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书库 周郎 燕歌行 正文

楔子
 
2024-08-02 09:31:56   作者:周郎   来源:周郎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三月,燕王朱棣率师出古北口,至迤都,故元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忽赤哥、知院阿鲁帖机等皆降。
  ●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七月,淇国公邱福率军十余万北征鞑靼。八月十五日,邱福败绩于胪朐河(即饮马河),邱福及随军将领尽皆战死。
  ●明成祖朱棣永乐八年,成祖亲征漠北,五月十三日于斡难河大败鞑靼王本雅失里。


  《明史》
忽兰忽失温之血

  “鸡鸭乌鹭玉楸枰,君臣黑白竟输赢。
  烂柯岁月刀兵现,方圆世界泪皆凝。
  河沿千条待整治,吴图万里需修容。
  何必手谈国家事,忘忧坐隐到天明。”
  这首诗是当朝大才子解缙的手笔,诗里接连用了十个围棋的别名。
  他写这首诗的目的,倒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博闻强识,而是为了讽谏当今的天子,永乐皇帝朱棣。
  严子乔斜签着坐在锦墩上,紧紧盯着面前的棋盘,双眉紧皱,似乎是碰上了难解的局面,可他心里却在默念着解大才子的这首诗,并为解缙这番白费的苦心而叹息。他想,若是解缙现在在这里,只怕鼻子都会气歪。
  端坐在严子乔对面,同样面色凝重地紧盯着棋盘的,正是永乐皇帝朱棣。
  深沉刚毅、威严剽悍,这位多年来南征北战的“马上皇帝”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过人的体魄和令臣民们不敢仰视的“天威”。
  严子乔自进帐后一直没敢正视皇帝,他很清楚,这位皇帝就算是坐在棋枰前,也一样那么令人生畏,让人直有一种恨不能匍伏在地的感觉。下棋前你要是看了皇帝一眼,这盘棋你是根本没法下的。
  弈棋本是“小数”,在很多人心目中,也就和杂耍歌舞等技艺一样,皇帝和平民百姓同在棋盘上时,应该算是与民同乐,实际上也就很难象在现实中有那么大的地位上的差异。
  皇帝也是人,只不过“这个人”可以决定其他人的生死而已。既然是人,就会有人的天性,或者说是“赤子之心”,往棋盘前一坐,可能棋局刚开始时还能端得住架子,一旦沉浸于黑白双方的搏杀之中,则所有在处理大事时会表现出来的肃杀和威严将会一扫而光,这个时侯的皇帝,就会表露出人的天性。
  形势不佳时他会皱眉,一块棋被杀他会涨得满脸通红,劫争计算不清时他会汗流浃背,有所斩获时他会眉飞色舞,最终获胜时,他也会象所有的人一样喜笑颜开。
  与其他下棋的人不同的是,如果你在皇帝需要赢棋的时侯赢了皇帝,你的脑袋会搬家,仅此而已。
  可就这一个“仅此而已”,就已经足够让所有跟皇帝对弈的人“三思而后行了”。
  朱棣此时坐在棋局前,两道浓眉紧锁,在眉心拧成了结。他的上身微微向前倾,左掌攥拳按在膝上,右手托住下颏,嘴唇抿得紧紧的,他的目光一直死死盯在棋枰上。
  很显然,皇帝遇到难局了,棋枰之上烽火四起,杀机重重,局面乱得要命,稍微有个闪失,就可能满盘皆输。
  一阵风吹入,风中带着隐约可闻的受伤明军的呻吟,带着骑兵队战马的嘶鸣声和隆隆的马蹄声,带着远处校尉们声嘶力竭的号令声,也带着一种奇异的气味。
  那是满地的血腥被午后的阳光暴晒过后产生的气味。
  严子乔的心彻底乱了。
  今天是永乐十二年六月初六,现在的时辰已是辛正三刻。
  皇帝诏严子乔对弈的地点,就在三峡口。
  自午后起一直泛着暗红的血色的饮马河水,此时已渐渐变得清澈了,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瓦剌大将撒木帖儿溃败时抛下的千余具瓦剌骑兵的尸体,也已被明军及时“处理”掉了。若非河边的野草上还浸满了已晒黑发干的血、草从中还散落着残肢断戟,谁会想到这里刚刚曾有过一次数万骑兵参与的大厮杀呢?
  严子乔从棋局上微微抬起头,稍稍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的脖梗,稍稍挪了挪因只坐了小半个锦墩而发僵的屁股,目光瞟向了中军帐外。
  除了旌旗、铁骑、刀枪,以及肃穆如石像的健儿们的脸,他还能看见什么呢?
  严之乔微微侧了一下脑袋,就看见肃立在一旁观战的众人的目光顿时迫不及待地一齐射向他,那目光里所有的,除了警告、责备之外,还有的就是期待,甚至还有些松了口气的感觉。
  他们警告他,是让他要小心一些,不要真的赢了皇帝;他们责备他,是希望他能显出专心致至的样子,不要象现在这样心不在焉、左顾右盼的。他们所能期待他的,无非是能让皇帝快快乐乐、顺顺利利地赢下这盘棋,然后皇帝就能以很舒畅的心情来和他们讨论军机大事,商议如何对付瓦剌王玛哈木。
  至于他们的那种松了口气的感觉,严子乔也很能理解,刚才他一直埋头下棋,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用目光警示他,现在他抬头了,他们理所当然应该松一大口气。
  大帐里除了随军北征的皇太孙外,还有安远侯柳升、武安侯郑亨,以及都督马旺、陈宽、全玉一干人等。皇帝北征,太子监国,这次带皇太孙来,皇帝的用意是希望自己最喜爱的这位太孙能亲自感受一下征战的场面,希望能通过北征学习到一些对他日后做皇帝将极为重要的作战谋略,仅仅从书本上学习这些谋略是远远不够的。
  柳升以下诸人都是此次永乐皇帝御驾北征所依重的精英人物。另一个重要人物、前锋大将刘江率领他的两万精锐骑兵刚刚在三峡口的一场遭遇战种痛击了鞑靼大将撒木帖儿的万人队,现在他已经按皇帝的旨意渡过饮马河,向东追击撒木帖儿的残部去了。
  大帐里当然也少不了大学士杨溥,这位与杨士奇、杨荣齐名,并称“三杨”的大学士,不仅文彩斐然,而且精通兵法谋略。说实话,要不是这位杨大人,严子乔现在就仍然在啸傲山林,做他的圣火教教主,根本就不会随御驾北征的。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就是因为有了杨大人,严子乔才有幸博得皇帝的赏识的。
  远在十六年前,严子乔就认识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了。
  那时侯严子乔还只有十八岁,就已经是圣火教的教主了,他率领他的圣火教徒众辅佐燕王朱棣,是驳杂不堪的燕王“靖难”大军中颇具实力的一支部队。
  那时侯的燕王朱棣就已经非常赏识严子乔的领军之才了,只不过见面次数不多,印象不深。“靖难”之后,朱棣登极,而严子乔不愿受封,依旧回到江湖,做他的教主。
  永乐八年的御驾北征鞑靼之前,杨溥为保护皇帝的安全,不顾军中诸将、尤其是统领御营兵马和神机营的安远侯柳升的不满,招集军中勇士和民间的武林高手,组成了一个九百余人的“健儿营”,专门保卫皇帝的安全。
  健儿营的统领,就是严子乔。
  认认真真说,严子乔成为健儿营的统领,完全与杨溥无关,这是皇帝自己钦定的。这一点,资历还浅的柳升是无从得知的。
  事实证明,柳升的不满是错误的,从出居庸关之日起至班师,北征数月,前来暗算皇帝的鞑靼刺客络绎不绝,前前后后不下三十余人,好几次都避开了柳升布置的防卫线,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了皇帝的大帐,若非“健儿营”的健儿们身手了得,只怕皇帝现在也不能好端端地坐在这里下棋了。
  最危险的一次,发生在兀良哈,一名蒙古刺客化装成明军,在皇帝车驾经过时突然发难,连杀了十数名御前护卫,所向披靡,安远侯柳升也差点成了刀下之鬼。就在那刺客腾空跃起数丈,和身闪电般扑向皇帝时,严子乔已从后队踏着健儿营护卫们举起的刀枪飞行而至,一声长啸,声震十里,手起剑落,斩下了那刺客的人头。
  从那一刻起,柳升就老老实实闭上了嘴巴,再也不说“健儿营”如何如何了,而严子乔也就成了皇帝身边最红的红人,尤其当皇帝发现严子乔不仅善于指挥作战,武功过人,而且还精擅弈数,棋力与当今国手相当时,严子乔简直就红得发紫了。这次北征,严子乔当然还是要率领他的健儿营护驾。
  现在杨溥正用很严厉的目光瞪着严子乔,他虽然对弈数不甚了了,但皇帝的脸色他是看得出来的,十有八九,皇帝的白棋要输。
  大战在即,决战在即,此时皇帝若输棋,心情必然很差,对决战的前途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严子乔在心里苦笑,他岂能不明白他们的心意?
  他收回目光,老老实实地盯着面前的棋枰,仔细盘算着该如何输掉这盘棋,一定要输得巧妙,不能输得太快,不能输得太多,不能输得太明显。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要让皇帝看出来他是有意相让的,否则的话,龙颜震怒起来,谁也讨不了好去。
  对杨溥等人的想法,他严子乔也不是不理解。毕竟他也是一教之主,教中兄弟不下万人,他也算是率领过千军万马的人,与中原的武林帮派的争战随不及真正的两军对垒那么规模宏大,但其惨烈程度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牵涉到的各种阴谋诡计也可以算得上是五花八门。更何况在当年“靖难”之役中,他和朝廷的军队打过许多仗,对明军的战斗力以及目前的境况,他也不是不清楚,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
  没有人对皇帝非凡的军事谋略、敏锐的洞察力和神奇的预感有丝毫的怀疑。
  并不是因为不敢,而是因为确实佩服的五体投地。
  数次北征,不管是在做燕王时,还是做皇帝时,朱棣都是凯旋而归,这就不得不令人钦佩。但今天下午的情况不同,实在让所有的将帅感到不安。
  皇帝率大军赶到三峡口之后,几乎是在未做任何考虑的情况下,就命令刘江率得胜之师即本部精锐骑兵两万人渡过饮马河,追击撒木帖儿,几乎所有的将领当时心里都往下沉了一下,随在皇帝驾后的严子乔也几乎想出声劝谏。
  佯败诱敌深入,利用敌人不熟悉地形的弱点而集中优势兵力聚而歼之,这是瓦剌人、鞑靼人和所有蒙古残元势力惯用的伎俩。五年之前,号称最最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淇国公邱福,就是因为贪功冒进,中了鞑靼人的埋伏,以至全军覆没。
  这次刘江会不会重蹈邱福的覆辙呢?
  尤其要命的是,三峡口一战是出师数月以来的第一战,玛哈木的主力一直就没有出现,一战获胜即头脑发热,难道不是兵家之大忌吗?
  但是,皇帝没有给任何人开口劝谏的机会,刘江刚走,皇帝就命令大军原地扎营,然后就拉住了严子乔,说是要“杀一盘”。
  于是这一盘棋就一直杀到了现在。
  严子乔也不是不想马上结束棋局,毕竟陪皇帝下棋是他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情,可棋是两个人下的,皇帝现在正在长考,这盘棋怎么结束得了呢?
  事实上,皇帝的棋力算不得很高,,如果朱棣不是皇帝,那么严子乔差不多可以让他四个子。而严子乔本人的棋力,他自己心里也有数,充其量不过是“二国手”。
  “二国手”的意思就是说,严子乔如果要是有幸与当今几位围棋国手对弈,至少要被人家让两个子。
  跟自己能让四个子的人下棋,严子乔居然每次都施展出了浑身解数,每局棋下下来,他都有一种耗尽心力的感觉。原因也很简单,只能败不能胜,还不能败得不象样子,不能败得太明显,不能不让皇帝享受到历尽千难万险而最终获胜的满足感,他能不心力交瘁吗?
  杨溥悄悄溜出了大帐,过了好一会儿才又偷偷摸了回来,站在原来的地方,就好象他哪儿也没去过似的。
  不一会儿,大帐外面就有人大笑道:“陛下诏严子乔对弈,该是何等盛事,怎么也不让小僧观战,莫非怕小僧偷学了陛下的招数不成?”这人一说话,大帐里凝重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了许多,柳升和郑亨甚至还暗暗冲杨溥翘起了大拇指。
  搅局的人来了,他们能不高兴吗?
  皇帝从棋局上抬起目光,脸上也绽开了笑容:“大师请进帐来。不过有一句话,朕先说在前头,观棋不语真君子,你要是搅了局,朕就让你六根彻底清静了。”一个笑嘻嘻的老和尚双手合十、点头哈腰,连声“阿弥陀佛”地走了进来,这老和尚虽然连胡子都全白了,脸色倒是真不错,红光满面的,一颗光头油光瓦亮,一双手也保养的极好,白白净净的。
  老和尚一进帐就道:“陛下,小僧自幼出家,可说是四大皆空,六根实在是早就已经清静了。”
  皇帝微笑:“只怕未必。大师颏下,尚有许多烦恼之丝,除此而外,情根尚在吧?”
  满帐笑声。老和尚连忙后退几步,陪笑道:“陛下开恩,陛下开恩。”
  皇帝大笑道:“来呀,给大师看座。”
  都督全玉马上就端了一个锦墩过来,老和尚居然也就老实不客气地坐下了。
  满帐文武全都站着,皇帝居然会吩咐给一个方外之人看座,而身为都督的全玉会替老和尚端凳子,不明底细的人见了,一定会觉得诧异之极,可一旦你知道了这个和尚的身分,你就会释然了。
  朱棣当年做燕王的时侯,手底下谋士如云,但最重要也最得燕王信任的,只有一个人,而且是个方外之人。
  这个方外之人,就是道衍和尚,虽是佛徒、却不修禅而专攻术数的道衍和尚姚广孝。
  燕王能躲过建文帝的侦察和暗算,道衍功不可没,燕王能“靖难”成功,一举登上帝位,道衍居功至伟。可以这么说,道衍之于朱棣,就如张良之于汉高祖、诸葛孔明之于刘备、徐达刘伯温之于太祖洪武皇帝。
  道衍功成身退后,隐居于潭柘古寺,永乐皇帝朱棣对他可说是十分思念,亲拨巨款,重修潭柘寺,派遣重兵守卫四周,保卫道衍和尚的安全,而且每有大事,总会派人去征询道衍和尚的意见。
  对与道衍和尚一起曾经为自己登极立下汗马功劳的道衍和尚的师弟道通和尚,皇帝能不尊敬吗?
  杨溥请来的这个和尚,就是原来的道通和尚,现在住持上方山上方寺、在云水洞内清修、指洞为号的云水禅师。
  云水禅师一到,局面果然有了变化。
  这老和尚坐在那里,手捻佛珠,双唇不住歙动着,也不知他在默念着什么经文咒语,严子乔双眉紧皱,耳朵都竖了起来。
  这个大帐里的其他人,谁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只有严子乔和云水和尚心里明白,他们这是在用“传音入密”这种神奇的武功,来共同商议如何巧妙地输掉这盘棋。
  他们是老朋友了,快二十年的老朋友了,彼此可以说是心意相通,云水和尚的棋力较严子乔来说只高不低,而且与皇帝对弈的经验也更丰富,他们两个人联手,要输一盘棋也就显得容易多了。
  棋枰上的黑白子绞杀得越来越厉害,皇帝的脸色在凝重之中反而透出了一丝兴奋,很显然,他已经看出胜机了。相反,严子乔的额头上却已见汗了。
  这倒不是以为局面不好,实实在在是因为传音入密这种功夫太耗内力了。
  天色已渐仅黄昏,残阳如血。
  风掠过汤汤而去的饮马河水,掠过岸边丛生的粘满血迹的杂草,掠过骑兵们的铁盔铁甲和铁一般严肃的脸庞,掠过森列如林的刀枪,掠过猎猎作响的旌旗,掠进大帐,掠动了皇帝斑白的双鬓。
  “啪”,一声脆响,皇帝终于落下了一枚白子。
  大帐里几乎所有的人马上都轻轻吁了口气。皇帝直起腰,坐正了,原来托着下颏的手开始轻轻捋着花白的胡须,他看着严子乔的目光已明显变得亲切和蔼多了。
  严子乔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他神情紧张地俯下身去凝视着棋局,脸都快贴到棋枰上了,过了片刻,他才犹犹豫豫地应了一招,显得信心很不足。
  他的黑子刚落下,“啪”,又是一声脆响,皇帝的白子就已重重地打在了棋盘上。
  严子乔绷紧的身躯就在这一声脆响中彻底松驰下来了,云水和尚扯起大袖揩拭着满头大汗,笑道:“妙手!”
  严子乔离座道:“陛下神武英明,臣又输了。”
  黑棋的确是输了,中腹原本是白棋的阵地,深入白阵的二十多子的黑棋大龙居然不能做出两只眼来,回天无术了。
  满帐文武笑逐颜开,皇帝坐在那里,似乎还不想就这么罢休,很开心地笑道:“子乔,你的棋力最近大有长进啊!”
  云水和尚笑嘻嘻地道:“陛下经常诏他对弈,妙招迭出,自然对他的棋力大有促进。唉,小僧就没有这个福气喽!只是小僧刚进帐时,严子乔的黑棋形势似乎还不算坏嘛.怎么转眼之间就崩溃了呢?”
  严子乔也苦笑道:“正是,臣到现在也还是不明白这一点,请陛下明示,以启愚顽。”
  皇帝每次获胜,都会为对手滔滔不绝地分析一番失利的原因,这次当然也不能例外。如果他的对手胆敢不给他这种机会,“龙心”当然也会不悦。
  既然云水和尚和严子乔都说了让皇帝指教的话,皇帝当然要指教的,他手指棋局,很威严地连比带画地讲解了一番,严子乔和云水和尚都听得连连点头,连站立一旁的文武大臣们也都连连点头,似乎受益不浅。
  皇帝最后在过足了棋瘾之后,开始作总结性发言:“最大的失误,就在于这块大棋的处理之上,应该及早做活,站稳脚跟之后,再图往中腹发展。”严子乔叹道:“陛下明见,臣果然是犯了太过深入的兵家大忌。”皇帝正陶然拈须的手似乎僵了一下,眼中精光闪动,喃喃道:“太过深入?太过……深入……”
  晚风渐紧,丛生的野草在风中呜咽。放眼望去,饮马河是茫茫无际的大戈壁,暗红色的太阳似是浮在戈壁上一般。
  湍急的河水在夕阳下竟似血一般红。
  皇帝轻轻舒了口气,长身而起,走出了大帐,向河边走去。
  杨溥、柳升、郑亨、严子乔和云水和尚等人也都紧随着皇帝,杨溥一面走一面还朝严子乔和云水和尚微微点了点头,似乎是想对他们刚才能借棋局使皇帝对明军现在所处的形势有所警觉而示嘉许和感激。
  对皇帝,杨溥他们有许多话不好说,也不敢说,毕竟天威难测,反倒是象严子乔这样的江湖中人和云水和尚这种方外之人说出来比较好一些,就算有时候冒失一些,皇帝也不会怪罪。
  皇帝站在河岸边,凝视着天际的夕阳,神色之中似有无尽的苍凉和感慨。
  严子乔轻声道:“陛下莫非想起了五年前的那一战?”皇帝轻轻叹了口气。严子乔猜对了,他果然是正在思索五年前的那一战。
  五年前,淇国公邱福率领大明帝国最精锐的十万骑兵、数十员猛将北征鞑靼,却在饮马河边,被鞑靼王本雅里失的军队杀了个片甲不留,这是大明朝数次北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可说是朝野震动。
  败要败个明白,在邱福惨败之后,皇帝召集文武,对饮马河之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得出的结论是,邱福轻敌。若论个人的军事指挥才能,本雅里失不及邱福,若论双方人马的战斗力,本雅里失一方也不占优势,邱福之所以全军覆没,就是因为在数次小胜之后,想一鼓而全胜,逞勇冒进,以劳击逸,被表面上节节败退的本雅里失引进了鞑靼大军的包围圈。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皇帝绝对不会不从那次惨败中汲取教训,否则他也不会在邱福战死后的第二年即挥师北进,消灭了本雅里失。可他今天为什么要命令刘江去穷追撒木帖儿呢?
  风声渐紧,暮云四合。不知是因为刚才那盘棋太过耗神,还是想起了邱福在饮马河的惨败,已五十二岁的皇帝的脸上,明显地露出了风霜劳顿之色。
  “皇帝真的已经老了。”严子乔不禁在心里感叹。
  云水和尚慢吞吞地道:“陛下,据传玛哈木帐下足有十数万骑兵,为什么在我军出关数月以来他却一直避而不战?今天这一战,他也只派出了撒木帖儿的一支万人队,初战即退,一击而走,这……”
  皇帝打断了他的话头:“你是担心玛哈木搬出了对付邱福的那一套,诱敌深入,重兵伏击?你是觉得朕不该派刘江渡河追击?”皇帝说这话时,脸色虽很平和,但语气已相当严厉。柳升等人已开始有些心里发寒,生怕这个老和尚依老卖老,出言不慎。
  云水和尚却不紧不慢地道:“正是。”
  皇帝用低沉坚定的声音道:“朕所希望的,正是要玛哈木重兵伏击刘江。只要他集结兵力,朕就可以驱兵大进,聚而歼之。”不能说皇帝的想法没有道理。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自来擅长骑射,他们的骑兵行动一向飘忽不定,明军很难找到与他们的主力决战的机会。
  就说皇帝此次御驾亲征吧,三月底,皇帝就率五十万大军离京出塞,可一直到今天,才第一次遇上规模象样的瓦剌人的部队。
  如果能找到瓦剌人的主力,一战而重创之,甚至平定漠北,那就差不多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残元势力对大明帝国北部边关的威胁了。但很显然,瓦剌人一直在躲避明军的兵锋,他们并不想与总兵力达五十万人的大明帝国远征军面对面地硬拚。
  十数里连营在暮色中宛如一条静卧在饮马河边的巨龙,间或有几声战马的嘶鸣,但立刻又被沉沉的暮色和汤汤的流水声淹没了。
  皇帝慢慢转身,扫视着十里连营,脸上带着淡淡的却极自信的微笑,那微笑里有一种凝重的、几乎无法形容的威严:“各位刚才一定在心里嘀嘀咕咕的,觉得朕放着要紧事不做却有闲心下棋,对不对?”
  谁也不好说什么,只有全玉想趁机说几句皇帝爱听的话,缓和缓和气氛:“皇上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嘿嘿。”
  皇帝果然笑了起来,手指对岸道:“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所有的人都睁大了眼睛看着对岸,所有的人都竖起了耳朵。
  隐隐约约的马蹄声响起,浓浓的暮色中,远远的,戈壁的尽头出现了一小群骑马的人。

相关热词搜索:燕歌行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第一章 麻四海与李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