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转变
2024-09-01 20:24:02 作者:隆庆一郎 译者:姜涛 来源:隆庆一郎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柳生现在是伊贺最大的敌人,而正就现在竟然向敌人的首领真心地请教,太愚蠢了。这样做等于是告诉敌人,自己毫无主见。
宗矩一愣,看了一眼正就之后,他马上摆出一副不容置疑的架式说道:“把信给我看看。”
正就此时又犯了一个错误。再怎么说,这封信上也有家康公的朱印和画押,而且,信中有明确的指示,不能把信的内容告之幕府内阁的任何人。可是正就却轻易地把信交给了宗矩。
宗矩在心里越发瞧不起正就了。他接过信瞥了一眼,出其不意地揣进了怀里。
“必须把这封信呈给权大纳言大人。我暂时保管一下。”说完,宗矩丢下惊慌失措的正就,扬长而去。
宗矩离开之后,正就才觉得事情有些不妙。那封信有可能真的出自于家康公,可自己却如此轻易地交给了别人。如果信是真的,家康公肯定会大发雷霆。弄不好,不但家族的地位不保,自己也会落个切腹自尽的下场。
正就慌忙赶进城去拜见秀忠。必须要取回那封信,这件事关系到伊贺一族的荣辱存亡。
正就如坐针毡地等了很长时间,才好不容易见到了秀忠。一见面,秀忠就交给他一份那封信的抄件。
“按照信中的命令去做。原件我留下了。”正就没能取回原件,就被强行送了出去。离城之后的正就,在任何人的眼里,都已经只是一具失魂落魄的行尸走肉了。
第二天,正月九日清晨。家康公一行悄悄离开了江户城。车舆的周围,布满了手持长枪铁铳的十名女侍卫和五十名伊贺忍者。前后方都是德川家的心腹武士,整个队伍戒备森严。但是,车舆中并没有人。
这些日子里,秀忠一直夜不能眠。因为他无法判断,二郎三郎下一步会怎么走。
至少,眼前的局面暂时还没有到崩溃的地步。二郎三郎肯定尚未把那封保证书交给秀康、忠吉两兄弟,或者各地的大名。因为这些人既没有来兴师问罪的迹象,也没有送来责问的书信。
据说保证书已经被交给了后阳成天皇,但朝廷方面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始终保持着沉默。除了相关人等,在日本还有一个人知道家康是由人假扮的,这一点就已经足以令秀忠胆寒,更何况,这个人偏偏还是天皇。秀忠真的一筹莫展了。虽然在武力方面构不成任何威胁,但天皇在精神上,足以对秀忠形成莫大的震慑。
“我要把天皇换掉。”秀忠只不过说了这么一句话,弥八郎就立刻回了自己的领地,走前甚至连招呼都没打,由此不难想象天皇在精神上的权威有多大。对天子不敬,在这个国家里,大概会招致所有阶层的敌视。秀忠现在不得不哀叹,二郎三郎准确地找到了事情的关键。这已经不是一个卑贱的影武者所能拥有的智慧了。他背后的军师到底是谁呢?再看看这次的失踪事件,只能用精彩来形容。秀忠所有的计策和准备都落了空,他此时就有如一名剑客,发出自以为必胜的一击,却被对手轻松地避开,自己陷入了一种不知所措的窘境。这时只要对手愿意,立刻就可以让他身首异处。
最可恨的是,对手并没有下手,而只是站在一旁,用嘲讽的目光冷冷地看着自己。秀忠甚至搞不清,二郎三郎现在到底在哪里。如果不等那支正在东海道上慢慢行进的队伍,在四十天以后抵达伏见,谁也不会知道二郎三郎的行踪。不知道对手在哪里,自己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走下一步。
但是,那封保证书现在还没有被交给任何人,说明二郎三郎还没有放弃要当大御所的想法,秀忠现在也认为这个办法可行。二郎三郎又赢了。
在二郎三郎失踪的这些日子里,秀忠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地位是如何的不稳固。自己以前过于自信了,-直认为自己的位置稳如磐石,但实际这块石头上已经有了许多裂缝,随时都可能崩塌。
如果二郎三郎继续失踪一个月,秀忠恐怕会陷入斗争的漩涡,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德川家也会四分五裂,日本将重回战国时代。在残酷的斗争中,秀忠这种人根本就无法存活。
“你一个人不可能撑住局面。要有自知之明。”
二郎三郎仿佛正在这样对秀忠说。通过这次失踪,他已经让秀忠充分地认识到了,作为“大御所”的家康,是何等的重要。
空无一人的车舆行进在东海道上,这四十天对秀忠来说,将是一段难以忍受的折磨。二郎三郎当然也清楚这一点,才特意制定了这个行程。除此以外,应该不会有其他的理由了。秀忠好像看见二郎三郎正面带嘲笑地看着自己。
秀忠觉得自己就要崩溃了。可现在即便派人快马赶往伏见探察情况,也肯定会吃闭门羹。还有一个问题必须尽快处理,那就是如何应付本多忠胜。
险些被暗杀的本多忠胜,现在正暴跳如雷。忠胜很清楚,在这世上有可能来杀自己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二郎三郎,一个是秀忠。两人要杀自己的理由都一样,因为自己知道现在的家康是由二郎三郎假扮的。但二郎三郎曾不顾忠胜再三的拒绝,逼迫忠胜建造了防范忍者的设施。如果是二郎三郎派来的刺客,肯定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设施而落入陷阱。如此说来,刺客必定是秀忠派来的。但秀忠为什么一定要杀死自已呢?忠胜并不清楚二郎三郎和秀忠此前的暗斗,所以他猜不出理由。
秀忠认为,忠胜必定会气势汹汹地率兵直逼江户,说不定已经离开桑名了。如何对忠胜解释呢?试图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忠胜此人不但勇猛无敌,而且素有智计。像秀忠这样的毛头小子,远不是他的对手。要么对他如实说出真相,要么就在城中将其杀死。但不论找什么样的借口,都不足以成为杀死忠胜这种功臣的理由。如果那样做,秀忠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二郎三郎也不会浪费这个机会,秀忠就任第二代将军的时间肯定会被无限期地推迟。
秀忠现在只能请回本多弥八郎。如果有可能,秀忠想亲自去相州玉绳见本多弥八郎。但身为负责镇守江户的世子,擅离职守是不可能的。派使者去吧,身边却挑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因为没有人知道真相,知道真相的只有柳生宗矩一人,但弥八郎很讨厌宗矩,因为弥八郎知道他负责的都是见不得光的工作。秀忠尽管很清楚这一点,但眼下实在找不出别人了,只能让宗矩去一趟。秀忠给宗矩下了两条命令。
“去见弥八郎时,不得携带任何武器,短刀也不行。而且只能一个人前去,不得带部下。”
宗矩也明白秀忠的意图,自己不能被怀疑是刺客。宗矩单身匹马去了玉绳。如果弥八郎动了杀念,那么不管宗矩的剑法如何了得,恐怕也无法生还。
弥八郎好像已经料到宗矩会来,他很快就见了宗矩。听了情况之后,弥八郎说道:“把给伊贺忍者的日程让我看一看。”
宗矩把二郎三郎给服部正就的信,交给了弥八郎。弥八郎看了很长时间,冷不丁地问了一句。
“今天是三十日吧?”
“是。”
“快了。”
宗矩不知所云:“您说快了是什么意思?”
“家康公快要现身了。”
宗矩有些难以置信,他以为二郎三郎早已安全地回到了伏见。
“你想错了,看看这份时间表,对外称病在骏府从十一日停留至二月四日,就算是为了拖延时间,也未免太长了。家康公应该是准备在这里和队伍汇合。”
宗矩一片茫然。
“那,他一直待在什么地方?”
“应该是骏府吧。不过,肯定没有公开露面。”弥八郎不容置疑地说道,
“这段时间,家康公肯定是在骏府附近考察地形,他大概是想建一座新城,所以正在琢磨,该如何改变城市现在的布局。”
弥八郎并没有告诉宗矩,骏府是二郎三郎的家乡。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在那里躲上个十天半个月,对二郎三郎来说易如反掌,之所以要在这里停留二十五天,除了弥八郎说的原因以外,很难再有其他的解释。
二郎三郎就是为了造成这种假象,才做了这份行程。实际上,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箱根山,每日里泡着温泉,调养着身体,剩下的事就是和岛左近、小太郎和风斋商量今后的安排以及建设骏府的方案。但二郎三郎在箱根这件事,绝对不能让弥八郎或秀忠知道,否则他们会联想起风魔,设法让他们以为自己待在了骏府,是比较合情合理的。没做任何怀疑,弥八郎就落进了二郎三郎的圈套,像他这么老谋深算的人,竟然也没有产生任何警觉。
“家康公现身之后……”弥八郎用锐利的目光紧盯着宗矩,“你们不要蠢到试图要去刺杀他。现在的家康公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如果你们对他下手,德川家会就此分裂,日本也将回到战国时代,秀忠公也会丢掉性命,别忘了这一点。”
宗矩默不做声,他发现秀忠也有考虑欠周详的一面。秀忠从外表上来看,仿佛城府很深,算无遗策,但实际上他的心里充满了嗔怨和仇恨。而每当这些嗔怨和仇恨爆发出来的时候,他总是无法冷静地思考和判断,经常会做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幼稚又很过激的危险行动。暗杀本多忠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既然二郎三郎还活着,那么就找不出比这更没有意义的暗杀了。宗矩现在甚至认为,这次暗杀失败了,反而不是一件坏事。但现在必须想办法平息本多忠胜的怒火,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这位既是忠胜的亲戚,又熟知其性格的弥八郎。宗矩把刺杀本多忠胜失败的事情告诉了弥八郎。弥八郎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们这些人长没长脑子,难道不会考虑一下后果吗?”弥八郎喊道。暗杀忠胜的消息,立刻就会传到二郎三郎的耳朵里,他肯定要比忠胜本人还要愤怒。因为是本多忠胜把二郎三郎推荐给家康做影武者的,而且也是因为忠胜,二郎三郎才能假扮家康。二郎三郎尽管不一定领情,但不管怎么说,忠胜也还是他的恩人。
“立刻去骏府。”弥八郎火急火燎地站起身来。
本多弥八郎快马驰向骏府。弥八郎不是武人,骑着快马急行,几乎已经超过了他老迈身躯所能忍受的极限,但无论如何也要尽早见到二郎三郎。弥八郎清楚本多忠胜是一位杀伐果断的武将,他的手下是德川家最强的一支精兵,他本人也熟知兵法,久经沙场。秀忠和柳生宗矩竟然无知地认为,可以很轻易地暗杀忠胜,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况且,他们竟然没有做任何失败后的准备。所谓的战术就是要预想到最坏的情况,并预先做好各种准备。秀忠和宗矩就是忘记了这条基本准则。也就是说,这两个人,根本就不是战士,最多也就是浅薄的阴谋家,而且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战争。
弥八郎凭直觉认为,能够平息本多忠胜怒火的只有二郎三郎,就连自己也不行。不管对德川家如何的忠诚,自己在忠胜眼里不过只是一个文官。自古以来,武将对文官的态度就是轻蔑和猜忌,两者生来就不是一种人,所以不管弥八郎怎样费尽口舌肯定都无法劝阻本多忠胜。
况且秀忠完全不占理,这次暗杀行动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不可饶恕的暴行。在秀忠的内心充满了私欲,这种人完全不值得同情。能够平息忠胜心头怒火的,只能是一种哀其不争的宽大胸怀,是一种对又蠢又任性的无赖,表现出的一种悲悯的态度。
“那小子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无赖,算了别理他了。”想要劝解忠胜只能这样说,而能够这样说的,也只有二郎三郎。
本多忠胜虽然没有对别人说过,但他对二郎三郎在关原之战时所表现出来的统帅才能,还是很赞赏的。那时,二郎三郎无视忠胜的指令,按照自己的想法指挥了战斗,结果非常精彩地赢得了全面的胜利。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的指挥酷似家康,仿佛就是家康附体。而且,忠胜最清楚,二郎三郎其实并不愿意扮演家康。如果不是在忠胜的强制下被逼无奈,二郎三郎肯定不会接受这样一件苦差。所以,如果二郎三郎来劝解,忠胜想必也能够接受。因为二郎三郎曾数次遭到暗杀,忠胜自己也遭遇一次,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弥八郎必须在本多忠胜到达骏府之前,就把这件事告诉二郎三郎,并恳求他去劝慰忠胜。对德川家的忠诚,令弥八郎不顾老迈的身躯,纵马急驰。
一切正如弥八郎所料,二郎三郎在二月一日的早晨,突然出现在骏府。二郎三郎一身行猎的装束,随行的有甲斐的六郎以及阿福等八名女忍者,他们也都同样一身行猎的装束。
骏府城主内藤信成去迎接了二郎三郎,现在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信成也曾接到过二郎三郎的亲笔密信,密信的内容是,一月底,家康在回伏见的途中,会在骏府城休整。其间,家康将发布几封朱印文书,这几封文书都已附在密信当中。因为家康会对外称病,所以内藤信成须代替家康发出这些朱印文书。文书的内容都是对一些武士的封赏。
具体如下:
一月十三日,大草久长荣:二百石。
同日,栗生荣先:三百石。
同日,三上太郎:一千石。
同日,山下正兼:二百石。
一月十五日,安藤直次:两千零三十石。
同日,永井直胜:四千零五十五石六斗。
以上的这些武士都在骏府城中领到了朱印文书。因为家康公尚在病中,所以文书由内藤信成代为颁发。众人感激涕零之余,不免向信成询问起了殿下的病情。因为密信中并没有明示,所以信成不知该如何回答。
“那个,那个,就是那什么……”信成的本意是想含混过去,但众人却误以为家康得的是难以启齿的病症,也就是淋病。
大家会心地一笑,“哦,是那个呀,殿下真是老当益壮啊。”
信成大感尴尬但却已迟了,这件事被迅速地传播了出去。因此在德川家的正式史书《德川实纪》中的《东照宫御实纪》卷十中,也记载到“殿下得了淋病……”
六十四岁的家康得了淋病,这个珍稀的记载,其实就是这样诞生的。据说,二郎三郎听信成满头大汗地解释并谢罪之后,拍着腿大笑不止。
本多弥八郎人困马乏地赶到骏府城的时候,正是这一天的下午。他马上晋见了二郎三郎,屏退左右之后,弥八郎向二郎三郎讲述了秀忠暗杀本多忠胜未遂一事。
“你还想让我把将军大位传给这个蠢货吗?”
当这样一个蠢货手中握有巨大权力的时候,谁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
弥八郎为平服二郎三郎的怒气,着实费了一番口舌,因为二郎三郎说的都是实情。但不管怎么说,两人还是在阻止本多忠胜去江户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
甲斐的六郎奉二郎三郎之命,借助风魔之力查清了本多忠胜的动态。他率军已经就要抵达冈崎了。弥八郎主动要求由自己手持二郎三郎的亲笔书信,前去会见本多忠胜,弥八郎判断,如果自己不亲自走一趟,本多忠胜很可能会无视二郎三郎的书信,继续率军急奔江户。
本多忠胜借探望家康公的病情为由,于二月三日率军进了骏府城。
二郎三郎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向忠胜讲述了到今日为止的事情经过。
当然,他略去了有关风魔和岛左近的事情,主要说的是秀忠的种种行为和自己的对策。
本多忠胜十分震惊,他完全没有想到,二郎三郎竟然遭遇了如此之多的艰险。只从表面上看,谁也想不到在江户幕府中,曾发生过如此激烈的内斗。
“盆栽大名”计划已经完成,二郎三郎也顺利就任了征夷大将军。只要秀忠再继任为将军,当初在关原战后所做的计划也就全部完成了。
二郎三郎能活到今天实在不容易,忠胜感慨道。了解了一些细节之后他发现,如果换作自己,恐怕很难应付那些困局。眼前这个影武者竟然——从容化解,就算是有弥八郎的大力支持,能做到这种程度,也实在是侥幸。忠胜并不知道岛左近和风魔的存在,所以他很自然地认为,二郎三郎背后的高人就是弥八郎,而二郎三郎也希望忠胜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不管怎么说,忠胜的怒火平息了。和发生在二郎三郎身上的事情相比,一起暗杀未遂实在不值得一提。而且,忠胜能够躲过暗杀,还是因为二郎三郎强迫他在城中增加了防范忍者的设施。
怒火平息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担忧。忠胜很怀疑,秀忠到底有没有统率德川家以及各路诸侯的能力。忠胜和二郎三郎还有弥八郎,就这个问题整整讨论了一整天,但没有得出任何结论。当然了,如果能如此轻易地得出结论,二郎三郎或者弥八郎肯定早已付诸行动了。
很明显,不让秀忠继任第二代将军是理想的办法。但时至今日,已经不可能这样做了。因为这样做必然会引起内战。如果是一场单纯的父子相争,局面倒也还能收拾。但现在事情最初的起因是家康的死,一旦开战,德川全军肯定都会得知真相,即便二郎三郎不说,秀忠也肯定会说出来。到那时,德川家甚至整个天下会何去何从,谁也无法预测。对忠胜和弥八郎来说,没有什么事比德川家的未来更重要,无论如何,他们也不愿看到德川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最终经过反复斟酌,二郎三郎提议的大御所政治,依然是最妥善、最能够有效地抑制秀忠的方案。通过这次的事件,秀忠已经受到了足够的惩罚。据柳生宗矩所言,这二十多天里,他已经瘦了一圈。现在的秀忠,不管在表面上做出什么样的姿态,在内心里也必定已经彻底地认可了大御所制度。弥八郎相信,只要自已回到江户后再一次提出建议,秀忠肯定会接受大御所制度。
忠胜和二郎三郎都接受了弥八郎的提议。因为二人对今后事态的发展,都和弥八郎持有同样的看法。三人又一起检查了九名刺客的首级。为了防止腐烂,首级已经用盐腌制过了。二郎三郎和弥八郎仔细地逐一辨认了一番,
两人都认出其中的一个首级,是柳生新阴流一位有名的高手,也是柳生道场的一名教头。如果在江户出示这个首级,大名、家臣、武士们当中,肯定会有很多人认识他。这个首级就可以证明柳生一族是一个刺客组织。因此柳生宗矩甚至秀忠,都会不择手段地希望夺回这个首级,为此,他们肯定会不惜在江户城中杀死本多忠胜。
忠胜有些后怕,因为他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层。不管忠胜多么勇猛,如果被困在江户城里,也必然无法幸免。他其实只差一步就要踏入死亡的陷阱了。
本多弥八郎带着九个首级回了江户,二郎三郎也于二月五日离开骏府城,回了伏见。本多忠胜一直陪伴他到了名古屋。忠胜的心里充满了感慨,要说关原之战之后德川家最大的功臣,应该就是二郎三郎了。
忠胜想起了关原之战刚刚结束时,为决定德川家的命运,在大津城开会时的情景。自己和弥八郎信不过稚嫩的秀忠,只有榊原康政力保秀忠,而井伊直政则推荐了忠吉。结果自己和弥八郎的意见被采纳,隐瞒了家康的死讯,并由二郎三郎假冒。现在看起来,当时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但之所以这个决定现在看上去是正确的,是因为二郎三郎付出了呕心沥血的努力,即便他的动机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活下去,但在结果上却维护了德川家的霸主地位。
相比之下,自己这些人又做了什么呢?井伊直政已经死了,可以放在一边不说。但自己和榊原康政这五年来,一直躲在封地里,没有参与中央政治。尽管这是缘于秀忠的诡计,但也反映出了自己这些人的消极态度。“自己已经老了,世道已经变了”,应该把这些念头统统甩在一边,坚决果断地进行反击。如果当初那样做了,秀忠在行事时也必然会收敛些,类似这次的连环暗杀之类的事件,无疑也可以减少或避免。反省一下之后才发现,自己这些人尽管弥八郎一直在努力地保护着二郎三郎,但如果没有二郎三郎的临机应变,现在也不可能有这种局面。就像这次逃出江户,弥八郎就没有提供任何帮助,如果二郎三郎的野武士流的妙计没有奏效,现在肯定已经天下大乱了。如果出现了那样的局面,自己和榊原康政所掌握的军队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因为那时的战争,必然是德川家兄弟间的内战。不想还好,忠胜越想越觉得后怕。
“此人的器量实在非同小可。”
忠胜一边骑着马和二郎三郎的坐驾齐头并进,一边看了一眼坐驾中的二郎三郎。在二郎三郎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忧虑和不安。因为两人刚才一直在说话,所以坐驾的门是开着的。这时,二郎三郎竟然流着口水睡着了。
“身经百战的野武士,真让人佩服。”出自名门的忠胜一直看不起野武士,但他现在觉得应该改变一下这种态度了。
“为了德川家,你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
忠胜弯下腰,拉上了坐驾的门。
秀忠向弥八郎承诺,同意二郎三郎就任大御所,并驻驾骏府。但有一个交换条件——在秀忠就任征夷大将军后,才能对外公布此事。弥八郎听罢,摇了摇头。如果在平时,这个条件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和平时不一样,秀忠刚刚暗杀二郎三郎失败,如果二郎三郎愿意,秀忠肯定已经被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了,这种时候,秀忠还有资格提交换条件吗?
但秀忠非常执着,不肯放弃这个交换条件。他说话时青筋暴跳,让因经过一个月的恐惧而变得消瘦的面容,显的更加恐怖。这是一种偏执。弥八郎很清楚,人被逼入绝境之后,经常会表现出这种症状,其实就是一种神志失衡。这种人很危险,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理智,无法对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弥八郎从浑身颤抖的秀忠的身上,嗅出了危险的味道。凭直觉弥八郎认为,现在不能再刺激他了。于是弥八郎对秀忠说了句:“试试看吧。”就又离开江户,追二郎三郎去了。
刚出大手门,弥八郎就听见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回头一看,追上来的是和自己同样担任关东总奉行的青山忠成。弥八郎停下脚步,脸色苍白的忠成气喘吁吁地说道:“本、本多大人,你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了?”弥八郎询问道。忠成说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秀忠已经在秘密地调动军队,也就是说,他为了准备开战,已经向江户集结了大量的军队,其中包括德川家的嫡系部队、三河地区的旧系大名,还有若干和秀忠过从甚密的外样大名,据说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而且秀忠已经命令东海道各驿站组织十万人所需的补给,其攻击目标很有可能就是京都方向。
突然接到命令的嫡系部队和大名们措手不及,紧急开始了整兵备战。江户现在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大家却不知道敌人是谁,只是推测既然是向京都方向出兵,那么敌人十有八九是大坂城的秀赖。
弥八郎惊呆了,只有他才知道敌人究竟是谁,肯定是二郎三郎。秀忠这次看来不像是开玩笑,如果交换条件没有被接受,他会毫不犹豫地杀掉二郎三郎。
但是讨伐二郎三郎用不着出动十万大军。秀忠之所以要做好这样的准备,必然是为了应对之后将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这十万大军应该是用来应对已经从二郎三郎分发的信笺中得知了真相,以秀康、忠吉兄弟为首的各地大名的攻击(如果杀死二郎三郎肯定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不仅如此,如果秀忠率军进入了京都,说不定他会软禁天皇,挟天子以令诸侯。以秀忠的为人,他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在他心中,从没有伦理是非的概念。
“无赖。”弥八郎在心中咬牙切齿地骂道。自己竟然没有发现秀忠身上还有这样一面。在现在这个时间,率十万大军前往京都和伏见方面,秀忠肯定没有仔细考虑过,最感觉受到威胁的会是谁。他只是单纯地认为是二郎三郎,其实并非如此,最为惊恐的应该是大坂城里的秀赖,不,准确地说,应该是淀君。淀君不但是当世最好强的人,而且非常不理智,好猜疑,这一点和秀忠很像。如果她得知了十万大军在江户集结的消息,肯定会认为秀忠的目的是攻打大坂,并且必然会因恐惧和播怒陷入半疯狂的状态。不出意外,她会向加藤清正、福岛正则、浅野幸长、池田辉正等旧丰臣系大臣发出檄文,进入战争状态以共同抵御秀忠。因在关原之战中失败而失去原有地位的大名和他们的家臣们,也会为了向德川家报一箭之仇,而云集于大坂。
战争一触即发。在这时只要有点风吹草动,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战火都会被点燃。甚至只要是一发弹丸就足够了。不管它是射向德川家,还是射向了丰臣家,战争都将会爆发。
可是秀忠对眼前的形势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甚至对外样大名没有做任何工作。在关原之战前,就连家康也要提前四个月,就开始做这些准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康在秀吉去世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这项工作了。家康为关原之战所进行的,对外样大名外交工作的目的,就是说服他们加入本方阵营。如果不是对各地大名的情况了如指掌,家康是不会开战的。对一些危险的大名,还需要派出部队进行牵制。关原之战时,正因为结城秀康率军牵制了东北各大名和上杉景胜,家康才能放下心来在主场大展身手。可是类似的工作,秀忠什么都没做。
还有,尽管集结了十万大军,后勤补给却不完备。要供给十万大军日常所消耗的粮食、药品、日用品,并非一件易事,但秀忠并未对此做出任何有效的安排。简直就像是要出门游山玩水似的。
再怎么说,大坂城也是天下的名城。太阁秀吉费劲心血建造的城池,是不可能在一两个月内被攻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十万人马是不够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如果对各地大名派出牵制部队,则需要眼前这十万人马的三至四倍的部队,而且还需要事先做好周密的后勤补给安排。如果忽视这些因素就冒起战端,则必败无疑。
弥八郎曾长年负责后勤补给工作,所以只要问几个细节,他就可以搞清楚秀忠是否已做好了准备。在向青山忠成提了两三个问题之后,弥八郎发现秀忠完全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这人什么都不懂啊。”意思是说,秀忠在打仗方面简直就是一个外行。
弥八郎转身又去见了秀忠,要求他收回对十万大军的动员令。但秀忠已经打定的主意,他顽固地拒绝了弥八郎的建议。
“你完全不知道对手的虚实。而且,打仗本不是你所擅长的事。”弥八郎毫不留情地说道,并举了秀忠在关原之战时,贻误战机的例子。既然开了口,弥八郎就索性指出,当初贻误战机的原因是秀忠执意要攻打上田城,
结果是被上田城的守将一狡猾的真田昌幸死死地缠住。弥八郎从一开始
就反对攻打上田城,并在军事会议上数次提出自己的意见。秀忠不但不采纳,反而和身边的武士们一起认为弥八郎胆小怯战,所提出的主张也全无道理。但秀忠现在却忘记了自己的失误,反称之所以贻误战机,全是弥八郎的原因。
“争执这些事没有任何意义。”弥八郎作出了这个判断之后,一言不发地退下,骑马上了东海道,直奔伏见。
连续的强行军使弥八郎六十八岁的老迈身躯有些吃不消了,但要拯救德川家的强烈使命感,让弥八郎忘记了肉体的痛苦,必须尽早见到二郎三郎,一起考虑对策。
现在能救德川家的只有二郎三郎了。
弥八郎在刚过名古屋的地方,就追上了二郎三郎的队列。二月十九日,二郎三郎回到了伏见城。
听到秀忠集结十万大军准备进京的消息,二郎三郎也和弥八郎一样惊呆了。对于秀忠希望把公布二郎三郎就任大御所的时间,放在自己就任将军之后的要求。二郎三郎只说了一句话。
“本当如此。”
二郎三郎完全没有把这个要求看作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秀忠完全没有必要调集十万大军向二郎三郎施压。
“他简直就像一只对着自己的影子狂吠的狗。”二郎三郎评价道。
弥八郎也颔首同意。正如二郎三郎所说,因为曾试图暗杀二郎三郎,所以秀忠现在异常担心遭到报复。故而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集结十万大军恐吓二郎三郎。
秀忠的这种行为,在二郎三郎或弥八郎眼里,实在是可笑至极。
话虽如此,现在却也不能听之任之。也就是说,不能让世人认为战端将起,必须为这十万大军的集结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二人为此搅尽了脑汁。同时,现在还需要向朝廷申请,让二郎三郎辞去征夷大将军的职务,并由秀忠继任。居中斡旋的是京都所司代板仓胜重。板仓胜重原本是一名叫香誉宗哲的僧人,博学且精于各种宗教及朝廷的礼法。
到达伏见之后,二郎三郎立刻召来板仓胜重。当然不能告诉他真相,但十万大军的事却也不得不提。无奈之下,二郎三郎只得称事情的起因是,岛左近近来又有所图谋。由于有三年前的增上寺事件。所以二郎三郎找到了一个绝好的借口。
“有些乱七八糟的传闻,说什么,那个岛左近正准备对付我,权大纳言心里着急,竟然说要带十万大军来保护我。”
秀忠一贯以孝子面目示人,为了保护父亲,行为有些过火也可以理解。
弥八郎补充了一句:“考虑到大坂方面的感受,这种做法不太妥当,可是儿子的孝行,我也不便阻拦。有没有什么好的借口啊?”
板仓胜重低头陷入了沉思。家康(二郎三郎)和本多弥八郎的担心很有道理,因为对方是淀君。只是因为秀忠继任了将军之位,淀君就已经暴跳如雷了,更何况,现在还有那十万大军……
很快,胜重就抬起头轻笑一声:“有一个可以借鉴的先例。”
板仓胜重所说的先例,是在很久以前的建久三年(一一九二年),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开设幕府于镰仓的时候,他和现在的秀忠一样,率领大军进京,令朝野震惊。
但胜重可能记错了。源赖朝最初率军入京是在建久元年(一一九零年)十一月,他率领的人马也只有一千余骑。但有一点胜重没有说错,当时,源赖朝率军入京的目的的确是要震慑以后白河法皇为首的朝廷。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把秀忠从东日本率十万大军西来的目的,向大坂方面解释为震慑朝廷。
二郎三郎鼓掌夸赞了胜重的博学,并命他把这个消息在朝廷中广为散布。只要通过朝廷的官员把消息传到坊间,肯定很快就会传入淀君的耳中。这是一个很妥善的处置。
二郎三郎和本多弥八郎为了以防万一,又做了另一项安排。他们命令以秀康、忠吉兄弟为首的各地大名火速前来伏见。如果秀忠真的有谋害二郎三郎之意,在这种情景下想必也无法贸然动手,那十万大军也就成了一种摆设。
秀忠率领上杉、伊达、佐竹、最上等四十余名各地诸侯,于二月二十四日从江户出发,途中在三岛、清须、膳所等地长时间地停留之后,终于在三月二十一日到达了伏见城。板仓胜重的宣传效果十分理想,各地都聚满了围观的人群。此时恰逢朝鲜派使前来修好,连使节们也都加入了围观的行列。
二郎三郎和秀忠的谈判在和平中结束。
四月一日,二郎三郎向朝廷奏请辞去征夷大将军并由秀忠继任。
四月七日,朝廷准奏。四月十六日,在二条城向秀忠正式颁旨,命其接任将军。秀忠终于登上了盼望已久的征夷大将军的宝座,品阶正二品,同时补为淳和院别当,并被授予牛车兵仗。
但令人意外的是,通常附属于将军职位的奖学院别当和源氏长者(武家领袖,译者注)的称号被保留给了家康,即二郎三郎。这是后阳成天皇对二郎三郎送来的秀忠的保证书做出的反应。
秀忠非常震惊,他从未想到朝廷会做出这样的反应。尽管自己登上了朝思暮想的将军之位,但通常征夷大将军都会得到“源氏长者”的称号。这里的“源氏”,泛指天下所有武士。这是“源氏长者”和“征夷大将军”这两个称号第一次被分开使用。“源氏长者”依然属于二郎三郎。这里面的含义很明确,具体负责统率管理诸侯的,是征夷大将军,也就是秀忠。但天下武士精神上的领袖,依然还是二郎三郎。
换句话说,秀忠的地位最多也就是二郎三郎的执行者。在朝廷中也有过很多类似的事例,年轻的天皇处理政务,年迈的太上皇或法皇掌控实权,这就是所谓的“院政”。朝廷现在很明确地希望能够出现这种局面,也就是说由二郎三郎实行“院政茑既然二郎三郎提出了大御所的称谓,那么这种体制应该被称为“大御所政治”。费尽千辛万苦当上了将军,可秀忠现在依然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施政。在他的头上,还是压着二郎三郎这座大山。
秀忠虽然怒不可遏,却也一筹莫展。既然圣旨已下,现在一切都已无法改变。
二郎三郎和本多弥八郎大喜之余,总算放下心来。由六郎呈送天皇的密信终于发挥了作用。了解到所有真相的后阳成天皇,做出了最妥善的处理。
这一年的八月,二郎三郎命令板仓胜重扩建皇宫,并亲率官员勘察土地。这件事可以被看成二郎三郎对后阳成天皇的一份谢意。
秀忠强压着怒火,在四月二十六日面君谢恩,并分别在四月二十七日和五月一日接受了亲王、百官以及各地大名的贺礼。五月三日在伏见城举办乐会,并宴请了诸王公大臣和大名们。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如何把此事通告大坂城的秀赖,准确地说,是通告秀赖的母亲淀君。
二郎三郎认为此事是丰臣家的一次危机。在伏见城里聚集着人数众多的军队,只要秀忠愿意,他可以借机攻下大坂城。除了秀忠的十万人马,现在各地大名带来的部队也驻扎在附近。
但危机和机遇往往只是一线之隔。二郎三郎把这次危机当成了为丰臣家争取生存机会的一次良机。
现在的秀忠正春风得意,关原战后五年的坚忍终于得到了回报。说明白些,他现在心情大好,如果此时秀赖来到伏见,向秀忠表示祝贺会怎么样呢?全国的大名正云集于此,如果秀赖前来祝贺,就代表丰臣家已不再拘泥于以前的主从关系,反而向德川家表示了臣服。秀忠对此肯定不会抵触,因为当初家康通过关原大捷也未能实现的目标,在自己就任将军伊始就得以实现。即便是心胸狭隘的秀忠,也必然会因此转变对丰臣家的态度。而且他也不得不转变,因为此时他必须向众人展示新将军的雅量。如果事情照此发展,至少在十到二十年间,丰臣家能够得以保全。也就是说,现在对秀赖和秀忠来说,都是演一出好戏的时机。
二郎三郎秘密访问了在京都的高台院夫人。她就是丰臣秀吉的正妻,以前的北政所夫人。二郎三郎向高台院夫人进言,眼前对丰臣家来说,是一个大好的时机,希望高台院夫人能够说服淀君和秀赖。
高台院夫人在秀吉在世时,就以通情达理而闻名。她立刻就明白了二郎三郎的良苦用心,诚挚地表达了谢意之后,紧急赶往了大坂。傲慢的淀君尽管不得不对正室高台院夫人表示尊重,但在这件事上,她顽固地表示反对。
对淀君而言,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尚能接受。因为秀赖年幼,而家康又是当世无敌的统帅。但这次不一样了,秀赖已年满十三,在当时已经勉强可以被视作成人了。淀君曾天真地幻想,家康应该把将军的位子让给秀赖。在淀君眼里,家康始终是丰臣家的家老。在主君年幼时虽然可以担任征夷大将军,但在主君成人之后,家康交还将军的位子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家康把将军的位子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这件事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首先,德川家已经不再把丰臣家当作主君看待。其次,今后德川家会把将军的位子代代相传。换句话说,就是德川家已经发出了将军世袭制的宣言。我们由此不难想象出,淀君遭受的打击是如何的强烈。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高台院却来做说客,现在淀君对德川家是恨犹不及,又怎么肯向其表示臣服呢?
在高台院夫人心中,丰臣家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让丰臣家长期存续下去,眼前的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高台院夫人是一位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她不像淀君那样出身名门,而是来自下级武士的家庭。她曾作为一名普通百姓,目睹过人世间的艰辛。淀君的做法,在她的眼里显得非常任性而且幼稚,于是高台院夫人在言语之间也就不再客气。而淀君却反而变得更加情绪化,扬言与其向德川家臣服,自己宁愿带着秀赖一起自杀。
高台院夫人结束了谈话,想说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难道你淀君把孩子看成了你个人的私有财产吗?想自杀,自己去自杀好了,为什么连孩子也不放过?以怨妇的心态去处理问题,结果只能是招来丰臣家的灭亡。能不能现实一些,不再做那些美梦,等等。但高台院夫人没有说出这些想法,而是起身一言不发地回了京都。因为她很清楚,淀君这个女人,一旦受了刺激就会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事情。秀赖有这样一位母亲,实在是不幸。而自己的丈夫秀吉也实在不明智,竟然收了这样一名愚蠢的女人做侧室,还让她为自己生了孩子。
高台院夫人回京之后,立刻派使者告之二郎三郎劝说失败,非常遗憾,并请求看在可怜的秀赖的份上,请二郎三郎尽可能地妥善处理此事。
二郎三郎非常为难。而且,高台院夫人的劝说和淀君的回答,转眼间就传到了民间,京都和大坂的百姓们立刻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消息大概是淀君故意泄露的,淀君的原意可能只是想把自己的决心昭告天下,但后果却反而对她很不利,百姓、武士乃至于大名们都认为,淀君已经愚顽得不可救药了。
“有这么一个母亲,秀赖殿下已经没希望了。”大家普遍都持有这种看法。在这种形势下,十万大军在伏见的集结,又有了一种全新的意义。
连百姓们都在猜测,新将军秀忠会不会以攻陷大坂,来做自己将军生涯的起点呢。大坂的百姓们携带妻儿,背着行李,纷纷涌向了安全的地区,有些人甚至逃进了山里。
淀君得知世间的反应后,有些惊慌失措。自己方面完全没有做打仗的准备,唯一可以仰仗的,只有大坂这座坚城。淀君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这种后果,但现在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她感觉到,只要新将军秀忠下了攻击大坂的决心,就可能真要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母子二人只好一起自杀了。
力挽狂澜的是二郎三郎。二郎三郎比淀君还要尴尬。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大坂开战,一旦开战,不但所有的准备都派不上用场,弄不好,自己也可能会为此送命。
二郎三郎对眼前的局面也是束手无策。现在到了考验秀忠的决断力和战略眼光的时候。如果他倾全力猛攻,大坂城不论如何坚固,也必然将被攻陷,因为城中没有充分的防御兵力。
二郎三郎想,如果自己是秀忠,肯定会立即发起进攻。现在只能不动声色地看秀忠如何抉择了。
秀忠现在正为自己登上了将军的宝座,而兴奋得有些忘乎所以,完全没有打仗的心情。接受王公大名们祝贺,的确要比打仗愉快。归根结底,秀忠还是缺乏决断力和战略眼光。二郎三郎感觉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的命这次是保住了。
“年轻就是没经验啊二郎三郎感慨道。
但现在还不是可以放心的时候,必须迅速地想出有效的对策。二郎三郎
想出的妙计,连本多弥八郎都赞叹不已。
五月十日,二郎三郎把家康的第六子松平忠辉作为秀忠的代表,派往了大坂。忠辉此时年仅十四岁,在上个月的十一日,刚刚被任命为从四品的下右近卫权少将。一位十四的少年作为新将军的代表,被派去见了十三岁的秀赖。没有比这更巧妙的安排了,就算是淀君,也无法为难一位十四岁的少年,否则她就会沦为天下人的笑柄。秀赖也必然会对这位和自己基本同龄的少年使者备感亲近。事实上,仅仅经过这一天,秀赖和忠辉就结为了莫逆之交。十年后的大坂夏之阵时,忠辉因迟于参战而受到处罚,领地被没收,他本人也被流放。那次受罚的起因,大概可以上溯到这次在大坂和秀赖的碰面。最终,新将军秀忠也因为只是派十四岁的幼弟去见了秀赖,而觉得捞足了面子。礼数尽到了,但使者只是一个孩子,完全不会伤及新将军的威仪。
关于这件事,二条晴良之子,深受丰臣秀吉喜爱的醍醐寺第八十代方丈义演,曾在日记这样写道:“今天将军的幼弟,代表将军来到大坂,希望他此行一切顺利。”
义演的这句话,代表了当时京都和大坂百姓们的普遍心声。
秀忠五月十五日离开伏见,于六月四日回到了江户。
宗矩一愣,看了一眼正就之后,他马上摆出一副不容置疑的架式说道:“把信给我看看。”
正就此时又犯了一个错误。再怎么说,这封信上也有家康公的朱印和画押,而且,信中有明确的指示,不能把信的内容告之幕府内阁的任何人。可是正就却轻易地把信交给了宗矩。
宗矩在心里越发瞧不起正就了。他接过信瞥了一眼,出其不意地揣进了怀里。
“必须把这封信呈给权大纳言大人。我暂时保管一下。”说完,宗矩丢下惊慌失措的正就,扬长而去。
宗矩离开之后,正就才觉得事情有些不妙。那封信有可能真的出自于家康公,可自己却如此轻易地交给了别人。如果信是真的,家康公肯定会大发雷霆。弄不好,不但家族的地位不保,自己也会落个切腹自尽的下场。
正就慌忙赶进城去拜见秀忠。必须要取回那封信,这件事关系到伊贺一族的荣辱存亡。
正就如坐针毡地等了很长时间,才好不容易见到了秀忠。一见面,秀忠就交给他一份那封信的抄件。
“按照信中的命令去做。原件我留下了。”正就没能取回原件,就被强行送了出去。离城之后的正就,在任何人的眼里,都已经只是一具失魂落魄的行尸走肉了。
第二天,正月九日清晨。家康公一行悄悄离开了江户城。车舆的周围,布满了手持长枪铁铳的十名女侍卫和五十名伊贺忍者。前后方都是德川家的心腹武士,整个队伍戒备森严。但是,车舆中并没有人。
这些日子里,秀忠一直夜不能眠。因为他无法判断,二郎三郎下一步会怎么走。
至少,眼前的局面暂时还没有到崩溃的地步。二郎三郎肯定尚未把那封保证书交给秀康、忠吉两兄弟,或者各地的大名。因为这些人既没有来兴师问罪的迹象,也没有送来责问的书信。
据说保证书已经被交给了后阳成天皇,但朝廷方面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始终保持着沉默。除了相关人等,在日本还有一个人知道家康是由人假扮的,这一点就已经足以令秀忠胆寒,更何况,这个人偏偏还是天皇。秀忠真的一筹莫展了。虽然在武力方面构不成任何威胁,但天皇在精神上,足以对秀忠形成莫大的震慑。
“我要把天皇换掉。”秀忠只不过说了这么一句话,弥八郎就立刻回了自己的领地,走前甚至连招呼都没打,由此不难想象天皇在精神上的权威有多大。对天子不敬,在这个国家里,大概会招致所有阶层的敌视。秀忠现在不得不哀叹,二郎三郎准确地找到了事情的关键。这已经不是一个卑贱的影武者所能拥有的智慧了。他背后的军师到底是谁呢?再看看这次的失踪事件,只能用精彩来形容。秀忠所有的计策和准备都落了空,他此时就有如一名剑客,发出自以为必胜的一击,却被对手轻松地避开,自己陷入了一种不知所措的窘境。这时只要对手愿意,立刻就可以让他身首异处。
最可恨的是,对手并没有下手,而只是站在一旁,用嘲讽的目光冷冷地看着自己。秀忠甚至搞不清,二郎三郎现在到底在哪里。如果不等那支正在东海道上慢慢行进的队伍,在四十天以后抵达伏见,谁也不会知道二郎三郎的行踪。不知道对手在哪里,自己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走下一步。
但是,那封保证书现在还没有被交给任何人,说明二郎三郎还没有放弃要当大御所的想法,秀忠现在也认为这个办法可行。二郎三郎又赢了。
在二郎三郎失踪的这些日子里,秀忠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地位是如何的不稳固。自己以前过于自信了,-直认为自己的位置稳如磐石,但实际这块石头上已经有了许多裂缝,随时都可能崩塌。
如果二郎三郎继续失踪一个月,秀忠恐怕会陷入斗争的漩涡,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德川家也会四分五裂,日本将重回战国时代。在残酷的斗争中,秀忠这种人根本就无法存活。
“你一个人不可能撑住局面。要有自知之明。”
二郎三郎仿佛正在这样对秀忠说。通过这次失踪,他已经让秀忠充分地认识到了,作为“大御所”的家康,是何等的重要。
空无一人的车舆行进在东海道上,这四十天对秀忠来说,将是一段难以忍受的折磨。二郎三郎当然也清楚这一点,才特意制定了这个行程。除此以外,应该不会有其他的理由了。秀忠好像看见二郎三郎正面带嘲笑地看着自己。
秀忠觉得自己就要崩溃了。可现在即便派人快马赶往伏见探察情况,也肯定会吃闭门羹。还有一个问题必须尽快处理,那就是如何应付本多忠胜。
险些被暗杀的本多忠胜,现在正暴跳如雷。忠胜很清楚,在这世上有可能来杀自己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二郎三郎,一个是秀忠。两人要杀自己的理由都一样,因为自己知道现在的家康是由二郎三郎假扮的。但二郎三郎曾不顾忠胜再三的拒绝,逼迫忠胜建造了防范忍者的设施。如果是二郎三郎派来的刺客,肯定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设施而落入陷阱。如此说来,刺客必定是秀忠派来的。但秀忠为什么一定要杀死自已呢?忠胜并不清楚二郎三郎和秀忠此前的暗斗,所以他猜不出理由。
秀忠认为,忠胜必定会气势汹汹地率兵直逼江户,说不定已经离开桑名了。如何对忠胜解释呢?试图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忠胜此人不但勇猛无敌,而且素有智计。像秀忠这样的毛头小子,远不是他的对手。要么对他如实说出真相,要么就在城中将其杀死。但不论找什么样的借口,都不足以成为杀死忠胜这种功臣的理由。如果那样做,秀忠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二郎三郎也不会浪费这个机会,秀忠就任第二代将军的时间肯定会被无限期地推迟。
秀忠现在只能请回本多弥八郎。如果有可能,秀忠想亲自去相州玉绳见本多弥八郎。但身为负责镇守江户的世子,擅离职守是不可能的。派使者去吧,身边却挑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因为没有人知道真相,知道真相的只有柳生宗矩一人,但弥八郎很讨厌宗矩,因为弥八郎知道他负责的都是见不得光的工作。秀忠尽管很清楚这一点,但眼下实在找不出别人了,只能让宗矩去一趟。秀忠给宗矩下了两条命令。
“去见弥八郎时,不得携带任何武器,短刀也不行。而且只能一个人前去,不得带部下。”
宗矩也明白秀忠的意图,自己不能被怀疑是刺客。宗矩单身匹马去了玉绳。如果弥八郎动了杀念,那么不管宗矩的剑法如何了得,恐怕也无法生还。
弥八郎好像已经料到宗矩会来,他很快就见了宗矩。听了情况之后,弥八郎说道:“把给伊贺忍者的日程让我看一看。”
宗矩把二郎三郎给服部正就的信,交给了弥八郎。弥八郎看了很长时间,冷不丁地问了一句。
“今天是三十日吧?”
“是。”
“快了。”
宗矩不知所云:“您说快了是什么意思?”
“家康公快要现身了。”
宗矩有些难以置信,他以为二郎三郎早已安全地回到了伏见。
“你想错了,看看这份时间表,对外称病在骏府从十一日停留至二月四日,就算是为了拖延时间,也未免太长了。家康公应该是准备在这里和队伍汇合。”
宗矩一片茫然。
“那,他一直待在什么地方?”
“应该是骏府吧。不过,肯定没有公开露面。”弥八郎不容置疑地说道,
“这段时间,家康公肯定是在骏府附近考察地形,他大概是想建一座新城,所以正在琢磨,该如何改变城市现在的布局。”
弥八郎并没有告诉宗矩,骏府是二郎三郎的家乡。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在那里躲上个十天半个月,对二郎三郎来说易如反掌,之所以要在这里停留二十五天,除了弥八郎说的原因以外,很难再有其他的解释。
二郎三郎就是为了造成这种假象,才做了这份行程。实际上,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箱根山,每日里泡着温泉,调养着身体,剩下的事就是和岛左近、小太郎和风斋商量今后的安排以及建设骏府的方案。但二郎三郎在箱根这件事,绝对不能让弥八郎或秀忠知道,否则他们会联想起风魔,设法让他们以为自己待在了骏府,是比较合情合理的。没做任何怀疑,弥八郎就落进了二郎三郎的圈套,像他这么老谋深算的人,竟然也没有产生任何警觉。
“家康公现身之后……”弥八郎用锐利的目光紧盯着宗矩,“你们不要蠢到试图要去刺杀他。现在的家康公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如果你们对他下手,德川家会就此分裂,日本也将回到战国时代,秀忠公也会丢掉性命,别忘了这一点。”
宗矩默不做声,他发现秀忠也有考虑欠周详的一面。秀忠从外表上来看,仿佛城府很深,算无遗策,但实际上他的心里充满了嗔怨和仇恨。而每当这些嗔怨和仇恨爆发出来的时候,他总是无法冷静地思考和判断,经常会做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幼稚又很过激的危险行动。暗杀本多忠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既然二郎三郎还活着,那么就找不出比这更没有意义的暗杀了。宗矩现在甚至认为,这次暗杀失败了,反而不是一件坏事。但现在必须想办法平息本多忠胜的怒火,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这位既是忠胜的亲戚,又熟知其性格的弥八郎。宗矩把刺杀本多忠胜失败的事情告诉了弥八郎。弥八郎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们这些人长没长脑子,难道不会考虑一下后果吗?”弥八郎喊道。暗杀忠胜的消息,立刻就会传到二郎三郎的耳朵里,他肯定要比忠胜本人还要愤怒。因为是本多忠胜把二郎三郎推荐给家康做影武者的,而且也是因为忠胜,二郎三郎才能假扮家康。二郎三郎尽管不一定领情,但不管怎么说,忠胜也还是他的恩人。
“立刻去骏府。”弥八郎火急火燎地站起身来。
本多弥八郎快马驰向骏府。弥八郎不是武人,骑着快马急行,几乎已经超过了他老迈身躯所能忍受的极限,但无论如何也要尽早见到二郎三郎。弥八郎清楚本多忠胜是一位杀伐果断的武将,他的手下是德川家最强的一支精兵,他本人也熟知兵法,久经沙场。秀忠和柳生宗矩竟然无知地认为,可以很轻易地暗杀忠胜,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况且,他们竟然没有做任何失败后的准备。所谓的战术就是要预想到最坏的情况,并预先做好各种准备。秀忠和宗矩就是忘记了这条基本准则。也就是说,这两个人,根本就不是战士,最多也就是浅薄的阴谋家,而且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战争。
弥八郎凭直觉认为,能够平息本多忠胜怒火的只有二郎三郎,就连自己也不行。不管对德川家如何的忠诚,自己在忠胜眼里不过只是一个文官。自古以来,武将对文官的态度就是轻蔑和猜忌,两者生来就不是一种人,所以不管弥八郎怎样费尽口舌肯定都无法劝阻本多忠胜。
况且秀忠完全不占理,这次暗杀行动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不可饶恕的暴行。在秀忠的内心充满了私欲,这种人完全不值得同情。能够平息忠胜心头怒火的,只能是一种哀其不争的宽大胸怀,是一种对又蠢又任性的无赖,表现出的一种悲悯的态度。
“那小子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无赖,算了别理他了。”想要劝解忠胜只能这样说,而能够这样说的,也只有二郎三郎。
本多忠胜虽然没有对别人说过,但他对二郎三郎在关原之战时所表现出来的统帅才能,还是很赞赏的。那时,二郎三郎无视忠胜的指令,按照自己的想法指挥了战斗,结果非常精彩地赢得了全面的胜利。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的指挥酷似家康,仿佛就是家康附体。而且,忠胜最清楚,二郎三郎其实并不愿意扮演家康。如果不是在忠胜的强制下被逼无奈,二郎三郎肯定不会接受这样一件苦差。所以,如果二郎三郎来劝解,忠胜想必也能够接受。因为二郎三郎曾数次遭到暗杀,忠胜自己也遭遇一次,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弥八郎必须在本多忠胜到达骏府之前,就把这件事告诉二郎三郎,并恳求他去劝慰忠胜。对德川家的忠诚,令弥八郎不顾老迈的身躯,纵马急驰。
一切正如弥八郎所料,二郎三郎在二月一日的早晨,突然出现在骏府。二郎三郎一身行猎的装束,随行的有甲斐的六郎以及阿福等八名女忍者,他们也都同样一身行猎的装束。
骏府城主内藤信成去迎接了二郎三郎,现在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信成也曾接到过二郎三郎的亲笔密信,密信的内容是,一月底,家康在回伏见的途中,会在骏府城休整。其间,家康将发布几封朱印文书,这几封文书都已附在密信当中。因为家康会对外称病,所以内藤信成须代替家康发出这些朱印文书。文书的内容都是对一些武士的封赏。
具体如下:
一月十三日,大草久长荣:二百石。
同日,栗生荣先:三百石。
同日,三上太郎:一千石。
同日,山下正兼:二百石。
一月十五日,安藤直次:两千零三十石。
同日,永井直胜:四千零五十五石六斗。
以上的这些武士都在骏府城中领到了朱印文书。因为家康公尚在病中,所以文书由内藤信成代为颁发。众人感激涕零之余,不免向信成询问起了殿下的病情。因为密信中并没有明示,所以信成不知该如何回答。
“那个,那个,就是那什么……”信成的本意是想含混过去,但众人却误以为家康得的是难以启齿的病症,也就是淋病。
大家会心地一笑,“哦,是那个呀,殿下真是老当益壮啊。”
信成大感尴尬但却已迟了,这件事被迅速地传播了出去。因此在德川家的正式史书《德川实纪》中的《东照宫御实纪》卷十中,也记载到“殿下得了淋病……”
六十四岁的家康得了淋病,这个珍稀的记载,其实就是这样诞生的。据说,二郎三郎听信成满头大汗地解释并谢罪之后,拍着腿大笑不止。
本多弥八郎人困马乏地赶到骏府城的时候,正是这一天的下午。他马上晋见了二郎三郎,屏退左右之后,弥八郎向二郎三郎讲述了秀忠暗杀本多忠胜未遂一事。
“你还想让我把将军大位传给这个蠢货吗?”
当这样一个蠢货手中握有巨大权力的时候,谁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
弥八郎为平服二郎三郎的怒气,着实费了一番口舌,因为二郎三郎说的都是实情。但不管怎么说,两人还是在阻止本多忠胜去江户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
甲斐的六郎奉二郎三郎之命,借助风魔之力查清了本多忠胜的动态。他率军已经就要抵达冈崎了。弥八郎主动要求由自己手持二郎三郎的亲笔书信,前去会见本多忠胜,弥八郎判断,如果自己不亲自走一趟,本多忠胜很可能会无视二郎三郎的书信,继续率军急奔江户。
本多忠胜借探望家康公的病情为由,于二月三日率军进了骏府城。
二郎三郎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向忠胜讲述了到今日为止的事情经过。
当然,他略去了有关风魔和岛左近的事情,主要说的是秀忠的种种行为和自己的对策。
本多忠胜十分震惊,他完全没有想到,二郎三郎竟然遭遇了如此之多的艰险。只从表面上看,谁也想不到在江户幕府中,曾发生过如此激烈的内斗。
“盆栽大名”计划已经完成,二郎三郎也顺利就任了征夷大将军。只要秀忠再继任为将军,当初在关原战后所做的计划也就全部完成了。
二郎三郎能活到今天实在不容易,忠胜感慨道。了解了一些细节之后他发现,如果换作自己,恐怕很难应付那些困局。眼前这个影武者竟然——从容化解,就算是有弥八郎的大力支持,能做到这种程度,也实在是侥幸。忠胜并不知道岛左近和风魔的存在,所以他很自然地认为,二郎三郎背后的高人就是弥八郎,而二郎三郎也希望忠胜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不管怎么说,忠胜的怒火平息了。和发生在二郎三郎身上的事情相比,一起暗杀未遂实在不值得一提。而且,忠胜能够躲过暗杀,还是因为二郎三郎强迫他在城中增加了防范忍者的设施。
怒火平息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担忧。忠胜很怀疑,秀忠到底有没有统率德川家以及各路诸侯的能力。忠胜和二郎三郎还有弥八郎,就这个问题整整讨论了一整天,但没有得出任何结论。当然了,如果能如此轻易地得出结论,二郎三郎或者弥八郎肯定早已付诸行动了。
很明显,不让秀忠继任第二代将军是理想的办法。但时至今日,已经不可能这样做了。因为这样做必然会引起内战。如果是一场单纯的父子相争,局面倒也还能收拾。但现在事情最初的起因是家康的死,一旦开战,德川全军肯定都会得知真相,即便二郎三郎不说,秀忠也肯定会说出来。到那时,德川家甚至整个天下会何去何从,谁也无法预测。对忠胜和弥八郎来说,没有什么事比德川家的未来更重要,无论如何,他们也不愿看到德川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最终经过反复斟酌,二郎三郎提议的大御所政治,依然是最妥善、最能够有效地抑制秀忠的方案。通过这次的事件,秀忠已经受到了足够的惩罚。据柳生宗矩所言,这二十多天里,他已经瘦了一圈。现在的秀忠,不管在表面上做出什么样的姿态,在内心里也必定已经彻底地认可了大御所制度。弥八郎相信,只要自已回到江户后再一次提出建议,秀忠肯定会接受大御所制度。
忠胜和二郎三郎都接受了弥八郎的提议。因为二人对今后事态的发展,都和弥八郎持有同样的看法。三人又一起检查了九名刺客的首级。为了防止腐烂,首级已经用盐腌制过了。二郎三郎和弥八郎仔细地逐一辨认了一番,
两人都认出其中的一个首级,是柳生新阴流一位有名的高手,也是柳生道场的一名教头。如果在江户出示这个首级,大名、家臣、武士们当中,肯定会有很多人认识他。这个首级就可以证明柳生一族是一个刺客组织。因此柳生宗矩甚至秀忠,都会不择手段地希望夺回这个首级,为此,他们肯定会不惜在江户城中杀死本多忠胜。
忠胜有些后怕,因为他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层。不管忠胜多么勇猛,如果被困在江户城里,也必然无法幸免。他其实只差一步就要踏入死亡的陷阱了。
本多弥八郎带着九个首级回了江户,二郎三郎也于二月五日离开骏府城,回了伏见。本多忠胜一直陪伴他到了名古屋。忠胜的心里充满了感慨,要说关原之战之后德川家最大的功臣,应该就是二郎三郎了。
忠胜想起了关原之战刚刚结束时,为决定德川家的命运,在大津城开会时的情景。自己和弥八郎信不过稚嫩的秀忠,只有榊原康政力保秀忠,而井伊直政则推荐了忠吉。结果自己和弥八郎的意见被采纳,隐瞒了家康的死讯,并由二郎三郎假冒。现在看起来,当时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但之所以这个决定现在看上去是正确的,是因为二郎三郎付出了呕心沥血的努力,即便他的动机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活下去,但在结果上却维护了德川家的霸主地位。
相比之下,自己这些人又做了什么呢?井伊直政已经死了,可以放在一边不说。但自己和榊原康政这五年来,一直躲在封地里,没有参与中央政治。尽管这是缘于秀忠的诡计,但也反映出了自己这些人的消极态度。“自己已经老了,世道已经变了”,应该把这些念头统统甩在一边,坚决果断地进行反击。如果当初那样做了,秀忠在行事时也必然会收敛些,类似这次的连环暗杀之类的事件,无疑也可以减少或避免。反省一下之后才发现,自己这些人尽管弥八郎一直在努力地保护着二郎三郎,但如果没有二郎三郎的临机应变,现在也不可能有这种局面。就像这次逃出江户,弥八郎就没有提供任何帮助,如果二郎三郎的野武士流的妙计没有奏效,现在肯定已经天下大乱了。如果出现了那样的局面,自己和榊原康政所掌握的军队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因为那时的战争,必然是德川家兄弟间的内战。不想还好,忠胜越想越觉得后怕。
“此人的器量实在非同小可。”
忠胜一边骑着马和二郎三郎的坐驾齐头并进,一边看了一眼坐驾中的二郎三郎。在二郎三郎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忧虑和不安。因为两人刚才一直在说话,所以坐驾的门是开着的。这时,二郎三郎竟然流着口水睡着了。
“身经百战的野武士,真让人佩服。”出自名门的忠胜一直看不起野武士,但他现在觉得应该改变一下这种态度了。
“为了德川家,你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
忠胜弯下腰,拉上了坐驾的门。
秀忠向弥八郎承诺,同意二郎三郎就任大御所,并驻驾骏府。但有一个交换条件——在秀忠就任征夷大将军后,才能对外公布此事。弥八郎听罢,摇了摇头。如果在平时,这个条件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和平时不一样,秀忠刚刚暗杀二郎三郎失败,如果二郎三郎愿意,秀忠肯定已经被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了,这种时候,秀忠还有资格提交换条件吗?
但秀忠非常执着,不肯放弃这个交换条件。他说话时青筋暴跳,让因经过一个月的恐惧而变得消瘦的面容,显的更加恐怖。这是一种偏执。弥八郎很清楚,人被逼入绝境之后,经常会表现出这种症状,其实就是一种神志失衡。这种人很危险,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理智,无法对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弥八郎从浑身颤抖的秀忠的身上,嗅出了危险的味道。凭直觉弥八郎认为,现在不能再刺激他了。于是弥八郎对秀忠说了句:“试试看吧。”就又离开江户,追二郎三郎去了。
刚出大手门,弥八郎就听见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回头一看,追上来的是和自己同样担任关东总奉行的青山忠成。弥八郎停下脚步,脸色苍白的忠成气喘吁吁地说道:“本、本多大人,你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了?”弥八郎询问道。忠成说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秀忠已经在秘密地调动军队,也就是说,他为了准备开战,已经向江户集结了大量的军队,其中包括德川家的嫡系部队、三河地区的旧系大名,还有若干和秀忠过从甚密的外样大名,据说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而且秀忠已经命令东海道各驿站组织十万人所需的补给,其攻击目标很有可能就是京都方向。
突然接到命令的嫡系部队和大名们措手不及,紧急开始了整兵备战。江户现在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大家却不知道敌人是谁,只是推测既然是向京都方向出兵,那么敌人十有八九是大坂城的秀赖。
弥八郎惊呆了,只有他才知道敌人究竟是谁,肯定是二郎三郎。秀忠这次看来不像是开玩笑,如果交换条件没有被接受,他会毫不犹豫地杀掉二郎三郎。
但是讨伐二郎三郎用不着出动十万大军。秀忠之所以要做好这样的准备,必然是为了应对之后将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这十万大军应该是用来应对已经从二郎三郎分发的信笺中得知了真相,以秀康、忠吉兄弟为首的各地大名的攻击(如果杀死二郎三郎肯定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不仅如此,如果秀忠率军进入了京都,说不定他会软禁天皇,挟天子以令诸侯。以秀忠的为人,他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在他心中,从没有伦理是非的概念。
“无赖。”弥八郎在心中咬牙切齿地骂道。自己竟然没有发现秀忠身上还有这样一面。在现在这个时间,率十万大军前往京都和伏见方面,秀忠肯定没有仔细考虑过,最感觉受到威胁的会是谁。他只是单纯地认为是二郎三郎,其实并非如此,最为惊恐的应该是大坂城里的秀赖,不,准确地说,应该是淀君。淀君不但是当世最好强的人,而且非常不理智,好猜疑,这一点和秀忠很像。如果她得知了十万大军在江户集结的消息,肯定会认为秀忠的目的是攻打大坂,并且必然会因恐惧和播怒陷入半疯狂的状态。不出意外,她会向加藤清正、福岛正则、浅野幸长、池田辉正等旧丰臣系大臣发出檄文,进入战争状态以共同抵御秀忠。因在关原之战中失败而失去原有地位的大名和他们的家臣们,也会为了向德川家报一箭之仇,而云集于大坂。
战争一触即发。在这时只要有点风吹草动,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战火都会被点燃。甚至只要是一发弹丸就足够了。不管它是射向德川家,还是射向了丰臣家,战争都将会爆发。
可是秀忠对眼前的形势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甚至对外样大名没有做任何工作。在关原之战前,就连家康也要提前四个月,就开始做这些准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康在秀吉去世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这项工作了。家康为关原之战所进行的,对外样大名外交工作的目的,就是说服他们加入本方阵营。如果不是对各地大名的情况了如指掌,家康是不会开战的。对一些危险的大名,还需要派出部队进行牵制。关原之战时,正因为结城秀康率军牵制了东北各大名和上杉景胜,家康才能放下心来在主场大展身手。可是类似的工作,秀忠什么都没做。
还有,尽管集结了十万大军,后勤补给却不完备。要供给十万大军日常所消耗的粮食、药品、日用品,并非一件易事,但秀忠并未对此做出任何有效的安排。简直就像是要出门游山玩水似的。
再怎么说,大坂城也是天下的名城。太阁秀吉费劲心血建造的城池,是不可能在一两个月内被攻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十万人马是不够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如果对各地大名派出牵制部队,则需要眼前这十万人马的三至四倍的部队,而且还需要事先做好周密的后勤补给安排。如果忽视这些因素就冒起战端,则必败无疑。
弥八郎曾长年负责后勤补给工作,所以只要问几个细节,他就可以搞清楚秀忠是否已做好了准备。在向青山忠成提了两三个问题之后,弥八郎发现秀忠完全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这人什么都不懂啊。”意思是说,秀忠在打仗方面简直就是一个外行。
弥八郎转身又去见了秀忠,要求他收回对十万大军的动员令。但秀忠已经打定的主意,他顽固地拒绝了弥八郎的建议。
“你完全不知道对手的虚实。而且,打仗本不是你所擅长的事。”弥八郎毫不留情地说道,并举了秀忠在关原之战时,贻误战机的例子。既然开了口,弥八郎就索性指出,当初贻误战机的原因是秀忠执意要攻打上田城,
结果是被上田城的守将一狡猾的真田昌幸死死地缠住。弥八郎从一开始
就反对攻打上田城,并在军事会议上数次提出自己的意见。秀忠不但不采纳,反而和身边的武士们一起认为弥八郎胆小怯战,所提出的主张也全无道理。但秀忠现在却忘记了自己的失误,反称之所以贻误战机,全是弥八郎的原因。
“争执这些事没有任何意义。”弥八郎作出了这个判断之后,一言不发地退下,骑马上了东海道,直奔伏见。
连续的强行军使弥八郎六十八岁的老迈身躯有些吃不消了,但要拯救德川家的强烈使命感,让弥八郎忘记了肉体的痛苦,必须尽早见到二郎三郎,一起考虑对策。
现在能救德川家的只有二郎三郎了。
弥八郎在刚过名古屋的地方,就追上了二郎三郎的队列。二月十九日,二郎三郎回到了伏见城。
听到秀忠集结十万大军准备进京的消息,二郎三郎也和弥八郎一样惊呆了。对于秀忠希望把公布二郎三郎就任大御所的时间,放在自己就任将军之后的要求。二郎三郎只说了一句话。
“本当如此。”
二郎三郎完全没有把这个要求看作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秀忠完全没有必要调集十万大军向二郎三郎施压。
“他简直就像一只对着自己的影子狂吠的狗。”二郎三郎评价道。
弥八郎也颔首同意。正如二郎三郎所说,因为曾试图暗杀二郎三郎,所以秀忠现在异常担心遭到报复。故而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集结十万大军恐吓二郎三郎。
秀忠的这种行为,在二郎三郎或弥八郎眼里,实在是可笑至极。
话虽如此,现在却也不能听之任之。也就是说,不能让世人认为战端将起,必须为这十万大军的集结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二人为此搅尽了脑汁。同时,现在还需要向朝廷申请,让二郎三郎辞去征夷大将军的职务,并由秀忠继任。居中斡旋的是京都所司代板仓胜重。板仓胜重原本是一名叫香誉宗哲的僧人,博学且精于各种宗教及朝廷的礼法。
到达伏见之后,二郎三郎立刻召来板仓胜重。当然不能告诉他真相,但十万大军的事却也不得不提。无奈之下,二郎三郎只得称事情的起因是,岛左近近来又有所图谋。由于有三年前的增上寺事件。所以二郎三郎找到了一个绝好的借口。
“有些乱七八糟的传闻,说什么,那个岛左近正准备对付我,权大纳言心里着急,竟然说要带十万大军来保护我。”
秀忠一贯以孝子面目示人,为了保护父亲,行为有些过火也可以理解。
弥八郎补充了一句:“考虑到大坂方面的感受,这种做法不太妥当,可是儿子的孝行,我也不便阻拦。有没有什么好的借口啊?”
板仓胜重低头陷入了沉思。家康(二郎三郎)和本多弥八郎的担心很有道理,因为对方是淀君。只是因为秀忠继任了将军之位,淀君就已经暴跳如雷了,更何况,现在还有那十万大军……
很快,胜重就抬起头轻笑一声:“有一个可以借鉴的先例。”
板仓胜重所说的先例,是在很久以前的建久三年(一一九二年),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开设幕府于镰仓的时候,他和现在的秀忠一样,率领大军进京,令朝野震惊。
但胜重可能记错了。源赖朝最初率军入京是在建久元年(一一九零年)十一月,他率领的人马也只有一千余骑。但有一点胜重没有说错,当时,源赖朝率军入京的目的的确是要震慑以后白河法皇为首的朝廷。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把秀忠从东日本率十万大军西来的目的,向大坂方面解释为震慑朝廷。
二郎三郎鼓掌夸赞了胜重的博学,并命他把这个消息在朝廷中广为散布。只要通过朝廷的官员把消息传到坊间,肯定很快就会传入淀君的耳中。这是一个很妥善的处置。
二郎三郎和本多弥八郎为了以防万一,又做了另一项安排。他们命令以秀康、忠吉兄弟为首的各地大名火速前来伏见。如果秀忠真的有谋害二郎三郎之意,在这种情景下想必也无法贸然动手,那十万大军也就成了一种摆设。
秀忠率领上杉、伊达、佐竹、最上等四十余名各地诸侯,于二月二十四日从江户出发,途中在三岛、清须、膳所等地长时间地停留之后,终于在三月二十一日到达了伏见城。板仓胜重的宣传效果十分理想,各地都聚满了围观的人群。此时恰逢朝鲜派使前来修好,连使节们也都加入了围观的行列。
二郎三郎和秀忠的谈判在和平中结束。
四月一日,二郎三郎向朝廷奏请辞去征夷大将军并由秀忠继任。
四月七日,朝廷准奏。四月十六日,在二条城向秀忠正式颁旨,命其接任将军。秀忠终于登上了盼望已久的征夷大将军的宝座,品阶正二品,同时补为淳和院别当,并被授予牛车兵仗。
但令人意外的是,通常附属于将军职位的奖学院别当和源氏长者(武家领袖,译者注)的称号被保留给了家康,即二郎三郎。这是后阳成天皇对二郎三郎送来的秀忠的保证书做出的反应。
秀忠非常震惊,他从未想到朝廷会做出这样的反应。尽管自己登上了朝思暮想的将军之位,但通常征夷大将军都会得到“源氏长者”的称号。这里的“源氏”,泛指天下所有武士。这是“源氏长者”和“征夷大将军”这两个称号第一次被分开使用。“源氏长者”依然属于二郎三郎。这里面的含义很明确,具体负责统率管理诸侯的,是征夷大将军,也就是秀忠。但天下武士精神上的领袖,依然还是二郎三郎。
换句话说,秀忠的地位最多也就是二郎三郎的执行者。在朝廷中也有过很多类似的事例,年轻的天皇处理政务,年迈的太上皇或法皇掌控实权,这就是所谓的“院政”。朝廷现在很明确地希望能够出现这种局面,也就是说由二郎三郎实行“院政茑既然二郎三郎提出了大御所的称谓,那么这种体制应该被称为“大御所政治”。费尽千辛万苦当上了将军,可秀忠现在依然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施政。在他的头上,还是压着二郎三郎这座大山。
秀忠虽然怒不可遏,却也一筹莫展。既然圣旨已下,现在一切都已无法改变。
二郎三郎和本多弥八郎大喜之余,总算放下心来。由六郎呈送天皇的密信终于发挥了作用。了解到所有真相的后阳成天皇,做出了最妥善的处理。
这一年的八月,二郎三郎命令板仓胜重扩建皇宫,并亲率官员勘察土地。这件事可以被看成二郎三郎对后阳成天皇的一份谢意。
秀忠强压着怒火,在四月二十六日面君谢恩,并分别在四月二十七日和五月一日接受了亲王、百官以及各地大名的贺礼。五月三日在伏见城举办乐会,并宴请了诸王公大臣和大名们。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如何把此事通告大坂城的秀赖,准确地说,是通告秀赖的母亲淀君。
二郎三郎认为此事是丰臣家的一次危机。在伏见城里聚集着人数众多的军队,只要秀忠愿意,他可以借机攻下大坂城。除了秀忠的十万人马,现在各地大名带来的部队也驻扎在附近。
但危机和机遇往往只是一线之隔。二郎三郎把这次危机当成了为丰臣家争取生存机会的一次良机。
现在的秀忠正春风得意,关原战后五年的坚忍终于得到了回报。说明白些,他现在心情大好,如果此时秀赖来到伏见,向秀忠表示祝贺会怎么样呢?全国的大名正云集于此,如果秀赖前来祝贺,就代表丰臣家已不再拘泥于以前的主从关系,反而向德川家表示了臣服。秀忠对此肯定不会抵触,因为当初家康通过关原大捷也未能实现的目标,在自己就任将军伊始就得以实现。即便是心胸狭隘的秀忠,也必然会因此转变对丰臣家的态度。而且他也不得不转变,因为此时他必须向众人展示新将军的雅量。如果事情照此发展,至少在十到二十年间,丰臣家能够得以保全。也就是说,现在对秀赖和秀忠来说,都是演一出好戏的时机。
二郎三郎秘密访问了在京都的高台院夫人。她就是丰臣秀吉的正妻,以前的北政所夫人。二郎三郎向高台院夫人进言,眼前对丰臣家来说,是一个大好的时机,希望高台院夫人能够说服淀君和秀赖。
高台院夫人在秀吉在世时,就以通情达理而闻名。她立刻就明白了二郎三郎的良苦用心,诚挚地表达了谢意之后,紧急赶往了大坂。傲慢的淀君尽管不得不对正室高台院夫人表示尊重,但在这件事上,她顽固地表示反对。
对淀君而言,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尚能接受。因为秀赖年幼,而家康又是当世无敌的统帅。但这次不一样了,秀赖已年满十三,在当时已经勉强可以被视作成人了。淀君曾天真地幻想,家康应该把将军的位子让给秀赖。在淀君眼里,家康始终是丰臣家的家老。在主君年幼时虽然可以担任征夷大将军,但在主君成人之后,家康交还将军的位子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家康把将军的位子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这件事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首先,德川家已经不再把丰臣家当作主君看待。其次,今后德川家会把将军的位子代代相传。换句话说,就是德川家已经发出了将军世袭制的宣言。我们由此不难想象出,淀君遭受的打击是如何的强烈。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高台院却来做说客,现在淀君对德川家是恨犹不及,又怎么肯向其表示臣服呢?
在高台院夫人心中,丰臣家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让丰臣家长期存续下去,眼前的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高台院夫人是一位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她不像淀君那样出身名门,而是来自下级武士的家庭。她曾作为一名普通百姓,目睹过人世间的艰辛。淀君的做法,在她的眼里显得非常任性而且幼稚,于是高台院夫人在言语之间也就不再客气。而淀君却反而变得更加情绪化,扬言与其向德川家臣服,自己宁愿带着秀赖一起自杀。
高台院夫人结束了谈话,想说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难道你淀君把孩子看成了你个人的私有财产吗?想自杀,自己去自杀好了,为什么连孩子也不放过?以怨妇的心态去处理问题,结果只能是招来丰臣家的灭亡。能不能现实一些,不再做那些美梦,等等。但高台院夫人没有说出这些想法,而是起身一言不发地回了京都。因为她很清楚,淀君这个女人,一旦受了刺激就会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事情。秀赖有这样一位母亲,实在是不幸。而自己的丈夫秀吉也实在不明智,竟然收了这样一名愚蠢的女人做侧室,还让她为自己生了孩子。
高台院夫人回京之后,立刻派使者告之二郎三郎劝说失败,非常遗憾,并请求看在可怜的秀赖的份上,请二郎三郎尽可能地妥善处理此事。
二郎三郎非常为难。而且,高台院夫人的劝说和淀君的回答,转眼间就传到了民间,京都和大坂的百姓们立刻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消息大概是淀君故意泄露的,淀君的原意可能只是想把自己的决心昭告天下,但后果却反而对她很不利,百姓、武士乃至于大名们都认为,淀君已经愚顽得不可救药了。
“有这么一个母亲,秀赖殿下已经没希望了。”大家普遍都持有这种看法。在这种形势下,十万大军在伏见的集结,又有了一种全新的意义。
连百姓们都在猜测,新将军秀忠会不会以攻陷大坂,来做自己将军生涯的起点呢。大坂的百姓们携带妻儿,背着行李,纷纷涌向了安全的地区,有些人甚至逃进了山里。
淀君得知世间的反应后,有些惊慌失措。自己方面完全没有做打仗的准备,唯一可以仰仗的,只有大坂这座坚城。淀君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这种后果,但现在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她感觉到,只要新将军秀忠下了攻击大坂的决心,就可能真要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母子二人只好一起自杀了。
力挽狂澜的是二郎三郎。二郎三郎比淀君还要尴尬。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大坂开战,一旦开战,不但所有的准备都派不上用场,弄不好,自己也可能会为此送命。
二郎三郎对眼前的局面也是束手无策。现在到了考验秀忠的决断力和战略眼光的时候。如果他倾全力猛攻,大坂城不论如何坚固,也必然将被攻陷,因为城中没有充分的防御兵力。
二郎三郎想,如果自己是秀忠,肯定会立即发起进攻。现在只能不动声色地看秀忠如何抉择了。
秀忠现在正为自己登上了将军的宝座,而兴奋得有些忘乎所以,完全没有打仗的心情。接受王公大名们祝贺,的确要比打仗愉快。归根结底,秀忠还是缺乏决断力和战略眼光。二郎三郎感觉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的命这次是保住了。
“年轻就是没经验啊二郎三郎感慨道。
但现在还不是可以放心的时候,必须迅速地想出有效的对策。二郎三郎
想出的妙计,连本多弥八郎都赞叹不已。
五月十日,二郎三郎把家康的第六子松平忠辉作为秀忠的代表,派往了大坂。忠辉此时年仅十四岁,在上个月的十一日,刚刚被任命为从四品的下右近卫权少将。一位十四的少年作为新将军的代表,被派去见了十三岁的秀赖。没有比这更巧妙的安排了,就算是淀君,也无法为难一位十四岁的少年,否则她就会沦为天下人的笑柄。秀赖也必然会对这位和自己基本同龄的少年使者备感亲近。事实上,仅仅经过这一天,秀赖和忠辉就结为了莫逆之交。十年后的大坂夏之阵时,忠辉因迟于参战而受到处罚,领地被没收,他本人也被流放。那次受罚的起因,大概可以上溯到这次在大坂和秀赖的碰面。最终,新将军秀忠也因为只是派十四岁的幼弟去见了秀赖,而觉得捞足了面子。礼数尽到了,但使者只是一个孩子,完全不会伤及新将军的威仪。
关于这件事,二条晴良之子,深受丰臣秀吉喜爱的醍醐寺第八十代方丈义演,曾在日记这样写道:“今天将军的幼弟,代表将军来到大坂,希望他此行一切顺利。”
义演的这句话,代表了当时京都和大坂百姓们的普遍心声。
秀忠五月十五日离开伏见,于六月四日回到了江户。
相关热词搜索:影武者·德川家康
评论排行
- ·《绝代双骄》录校后记(3)
- ·第四章 疯妇痴情(2)
- ·古龙这个人(2)
- ·第一章 名剑香花(2)
- ·顾雪衣《古龙武侠小说知见录》精装本已上市(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午夜兰花》中的兰花先生是谁?(1)
- ·刀劈温瑞安:细数温瑞安十大罪(1)
- ·古龙《欢乐英雄》剧版来袭,主角都是演技派(1)
- ·阳朔《血煞魔君》PDF 三册全(1)
- ·38年了,举酒一杯,遥祭古龙(1)
- ·珠海古龙全集PDF版(1)
- ·第九九章 良缘巧订(1)
- ·第三十章 收回神剑谱 棋后撞岩亡(1)
- ·第六章 黄金万两 到死可曾在手(1)
- ·延边人民出版社的功与过— 司马翎小说的版本问题(1)
- ·寻找朱贞木(1)
- ·第一章(0)
- ·第一章 居扬河畔(0)
- ·楔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