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问恶妇
2024-10-07 16:04:18   作者:柴田炼三郎   译者:兰立亮   来源:柴田炼三郎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清晨,晴空万里,无风无云。虽阳光普照却寒气逼人。昨晚不知几时降了小雪,地面上还没有堆积,只有树枝背阴处,挂了薄薄白白的一层,这倒是给腊梅等增添了不少风情。树梢上,许是错把雪花当真花了,黄莺在其间嬉戏歌唱。这春寒料峭的清晨也有情趣无限哪。
  隅田村堤脚下的梅柳山木母寺。
  这是一座有着久远因缘的古寺,据说本尊是五智如来,里面安置的阿弥陀佛像是圣德太子时的。寺门上挂的木母寺匾额,则是近卫关白信尹在庆长十二年下关东时,题名并挥毫写就的。
  也不知是出于什么缘故,去年还待在穷寺破庙的龙胜寺的云水空然,竟成了这里的住持。因此,如今狂四郎两手入怀,腰间空空,从寺院膳食房出来,也并无奇怪之处。
  走过本堂,下了石阶,右手就是一座松柏环绕的坟冢,坟前有一座小小的祭祠。这就是梅若冢。
  关于这梅若冢,有一首近卫信尹的诗:
  忆浮世,悲情古冢,都城松涛声。
  狂四郎一到这个小祠前,就想起那个年代远久的悲剧。
  那是堀川院宽治年间。一个叫做吉田少将惟房的赴任陆奥国司,他在赴任途中,借住美浓国野上乡,在里长家逗留数日。里长家有一少女,容貌秀丽,名唤花子。惟房向里长求亲,娶花子为妾,并为她改名为班女前,带往奥州宫城郡,后育有一子,名唤梅若丸。
  三年后,惟房任期一满,便携班女前和梅若丸回京。之后的十余年,生活倒也过得平静安稳。
  梅若丸十三岁时,到睿山的月林寺做了童男。当时寺院里的童男均为有身份人家的子弟,都是到寺院来研修学问的。
  一年后,不幸降临了这个家庭。
  惟房勤勉忠心,兢兢业业,却因为所守护的夕告御剑不知为何人所盗,和检非违使(官职名)赤石盛景起了争斗,他斩杀了后者,自己也切腹自杀。
  听到父亲死于非命的消息,梅若丸也无法再继续逗留在寺院中,他匆匆离开睿山。快到大津街道时,俊美优雅的梅若丸遭遇奥州南部的人贩子信夫藤太,一番花言巧语,他被拐骗到了千里之外的武藏国越野里。这时,梅若丸已患肺炎,再也难以往前迈走一步。藤太无情地把他弃之路边逃之夭夭。
  路人发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带至家中小心看护。但为时已晚。梅若丸留下了一句啼血文字:“若有人询问我何处在,就答都鸟隅田川野如露消”,离开了人世。
  乡里人对这个美少年的无辜之死深觉无限悲悯,一起把他精心埋葬,并修筑了坟冢,就是这梅若冢。
  梅若丸的母亲班女前,听说爱子被人贩在大津街道所掳,拐带到东国,发疯般日夜追赶寻找,风餐露宿一路打听,到了鸟越乡里,只看到了一座坟冢,以及乡人们聚集念佛超度亡灵的情景。她在不祥的预感中,慢慢走近坟冢,果然里面埋葬的是自己日想夜梦的儿子。
  乡人们看到昏厥在坟前的妇人,发现面容和逝去少年十分相像,猜想这是其母亲。
  几天后,班女前在乡里人的好心帮助下,削发为尼,称为妙龟尼,在总泉寺前搭建尼姑庵。
  然而,即使削发为尼,也丝毫减轻不了对其子死于非命的伤痛,朝朝暮暮走到庵前水边,顾自影即思其子。终有一日,伤痛难忍下她失了心智,扔下袈裟,投水自尽。
  不知何时起,有咏吟之心的歌者,听到木母寺的缘起,总会到坟前祭拜,奉歌一首。而且成了惯例。
  狂四郎面前的小祠前,有几页敬献的小册子。说明这习俗延续至今。
  这个男人的内心,原本早已不起一丝涟漪。年代久远的传说,那对母子的悲哀,又能引起他什么感慨?
  只是感觉“古冢久远,伤怀依旧”而已。
  追忆浮世事,古冢为家,坐迎松涛风。
  古冢隅田水流不止,时光流转衣袖仍湿。
  这些歌者直抒胸怀,狂四郎将这些歌情和自己干枯无明的剑气相对照。而且,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好像自己无处可逃的宿命,在这里也被知晓。因为他感到祠后有一股杀气正冲他而来。

相关热词搜索:眠狂四郎无赖控

下一章:神殿之谜
上一章:淡路人偶