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书库 周郎 燕歌行续 正文

第九回 醉里挑灯看剑
 
2024-08-11 14:02:23   作者:周郎   来源:周郎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二月初七。北京。
  庆寿寺果然壮丽非凡。
  和庆寿寺比起来,四周的水磨青砖四合院就像是小孩子用纸糊成的玩具了。
  庆寿寺威严、沉稳地耸立在大街旁,就像是一头蹲踞在羊群面前的雄狮。
  绕着寺庙整整转了一个圈子,殷朝歌仍然没有一点要离开的意思,似乎已经被这座精美的建筑物陶醉了。
  陈月朗虽说没有露出半点不耐烦的情绪,但他对庆寿寺根本就没有兴趣却是显而易见的。
  殷朝歌根本没有注意陈月朗的反应,一圈绕下来,远远地看着庆寿寺的大门,喃喃道:“要能进去看看就好了。”
  陈月朗淡淡道:“真想不到殷老弟会对寺庙如此感兴趣。”
  殷朝歌显然有些心不在焉,顺口答道:“才不是呢……”
  司马乔忙接口道:“是啊,我也没什么兴趣。只不过听这地方是用了多少多少人、多少多少钱才修起来的,忍
  不住好奇,想仔细看一看而已。”
  陈月朗微笑点头:“原来如此。”他的眼中闪出了一丝怀疑。
  司马乔刚才说的不会是真话,这一点根本就用不着怀疑,他怀疑的是殷朝歌的真正意图。
  京城内外的寺庙多得很,殷朝歌为何对此情有独钟呢?
  这个昨天他没有想通的问题又一次在他脑子里浮起。
  司马乔忽然道:“嘿!说得那么吓人,其实真的亲眼看见了,也就这么一回事!殷兄,你说呢?”
  殷朝歌像是被惊醒似地道:“是啊,也不过如此,陈先生,咱们走吧。”
  司马乔笑道:“就等你这句话呢,我可是早就有些不耐烦了。”
  殷朝歌轻轻一拍脑门,道:“你看我这个人!只顾自己了,陈先生想必也早就不耐烦了吧?”
  陈月朗淡淡一笑,道:“我倒是没什么,只是他们可真是有些不耐烦了。”
  “他们”是庆寿寺大门外的七八名锦衣卫和两个番僧。
  “他们”正往这边看,显然已经看了好一会儿了。
  殷朝歌道:“果然是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快走快走,这种麻烦还是不惹的好!”
  三人举步便走,走过两条大街,拐进了一个小胡同。
  进了胡同口,三人的脚步才慢下来,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轻轻吁了一口气,你看我,我看你,忍不住都放声大笑起来。
  庆寿寺外的那几名锦衣卫要是知道被他们“惊”走的竟然是这样三个人,会是何等地神气哟!而以陈月朗堂堂一派掌门,以殷朝歌和司马乔的身手,竟会被锦衣卫“吓”得落荒而走,也实在是一件非常好笑的事情。
  三人闲闲地在寂静无人的小胡同里慢慢往前走。
  胡同不长,转过一个弯,前面不远处就是这条胡同的出口。
  胡同的出口当然是在大街旁。大街上有很多来来往往的行人。
  离胡同口还有五六步远,殷朝歌忽然停了下来。
  他的表情很奇怪,似乎是看见了什么绝对不应该看见的东西。
  这条胡同很普通。
  胡同外的大街上也没有异常的事情发生。
  司马乔道:“殷兄,怎么了?”
  殷朝歌皱起眉头,道:“陈先生,我有点小事情得去办一下……”
  陈月朗道:“没关系没关系,殷老弟请便,只是,咱们在什么地方碰头呢?”
  殷朝歌已经急不可耐地向胡同口扑去,一面道:“在您府上。”
  司马乔忙道:“等一等,我呢?”
  殷朝歌头也不回钻进了大街上的人流中,丢下一句:“你陪陈先生回去吧。”
  司马乔苦笑着摇头,道:“这是怎么了?真是见了鬼了。”
  陈月朗微笑道:“大白天哪里有鬼,只会有人。”
  司马乔目光闪动,仍然苦笑道:“而且是绝不应该在这里出现的人。”
  他们俩的话都没错。
  殷朝歌的确看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按常理来说是绝不应该在此地出现的。
  这人就是张飞鸿。
  张飞鸿竟然出现在大明朝的都城北京,这不能不让殷朝歌吃惊。
  他是什么时候脱开圣火教的控制的?
  他见到也先了吗?他到北京来干什么?
  殷朝歌跟着他,就是想弄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张飞鸿并不是一个人,他的身边、身后,跟着三四名也是贵公子打扮的年轻人。
  这样的一群人走在大街上是比较显眼的,如果殷朝歌想跟踪的话,没有比这更容易的目标了。但他根本就没打算跟踪。
  他加快步子,不到半炷香的功夫就赶上并超过了他们,然后他忽然一个转身,笑眯眯站在街心,拦住了张飞鸿的去路。
  张飞鸿显然吃了一惊,但立刻,他的双眼亮了起来。
  殷朝歌拱手微笑道:“张公子,幸会!”
  张飞鸿一步冲到他面前,使劲抓住他两只手,摇了几摇,大笑道:“原来是殷兄,你怎么会在这里?”
  他的惊喜显然不是做出来的。
  那是一种发自心底的诚恳的喜悦。
  街上行人的目光几乎同时投了过来。
  京城上都有一种从容得近乎麻木的气质,这大概是在天子脚下这块地盘上住久了的人所特有的吧。
  像张飞鸿这样当街拉着一个人的手放声大笑的事,京城人是绝不会做出来的。
  不仅做不出来,他们也很看不起这种举动,并且还会在心里说:“一看就知道是没什么教养的外地人!”
  用他们所特有的极端鄙视的目光将这句话表达出来的同时,他们根本就不会想起,建立这个大明朝的朱元璋也只是个十足的“外地人”,而现今的天子,就是朱元璋这个安徽乡巴佬的后代。
  当朝的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所有这些京城人只能抬头仰视,并投以万分崇敬,如温驯的狗看主人时的目光的人,又有几个是地道的“北京人”呢!
  事实上,他们也不敢,也没有资格去想这个问题。
  因为不管他们再怎么以自己的出生地为本钱而看不起那些所谓的外地人,他们自己也仍然只是市井小民而已。
  京城人这种十分可怜的虚荣心殷朝歌很清楚,所以他拉着张飞鸿的手,并肩往旁边一条行人略少一点的岔道上走去。
  虽然他根本就不在乎被这些京城人以鄙夷的目光视为“外地人”,但站在大街上被几乎所有的行人行注目礼,毕竟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张飞鸿却没能体会到殷朝歌的“苦心”。
  他的笑声依然很爽朗,他的说话声依然很大:“秋帮……秋老先生他们去接你时,在下行动不便,没能赶去和你道别,一直引为憾事啊!”
  岔道上虽说比大街上人少,但仍有不少行人。
  这些人当然也都向这几个“没教养的外地人”投来了鄙视的目光。
  殷朝歌不禁好笑。
  如果这些京城人知道了他们正投以鄙视的目光的这个正大笑着的“外地”青年在不久的以后,很可能就会成为他们必须以全身心的崇敬和畏惧恭称为“万岁爷”的皇帝,他们的眼中露出的又会是怎样一种目光呢?
  紧跟着张飞鸿的几位年轻人有意无意地散开了,其中两人一直紧贴着殷朝歌的后背。
  张飞鸿回过头,脸色微沉,低声道:“退开些!”
  他的脸转向殷朝歌时,又已挂满了笑容。
  殷朝歌的心里忽然升起一种温暖的感觉,就像见到一位多年未遇的老朋友时的那种温暖。
  他知道张飞鸿的确是诚心实意地视他为朋友。好朋友。
  路边就有一家酒馆。
  京城里最多的是人,第二数胡同。
  排在第三位的,恐怕就是酒馆了。
  走在大街上放眼一看,眼前飘动的几乎全是各式酒家的招牌。
  除了数量众多的酒馆之外,沿街每隔十步二十步,就会有一个小摊。
  每个小摊上都无一例外地会有一口正翻腾着沸水的铁锅。
  锅里煮得都是吃的,如面条,如馄钝,如饺子,如卤煮火烧……
  当然也有例外,惟一的例外,那就是剃头的小摊。

相关热词搜索:燕歌行续

上一篇:第八回 赌注
下一篇:第十回 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