又亲切自然的语言宝库。”这些评价用在朱贞木——金庸的浙江同乡前辈身上,同样十分贴切。
追求自由恋爱是“五四”以来各种文学体裁的共同主题,武侠小说自然没有落后于这股时代潮流。在《蛮窟风云》《罗刹夫人》《飞天神龙》等朱贞木小说中,主要男女人物积极主动地寻找、追求自己的爱情,尤其是女性人物,一反全凭媒妁之言的传统,大胆示爱对方,甚至私奔、野合。朱贞木有时还通过小说人物之口,表达他对于“情”字的解读,可以说,所有这一切都间接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后反封建传统、反道学的社会流行风气。其实,在朱贞木前后期的很多武侠作品中,女性主角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也出现不少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如顾明道《荒江女侠》、王度庐《卧虎藏龙》等,即使在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中,女剑仙、女剑客也扮演了主要角色。只是多数作家虽然突出了女性的自主与独立,突出她们的纵横江湖,但在描写男女爱情上着墨不多、不细致,而在这个方面,朱贞木就显得比较突出。
他把恋爱中男女的哭、笑、逗、闹等言语和肢体动作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而对于堕入情网中男女间的对话,更是绘声绘色,就连男女之间的武功切磋,有时也“写得花枝招展,脉脉含情”,表现了有情男女之间那种若隐若现、欲拒还迎的情致与趣味。有时他则用热辣辣的语言展现女性对于爱的向往,比如《罗刹夫人》中的罗刹夫人,《七杀碑》中的三姑娘、毛红萼,《飞天神龙》中的李三姑等等,这一特点被后起的香港、台湾武侠名家如金庸、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等人继承并发扬光大,同时穷追男主人公的侠女达数人之多,叶洪生先生称之为“数女倒追男”模式。相比之下,以“侠情”特色名传后世的王度庐,笔下恋爱男女的表现反而显得含蓄、收敛和传统。
至于男主人公的表现,除了在房梁上刻下“英雄肝胆,儿女心肠”的杨展,多数没有女性角色那么生动而有活力,《罗刹夫人》中的沐天澜竟然一副小男人的娇样儿,喜欢拜倒在两位罗刹姐姐的石榴裙下,仿佛有些《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某些味道。
说来有趣,被划入蝴蝶鸳鸯派的顾明道笔下没有这样娘娘腔的男主角,王度庐笔下有些优柔寡断的李慕白也仍是男子汉一个,其他如更早的平江不肖生、赵焕亭和同期的白羽、郑证因等人,都不弹此调,因此武侠小说中“娇男型”男主人公大概可以算得上是朱贞木的首创了。
对于爱情的结局,虽然同时期的王度庐偏重悲剧,但朱贞木还是和大多数武侠作家一样,选择了喜剧。大团圆的喜剧结尾对读者的感染力自然不如悲剧来得深刻,但在剧烈变动的时世中,对于经常听说和目睹人间惨事而无能为力的一般读者来说,也多少算得上一点安慰,多少能保留一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多少能暂时得到些许快乐与心情的放松!
小说作者迎合一般读者的需要,本是无可厚非的,而朱贞木这么做,却并不是“为稻梁谋”的需要。1943年9月出版的《369画报》第23卷第1期刊登了《天津武侠小说作家朱贞木》一文,作者毅弘在文中写道:“朱贞木先生并不指着卖文吃饭,他不过是闲着没事,作一点解闷而已,在写武侠小说的作家说,朱贞木先生是一位杰出人才,独树一帜,另辟蹊径,所以将来的成功,殊不可限量。”可见,朱贞木写武侠小说虽是为了解闷和消遣,却也不肯胡乱涂抹,而是要有真正的消遣价值!
他在处女作《铁极钢琵录》的序言中感慨小说的出版有量而乏质,原因则是社会不景气,认真作品没有销路,大家都要有口饭吃,于是就“卑之无甚高论”了。他又写道:“在下这篇东西,本来用语体记述了许多故老传闻,私乘秘记的异闻逸事,借以遣闷罢了。后来因为这许多异闻逸事确系同一时代的掌故,也没有人注意过,而且看见小说界的作品,风起云涌,好像作小说客易到万分,眨眨眼就出了细鲡数万言,不觉眼热心痒起来,重新把它整理一下,变成一篇不长不短、不新不旧的小说,究竟有没有违背时代的潮流,同那个小说界的金科玉律,也只好不去管他,俺行俺素了。”
朱贞木显然十分清楚小说的真正要求是什么,客观环境所限,走消遣的路子罢了。即便如此,他也并不是向壁虚构,胡乱编些故事应付读者,而是有所依据的。他这样认真地选择和使用材料,显然是有成绩的,他的第二部作品《龙冈豹隐记》序言中是这样说的:“前以旧作《虎啸龙吟》说部,灾及枣梨,颇承读者赞许,实深惭汗,且有致函下走:以前书仅只六集,微嫌短促,希望撰述续集为言。……稗官野史,无关宏旨,酒后茶余,聊资消遣。下走亦以撰述说部为消遣。以下走消遣之笔墨,转供读者之消遣,消遣之途不一,消遣之理相同。然真能达到读者消遣目的与否,则须视内容之故事是否新颖,文字之组织是否通畅为衡。以各种说部风起云涌之今日,而欲求一有消遣真价值之作,亦非易易。”
待到数年后的《罗刹夫人》出版时,他对武侠小说创作题材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思考,他在该书附白中指出,武侠小说有两弊,一是过于神奇,流于荒诞不经;一是耽于江湖争斗,一味江湖仇杀。他希望《罗刹夫人》一书可以为读者换换口味。他也的确做到了,该书影响范围之大、时间之长是他根本想不到的。
朱贞木虽然屡屡强调自己写小说只是消遣,但他身处一个战乱频仍的大时代,又从家乡绍兴北迁天津,个人际遇的变化、人生的起伏都会多多少少在作品中有所流露。他的小说题材不少出自明末清初的笔记,为何选择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变乱的时代发生的故事和人物,背后的含义是不言自明的。在《龙冈豹隐记》等书中,轻松和趣味之外,作者自身感受的某种无奈时有体现——身处乱世的人们,无论高人愚氓,何处可以求得安定的生活!
随着1949年1月天津的解放,这种对于时势的困惑与无奈就消失了。朱贞木在这年7月出版的《七杀碑》第二集结尾处写道:“烽烟未戢,南北邮阻,渴盼解放,当再振笔。”“解放”二字表明了他当时的政治态度,也表明了他对于新时代的期盼。于是,在全国解放后,朱贞木主动学习新的文艺理论,尽力掌握新的文艺观点,并尝试运用在新的武侠小说和历史小说创作中。《铁汉》就是他的一次努力:一个侠士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意欲拯救无辜百姓,免遭官军的蹂躏。在《庶人剑》的序言中,朱贞木已经认识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狭隘与局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可贵,他写道:“‘老百姓的剑’是用钢铁一般的意志铸就的,无形的,锋利得无可比喻的,而演出的方式,不是斗鸡式的,是集合大众的意志,运用脑力体力,推动整个社会机构,而与障碍前进的恶势力做斗争的……”
可惜类似这样的努力并没有进一步开花结果,《庶人剑》刚刚写了三集就停刊了,预告的不少新作如《酒侠鲁颠》等似乎都未曾出版。自1951年6月起,所有武侠小说都不准出版。1956年文化部又颁布《严厉查禁反动、淫秽、荒诞图书》的命令,并配发查禁图书目录,朱贞木的所有作品竟都赫然在目。其实,类似朱贞木这样努力学习、尝试运用新文艺观点创作武侠小说的还有还珠楼主、郑证因等武侠作家,他们的所有作品也一样榜上有名,一同被禁。此后三十年间,朱贞木的小说彻底消失,连朱贞木这个人也寂寂无闻至今,新近方才知道他可能于1955年因病去世。他的武侠小说基本写成喜剧结局,可是自己的写作生涯却以近乎悲剧收场,令人唏嘘不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武侠小说又重新出现在图书市场上,而且颇有声势,名家名作纷纷重现江湖,朱贞木的作品也出版了几种。时至今日,如《罗刹夫人》《七杀碑》等几部知名作品也再版过多次,只是因为出版人对于武侠小说仅仅停留在商业层面的认识上,因此版本混乱,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影响了对朱贞木作品的研究。
中国文史出版社不惮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出版《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研究资料,还一个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知名作家的本来面目,可谓功德无量!笔者作为该文库“朱贞木卷”原刊本提供者、编校者,于武侠小说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略有心得,承蒙社方信任,略谈一些关于朱贞木生平及其作品的粗浅看法,谬误不免,聊充序言耳!
顾臻
2016年10月26日于琴雨箫风斋
朱贞木,本名朱式额(一说名桢元,字式额),1895年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宦人家。他自幼在家读私塾,喜爱诗赋和绘画,也喜爱文学,后来进入新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据说当地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文学系。1928年经人介绍进入天津电话局做文书工作,后来升职任文书主任。1934年将家属接来天津,从此定居于此。1937年七七事变后,朱贞木继续留在电话局供职。天津报界名宿吴云心先生曾回忆说,朱贞木因此在抗战胜利后被解职,曾在天津小白楼开过餐馆,不过此事未找到直接的佐证材料。根据最新发现的零星资料,他因不愿受日本人的气,于1940年就自动从电话局离职,在家闲居,作画治印之余,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偶尔也写点文章。至于1949年天津解放后的情况,仅知道他曾经参加过戏剧方面的工作,编过舞台剧(话剧),大约于1955年冬天因病去世。
朱贞木在天津电话局供职期间,与还珠楼主李寿民同事。还珠楼主哲嗣李观鼎先生对笔者说,幼时在北京家中见到过来访的朱贞木,身材瘦削,双目有神。他记得父亲和朱贞木一聊就是一整天,说到激动处,互用手指比画,显见两人关系相当好。
朱贞木的武侠小说创作大约始于1934年8月,他在《天津平报》上开始连载处女作《铁板钢琵录》。张赣生先生认为是因见还珠楼主在《天风报》发表《蜀山剑侠传》一举成名,朱氏见猎心喜而作,以两人密切关系而论,确有此种可能。《铁板钢琵录》究竟连载多久、是否连载完毕暂时无法得知,或许有两年之久。大约在1936年9月,《天津平报》上又开始连载朱贞木的另一部武侠小说《马鹞子传》。“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天津平报》不肯附逆,自动停刊,该书也就停止连载。
1940年10月天津大昌书局结集出版《铁板铜琵录》第一集,并自第二集起改名《虎啸龙吟》,并一直沿用至今。1942年11月,天津合作出版社出版了《龙冈豹隐记》,该书的前面部分就是只连载年余的《马鹞子传》,可谓是在续写该书。不过《龙冈豹隐记》也并未写完,据作者自叙写到第五集就搁笔了,也没有提到原因,不过笔者所见现存最后一部是第六集。后来在书商和读者的要求下,朱贞木以该书未完结的后半部分加上手头已有资料,写成一部故事完整的《蛮窟风云》并出版。另外,1943年9月的《369画报》中提到他还有一部小说《碧血青林》,却一直未见出版,但是1949年前后出版的《闯王外传》序言中提及本书原名《碧血青磷》,或许就是此书。
抗战胜利后至五十年代初这段时间,武侠小说的出版迎来一个短暂的新高潮,朱贞木的小说出版了不少,如流传极广的《罗刹夫人》、《飞天神龙》《艳魔岛》《炼魂谷》三部曲、《龙冈女侠》、《七杀碑》、《塔儿冈》、《闯王外传》、《郁金香》等,是日据沦陷期间的几倍,其中既有武侠小说,也有社会小说,还有历史小说,仅见之于广告未曾见诸出版的小说尚有数种。根据手头搜集到的原刊本和相关资料,别除同书异名者,从1934年至1951年,各种体裁的朱贞木小说一共出版了十九种,仅见广告未见出版者四种,具体内容可参阅本作品集后所附《朱贞木小说年表》。
另外有一部《翼王传》乃是上海著名越剧编剧苏雪庵所作,他借朱贞木之名出版,朱贞木为此还写了一篇不短的序言。朱贞木小说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张赣生、叶洪生、徐斯年等专家学者对此早有精彩论述,笔者不打算再抄一遍,只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谈一谈朱贞木小说的特色。看小说本身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古人雪夜闭门读禁书,乃是读书人特有的一乐,其实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消遣,武侠小说尤其合适做这样的消遣,而好看的故事则是消遣的核心。
朱贞木的小说构思精妙,叙述生动,引人入胜。如《蛮窟风云》,从沐天澜误饮金鳝血意外昏迷不醒开始,引出替目阎罗救人收徒、金翅鹏的出场以及被龙土司纳入魔下,而跟着红孩儿的出场,解释了瞽目阎罗的来历以及与飞天狐结怨的经过,又为后文狮王、飞天狐侵入沐王府,瞽目阎罗舍身血战等高潮部分做了铺垫。又如《庶人剑》,陕西山村中,一对拳师夫妇失踪多年突然归来,教徒自娱晚景。他们意外收了一个来历不明的上门徒弟,不久就遇到多年前的仇敌上门寻仇,老拳师怀疑这个徒弟,结果误中圈套,幸亏这个徒弟忠心为师门,救下了老拳师父子,而仇敌五虎旗之来,则源自老拳师夫妇二人当年离家,与师兄弟一起走镖,技震江湖时期。朱贞木以倒叙的笔法,娓娓道来,他在平实流畅的叙事中,营造出一种氛围,创造出一种情趣,故事本身环环相扣,紧凑严密,令读者不知不觉陷入其中,欲罢不能。他的名作《七杀碑》,二十多年前笔者真是一口气从头读到尾的。邓友梅先生在《闲居琐记》中,记录了著名作家赵树理先生指着《七杀碑》对他说的话:“……写法上有本事,识字的老百姓爱读,不识字的爱听。学学他们笔下的功夫……”由此可见朱贞木讲故事的水平有多高了。
若要把故事讲得“识字的老百姓爱读”,只有凭语言的功力了。朱贞木接受过私塾和学堂两种正式和非正式的长期教育,其学历在武侠小说作者中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他的青少年时代又是在富庶的浙江绍兴度过的,他肯定接触过当时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新文学书籍以及翻译的西方小说作品。他的武侠小说处女作《铁板铜琵录》遵守中国章回小说的传统,采用对仗的回目,在描绘风景时更是不自觉地经常使用赋体,轻松自如,毫不佶屈聱牙,可见其古典文学素养深厚。自第二部《龙冈豹隐记》开始,包括之后的所有作品,他却都摒弃传统章回,章节名称全部采用“血战”“李紫霄与小虎儿”“金翅鹏拆字起风波”等名词、词组或短句,长短不拘,新鲜灵活。这一革新更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降大部分香港、台湾武侠作家写作的滥觞。他在武侠小说中有时还使用当时流行的新名词如“观念”“计划”“意识”等,然而用得自然爽利,反映出了一些语言跟随时代而来的变化。
严家炎先生在《金庸小说论稿》中说:“在小说语言上,金庸吸取新文学的某些长处,却又力避不少新文学作品语言的‘恶性欧化’之弊。他扎根于本土传统文学中,较多承继了宋元以来传统白话文乃至浅近文言的特点,形成了一个新鲜活泼、干净利索、富有表现力、相当优美而又亲切自然的语言宝库。”这些评价用在朱贞木——金庸的浙江同乡前辈身上,同样十分贴切。
追求自由恋爱是“五四”以来各种文学体裁的共同主题,武侠小说自然没有落后于这股时代潮流。在《蛮窟风云》《罗刹夫人》《飞天神龙》等朱贞木小说中,主要男女人物积极主动地寻找、追求自己的爱情,尤其是女性人物,一反全凭媒妁之言的传统,大胆示爱对方,甚至私奔、野合。朱贞木有时还通过小说人物之口,表达他对于“情”字的解读,可以说,所有这一切都间接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后反封建传统、反道学的社会流行风气。其实,在朱贞木前后期的很多武侠作品中,女性主角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也出现不少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如顾明道《荒江女侠》、王度庐《卧虎藏龙》等,即使在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中,女剑仙、女剑客也扮演了主要角色。只是多数作家虽然突出了女性的自主与独立,突出她们的纵横江湖,但在描写男女爱情上着墨不多、不细致,而在这个方面,朱贞木就显得比较突出。
他把恋爱中男女的哭、笑、逗、闹等言语和肢体动作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而对于堕入情网中男女间的对话,更是绘声绘色,就连男女之间的武功切磋,有时也“写得花枝招展,脉脉含情”,表现了有情男女之间那种若隐若现、欲拒还迎的情致与趣味。有时他则用热辣辣的语言展现女性对于爱的向往,比如《罗刹夫人》中的罗刹夫人,《七杀碑》中的三姑娘、毛红萼,《飞天神龙》中的李三姑等等,这一特点被后起的香港、台湾武侠名家如金庸、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等人继承并发扬光大,同时穷追男主人公的侠女达数人之多,叶洪生先生称之为“数女倒追男”模式。相比之下,以“侠情”特色名传后世的王度庐,笔下恋爱男女的表现反而显得含蓄、收敛和传统。
至于男主人公的表现,除了在房梁上刻下“英雄肝胆,儿女心肠”的杨展,多数没有女性角色那么生动而有活力,《罗刹夫人》中的沐天澜竟然一副小男人的娇样儿,喜欢拜倒在两位罗刹姐姐的石榴裙下,仿佛有些《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某些味道。
说来有趣,被划入蝴蝶鸳鸯派的顾明道笔下没有这样娘娘腔的男主角,王度庐笔下有些优柔寡断的李慕白也仍是男子汉一个,其他如更早的平江不肖生、赵焕亭和同期的白羽、郑证因等人,都不弹此调,因此武侠小说中“娇男型”男主人公大概可以算得上是朱贞木的首创了。
对于爱情的结局,虽然同时期的王度庐偏重悲剧,但朱贞木还是和大多数武侠作家一样,选择了喜剧。大团圆的喜剧结尾对读者的感染力自然不如悲剧来得深刻,但在剧烈变动的时世中,对于经常听说和目睹人间惨事而无能为力的一般读者来说,也多少算得上一点安慰,多少能保留一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多少能暂时得到些许快乐与心情的放松!
小说作者迎合一般读者的需要,本是无可厚非的,而朱贞木这么做,却并不是“为稻梁谋”的需要。1943年9月出版的《369画报》第23卷第1期刊登了《天津武侠小说作家朱贞木》一文,作者毅弘在文中写道:“朱贞木先生并不指着卖文吃饭,他不过是闲着没事,作一点解闷而已,在写武侠小说的作家说,朱贞木先生是一位杰出人才,独树一帜,另辟蹊径,所以将来的成功,殊不可限量。”可见,朱贞木写武侠小说虽是为了解闷和消遣,却也不肯胡乱涂抹,而是要有真正的消遣价值!
他在处女作《铁极钢琵录》的序言中感慨小说的出版有量而乏质,原因则是社会不景气,认真作品没有销路,大家都要有口饭吃,于是就“卑之无甚高论”了。他又写道:“在下这篇东西,本来用语体记述了许多故老传闻,私乘秘记的异闻逸事,借以遣闷罢了。后来因为这许多异闻逸事确系同一时代的掌故,也没有人注意过,而且看见小说界的作品,风起云涌,好像作小说客易到万分,眨眨眼就出了细鲡数万言,不觉眼热心痒起来,重新把它整理一下,变成一篇不长不短、不新不旧的小说,究竟有没有违背时代的潮流,同那个小说界的金科玉律,也只好不去管他,俺行俺素了。”
朱贞木显然十分清楚小说的真正要求是什么,客观环境所限,走消遣的路子罢了。即便如此,他也并不是向壁虚构,胡乱编些故事应付读者,而是有所依据的。他这样认真地选择和使用材料,显然是有成绩的,他的第二部作品《龙冈豹隐记》序言中是这样说的:“前以旧作《虎啸龙吟》说部,灾及枣梨,颇承读者赞许,实深惭汗,且有致函下走:以前书仅只六集,微嫌短促,希望撰述续集为言。……稗官野史,无关宏旨,酒后茶余,聊资消遣。下走亦以撰述说部为消遣。以下走消遣之笔墨,转供读者之消遣,消遣之途不一,消遣之理相同。然真能达到读者消遣目的与否,则须视内容之故事是否新颖,文字之组织是否通畅为衡。以各种说部风起云涌之今日,而欲求一有消遣真价值之作,亦非易易。”
待到数年后的《罗刹夫人》出版时,他对武侠小说创作题材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思考,他在该书附白中指出,武侠小说有两弊,一是过于神奇,流于荒诞不经;一是耽于江湖争斗,一味江湖仇杀。他希望《罗刹夫人》一书可以为读者换换口味。他也的确做到了,该书影响范围之大、时间之长是他根本想不到的。
朱贞木虽然屡屡强调自己写小说只是消遣,但他身处一个战乱频仍的大时代,又从家乡绍兴北迁天津,个人际遇的变化、人生的起伏都会多多少少在作品中有所流露。他的小说题材不少出自明末清初的笔记,为何选择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变乱的时代发生的故事和人物,背后的含义是不言自明的。在《龙冈豹隐记》等书中,轻松和趣味之外,作者自身感受的某种无奈时有体现——身处乱世的人们,无论高人愚氓,何处可以求得安定的生活!
随着1949年1月天津的解放,这种对于时势的困惑与无奈就消失了。朱贞木在这年7月出版的《七杀碑》第二集结尾处写道:“烽烟未戢,南北邮阻,渴盼解放,当再振笔。”“解放”二字表明了他当时的政治态度,也表明了他对于新时代的期盼。于是,在全国解放后,朱贞木主动学习新的文艺理论,尽力掌握新的文艺观点,并尝试运用在新的武侠小说和历史小说创作中。《铁汉》就是他的一次努力:一个侠士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意欲拯救无辜百姓,免遭官军的蹂躏。在《庶人剑》的序言中,朱贞木已经认识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狭隘与局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可贵,他写道:“‘老百姓的剑’是用钢铁一般的意志铸就的,无形的,锋利得无可比喻的,而演出的方式,不是斗鸡式的,是集合大众的意志,运用脑力体力,推动整个社会机构,而与障碍前进的恶势力做斗争的……”
可惜类似这样的努力并没有进一步开花结果,《庶人剑》刚刚写了三集就停刊了,预告的不少新作如《酒侠鲁颠》等似乎都未曾出版。自1951年6月起,所有武侠小说都不准出版。1956年文化部又颁布《严厉查禁反动、淫秽、荒诞图书》的命令,并配发查禁图书目录,朱贞木的所有作品竟都赫然在目。其实,类似朱贞木这样努力学习、尝试运用新文艺观点创作武侠小说的还有还珠楼主、郑证因等武侠作家,他们的所有作品也一样榜上有名,一同被禁。此后三十年间,朱贞木的小说彻底消失,连朱贞木这个人也寂寂无闻至今,新近方才知道他可能于1955年因病去世。他的武侠小说基本写成喜剧结局,可是自己的写作生涯却以近乎悲剧收场,令人唏嘘不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武侠小说又重新出现在图书市场上,而且颇有声势,名家名作纷纷重现江湖,朱贞木的作品也出版了几种。时至今日,如《罗刹夫人》《七杀碑》等几部知名作品也再版过多次,只是因为出版人对于武侠小说仅仅停留在商业层面的认识上,因此版本混乱,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影响了对朱贞木作品的研究。
中国文史出版社不惮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出版《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研究资料,还一个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知名作家的本来面目,可谓功德无量!笔者作为该文库“朱贞木卷”原刊本提供者、编校者,于武侠小说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略有心得,承蒙社方信任,略谈一些关于朱贞木生平及其作品的粗浅看法,谬误不免,聊充序言耳!
顾臻
2016年10月26日于琴雨箫风斋
相关热词搜索:龙冈豹隐记
评论排行
- ·《绝代双骄》录校后记(3)
- ·第四章 疯妇痴情(2)
- ·古龙这个人(2)
- ·第一章 名剑香花(2)
- ·顾雪衣《古龙武侠小说知见录》精装本已上市(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午夜兰花》中的兰花先生是谁?(1)
- ·刀劈温瑞安:细数温瑞安十大罪(1)
- ·古龙《欢乐英雄》剧版来袭,主角都是演技派(1)
- ·阳朔《血煞魔君》PDF 三册全(1)
- ·38年了,举酒一杯,遥祭古龙(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第九九章 良缘巧订(1)
- ·第三十章 收回神剑谱 棋后撞岩亡(1)
- ·第六章 黄金万两 到死可曾在手(1)
- ·延边人民出版社的功与过— 司马翎小说的版本问题(1)
- ·寻找朱贞木(1)
- ·第一章(0)
- ·第一章 居扬河畔(0)
- ·楔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