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古龙
2005-03-06 13:44:00 作者:风行天下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三、侠与人与人性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一直热衷于推崇岳飞、文天祥、史可法这样的民族英雄,而他们性格上的弱点,往往被善意的忽视,甚至有些时候要为之文过饰非(比如岳飞对杨么起义的镇压,是岳飞对义军内部分化而各个击破的结果,但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义军内一些将领的叛变是激于抗击金兵的民族大义的原因)。金庸推出一个为国为家侠之大者的郭靖来,越是专心拨高,越是显得虚假,正如三国中的刘备与水浒中的宋江。武侠小说归根结底,写得应当是人而不是侠,因为侠也是人,这个浅显的道理,许多武侠小说作家硬是写了一辈子也搞不清楚,许多学院派人士评论起武侠小说也往往以人物是否符合侠的标准衡量,所以在看“正宗的武侠小说”时,会让人联想到《金光大道》那样的小说和“样板戏”来,我们喜欢高大全,我们喜欢糊弄自已也喜欢别人糊弄自已,我们不希望自已喜欢的东西有什么缺陷,即使有也会认为“红肿之处,艳若桃李”。
对于郭靖,我一直有几个疑惑,我一直不知道他后来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大侠”,而不是要好好的做一个人。他在《射雕》中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人所做的事情,比如他虽然傻也会产生爱情,为了爱情与亲情的冲突也会矛盾彷徨,这都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的正常心理。但他后来要去参加襄阳保卫战,是为了显示自已的英雄大义呢,还是自然而然的行为。金庸说张无忌不适合作政治家而赵敏可以,其实这句话对郭靖与黄蓉也同样适用。郭靖为了救襄阳而不惜刺杀拖雷,尤令人不寒而栗,也许政治可以扭曲人性的说法原来是正确的?
如果说《射雕》只是塑造郭靖大侠形象的开始,那么《神雕》则是不遗余力。如果一个人起初喜欢一样事情只是激情只是兴趣而有所成就,但这些成就被世人所认可、推崇后,他为了保持这种被推崇的可能,于是起初的激情兴趣便成了功利而使他欲罢不能。数十年的坚守襄阳城的背后,难道没有一点功利在内吗?至于《倚天》中为郭靖所设计的结局——襄阳城破与妻、子共亡,是一种激于大义的勇敢,还是螳臂挡车的愚蠢?如果说这是郭靖对其个人价值的取舍,当然无可非议,但黄蓉呢,郭破虏呢?以《射雕》中黄蓉的性格,她是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即使她为了爱情而与郭靖共亡,但她的儿子呢?在《神雕》中因郭靖要斩郭芙一臂,黄蓉便百般袒护,为何到了最后她会任自已的老公拉上自已和他们的儿子一同完蛋而不吱一声?如果这样可以被认作是侠义,那么程朱理学则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了。
在古龙笔下,绝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人物,因为古龙写的是人性而不是理学。以前对《多情剑客无情剑》是很不以为然的:古龙刻意去体现李寻欢伟大的友情,却使李寻欢被认为是不敢爱不敢恨既拿不起又放不下的懦夫。以前我一直认为,这部书写得最好的是阿飞的成长过程,当然不是阿飞如何专心练武,学成后如何扬眉吐气出人头地,也不是阿飞运用他的智慧与武功,去破了江湖中一个规模庞大的恶势力。古龙写的是一个人在情感上的成长过程,即由朦胧模糊走向成熟的过程。阿飞初入江湖,正是处在青春期中的少年,自我意识强而不稳, 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即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情感世界充满风暴 ,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古龙正是通过他与李寻欢的友情、与林仙儿的爱情一点点的写出阿飞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但现在我的看法也改变了,对李寻欢也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而在一个多月前,我还固执的认为李寻欢是一个失败的人物,但一系列的事件使我处于无可奈何之中,我第一次在这惨痛的过程中折磨着自已也折磨着别人,伤害着自已也伤害别人,也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如果把江湖看作是一个象征,那么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人不在江湖,何尝又能由得自已?李寻欢为了友情而让出爱情,只是古龙赋予这个故事的一种可能,前提当然是李寻欢与林诗音均未婚未嫁时,但如果换了一种可能呢?如果是萧十一郎与沈璧君呢?谁能想见李寻欢的心理,又有谁能经历那样锥心泣血的过程?萧十一郎之于沈璧君是一种事实上的不可能,但李寻欢与林诗音却并非如此,如果李寻欢是一个任情任性的浪子,那么林诗音当然是幸福美满的,受到伤害的只是龙啸云,李寻欢可能也会因此而愧疚不安;但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也是来源于现实,他照样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照样要受着许多无形的束缚。于是李寻欢走出了一条在别人看来是不能理解也可能是错误的路,在伤害着林诗音的同时也更深的伤害着自已,而且这种伤只能深埋于心底任其腐烂死去而不能向人倾诉。
李寻欢的这种做法当然是不值得夸耀也不值得模仿的,但一个人在重大事件前的决定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而所谓的对与错只是用不同的价值尺度所衡量的结果。比如我们坐在一辆客车上,恰巧客车辗死了一个路人,对司机来说,他考虑的是如何善后,这次事故对他个人经济上的影响甚至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乘客来说,他考虑的是对这次行程的影响,是否会因此耽误他的时间;对死者的家属来说,他会遭受失去亲人的悲伤与痛苦,他会考虑如何为死者讨还一个公道;对看客来说,他考虑的是如何记下这个血腥的场面以作为以后的谈资。所以看待一个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但并不能轻易的判定那个是对,那个是错,因为价值取向并不相同。
李寻欢除了古龙的安排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装作不知道龙啸云的心事,若无其事的去娶林诗音,这样林诗音当然会得到幸福,龙啸云也只是在无人处暗弹相思泪而已。但对于一个重友情胜过其他的人来说,这样能否会使他在心安理得呢?他是否会因对不起朋友而自责呢?无论从那个可能出发,李寻欢都会痛苦,这也就注定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娶林诗音,伤害的是龙啸云与自已,不娶林诗音,伤害的是林诗音与自已,所以他注定逃不脱被伤害与痛苦,虽然难得一身好本领,但人生几许失意,偏偏要注定选中了他。
在未去过西部之前,我一直幻想着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当火车掠过兰州后,随着天色渐明,戈壁滩也一点点清晰起来,开始只是零零碎碎的片段,后来便成了无边无际苍黄色的大块整体。横亘在远方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峰。偶尔有一棵绿树,便是凸现在死亡背景上的一点亮色。暮色渐沉,黑色的山峰模糊起来,衬着凄厉的晚霞,正如一个个的坟头。
古龙一定没有去过这些地方,但在《大地飞鹰》中却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我承认我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读懂《大地飞鹰》,因为每读一次就有不同的体会与感受。所以要去评析这部书中的人物与主题,我不但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资格,只是整体上一点朦胧的印象。这个印象就是:生命的亮色在死亡的背景上凸现。我读书不多,除了那些极前卫的先锋派作家外,我几乎没有看到那个作家具有这么大的气势与手笔,竟以死亡作为背景,在无边无际的死亡的窒息中去写人物激扬的个性,不羁的情怀。如果说《天涯、明月、刀》是古龙化蛹为茧,那么《大地飞鹰》就是从茧中抽出的丝。
这部书采用了一个开放型的结构,方伟自始至终并没有一个什么明确的目的,不象楚留香、陆小凤、傅红雪,预先已经有了一个目标,然后为那个目标而努力。事实上方伟并不能够把握自已的命运,他人生的航标是随着环境、他人所变动的。卫天鹏、卜鹰、班察巴那、波娃、阳光、吕三、三十万两黄金、卜鹰的消失、吕三的计划、班察巴那的阴谋,这些人和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他飘流的轨迹,改变着他的人生与命运,方伟随时随地都在求生存,虽然他有自已的原则,但他始终不知道自已将会做什么,等待他的又是什么。所以说方伟也只是一个人,一个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的俗人,但他并不是什么“侠”。处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要想生存,就要有生存的途径,也可能我们赖以生存的方式并不是我们所喜欢的,甚而是厌恶的,但为了生存,也只能如此。而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日三餐还是生儿育女养家糊口?是为了自已的快乐,还是让别人快乐甚至羡慕?如果说我们的存在有一个目的的话,那么谁能说出那个目的是什么?也许茫然的活着也是一种目的?我们今天在这座城市里,明天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又要向何处去?何时生,何时死又岂是我们所能左右得了的?除了随遇而安,除了做些我们喜欢做想去做又恰好能做到的事情外,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这并不是消极,这只是人在现实中的一种无可奈何。我很喜欢网上朋友们的一句话:命运就象是一场强奸,如果反抗不了,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吧。如果不闭上眼睛而是睁开的话还有一点原则的话就更好了。
这些时间我一直在读余华的《活着》,徐富贵好象更顺从于命运的安排,每一个变故都是他所意想不到却又合乎情理的,在这样情况下的徐富贵只能是风中的草浪尖的木头,正如余华所说,是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方伟岂非也正是如此?方伟活着也只是为活着而活着,只不过他有自已的生存原则罢了,他向来没有想过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因为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常人而已,并不是什么大英雄。以武侠小说这种形式来表现,固然有它的弊端,但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作家可以很轻易的赋予主人公苦难的经历,让他在生与死的尖锐对立中来刻画出人性来。至于方伟对人生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古龙不是用一句两句旁白式的哲理性语言,更不是象某些人在后记或前言中标榜出来,我认为只那么一句话就够了“你不能死,我也不能死,我们连老婆也没娶到,怎么能死?”(见第一章食尸鹰)
除了这些,我真的还没有能从这部书里发掘出什么来,可能是与天资与能力有关吧,至于它的故事情节,多少与古龙以前的小说有重复的地方,明显不过的是吕三与《陆小凤》中的玉罗刹,但情节是为人物为主题服务的,前面我已经说过,同一个事情,在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来,也是完全不同的。关于它的语言,应当是古龙的一个颠峰,但这不是本篇所讨论的,以后再说。
古龙与其他武侠小说作家最大的不同,便是他写的不是神,不是魔头,也不是侠。而是人,这个人,也不是古代的人,而是在我们身边的人,可能是我,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而这个共存于人类不分时间与空间的人性,永远有它的永恒性,无论时间与空间怎么变化,最基本的人性是不会消失的,所以古龙的小说也不会消失。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一直热衷于推崇岳飞、文天祥、史可法这样的民族英雄,而他们性格上的弱点,往往被善意的忽视,甚至有些时候要为之文过饰非(比如岳飞对杨么起义的镇压,是岳飞对义军内部分化而各个击破的结果,但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义军内一些将领的叛变是激于抗击金兵的民族大义的原因)。金庸推出一个为国为家侠之大者的郭靖来,越是专心拨高,越是显得虚假,正如三国中的刘备与水浒中的宋江。武侠小说归根结底,写得应当是人而不是侠,因为侠也是人,这个浅显的道理,许多武侠小说作家硬是写了一辈子也搞不清楚,许多学院派人士评论起武侠小说也往往以人物是否符合侠的标准衡量,所以在看“正宗的武侠小说”时,会让人联想到《金光大道》那样的小说和“样板戏”来,我们喜欢高大全,我们喜欢糊弄自已也喜欢别人糊弄自已,我们不希望自已喜欢的东西有什么缺陷,即使有也会认为“红肿之处,艳若桃李”。
对于郭靖,我一直有几个疑惑,我一直不知道他后来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大侠”,而不是要好好的做一个人。他在《射雕》中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人所做的事情,比如他虽然傻也会产生爱情,为了爱情与亲情的冲突也会矛盾彷徨,这都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的正常心理。但他后来要去参加襄阳保卫战,是为了显示自已的英雄大义呢,还是自然而然的行为。金庸说张无忌不适合作政治家而赵敏可以,其实这句话对郭靖与黄蓉也同样适用。郭靖为了救襄阳而不惜刺杀拖雷,尤令人不寒而栗,也许政治可以扭曲人性的说法原来是正确的?
如果说《射雕》只是塑造郭靖大侠形象的开始,那么《神雕》则是不遗余力。如果一个人起初喜欢一样事情只是激情只是兴趣而有所成就,但这些成就被世人所认可、推崇后,他为了保持这种被推崇的可能,于是起初的激情兴趣便成了功利而使他欲罢不能。数十年的坚守襄阳城的背后,难道没有一点功利在内吗?至于《倚天》中为郭靖所设计的结局——襄阳城破与妻、子共亡,是一种激于大义的勇敢,还是螳臂挡车的愚蠢?如果说这是郭靖对其个人价值的取舍,当然无可非议,但黄蓉呢,郭破虏呢?以《射雕》中黄蓉的性格,她是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即使她为了爱情而与郭靖共亡,但她的儿子呢?在《神雕》中因郭靖要斩郭芙一臂,黄蓉便百般袒护,为何到了最后她会任自已的老公拉上自已和他们的儿子一同完蛋而不吱一声?如果这样可以被认作是侠义,那么程朱理学则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了。
在古龙笔下,绝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人物,因为古龙写的是人性而不是理学。以前对《多情剑客无情剑》是很不以为然的:古龙刻意去体现李寻欢伟大的友情,却使李寻欢被认为是不敢爱不敢恨既拿不起又放不下的懦夫。以前我一直认为,这部书写得最好的是阿飞的成长过程,当然不是阿飞如何专心练武,学成后如何扬眉吐气出人头地,也不是阿飞运用他的智慧与武功,去破了江湖中一个规模庞大的恶势力。古龙写的是一个人在情感上的成长过程,即由朦胧模糊走向成熟的过程。阿飞初入江湖,正是处在青春期中的少年,自我意识强而不稳, 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即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情感世界充满风暴 ,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古龙正是通过他与李寻欢的友情、与林仙儿的爱情一点点的写出阿飞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但现在我的看法也改变了,对李寻欢也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而在一个多月前,我还固执的认为李寻欢是一个失败的人物,但一系列的事件使我处于无可奈何之中,我第一次在这惨痛的过程中折磨着自已也折磨着别人,伤害着自已也伤害别人,也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如果把江湖看作是一个象征,那么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人不在江湖,何尝又能由得自已?李寻欢为了友情而让出爱情,只是古龙赋予这个故事的一种可能,前提当然是李寻欢与林诗音均未婚未嫁时,但如果换了一种可能呢?如果是萧十一郎与沈璧君呢?谁能想见李寻欢的心理,又有谁能经历那样锥心泣血的过程?萧十一郎之于沈璧君是一种事实上的不可能,但李寻欢与林诗音却并非如此,如果李寻欢是一个任情任性的浪子,那么林诗音当然是幸福美满的,受到伤害的只是龙啸云,李寻欢可能也会因此而愧疚不安;但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也是来源于现实,他照样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照样要受着许多无形的束缚。于是李寻欢走出了一条在别人看来是不能理解也可能是错误的路,在伤害着林诗音的同时也更深的伤害着自已,而且这种伤只能深埋于心底任其腐烂死去而不能向人倾诉。
李寻欢的这种做法当然是不值得夸耀也不值得模仿的,但一个人在重大事件前的决定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而所谓的对与错只是用不同的价值尺度所衡量的结果。比如我们坐在一辆客车上,恰巧客车辗死了一个路人,对司机来说,他考虑的是如何善后,这次事故对他个人经济上的影响甚至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乘客来说,他考虑的是对这次行程的影响,是否会因此耽误他的时间;对死者的家属来说,他会遭受失去亲人的悲伤与痛苦,他会考虑如何为死者讨还一个公道;对看客来说,他考虑的是如何记下这个血腥的场面以作为以后的谈资。所以看待一个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但并不能轻易的判定那个是对,那个是错,因为价值取向并不相同。
李寻欢除了古龙的安排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装作不知道龙啸云的心事,若无其事的去娶林诗音,这样林诗音当然会得到幸福,龙啸云也只是在无人处暗弹相思泪而已。但对于一个重友情胜过其他的人来说,这样能否会使他在心安理得呢?他是否会因对不起朋友而自责呢?无论从那个可能出发,李寻欢都会痛苦,这也就注定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娶林诗音,伤害的是龙啸云与自已,不娶林诗音,伤害的是林诗音与自已,所以他注定逃不脱被伤害与痛苦,虽然难得一身好本领,但人生几许失意,偏偏要注定选中了他。
在未去过西部之前,我一直幻想着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当火车掠过兰州后,随着天色渐明,戈壁滩也一点点清晰起来,开始只是零零碎碎的片段,后来便成了无边无际苍黄色的大块整体。横亘在远方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峰。偶尔有一棵绿树,便是凸现在死亡背景上的一点亮色。暮色渐沉,黑色的山峰模糊起来,衬着凄厉的晚霞,正如一个个的坟头。
古龙一定没有去过这些地方,但在《大地飞鹰》中却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我承认我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读懂《大地飞鹰》,因为每读一次就有不同的体会与感受。所以要去评析这部书中的人物与主题,我不但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资格,只是整体上一点朦胧的印象。这个印象就是:生命的亮色在死亡的背景上凸现。我读书不多,除了那些极前卫的先锋派作家外,我几乎没有看到那个作家具有这么大的气势与手笔,竟以死亡作为背景,在无边无际的死亡的窒息中去写人物激扬的个性,不羁的情怀。如果说《天涯、明月、刀》是古龙化蛹为茧,那么《大地飞鹰》就是从茧中抽出的丝。
这部书采用了一个开放型的结构,方伟自始至终并没有一个什么明确的目的,不象楚留香、陆小凤、傅红雪,预先已经有了一个目标,然后为那个目标而努力。事实上方伟并不能够把握自已的命运,他人生的航标是随着环境、他人所变动的。卫天鹏、卜鹰、班察巴那、波娃、阳光、吕三、三十万两黄金、卜鹰的消失、吕三的计划、班察巴那的阴谋,这些人和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他飘流的轨迹,改变着他的人生与命运,方伟随时随地都在求生存,虽然他有自已的原则,但他始终不知道自已将会做什么,等待他的又是什么。所以说方伟也只是一个人,一个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的俗人,但他并不是什么“侠”。处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要想生存,就要有生存的途径,也可能我们赖以生存的方式并不是我们所喜欢的,甚而是厌恶的,但为了生存,也只能如此。而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日三餐还是生儿育女养家糊口?是为了自已的快乐,还是让别人快乐甚至羡慕?如果说我们的存在有一个目的的话,那么谁能说出那个目的是什么?也许茫然的活着也是一种目的?我们今天在这座城市里,明天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又要向何处去?何时生,何时死又岂是我们所能左右得了的?除了随遇而安,除了做些我们喜欢做想去做又恰好能做到的事情外,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这并不是消极,这只是人在现实中的一种无可奈何。我很喜欢网上朋友们的一句话:命运就象是一场强奸,如果反抗不了,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吧。如果不闭上眼睛而是睁开的话还有一点原则的话就更好了。
这些时间我一直在读余华的《活着》,徐富贵好象更顺从于命运的安排,每一个变故都是他所意想不到却又合乎情理的,在这样情况下的徐富贵只能是风中的草浪尖的木头,正如余华所说,是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方伟岂非也正是如此?方伟活着也只是为活着而活着,只不过他有自已的生存原则罢了,他向来没有想过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因为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常人而已,并不是什么大英雄。以武侠小说这种形式来表现,固然有它的弊端,但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作家可以很轻易的赋予主人公苦难的经历,让他在生与死的尖锐对立中来刻画出人性来。至于方伟对人生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古龙不是用一句两句旁白式的哲理性语言,更不是象某些人在后记或前言中标榜出来,我认为只那么一句话就够了“你不能死,我也不能死,我们连老婆也没娶到,怎么能死?”(见第一章食尸鹰)
除了这些,我真的还没有能从这部书里发掘出什么来,可能是与天资与能力有关吧,至于它的故事情节,多少与古龙以前的小说有重复的地方,明显不过的是吕三与《陆小凤》中的玉罗刹,但情节是为人物为主题服务的,前面我已经说过,同一个事情,在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来,也是完全不同的。关于它的语言,应当是古龙的一个颠峰,但这不是本篇所讨论的,以后再说。
古龙与其他武侠小说作家最大的不同,便是他写的不是神,不是魔头,也不是侠。而是人,这个人,也不是古代的人,而是在我们身边的人,可能是我,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而这个共存于人类不分时间与空间的人性,永远有它的永恒性,无论时间与空间怎么变化,最基本的人性是不会消失的,所以古龙的小说也不会消失。
评论排行
- ·《绝代双骄》录校后记(3)
- ·第四章 疯妇痴情(2)
- ·古龙这个人(2)
- ·第一章 名剑香花(2)
- ·顾雪衣《古龙武侠小说知见录》精装本已上市(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午夜兰花》中的兰花先生是谁?(1)
- ·刀劈温瑞安:细数温瑞安十大罪(1)
- ·古龙《欢乐英雄》剧版来袭,主角都是演技派(1)
- ·阳朔《血煞魔君》PDF 三册全(1)
- ·38年了,举酒一杯,遥祭古龙(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第九九章 良缘巧订(1)
- ·第三十章 收回神剑谱 棋后撞岩亡(1)
- ·第六章 黄金万两 到死可曾在手(1)
- ·延边人民出版社的功与过— 司马翎小说的版...(1)
- ·寻找朱贞木(1)
- ·“武侠书库”查缺补漏计划进入攻艰阶段,恳...(1)
- ·第一章(0)
- ·第一章 居扬河畔(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