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书库 周郎 燕歌行续 正文

第三十五回 浩歌
 
2024-08-11 14:42:08   作者:周郎   来源:周郎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十月十六。晨。
  卢沟桥。
  晨雾淡淡。
  浑河水自桥下汤汤南去,河面上浅白色的雾气正渐渐散开。
  也先立马桥头,仰头看着东面的天空。
  天边已现出第一抹朝霞。该是发动总攻击的时候了。
  也先两脚轻轻一磕马腹,驱马缓缓走向河边。他要再好好想一想,看看总攻的计划是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其实,也先并不想强攻高墙厚壁的北京城,但时至今日,强攻已成了他惟一可下的,也是最后的一招棋。
  若早知道脱脱不花率领的东路纵队无法攻破居庸关,也先绝对不会分兵两路,以至现在自己麾下的兵力几乎不足七万之数。
  三天前的午时,他就已驱兵直达北京城下了,正是因为等待脱脱不花所率的四万人马,他才没有立即下令攻城。
  三天来,也先想尽了办法以使形势变得对自己更有利一些,但他所有的盘算都落空了。
  初七那天,在大同城下听见了大同总兵郭登的那句话,也先就已明白自己捏在手中以为是张王牌的“太上皇”,已经起不上太大的作用了。那天,他也并非真的想利用“太上皇”诱开大同的城门,但郭登的态度仍然令他感到十分地意外。
  “赖天地祖宗之灵,国有君矣。”
  这就是郭登在城头上对他所说的惟一的一句话。
  这与八月二十三那天,郭登听说“皇帝”要他出城朝见时的表现,有多么大的差别啊。
  那天郭登虽说终于没有亲自出城,但到底派人送出了几万两金银和一大批珠宝锦缎。
  也先知道靠“太上皇”在关外诸要塞是不可能再讨到半点便宜了,所以他立即绕城南下,直扑紫荆关。
  攻打紫荆关之役竟然进行得十分顺利。初九清晨开始攻城,刚近午时,他就已经将紫荆关握在了自己手中。大明朝镇守紫荆关的名将韩清和都御史孙祥以下近五千人,全部都躺倒在瓦剌骑兵的长刀利箭之下。
  这一仗使也先信心大增。谁说他的马队长于野战而不利于攻坚?紫荆关的城墙也很高,也非常坚固,守关的明军也都据关奋力抵抗了。
  结果怎样!
  他的军队能攻破紫荆关,未必就攻不破北京城!但一到北京城下,也先就大吃一惊。
  在他的预想中,出现在他眼前的,应该是一座九门紧闭的北京城,明军肯定都在墙头据城坚守。
  他的预想落空了。
  北京城的确是九门紧闭,但明军竟然是在城外依城扎营,严阵以待。
  一到城下,也先就派出一队人马,做了一次小规模试探性的攻击。进攻的目标是彰仪门外的明军营寨。据喜宁介绍,京师九门之中,数彰仪门最容易攻打。
  结果这次进攻被明军击退了。
  明军会有如此高昂的士气,实在大出也先的意料,他立即打出了“送太上皇归京”的旗号请大明朝派人出城谈判。他很清楚现在的皇帝不可能派出朝廷重臣来和他谈判,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拖延决战的时间,等待脱脱不花的东路纵队自居庸关赶来。
  果然,皇帝只派出了一个通政参议,一个中书舍人。
  也先摆出一付诚心和谈的样子,让这二人和“太上皇”见了一面,并说,只要朝廷派出于谦、石亨等重臣出城接驾,他愿意与朝廷议和,并送“太上皇”回城。
  这二人回城之后,城内却没有再派出任何一个大臣来。
  经过这一折腾,也先赢得了一天多的时间,可脱脱不花却没有如期出现。
  一直到昨天夜里,他派出的侦骑才带回了有关脱脱不花东路纵队的情况。脱脱不花不可能及时赶到北京城下了,因为直到现在,他仍被明军挡在居庸关外。
  侦骑带回的另一条消息促使也先作出了总攻的决定。
  威震塞北,被瓦剌人呼为“杨王”的宣府总兵杨洪,
  已经率领军队自宣府出发,驰援京师。
  河面上的雾气已将散尽。
  也先终于下了决心,发出了总攻的命令。如果今天不能拿下北京城,他就不会再有别的机会了。
  这几天里,他派出了几十个小队,在城外各地烧杀抢掠,有一小队人马甚至在城外的皇陵点了一把火。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引诱坚守在营内的明军主动出击,他就能充分发挥骑兵大队狂野的战斗力。
  但明军却一点动静都没有,看样子是打定了主意要和他在城下相持下去。
  而相持对也先来说,是最最不利的。
  事态发展到现在这个地点,除了强攻,也先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么?
  德胜门外。
  于谦大营。
  这些日子里,第五名很为徽帮和他自己挣了一点面子。
  有时候他就想,就算是一个武林盟主,只怕也绝不会有他现在在武林中的声望。
  他的声望是殷朝歌、司马乔和秋水一行人离开北京城后的第三天,开始直线上升的。
  那天中午,中原武林各大门派和各大武林世家派出的精锐好手都赶到了北京城外,但他们却进不了城。
  自郕王登基后,京城九门就已戒严,为的是防备瓦剌人的进攻。
  这些武林人士虽说是一心一意赶来“勤王”的,但因官府素来对江湖人都很提防,自然不可能在现在这种形势下放他们进城。
  武林中人的脾气都不算太好,更何况他们这回是实心实意想帮朝廷打仗,结果兴冲冲赶来,却碰了一鼻子灰呢?热脸贴上了个冷屁股,心里自然不好受。
  于是就有人在城下破口大骂起来。
  官军也不是省油的灯,当然不会“骂不还口”。
  跑江湖的人,嘴一般都比较毒,骂起人来的花样也多,守城的官军发现自己竟然骂不过他们,自然会生气。
  官军一生气。双方冲突的结果是,武林朋友们一个未伤,出城驱赶他们的那队官兵却死伤了好几十人。
  事情就这样闹大了,一直闹进了宫里。皇帝一听,自然龙颜震怒。
  时值国家多事之秋,岂能容刁民杀官造反呢!
  于是皇帝下旨派官军出城围剿。
  如果不是于谦及时赶进宫中陈明真相,那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了。
  于谦现在是朝内的头号军事领袖,他既然说“民心可用”,皇帝也就不再加以反对。于是,他就让于谦去负责重“用”城外那一批为数不少的武林朋友。
  于是第五名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
  他同陈月朗一起作为于谦的代表出城,将各门各派的头头脑脑找到了一起,经过几轮磋商,达成了一个协议。
  包括少林、武当在内的各派前来“勤王”的武林朋友
  们组成一支义军,由大家推举出来的几位武林中德高望众的人率领,驻扎房山一带,一旦也先果真杀到北京城下,他们就可以从后面或侧面袭击敌人。
  这事办的十分顺利,各门各派也都很买第五名这个徽帮老大的账,第五名十分高兴。
  一高兴,他的想法就多了起来,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又向于谦提了好几条建议。
  第五名深知,在双方都投入几万乃至几十万军队的大规模的战斗中,个人的武功实际上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的,所以他才会力劝赶到北京来的武林朋友们不要和官军一起参加大规模的战斗,而是发挥武林人物的特长,搞一些小规模的、短促快速的袭击。
  他在天目派、徽帮中挑选了几十名轻功上佳的高手,让于谦将他们分派到城外各营中,以便各营之间能尽快传递消息,然后又将天目、徽帮和白袍会所有的精锐人马集中起来,组建了一支近八百人的快速机动纵队。
  这支快速机动纵队由总领京城军务的于谦直接指挥,一旦有某一营形势告急,这支快速纵队就会驰援,在大批援军到达之前,帮助这个营尽量抵挡住瓦剌人的进攻。
  这样一支快速纵队的领军人物,当然只可能是殷朝歌。
  殷朝歌一行人是十月初九、也就是也先破袭紫荆关那一天回到京城的,第二天,他就带着白袍会和天目派的部分人马,去烧通州粮仓里储备的大批粮草去了。
  那些屯积的粮草已经不可能在也先到达城下之前,全
  数运进城内,如果不将其烧掉,只会便宜了也先。
  于谦,陈月朗,第五名、秋水都知道他是想尽量地多找些事给自己做,以此来压制内心的痛苦。
  他们都没有开口劝过他,因为他们都知道任何语言都已无法抚平殷朝歌心灵的创痛。
  肉体上的疲劳,或许也是一种医治心痛的方法吧。
  第五名和秋水一直都在后悔,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告诉殷朝歌游方其实正是木潇潇。
  如果殷朝歌早知道了这件事……
  如果木、殷二人早一点……
  木潇潇或许就不会……
  第五名一直都在想,他要是能想办法配一种能使时光流转的“后悔药”,该有多好哇!
  从表面上看,殷朝歌表现得十分平静。
  如果一定要找出他和以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那就是他的话明显地少多了。
  第五名、秋水一直担心在沙漠中受到的那种锥心的剌激会让殷朝歌变成另一个人。
  在受到那种刺激后,一个人如果会改变,只可能有两种变化:一种是就此消沉下去,一种就是变成一个嗜血如狂的狂人。
  这两种变化都是他们不愿意在殷朝歌身上看到的。
  他们最最担心的,还是前一种。
  因为他们知道,殷朝歌绝不会变成后一种人。
  在沙漠中惨遭巨变之后,他并没有摔死张飞鸿的儿子,就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他们也一直有意找一些费神耗力的事来给殷朝歌做。
  好在因为也先兵锋直逼京城带来的朝野震动以及第五名想出来的一个歪点子,东厂现在已无暇顾及对建文帝一案的调查了,殷朝歌现在留在京城里,绝不会有麻烦。
  说起第五名的这个歪点子,连秋水都不能不佩服。
  他把张飞鸿给套了。
  通过一条很稳妥的途径,他将“张氏复国”这个已经失败了的“密谋”拿给了东厂的督公,搞得东厂紧张异常。
  东厂自然会对这种“密谋”严加追查,但要想查清一个早已不知漂流到哪个海岛之上的张飞鸿,实在并不比登天容易多少。
  可以肯定,至少在三四个月内东厂已没有余暇来重提“建文”一案。
  秋水和第五名早就想好了,一旦战事结束,他们就将殷朝歌送回大理。
  他们相信,严子乔的慈爱和小鸽儿的温柔,一定能抚慰殷朝歌那颗已将破碎的心。
  再说,算算日子,小鸽儿应该已经给殷朝歌生下一个儿子了。
  辰初三刻。
  莲花池。
  也先稳稳骑在马上,纹丝不动。他竭力捕捉着自北面隐约传来的一阵接一阵的呐喊声。
  伯颜帖木儿和赛刊王已经发起进攻了。
  从不时响起的阵阵火铳声中,他可以想象,伯颜帖木儿和赛刊王正面临着怎样的局面,而这两人麾下的人马正在遭受什么样的损失。
  他希望这两人能不为这些损失气馁,拼尽全力向明军猛攻。
  赛刊王和伯颜帖木儿的麾下,各有近一万五千人,也先相信,在这两人的全力猛攻之下,德胜门外和西直门外的明军一定支持不了太长的时间。
  他现在就在等。等明军的所有机动部队增援德胜和西直两门。
  彰仪门离西直门较近,如果赛刊王的进攻奏效,保不准扎营彰仪门外的明军也会分兵驰援。
  这是也先最最希望见到的事。
  “于谦能想到我的主攻方向是彰仪门吗?”
  也先的心里泛起一丝淡淡的得意之情。
  他之所以要派出伯颜帖木儿和赛刊王这样的猛将去攻击德胜门和西直门,就是不想让明军看出这两路只不过是佯攻。
  现在,他手中握有四万精锐骑兵,一旦据守彰仪门外的明军分兵驰援,他就会立即发动真正的攻击。
  北面传来的呐喊声、火铳声愈来愈急了。
  也先的眉梢微微抽动了一下。
  看来,他用不着再等多长时间了。
  辰正二刻。
  德胜门外。于谦一身戎装,长剑在手,平静地注视着战场。
  诱敌深入的计划成功了。
  这个计划是他和第五名、陈月朗三人共同商定的。
  还是在三天前,也先刚逼近京城时,于谦就觉得德胜门外那一带附城而建的小镇子应该能派上用场。
  镇子早已空了,居民在也先兵临城下之前,就已全部迁进城内。
  如果在这些空屋内埋伏一支人马,再派人将瓦剌骑兵引进来,他们的战斗力一定会受到克制。
  在狭窄的街道上和拥挤的民房之间,骑兵是无法发挥出如在旷野上一样的冲击力的。
  昨天夜里,借着夜色的掩护,神机营都督鲁茫广带着神机火铳队悄悄溜进了小镇,同时埋伏进屋内的,还有自各营挑选出来的二千余名勾镰枪手和刀斧手。
  今天一大早,于谦派出一支不到千人的骑兵队前去诱敌。
  出发前,于谦一再叮嘱他们,此仗只许败,不许胜。
  他的叮嘱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队骑兵迎头遇上的,正是伯颜帖木儿这支瓦剌猛将率领的一万五千骑兵。
  几乎是刚一接仗,明军骑兵队就垮了下来。伯颜帖木儿当然要借此机会,发动猛攻。
  他想在攻到城下之前,就将正在前面纵马狂逃的数百明军尽数屠尽,以打击据守营寨的明军的士气。
  于是他整队紧跟着这些明军骑兵冲进了镇子里。
  火铳齐发。
  第一排火铳就给瓦剌人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虽然在火铳的齐射之下,他们并没有死多少人,但在被打死的人中,就有也先太师的弟弟,紧随在伯颜帖木儿身后的孛罗。
  伯颜帖木儿知道自己上当了。
  自每一间空屋的窗户、大门,都刺出了专门对付骑兵的勾镰枪。
  一瞬间,很多瓦剌骑士就从马背上消失了。也有很多战马的马腿被勾镰枪勾断。
  落在地上的人几乎是刚一落地,就已丧命在明军刀斧手的大砍刀下。
  伯颜帖木儿立即下令撤退。
  只有先撤出去,他才能让已经混乱不堪的骑兵重新整好队形。
  于谦当然不可能给他整好队形、重新发动冲锋的机会。
  他早就给伯颜帖木儿准备好了第二次打击。
  这次打击比第一次更猛烈,更沉重。
  辰正三刻。
  西直门外。
  赛刊王的进攻遭到了极其顽强的抵抗。
  他简直不能相信,眼前这群瞪着血红的双眼、嘶声大呼着和他的部下们酣战的人会是大明的军队。
  在猫儿庄,在土木堡,在紫荆关,在阳和,在鸽儿岭,明军不都是不堪一击的么!
  正顽强地和他凶猛的骑兵大队相抗衡的明军,总数也不过三四万人,但他发动的这次迅疾猛烈如暴雨狂风般的进攻竟然一点也不能奏效。
  他已经习惯看见明军在他的大队骑兵的冲锋前土崩瓦解。他已经习惯看见明军如木桩一般一个接一个地倒在瓦剌人的长刀之下。
  眼前的场面使他目瞪口呆。
  明军不仅抵抗住了他的进攻,甚至还有余力进行反击。
  离土木堡之役不过才两个月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里,明军的战斗力怎么会忽然增强到现在这个地步呢?
  赛刊王想不通。
  一丝凉意渐渐自他脊梁间升起。
  他已想到这次大举进攻北京的行动很可能只会落得个惨败的结果。
  “你们绝不能认为自己这一面仅仅是佯攻,更不能让明军察觉你们只是佯攻。”
  “你们一定要拼尽全力猛打猛冲,才能吸引更多的明军兵力。”这是昨天夜里,也先一再叮嘱的话。他咬了咬牙,回过头。身后,尚有一千余名骑兵。这是他的预备队。
  如果将这最后的一点血本也投入战场,是否能改变战局?
  他一点把握也没有,但还是决定继续进攻。
  就算只剩下他一人,他也决不能退却。
  因为他的退却,必将使也先的计划全盘失败。
  他早已看出正纵马在明军阵后来回驰骋的那员将领正是这支明军的最高指挥官。每当明军阵线的某一部分出现险情,这员将领总是很及时地出现在那里。他一出现,明军的士气就会奇迹般的恢复。
  如果能率自己手中这最后的千余生力军直冲这员明军大将而去,战局很可能就此逆转。
  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明军已没有预备队。
  赛刊王信心大增。他抽出长刀,一磕马腹,大呼道:“跟我来!”
  刀尖所指,那员明军大将正挥动着长枪。大声喝呼着督阵。
  明军顽强的抵抗终于在他投下最后一点血本时,开始动摇。
  赛刊王成功地冲进明军阵中。
  孙镗在瓦剌人发动第一次冲锋开始,就陆续派出了好几名信使去向附近各门求援。
  虽然他这一营的军士们在瓦剌人的冲击前表现得都十分勇猛,但他还是觉得他们支持不了多长时间。
  因为他手中已没有预备队。
  挡住瓦剌人的冲锋,已是他手中所有的兵力,而瓦剌人并没有全部投入战斗。
  现在,一直在阵外静静的注视着战局的那名瓦剌大酋已将他手中的生力军投入了战斗。
  孙镗虽然嗓子都喊哑了,但在激烈的战斗中体力已将耗尽的军士们显然已无余力再与瓦剌人的生力军抗衡。
  惟一的取胜之道,就是冒险一博,杀了那名瓦剌大酋。
  孙镗长枪一紧,带着四名校尉,迎向直冲过来的赛刊王。
  赛刊王长刀猛挥,冲进他左右的两名明军校尉已被劈于马下。
  滴血的刀尖迎上了孙镗直刺而来的长枪。
  枪如毒龙。刀如闪电,眨眼间,赛刊王已劈出七八刀。火星四溅。
  孙镗黑铁铸就的枪杆上,已多了七八道白痕。他的双臂已被震麻。长刀又一次呼啸着斜劈过来。
  孙镗已无力举枪,一矮身,帽盔上的红缨顺着刀锋飞出老远。
  一阵冷汗在孙镗额上炸开。他一拨马头,拍马向城门方向跑去。
  赛刊王的那一刀击碎了他残存的最后一点自信。强烈的求生欲望已使他完全忘了他这一跑,对明军士气会有什么影响。
  明军阵线彻底崩溃。主帅都逃了,军士们岂会有心恋战!
  孙镗冲到城门边,仰头高呼道:快开城门!
  回答他的是一阵雷鸣般的战鼓声。
  孙镗回头看了看身后面色惨白,神情张惶的军士们和正如潮水般涌来的瓦刺骑兵,急呼道:“程大人,快开城门,让我们避一避!”

相关热词搜索:燕歌行续

上一篇:第三十四回 狂飙千里
下一篇: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