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2024-11-04 21:34:20   作者:浅田次郎   译者:周晓晴   来源:浅田次郎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第二年,鸟羽伏见之战中幕府军惨败,事态动向让人无法捉摸。面对掌握锦旗的萨长,是归顺还是反抗,藩内的方针也迟迟未有定数。哎,就在所有事情都没了方向,所有一切都一团糟的时候,也只有大阪的藏屋敷还能像一座孤岛一样与世隔绝了。可偏偏藏屋敷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从鸟羽伏见之战逃出来的新选组队士吉村老师。在那个节骨眼儿上,也难怪藩士们会慌了神。可吉村老师好歹曾是大野组下的同心,又是幼年的同伴,加之两家长子又交好,他却能说出让老师切腹这样的话,这人还真是麻木无情啊。
  该怎么说呢,人跟畜生不同,是有感情的。这不管是在什么时代,在怎样的时期都不会变。所以在感情面前,那些脱藩之罪啊积怨什么的,或者是作为御藏负责人的职责一类的事不是应该先放一边才对么?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才让我一直无法对大野次郎右卫门这个武士产生好感吧。那个人无情地从百姓那里刮取年俸,对商人也是采取各种强迫手段。总之就是个不论任何事都要算计得失的人,连面对受伤同胞的性命也不例外。
  说起来啊,大野次郎右卫门最后也算是恶人有恶报了。那个逼着吉村老师切腹的大野,在一年后因反抗官军之罪被处刑。是的,不是切腹,而是对武士来说最为屈辱的斩首之刑。你知道“胜者官军,败者落寇”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吗?战争这东西,其实并没有什么正义必胜的道理。是正是邪,不过只是取决于一个结果而已。不过,“胜者官军”这种比喻本身,可不只是字面上这么浅显的意义。
  其实奥州战事开始时,我们奥羽列藩事实上也是手掌锦旗的哦。当时我们所拥戴的是被称为“东武天皇”的轮王寺宫大人——他是先帝明治天皇的父皇孝明帝的皇弟。就是这样,每次我一提起这事,年轻一辈都跟你一样的反应。也难怪你们会觉得惊讶啊,毕竟就在维新不久后,这一切都被当作“从未发生”一般被抹杀掉了。历史这东西,从来都不会把对自己不利的部分留传到后世的。
  虽然这件事跟你想了解的吉村贯一郎老师没什么关系,不过作为一个南部人,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把它说出来。就当是抵我这个老头的占时费吧,还希望你能继续听下去。江户开城后,轮王寺宫大人移居到了上野宽永寺御本坊。让一位高高在上的皇族住在相当于江户鬼门的上野山中的做法,是自大权现家康公时便有的惯例。
  简单地说就是“人质”吧,不过只要略加推敲,也不难理解家康公此着中的深谋远虑。因为如此一来,若有朝一日叛乱西起,京中天子被挟持或夺权时,幕府也还能尊上野东叡山的宫门遗址为正朝,起兵镇乱平反。虽然明治维新后家康公被描写成了一个大国贼大反派,可这样的政策在当时无疑是能保天下太平最合理的选择啊。在我们这些东北列藩的遗臣眼里,萨长才是真正的反贼。维新后已经过了五十年,政权却还是被握在藩阀手中,这难道不是妄图将天下占为己有的独裁行为吗!没错,这些就是证据!
  轮王寺宫大人属于亲德川一派,当时才二十一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上野彰义队拥护的也正是这位亲王,所以会奋力抵抗,也在情理之中。那个时候,作为关键人物的庆喜公呢?自然是眼看鸟羽伏见吃了败仗,就夹着尾巴逃回了江户不说,竟还因被吓破了胆,畏畏缩缩地就顺从了反贼。那样的人,究竟有什么资格被称为权现大人再世?
  另一方面,轮王寺宫大人在上野一战后,乘坐幕府用船,从羽田冲出发秘密地逃到了常陆,迎接他的正是以仙台藩为首的奥羽越列藩同盟。从那之后奥州各藩便尊“东武天皇”轮王寺宫大人之命集结起来。所以,我们这一方,原本也是官军的。说到这个地步,你也应该明白了吧。没错,戊辰之战就是一场典型的“胜者官军,败者落寇”的战争。不过有件事希望你不要误解。我们奥羽列藩可不是平白无故就和萨长针锋相对的哦。不仅是南部,整个东北地区的人大都是深谋远虑的,可不是那种鲁莽好战的类型。
  就是现在我也还会想啊,上野彰义队那是碍着幕府的面子,确实无可奈何。可那之后攻打会津和箱馆五棱郭的战斗,不就完全是一场无意义的战争么。因为奥州列藩原本的立场是想与萨长对谈,共同摸索出新时代之路的啊。所以对于轮王寺宫大人,其实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希望他成为让一切能和平解决的王牌。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亲王本人也是抱着同样想法的。可新政府却向东北诸藩下达了讨伐会津的命令。没错,让我们去攻打作为盟友的会津藩。
  不论从什么角度考虑,会津一战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松平容保公当时原本就领会庆喜公之意,准备归顺朝廷了。事实上东北诸藩对会津的境遇也是感同身受。毕竟自天保大饥荒以来,不管哪个藩内部财政问题都十分窘迫,根本就无暇顾及什么天下大事。可会津的当主却谨遵藩祖保科正之公的家训,仍然参与了京中的治安维护工作。惩治不逞浪人,不仅是为德川幕府,同时也是在为朝廷效力啊。就当时各藩的窘境,还能做到这一步,应该没有人比会津中将更配被称作勤皇派了吧。
  这些事萨长的那些家伙不可能不明白。可即使如此新政府仍然下达了会津讨伐令,且还是让同在东北地方的诸藩去执行。也就是说,萨长这根本就只是在公报私仇而已。这要是立场反过来换成西国诸藩的话,估计早就是一触即发的形势了。可东北地方的人的个性,却是隐忍。仙台的伊达和米泽的上杉,都因无法抗命姑且出了兵。我们南部藩也派出了一千二百名藩兵。不过,不论哪一方,都压根儿没有攻打会津的打算。
  当时奥羽二十五藩将联名为会津容保求情的请愿书交托给了仙台藩主伊达庆邦公。伊达毕竟是六十二万石的大藩,而且总兵力有三万八千八百余人,在人数上可说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军队。而伊达公出面,正是为了要以自身强大的军力以及与奥羽列藩的紧密同盟为筹码,向萨长施压,促使他们放弃这种为报私怨而挑起的愚蠢战争。若他们无法接受这个提议,那同盟就将奉轮王寺宫大人为首,向他们宣战。那就是一场“胜者官军,败者落寇”的战争了。
  这些话,自然是不会一开始就放到台面上来说的。面对这种骑虎难下的境况,萨长的那帮乡下武士,会不会冷静下来仔细斟酌一下当前的形势呢?据说那次伊达庆邦公与米泽的上杉齐宪公一同去了奥州镇抚军本阵,与九条道孝总督进行了历时八个多小时的长谈,尽心尽力尽其所能地去说服对方。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虽然德川的太平盛世已持续了三百年,可两公却不愧为继承了独眼龙政宗与谦信入道血脉之人。不过照理说诸如庆喜公一类的人身上,或多或少也该流着神君家康大人的血才是啊。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是不可能为那样一个懦弱的人而战的。因此,事实上我并不喜欢佐幕这个词。让我再大声重复一遍吧。我们南部的武士,并非是为德川幕府或庆喜而战!那样的人不值得武士去拼命守护,我们只是为了大义而战!——你看看我,说着说着还就激动起来了……
  也许因为是在最敏感的青春期所经历的事吧,所以直到这把年纪,回首过去,心里还是不胜羞愧啊。正因如此,要是不能让原先生取得政权,我是死都不会瞑目的。不过,我这样想,可不单是出于私心。因为只要原内阁诞生,日本就将迎来大义复权的时代啊。说起来我刚刚突然想到一件事,就是伊达公和上杉公,且不谈他们是否继承了优秀的血统,他们也算得上东北人的典型了。
  万事只要能有个好结果,哪怕让他们向人低头也无妨,就是死缠烂打也要说服对方。不过既然能拉下面子做到这一步,对于可能会出现的负面结果,自然也早就做好各种反扑的心理准备了。所以啊,你记住咯。要是你以后与东北人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无论对方用怎样的低姿态对你,也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明白了吗?绝对不可掉以轻心。两公所推举的会津公免死论自然是没错的。只为满足萨长私怨所下达的敕令原本就毫无意义,归根究底,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九条总督大致了解了情况,并受理了请愿书,可没过多久这个提案就在长州出身的参谋世良修藏的阻挠下被迫夭折了。而且,还将私怨升级到了更加露骨的程度。重新下达给诸藩的命令不再只是讨伐会津藩,这一回,连对会津表示了同情的庄内藩也受到了牵连,成为被讨伐的对象。至此,奥州的战事打响。我们抓了世良修藏,杀了他祭旗。与志向相投的北越诸藩同盟联合,一场二分天下的大战拉开了帷幕。
  随后,盛冈藩的家臣聚集到城内,宣读了由轮王寺宫大人下达的令旨。父亲从城里回来后,兴奋念出的那段令旨,我至今还能背出来。此番,天下匡正之任则托予同盟诸藩。惩戒背德之元凶,重立大义之旗,解幼帝之烦忧,救天下于生灵涂炭之境地。
  ——元凶即萨摩、长州等奉伪锦旗为主的诸藩是也!父亲置于膝盖上的双手,竟止不住地颤抖着,他用那种专属于南部武士的饱含隐忍的声音对我说:“听好了,弥之助。不管在哪个时代,武士都应为大义而献身。你记住,这一战,南部武士才是堂堂的义士!”那么接下来——故事又必须要回到大野次郎右卫门身上了。
  他之所以会从大阪回到盛冈,应该也是由于当时的混乱局势所致。大野的知略政见颇受藩中重臣们的赏识,对南部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在主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藩内决定将他召回。虽然在当时我们已经被认定为奥羽列藩的一员,但实际上藩内仍存在不同的意见,迟迟无法定下方针。前一年随同上洛的重臣们——也就是所谓的特命全权公使们吧,就连他们之中也存在着分歧。有说该归顺的,有断然主战的;也出现了跑去长州藩宅向藩主表忠心的,还有觉得无路可退自己在旅店中切腹的。
  于是,在盛冈陷入是主战还是恭顺这样进退维谷的境地时,深受藩主南部利刚公信任,经营藩财政多年的英杰——大野次郎右卫门回来了。当时,掌握藩政实权的其实是那个有名的首席家老,栖山佐渡大人。他可是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即便是现在我这样谈起他的名号,都还有所忌惮啊。可惜他却因为背负了主战之责,与大野一同被处斩首之刑。要是他能活到维新后,就凭他的器量和才干,绝对能让专横的藩阀政治吃够苦头。
  佐渡大人是出身于南部谱代家族的御高知,俸禄一千二百六十石。那时的他还不到四十岁,正值壮年。佐渡大人是以反贼污名被处刑的,所以自始至终周遭都认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主战派,可其实却并非如此。他细心且深谋远虑,不论在怎样恶劣的条件下都有能力设法救助自己的藩士领民。这样的领导者,除了他再无第二个。就是那个大野次郎右卫门,他竟试图笼络一向冷静沉着的佐渡大人。要知道,不仅在年纪上,他连官职也在佐渡大人之下啊。可我父亲却亲眼见到大野一回藩就叱责佐渡大人的情景。
  ——“佐渡大人!都到这个时候了,您还在犹豫什么!这可是胜者官军,败者落寇之战啊!应当即刻向背叛同盟并与萨长反贼勾结的佐竹、津轻出兵才是!”当时在场的重臣们,无一不对大野的此番言论表示震惊。谁都不敢相信那个平日里性格温厚的大野,竟会主张攻打秋田。实际上,以佐渡大人为首的重臣们之所以会唤回大野,是因为他们认为大野最能冷静地去判断眼前的局势。
  南部藩中原本有一位和栖山佐渡大人齐名的家老东次郎大人。可因为东大人是勤皇派,并且他反对同盟,所以被命禁足家中。那么,对于背弃同盟与萨长联手的秋田藩,到底该不该讨伐?毫无疑问,这一决断定是能够决定南部一国生死存亡的关键。而主张反同盟论的东大人并未在场,这就意味着藩论终究会倒向主战派的一方。这个时候,大家想到了常年担当藏屋敷差配役,身在大阪,对天下形势最为了解的大野。将他召回,正是为了询问他的立场与意见。
  包括藩公在内,藩内人心不稳,迟迟无法定下方向。萨长着实可恨。而与邻居秋田和津轻的关系,原本就不算十分融洽。可即便如此,我们于伊达藩,同样也是没有特殊情分可言的。事实上,藩士们心中想的,不过只是如何能让南部二十万石,在这动乱的时代中能够不受影响永远屹立下去,仅此而已。所以藩士所期待的,是能借大野次郎右卫门的见闻与对形势的把握,来说服那些主战派放弃念头。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大野却是最为激进的主战派。原本混沌未定的藩论,也在他归来之后,瞬间定下了攻打秋田的决策。
  当着藩士们的面,他诵读了轮王寺宫大人的令旨。他背叛了最为期待他回归的藩公的意愿,并最终让南部被打上了反贼军的烙印。不只如此,领民们所遭受的那些苦痛,可以说也全都是大野次郎右卫门一个人造成的。随后,南部攻打了秋田。藩兵们骁勇善战,我们在序盘战中一直处于优势,可官军的支援到达后,攻守立场倒置。没多久,米泽、仙台就先后投降,会津也最终失守,大势已去啊。
  对于藩士及领民而言,这无疑是最坏的结果。不仅要支付黄金七十万两的赔偿,还被从二十万石的盛冈改封到了十三万石的白石藩。这样的处分,对于当时南部二十五万石的内高而言,简直就与俸禄减半无异。我们被夺走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被流放到陌生的土地上,承受着饥饿与死亡。时至今日,藩士们所经历的辛酸,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得尽的。为何我们这些南部出身的人,至今还对大野次郎右卫门心存怨恨,你也大致能够理解了吧。
  话说回来,曾经作为我们心灵支柱的那位轮王寺宫大人,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啊。有说他改名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加入陆军后升到了中将的职位。于明治中叶在台湾阵亡。到现在,也找不到什么要继续怨恨他的理由了,哎,毕竟他这一生也够坎坷的。对了,孩提时代还有一件事,让我毕生难忘。那就是幕末年间几乎年年都会发生在南部的饥荒。对南部的领民来说,那无疑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虽然时代进入明治大正后,还常能听到歉收这个词,但饥荒则似乎已成废词。毕竟现在即使收成再差,也不会再出现有人饿死的情况了。单从这方面来看,要归功于维新后所成立的中央集权国家。要是在从前啊,不管遭受多严重的饥荒,也都只是南部自己的困境,与国家无关的。当然,农业技术的进步也不容小觑。一些能抵抗冻灾霜害、不怕风雨日照的水稻改良品种也在不断地被研发出来。
  每到饥荒时,饿肚子的不单是老百姓,连武士的日子也不好过。没有可以作为年贡上交的粮食,武士也就拿不到俸禄。只能以第二年春天能领取的兑票为资本,去与城下的商人换些粮食来,好歹把冬天熬过去。整个六月到七月之间,从下北半岛至现在的青森县东部的地区,会有到处都弥漫着土黄色浓雾的现象,这就是俗称的“山背”。明明是夏天,可天空浑浑浊浊的,四处都照不到阳光不说,每天还会降下寒冷的雾雨。所以只要这种浓雾出现,那么第二年肯定就是歉收年。这山背啊,就是出现饥荒的前兆。
  一般来讲,较历年平均收成减了四分之一的话,算少收,一半的话则是歉收。要是达到四分之三,可就是饥荒了。说到饥荒,曾席卷东北一带的天明大饥荒算是最为人所知了,不过如果单看南部领内的话,幕末天保年间持续的那场饥荒应该是最严重的。我们的上一辈恰恰就经历了那一切。我的父亲、大野次郎右卫门,还有刚刚提到的栖山佐渡大人,他们都是天保年间出生的。当然,吉村贯一郎老师也是。
  这么想想,他们真是非常不幸的一代。出生在大饥荒时,又成长在动乱不断的时代中,有的人最后还为此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我们生活的明治时代,虽然也经历过与外国的各种干戈,但大体来说还算太平,比起父辈我们应该算是幸福的了。有关天保年间的那场饥荒的事?当然清楚,父母不知道念叨了多少次,听得耳朵都快长茧了。一开始是天保三年。那一年的损失据说有十五万五千石,而紧接着的天保四年更是雪上加霜,那年几乎全无收成。
  饥荒这种事,其实只要是隔上几年闹一次,靠着储备米总是能熬过去的,再说藩政方面通常也有相应的对策。可天保年间,却几乎是连年饥荒。刚刚说了天保三、四年饥荒,还以为天保五年总算得到一刻喘息的机会,谁知道接下来的六、七、八年又是连续三年饥荒。终于,到了天保九年,损耗已经达到了二十三万八千石,大饥荒出现了。
  你可以算一算。南部盛冈石高是二十万石。当然,这只是一个对外的官方数据,实际上还是有三十六七万石的内部石高的。可即便如此,那一次的损耗已经大大超过了官方石高,达到了内部石高的七成之多。而且,就是这微乎其微的收成,还是受山背影响较小的南方地区产出的,大部分地区几乎颗粒无收。农民们吃草根,啃树皮,别说是狗啊猫的,平日里作为财产的牛马也都进了肚皮,当可以吃的东西都被吃掉后,能吃的——就只有人了。
  一个人的肉分量还是比较多的,一次吃不了,就用盐腌上存起来。据说曾经有一个村,饥荒年间却没饿死多少人。当村官挨家挨户调查原因时,就发现啊,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用来腌制肉食的大罐子。这种状况下,百姓连起义暴动的气力都没有。而且因为饥不择食,导致各种传染病蔓延。能背井离乡逃去其他地方的,都是趁还有力气的时候走掉的。大多数农民只能踉踉跄跄地沿着街道,涌入盛冈城下。
  虽然街道入口处的寺庙坚持施粥,并建起小屋救助难民们。可面对数以万计的难民,这一切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城下的寺庙里,现在也还能看到许多供养塔吧。那些都是用来凭吊当年因为来不及救助而死去的农民,超度他们无法成佛的灵魂的。天明三年的大饥荒,据说饿死病死的人有六万数千人。可在天保年间,每年因饥荒而死去的人,应该都超过了这个数目吧。
  哎——真是些让人不忍回忆的惨痛过去啊。而那样大大小小的饥荒,一直持续到了庆应年间。所以你可以想象,那时候藩内的财政是如何的窘迫。其实在领民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官军反贼,他们要面对的是饥寒交迫的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幕末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看来你似乎理解了。是的,我说了这么多饥荒的话题,正是因为它跟吉村贯一郎老师的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藩内的财政支出一减再减,增加俸禄这样的事也就更不用想了。即使是对于吉村老师这样博学多才的人,也无法支付给他相应的工作报酬。站在吉村老师的立场来看,这一切也并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他一定坚信即使是足轻同心,只要勤修剑术积累学问,努力总是能得到回报的吧。可一等再等,等来的却还是那个二驮二人扶持的自己。
  被破格任命为藩校的助教及道场的指南役,能力倒是得到了肯定,可另一方面却也没了做副业的时间。妻子因为积劳成疾卧床不起,孩子饿着肚子。与其这样白白等死,还不如干脆脱藩,去江户或京都赚钱悄悄送回来。这算是作为一家之主理所当然的选择吧。而这一切,都是幕末那个黑暗时代各种不合理导致的。还有一件事。正因为处在困顿时代,所以对藩来说,像大野次郎右卫门这样的人才尤为重要。
  大野在勘定方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而出生成长在天保年间的大野,是那场饥荒的见证人,所以他也无疑是能够掌控那个特殊时代的藩内财政的头号人物。先前我也提到过,我父亲平日里经常念叨说:“要是没有大野大人,还不知道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啊。”这也是当时所有藩士发自内心的想法吧。大野次郎右卫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他在知识上可媲美鸿儒博生,而做事又能不乏雷厉风行呢。
  事实上,他是大野家的庶子。幼少时代,他在上田组丁的寺子屋学到了不少实践上的知识。跟在藩校学习“四书五经”的藩士子弟不同,他从小每天和商人家的孩子一起学习的,就是如何打算盘。其次,因为嫡子的夭折,他被接回了在地方拥有知行地的大野家。也就是说,他从小就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是不折不扣的支配方。年纪轻轻就继承了家业的次郎右卫门,应该是将自己得意的算盘功夫运用到对自己领地的经营上了吧。
  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让他在藩财政上能一展身手。而城下的商人们,也在地方经营中与他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基础。在藩士中,这可以说是一项特技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妥善地将原本窘迫的藩内财政打理得井井有条。因此藩主和重臣们对大野的信任可说是无条件的。所以只要是他开口就一定没错,没有人会提出质疑。而就是这种想法,导致了日后的悲剧。
  虽然武家社会的基本构造就是军政一致,作为财政专家的大野次郎右卫门在军事上却意外地持有十分强硬的态度。重臣们也由于对他的信任而赞成他的主张。这就是之后戊辰悲剧的导火索。对了,如果你这之后还会去见大野千秋的话,这些对他父亲的批判言论,请你一定要当作没听过啊。这其中的经纬他也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才会与过去的藩士们都断了来往。不过,他也不愿再提起已经去世的父亲的罪过吧。再说了,听到自己父亲的坏话,换谁也都沉不住气啊。
  哎…我想起一些有关吉村嘉一郎的事了。他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我事业有成后,开始着手培养一些学生。那时候我时常感叹——你说要是嘉一郎没长大,就这么当了我的学生,培育他那该是一件多有成就感的事啊。这种想法可能有些莫名其妙,不过每当我训斥那些不太争气的学生时,我总会冒出这样的念头。吉村嘉一郎……比起他的父亲,作为同龄人,每当我想起他的面容时,胸口都会隐隐作痛。不,像我这样过了六十的年纪,只是想想都不禁会掉泪。
  在府立一中念书的长孙吧,刚好就跟那时候的我和千秋还有嘉一郎一般大。个子高高的,一点也不像我。似乎是觉得个子太高不太好意思,他总喜欢猫着背走路。那副模样,仿佛让我看到了嘉一郎的影子。每次见到他都会觉得难受,心里竟然还会埋怨他怎么不快点长大。我想,嘉一郎他……应该就永远停留在了十六七岁,没能长成大人吧。在他留下那封让人心酸的道歉书,回到母亲位于雫石的娘家后,我就再也没听到过嘉一郎的消息。
  庆应元年,饥荒又至。大批难民从雫石方面逃向城下,被收容在北上川对岸寺庙的救助小屋里。我和千秋心想嘉一郎和吉村老师的家人会不会也在其中,于是两人就偷偷摸摸跑去打探情况。那座寺庙叫天福院,后来在废佛毁释中被毁了。当时要是靠近寺院的大门,就会有臂缠白色袖带的差役出来阻止你继续往前。说因为疫病蔓延,武士是不可以进入这类区域的。
  木头搭建的茅草棚屋外,那些因为拥挤而无法被收容的难民横七竖八地瘫倒在地。而棚屋内陆陆续续还有尸体被抬出来,扔进院里挖出的大坑里,一旁有人在不停地向里面撒着石灰。从院墙外偷偷瞥到的惨状,至今还历历在目。听差役的人说,单是这间寺庙,就死了四百多人,连烧都来不及。而类似这样的寺庙,几乎在每个街道口都有那么几间,算起来,那年饥荒中的牺牲者,应该有好几万人吧。
  那时候我们也就十二三岁。虽说当时的孩子都懂事得早,可即便如此,初次面对饥荒惨状所带来的冲击,让我们一路哭着回家。我们以为,雫石的百姓都遇了难,自然,嘉一郎和他美丽的母亲及可爱的妹妹也无法幸免吧。可就在隔年的春天,我们却意外地遇到了嘉一郎。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城里正门前石割樱的花蕾已经染上了一抹红,东边山脚下的杉树林中,星星点点地开着雪白的辛夷花。
  结束了道场的练习后,我和大野千秋两人优哉游哉地走在路上。当我们走到上之桥附近时,发现在距离我们五间左右的地方,有一个身着及腰短半缠,用头巾包裹着脸的百姓。那走路的姿势,简直就跟嘉一郎一模一样。嘉一郎他啊,跟他的父亲吉村老师一样,个子高高的,总是猫着背走路。我正想出声叫住他,千秋却一把拉住我的手腕阻止了我。在深思熟虑这点上,千秋确实是深得他父亲的真传啊。
  虽然从背影来看,那定是嘉一郎无疑了。可就算是归乡务农的罪人之子,在曾经居住过的城下活动时,也不会不顾体面打扮成这副模样才是。千秋觉得,嘉一郎这样做,应该是故意要避开他人的视线。所以要是随随便便上去叫住他,只会让他更觉难堪吧。
  “太好了……他,他走路还挺稳当呢!”千秋的喃喃自语中,也是藏不住的喜悦。我们决定跟在嘉一郎后面,等走到城里那些没人的偏角处再上前叫住他。过了上之桥往右转,就是有一丁半长的锻冶丁目拔街道。那里从古时就设有奥州街道的中继驿站,算是一个交通中转点了。于是理所当然的,幕府在这里设置了里程碑,领内各个支系街道的起点均起于此处。
  嘉一郎埋着头在人来人往的锻冶丁上走了一阵子,突然拐进了一个叫键屋的地方。说到这个键屋啊,是城下数一数二的商家。铺子就建在京都的三条室町。话说嘉一郎打扮成那样跑到键屋,是去干什么呢?我们躲到水桶背后的死角里,目不转睛地盯着键屋的大门。没多久就看到嘉一郎一边向手代模样的人鞠躬,一边退了出来。再一看他那一脸兴奋的表情,似乎是有什么好事。
  作为藩士子弟的我们,实际上也不太清楚日常人家的生活。不过看他也不像买东西的模样,就料想他应该是去领做副业的酬劳吧。从键屋出来后,嘉一郎加快了步伐,往锻冶丁的更深处走去。他穿过绀屋丁,看样子应该是想渡过下之桥,再沿着北上川从夕颜濑桥方向回雫石去。这路线比他来的时候要绕得多,不过武家屋敷所在的这条路的确比较不会引人注目。
  走到快上中之桥的时候,嘉一郎拐入了背街的小巷。这下我们总算可以不用在意旁人,上前叫住他了。老天做证,那时我和千秋的心里,除了看到老友平安时的喜悦,真的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虽然作为朋友我们也帮不了他什么,可是至少也想说上几句鼓励的话啊。嘉一郎倚在爱染院的泥墙上,似乎是在看不知是谁送来的信。他发现我们后,脸上的血色像被一点点抽掉一般。那表情直至今日还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啊。似乎是急着要把信藏起来,慌乱中几枚小判和朱银从他手中掉落在地。他连忙一脸惨白地向着我和千秋跪了下来。
  “请原谅我!大野大人!樱庭大人!还请,还请手下留情啊!”那一瞬,我们什么都明白了。我们呆立在原地,却不知该说什么。到最后,千秋终于忍不住,大哭了起来。
  “请原谅我!大野大人!樱庭大人!还请手下留情!”嘉一郎只是跪在我们的脚边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他手中紧紧攥着的小判与朱银,应该是他父亲给他们送来的吧。看着这一切,大野千秋也只是用手捂着眼号啕大哭。即便是还未元服的年纪,可藩士的子弟,且作为四百石俸禄的御高知的嫡男,在大街上如此放声大哭,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啊。看着他这样,我也束手无策,我留心着来往的行人,一边向千秋吼道:“千秋你振作点啊!这可是大街上啊!”
  千秋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边哭边说:“嘉一郎,求你了!别跟我们磕头谢罪啊!什么大野大人,什么樱庭大人,别这么叫我们啊…”可嘉一郎还是不肯抬起头来。包裹在寒磷衣服中的肩膀还在颤抖,仍是不停地向我们道歉。千秋见状,上前跪在道上的泥泞中,抓住嘉一郎的肩膀,只是想着把他拉起来:“喂!嘉一郎!我们不是朋友吗?你就像平常一样叫我们啊!叫千秋!叫弥之助啊!你叫啊!”
  可嘉一郎却躲开了千秋的手,继续不停地磕着头。他用那沉重的语气,拼命地重复着那几句单调而荒唐的话。想听听我和千秋当时的想法吗?实际上我们很清楚其中的内情。可想到那个吉村老师有多不容易,我们真的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愤怒。更多的,还是在连年的饥荒中,看到嘉一郎安然无恙时,打从心底里的那种高兴。真的,就只是这样。
  可当我们看到嘉一郎竟像犯罪者一样向我们谢罪求情时,觉得十分悲伤。他把我们当武家的上司一样对待,也让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我那时也想哭出来啊。可十三四岁的武士子弟,正处于十分矛盾的年纪。因为我们心里已经很清楚,即使是朋友,但身份尊卑这种事,无论如何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也正因如此,当被竹马之交的嘉一郎叫作大野大人、樱庭大人,还不得不看着他向自己下跪求饶时,心中的那种哽咽更是无以复加。
  爱染院的庭院里,种着高大的辛夷树,绽开的花越过高墙。雪白的辛夷花似乎铺满了整个天空。哎,闭上眼的话,那一切仿佛就像才发生在昨天一般啊。那之后,大野千秋再没有说什么,可他的手却一直没有离开嘉一郎的肩膀。他真是个不错的家伙。他这样的好人,竟然会是那个冷酷无情的大野次郎右卫门的儿子,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维新后,作为贼将的儿子,他没少受轻视。而另一方面,旧南部藩的人,也把他们一家当成是带来不幸的元凶一般憎恨,他的日子着实也不好过。说起来,最近来信也变少了。也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那天,我记得我们把嘉一郎一直送到了夕颜濑桥边上。
  ——关于刚说的那些,想想应该是庆应二年发生的事吧。这样的话,庆应四年的戊辰之战,就是在那件事的两年后。那两年里,歉收的情况丝毫没有好转。初夏的时候阴雨连连,天空浑浊看不到日光。果不其然,入秋后,一个个皮包骨头的农民又开始陆续涌入城中。哎,先前归省时,家乡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当时眼前的一切,对经历过那个人吃人时代的人来说,简直就像在做梦一样啊。
  那次我是陪着原先生一起回去的。在车上,我记得原先生也是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风景,感叹“真像在做梦”。岩手县真的是很宽广。过去曾有一种“新月走到满月,亦在南部领中”的说法。你可以想象一下,大片大片丰收的农田啊,就这么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山脚下。那种一望无际的壮观,原谅我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去形容。
  虽然有些对不起战争中死去的同胞们,不过我总在想,那时候要是生活能够稍微富足点的话,可能就没必要白白流那么多血了吧。战争这东西,也许一部分是为了大义而存在,可它背后所隐藏的,却一定是赤裸裸的贫穷与饥饿啊。至少我是这么想的,难道不是吗?对我们南部藩来说,戊辰之战,就只有一个宗旨——“攻打秋田”。并非像会津或长冈那样,还要围绕盛冈城来个攻防战什么的。我们仅仅只是去讨伐违背了奥羽列藩盟约的秋田而已。
  庆应四年,也就是明治元年,我记得应该是初夏的时候。奥羽镇抚总督九条道孝大人率领一千四百名官军进入盛冈。现在想想,那时的九条阁下及大总督府所采取的行动,真是需要十分的勇气。毕竟奥羽列藩同盟成立,就意味着事态已经恶化到非战不可的地步了。可就是那种状态下,为了贯彻“太政官布告”,却还要带着整个司令部深入敌方领地。
  不过与朝廷为敌并非我们的本意。我们只是无法原谅借朝廷之名公报私仇的萨长而已。因此对于大总督府的人,还是尽可能地以礼相待。藩主南部利刚公可是亲自前往本街道的惣门,热情地迎接了总督一行。九条总督的本阵设在位于寺町入口处的本誓寺,相邻的东显寺则作为醍醐忠敬参谋的宿营。麾下其他参谋与藩兵,就被分散安置在了更深处的北山上的寺庙中。
  这样的安排,自然是有它的道理。九条总督与醍醐参谋,是萨长推举出来的没有实权的公卿。虽说只要有奥羽列藩同盟的存在,南部藩就不可能恭顺总督府的布告,但这不代表我们有反叛朝廷的意思。为了让两位理解这一事实,藩主亲自去了本誓寺向他们解释,并代表南部藩献上了八千两黄金作为奥羽镇抚总督府军资金,外加作为从属藩的八户藩的两千两,共一万两。南部藩为了和平所做出的种种努力,真是让人叹服啊。
  到了六月,会津白河口一带战事已经打响。河井继之助所率的同盟军也正在酣战之中。这期间南部藩一直强调自己的敌人只有意图公报私仇的萨长,绝非朝廷。藩主利刚公,直到明治二十九年离世,对于那场战争的原委都绝口未提。可只要想象下他当时应该会对九条总督说什么话,就觉得十分痛心啊。关于利刚公,现在我能确切感受到的是——他也是一个外表温和内心刚毅的典型南部武士。
  九条总督一行人在盛冈停留了半个多月后,就出发前往秋田了。我想应该是觉得南部藩没有恭顺之意吧。我们奥羽列藩绝对不会承认萨长政权。所以我们派出了使者,赶在总督府一行之前到达了秋田。再三叮嘱他们一定不要听从萨长的“太政官布告”,切勿归顺。可结果是——秋田杀了我们的使者,脱离同盟。于是最终南部藩只得举兵讨伐秋田。出兵时宣读给藩士们的宣战布告的内容,我依稀还记得……
  ——此次举兵越境,并非欲置与邻藩交好而不顾。而是为佐竹右京大夫大人诛杀不忠之臣,保百姓住民之安康。九条总督在盛冈滞留之际,已指示和平解决事态。可邻藩斩来使,并举兵会津庄之行,实则不应出自佐竹右京大夫大人之意,更亦非九条总督的旨意。诸事不过是奸臣的计略。南部藩不能置百姓住民之苦痛而无动于衷,更不能对数百年来作为邻藩之佐竹家陷于危机坐视不管。给予饥饿的人以食物,赠衣不蔽体者予衣物,为屋舍被烧无家可归者,修葺容身之处。南部出于人道举兵相助,只为严惩奸臣,绝不可肆意妄为,扰乱他领之秩序……
  你也看出来了,这个布告就是做做样子。南部藩不过只是不能原谅秋田的背叛而已,可战争,总需要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下又不得不说到嘉一郎的事了。哎呀呀,老年人的陈年旧事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其实有些事,真是不想再提起,更不想再去回忆了啊。庆应四年八月九日黎明前,总大将栖山佐渡大人率领的南部军,兵分五路,从连接秋田境内的五条街道同时发动进攻。
  我们的目标自然是一举攻下作为佐竹氏居城的久保田城。我的父亲也穿上了家传的古式甲胄,与家人交盏后出阵而去。而大野次郎右卫门也骑上了栗色的南部马,带着自己的家臣奔向了鹿角口的营地。那时候我和大野千秋都没有得到上阵的机会,而是被安排进了留守盛冈城的守备队。对于已经十六岁的我们来说,虽然保卫主公安危也算是被赋予大任了,可心里总还是觉得十分遗憾。不过现在仔细想想,当时这么安排也不是不合理。毕竟我和千秋都是家中嫡男,一旦父辈战死,我们就必须继承家业,所以才让我们留在城中。
  就在宣读了刚刚那个宣战布告,军队准备打入秋田领地的前一夜,嘉一郎出现在了位于雫石口的桥场本阵前。这之后的事,都是我从父亲那里听来的了,权当做个参考吧。桥场位于盛冈西部的雫石至国境中的国见岭的入山口处,是一个只有不到三十来户农家的小村庄。尽管是山里,可空气没有流动,依旧让人感到闷热。入夜时分,一个神色异样的年轻武士出现在了营地前。
  他不顾藩兵们的阻挠,大声呼喊着:“有事相求!请代为转告藩头大人,御目付大人!有事相求!在下乃是大野次郎右卫门大人组下吉村贯一郎嫡男嘉一郎!还请让在下参加此次战役!这是晚辈毕生的请求!”父亲走到营地外,看到那个年轻武士正单膝跪在篝火前。仔细端详了他的样貌,确是长大了的嘉一郎无误。那一刻,父亲简直就要怀疑自己的眼睛了。吉村老师脱藩后,嘉一郎随母亲回了雫石的老家。在父亲的心里,嘉一郎即使没有在饥荒中死去,也该是逃去了其他领地才是。可他现在却站在自己面前,身着足轻具足,配着紧口裁着袴,头缠嵌有钵金条的白色头带,手中紧握着磨得锋利的长枪。
  “你,是吉村的儿子吗?你的豪情,真是让人钦佩。不过大野大人的组,是在鹿角口那边。”
  “既然如此,那就在此拜托樱庭大人!若我现在再去鹿角口,断是来不及赶上出阵的。还请樱庭大人向野野村大将陈请,让在下加入其麾下!”
  且不说他当时那一身凛然的武士风采,只看他那心意已决的表情和视死如归的眼神,父亲觉得要是那时候拒绝他的话,他应该会当场切腹而死吧。那时候父亲的心里到底是一种怎样五味杂陈的感情呢?要知道,就在当年的正月里,吉村老师才因为大野次郎右卫门无情的命令,无奈在大阪切腹。这些事,不仅父亲清楚,就连当时营中的其他藩士多少也该是有所耳闻的吧。而嘉一郎呢?嘉一郎本人知道这件事吗?———这个现在也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能够在主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整装赴战,这样的嘉一郎无疑就是武士的典范。
  “你参战,可是为了代替你的父亲?”父亲犹豫了一下,试探地问了他一句。嘉一郎闻言,脸上露出了略带不甘的愠色。
  “并非如此,樱庭大人。父亲乃是脱藩罪人,作为儿子,我没有任何理由去代替他出征。我家祖祖辈辈侍奉南部公,食其俸禄,我亦是作为一名南部武士,为报主公恩义才望能够随军参阵。”
  “你母亲知道这件事吗?”
  “自然。我母亲虽出身雫石百姓家,但她告诫我,国之危急,父辈之罪无相干。现在,就是我能够为国舍命一搏的时刻。这副具足与五尺长枪也是罪人父亲之物。不,应该说这是吉村家世代相传的物件。母亲让我穿上这套具足冲在攻打秋田的最前线,风风光光战死阵前。所以在此还请接受我的恳求,让我加入麾下吧!樱庭大人!”
  那一瞬间,父亲对自己将嫡男留在盛冈的行为感到非常羞耻。且不谈嘉一郎是否知道自己父亲是怎么死的。可他在阵前请求加入的心却是丝毫没有迟疑与动摇的。那个突然出现在桥场阵前的十六岁少年,正是武士时代走向末路的最后时刻中,奇迹一般存活下来的——真正的武士。据我父亲说,嘉一郎得到参战的许可,在之后的战斗中,总是一马当先,英勇战斗。他还说像那样平日能忍得世间困苦,执剑又能勇猛杀敌的人,才是能令人引以为傲的南部武士。
  人的价值,不能靠贫贱富贵来衡量。作为人,尤其是身为武士,身为一个男人,其价值完全就取决于内心的勇气是否能战胜那一份懦弱。哎哟,说着说着太阳都快下山了。我这老年人的陈年旧事,是不是可以就此打住呢。活了六十多年,作为一个男人,总有一些一辈子都不想再提起的回忆啊。要是我这么继续说下去,难保不会触碰到这些雷池。我也不知道吉村嘉一郎之后如何了。不,他没有战死,应该是活着从秋田战场上回来了。不过那之后因为开城还有白石转封一类的事,藩士们也都自顾不暇,谁也没有精力去关心他人的事。
  嘉一郎那之后究竟过得如何呢……不过有一点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那就是他绝对不可能活着见到明治后的太平盛世。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因为我比谁都了解他,嘉一郎他就是那样一个男人。他是真正的武士,跟我们这种为了迎合时代,降低武士格调的人可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被转封为白石藩后,却又在曾经的领民复归请愿运动下,得以与藩公一同返回了盛冈。不过作为交换条件,我们付出了黄金七十万两的赎罪金。
  真是蛮不讲理啊。要知道,那可是七十万两黄金啊。别说见过,简直是连听都没听过的天文数字。不过父祖辈的地,终究还是没能回得来。也不知道是怎么挤出这笔资金的,不过当年连我们藩士都因为这笔钱过着拮据的日子,城下商人和百姓的日子如何,就更不用提了。可尽管知道生活会变得如此,领民们却也毅然兴起了复归运动,他们的觉悟实在让人不禁动容。虽然在饥荒的那几年,他们时不时地会造个反闹个事,让我们头痛不已。
  可关键时刻,振臂高喊“把南部的大人们还给我们”的也是他们。他们,也正是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南部子民啊。不过因为贫困和自愿提出的废藩置县。明治三年七月,南部藩仍是退出了历史舞台。也许这一切都是中央政府早就料算好了的吧。而我背井离乡上京,则是在那第二年的冬天。虽然旧藩士们会得到与其俸禄相应的公债作为补偿,可那些几乎都是一到手就转卖出去用于还债了。一些人运气比较好,可能会在新的政府机关取得一官半职,不过最后也都因为与政府指派的上司不合而辞职了。
  我父亲在各种摸爬滚打中,最终不得不放弃一切,选择归乡务农。这个“一切”,不单指财产,也包括作为武士的那份矜持。如此这般,因此我也并非是胸怀凌云大志才上京的。在我父亲来说,把嫡男送走也并非是他所愿。那天非常冷,岩手山上的风夹着小雪,肆无忌惮地吹过荒芜的城下街道之间。
  父亲独自将我送到北上川边上。是的,就像是追随着藩没落一般,我家破产了。下人们被遣散返乡,母亲也在前一年患上流感去世。渡过中津川上的上之桥,我们走在锻冶丁的大道上,曾经的繁华仿佛就像一场梦一般。一路上即使遇到相识的人,除了几句寒暄也再无话可说。加之对方只是瞟到我一身出行的装扮,也能料到个大概吧,所以他们什么也没问。
  “今天可真是冷啊。一路上还请注意安全。”
  “春天要是早点来就好啦。这种时候还出来送行,真是‘对不住’。”
  这样的对话,不仅是对送行的人还是被送的人,都不算太好受。当时一句“对不住”几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也就是跟抱歉一个意思。可到底是在抱歉什么,或者说是对谁感到抱歉?谁也管不了那么多。总觉得几句“对不住”“实在对不住”“太对不住了”是成天挂在嘴上,而自己这头,也是再也没抬起来过。
  在没了俸禄,又失去了自尊而苟且偷生的武士们看来,留给自己的也就只有这样的一句话了吧。曾经作为奥州本街道入口而戒备森严的谷丁惣门,如今也只剩下析形关卡的遗址孤单地守在那里。走到破烂的守卫小屋前时,父亲停下了脚步,几乎是毫无征兆地提起了一件让人意外的往事。
  “我说,弥之助啊。关于吉村脱藩那件事……”明明已经过去了十年,但父亲却像是在说起前一天刚发生的事一般。也许父亲在这十年里,就从未忘记过吉村老师的事吧。
  “松卫是不是说过,当时吉村是身着执行公务才会穿的正装?”松卫就是我那个在吉村老师脱藩那天担任惣门取调役人的堂兄。
  “是的。他还说那时候吉村老师手上有公务用的通行证。”
  “就是这件事….…”父亲打了一个寒战,合了合领子,看了一眼没有其他行人的街道。
  “这些年来我总觉得,那时候是有人在暗中协助他脱藩。”“会是谁呢?”
  “还用得着想吗。还有谁能给他通行证明,外加一身正装羽织呢?除了那位大人以外,还能有谁呢……”那时候,连大野次郎右卫门这个名字都成了忌讳。
  “你是指吉村老师的御组头大人吗?”父亲只是点了点头,并未回答。
  “如果是这样,那我实在是想不通。要真是大野大人在暗中相助,那为什么在大阪的藏屋敷时他又要让吉村老师切腹谢罪呢?”
  “这个嘛……这背后的纠葛,我也弄不明白啊。听当时在大阪驻地的人说,那时的大野大人简直就像恶鬼一样怒叱吉村,令他切腹。还说如果钝刀做不到的话,就用他的刀,然后还把自己家祖传的安定给了吉村。”
  “竟然把安定……”这事我可是头一回听说啊。大野次郎右卫门的佩刀,正是在当年十分受欢迎的大和守安定。
  “可父亲大人。不是说大野大人被斩首时用的就是他的佩刀安定吗?”
  “很不幸的,确实该是如此。”一般来说,用本人的佩刀执刑是约定俗成的一种习俗。也算是对一个武士最后的情义吧。
  “有件事,我没告诉过任何人。当年我作为监察目送他最后一程,我亲眼看到介错人用的确确实实是大野大人的佩刀,可——那绝不是安定。”
  “也就是说大野大人当时并非把刀借给了吉村老师,而是送给了他?”
  “只能是如此了。所以我才更无法理解啊。当年吉村脱藩时,给他通行证和正装羽织的人,一定是大野大人无疑。而在要求切腹后将安定赠予吉村的行为,也应该不是愤怒所驱使的。我总觉得在大野大人心里,应该是有什么特殊的打算。”走出惣门后,父亲对着似乎要下大雪的天空喃喃道:“不过,毕竟是那位大野大人和吉村先生那般人物所做的事,可不是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想得透彻的啊。”那几年里,他真是苍老了许多。
  “我们这些没用的人活了下来,而优秀的人们却离开了人世。这样下去,怎么可能成就新世界啊。听着,弥之助。我是什么也帮不了你了,今后你就靠你自己的力量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吧。这个时代,再也不用顾忌什么勤皇和佐幕了。别再回首过去,去创造出新的时代吧。”出了惣门,再往右转,就走到了河边。
  登上河堤,能看到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中,南部的母亲河——北上川正缓缓地流过面前。只要过了由锁镰串起来的二十多艘小船所做的浮桥,我就再也不能回头了。我朝着城的方向鞠了一鞠,以示辞别。这时,我突然想到——啊……十年前,吉村老师也是这样,与家乡告别的吧。偷偷舍弃自己出生成长的故乡时的那种心情,应该,都是相同的吧。
  城下鳞次栉比的屋舍一头,是被称为不来方名城的高城,而更远的地方,耸立着被白雪覆盖的岩手山。盛冈,这个城市连对我这样的人都是那么和蔼。我在这里出生,长大,可却无法用任何行动去回报这份温柔,不仅如此,反而舍他而去。可即便如此,盛冈的山山水水,却仍对我露出了温柔的笑容。他对我说——不要再挂念,到外面的世界去吧。忘记盛冈的一切,为这个国家倾尽自己的所有吧。
  分明就是这个全新的国家,摧毁了我出生成长的故乡,而故乡却让我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那时候离开盛冈的年轻人们,当他们走到浮桥前的那座河堤上时,应该都听到了同样的声音。不光是我,还有我堂兄松卫、大野千秋,自然还有原敬先生,大家都听到了吧。即使在旁人眼里可能无法理解,可我们确确实实都听到了来自南部的温柔的声音。盛冈,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所以我才更不愿意去相信,吉村老师是如大家所谣传的那样,因为受不了贫苦才脱藩的。
  走到浮桥头后,我抬头望向河堤上的父亲,对他大声喊道:“父亲大人!我虽然是武士,可我并不想成为一个军人!只有这件事,还请你能够原谅!”这句话我藏在心里好久,一直说不出口。虽然父亲并没有说让我去参军,可他毕竟是有着铮铮铁骨的一介武士。可那时候的父亲,却露出了微笑,仿佛我说的一切都正是他所期望的那样。
  “我不会成为军人!我希望能去学校学习西方文明的知识!”
  “没关系,就依你想的去做吧。”
  “那么,就此拜别父亲大人。”
  “注意,注意身体啊。”
  我踏上了那座摇曳在北上川上的浮桥。脚下传来的晃动,就如我心中的动摇一般。关不住闸的泪水,从心口满溢出来。
  “弥之助——”父亲突然出声叫住了我,似乎是还有什么要交代。我并没有转过头,只是在横飞的雪屑中停下了脚步。“大野大人的那把安定——”到底是想说什么呢?我竖起了耳朵,仔细去听他接下来要说的话。——“那把大和守安定啊,是在嘉一郎手上啊!吉村嘉一郎,他可是带着安定冲在了秋田战场的最前面啊!”父亲的声音,带着几乎要哭出来的哽咽。听到这句话时,眼前仿佛出现了嘉一郎的脸。我终于忍不住低声地哭了起来。
  “嘉一郎是真正的南部武士!父亲大人,说来可耻,不过我就算是转生七次,也无法成为像嘉一郎那样的人。我根本及不上他一丝一毫。”说完我就像被什么追赶着一样,逃也似的跑过了浮桥。不能回头!父亲让我不要回头,盛冈的街道也在提醒着我。可其实——我根本连回头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舍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上京后经历的艰辛,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的。也曾经为了讨口饭吃,像个流浪汉一样四处徘徊,还因为和三教九流之间的交往,给警察添过麻烦。不过现在看来,过去这些也都只能当作笑谈了。那之后,我用尽了所有旧藩士的门路,终于成了一位慈善家的学生。也亏得在藩校所学的知识,我在读书方面算是优于其他人的,所以才有机会被送到专门学校去学习西洋建筑。进入大学后,我选择了更深一层的学问——都市构造学来进修。
  我去英国留学时,还是西乡征伐后的第二年。所以在专门领域上来说,那算是一个走在时代尖端的专业了。回国后,我在政府机关工作了一段时日。我自认为是做了不少贡献,可就是与上司怎么也合不来。一切都是我心中不服输的南部精神在作祟,遇到不正确不合理的事,我是绝对不会妥协说YES的。这样的性格,可不适合当公务员啊。然后,那时其实我已经累积了相当的人脉,恰逢也有人表示愿意支持,于是我就动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我的公司已经负责了三十多栋大楼的建设,而让我引以为傲的是,没有任何一件生意,是通过当公务员时的同僚或部下介绍而来的。在背后被叫作南部的歪鼻子鲑的,说不定不仅仅是原先生啊。我能告诉你的,这就是全部了。不过你真是一个怪人呢。到底是什么能让你如此兴致勃勃地调查一个五十年前的无名武士呢?不管怎么说,那一段历史也不像是对后世有什么用处才对啊。
  哎呀,天都黑了。你看我自顾自地讲了这么久,真是不好意思。那么这个奇特的史谈会,也就此落幕吧。新选组吗……他们似乎在现在的故事中被奉为英雄,可不管怎么粉饰,也无法改变事实啊。在那个时代的人眼里,他们的存在,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让你听我这些无聊的唠叨,实在是对不住。回去时还请安静地离开,就这样吧……

  注释:

  【1】歪鼻子鲑鱼:暗指性情乖僻,执拗。
  【2】谱代:世代侍奉大名的世袭武士世家。
  【3】留守居役:幕府官职。负责安排幕府公用或与他藩的一些交涉等事务。
  【4】御给人:江户时代不领俸米,取而代之被授予知行地的家臣。
  【5】大政奉还: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交还于天皇。至此,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

相关热词搜索:壬生义士传

下一章:第五节
上一章: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